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无远 拼音:wú yuǎn
(1).谓无论多远之处。《书·洛诰》:“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皇泽广被,惠济无远。”
(2).指杳无涯际。 晋 习凿齿 《与释道安书》:“乘不疾之舆,以涉无远之道;命外身之驾,以应十方之求。”参见“ 无远弗届 ”。
(3).不要疏远。《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高亨 注:“无远,即不要疏远。”
词语解释:无远弗届 拼音:wú yuǎn fú jiè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清 谭嗣同 《仁学》一:“通塞之本,唯其仁不仁。通者如电綫四达,无远弗届。”亦作“ 无远不届 ”。《南史·陈纪上·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思不服,无远不届。”词语解释:思远 拼音:sī yuǎn
谓追思先人。《汉书·礼乐志》:“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情眇然以思远,悵自失而潜愠。”词语解释:寄远 拼音:jì yuǎn
寄送远方。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唐 韩愈 《短灯檠歌》:“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牀。” 元 陈基 《秋日杂兴》诗之四:“银灯夜照还家梦,金翦秋裁寄远衣。”词语解释:心远 拼音:xīn yuǎn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词语解释:近远 拼音:jìn yuǎn
(1).指亲近或疏远的人。《汉书·公孙弘传》:“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 弘 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胶西 ,皆 弘 力也。”
(2).近处和远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飒秣建国》:“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 清 宋之绳 《梅花》诗:“漠漠冻云连近远,荒荒野月照清寒。”
(3).谓远近的程度。 晋 木华 《海赋》:“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歷之近远。”《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问:‘火去此门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 宋 陈克 《谒金门》词:“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4).偏义复词。谓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楔子:“不多近远有个员外,待要结义小人做兄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 张虎 云:] 张飞 言道, 曹丞相 军马,偌近远来到这里,人困马乏,他要今晚夜间,领兵来偷营刼寨。”词语解释:怀远 拼音:huái yuǎn
安抚边远的人。《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周书·武帝纪下》:“若其怀远以德,则尔难以德绥;处隣以义,则尔难以义服。”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礼志九》:“至按歷 蒙 藩,曲加恩意,尤为怀远宏略。”词语解释:平远 拼音:píng yuǎn
(1).平夷远阔。 宋 范成大 《回黄坦》诗:“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周 即冲寂, 吴 即流畅, 唐 稍平远,并幽夜之逸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平远的原野的尽处,明蓝的天幕一丝不皱地直垂下去。”
(2).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坦之 ﹞祖 东海 太守丞,清淡平远。”
(3).山水画的一种取景方法,自近山望远山,意境绵邈旷远。 宋 郭思 纂集《林泉高致》载其父 郭熙 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词语解释:定远 拼音:dìng yuǎn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 。后人称为 班定远 。 定远 为其省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唐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 。”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 ,弃笔取封侯。” 清 李渔 《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 ;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 !”详“ 定远侯 ”。
词语解释:定远侯 拼音:dìng yuǎn hòu
东汉 班超 的封号。 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 。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唐 王维 《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 。”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词语解释:意远 拼音:yì yuǎn
(1).谓胸怀旷达,意趣超逸。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唐 杜甫 《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缓走到堤边,看那游人垂钓,忽听到数声清磐,度水穿林,更觉涤尽尘心,飘飘意远。”
(2).犹言想得很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她的浅笑使你神往,她的小步使你意远。”词语解释:流远 拼音:liú yuǎn
(1).传播到远方。 晋 陶潜 《闲情赋》:“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
(2).流放到边远地区。《元典章·户部六·钞法》:“买使伪钞者,初犯杖一百七下,再犯断罪加徒一年,三犯依上科断流远。”词语解释:相远 拼音:xiāng yuǎn
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汉 之与 秦 , 唐 之与 隋 ,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词语解释:清远 拼音:qīng yuǎn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词语解释:行远 拼音:xíng yuǎn
(1).行长途,走远路。《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 唐 岑参 《祈父再赴江南别诗》:“别多人换鬢,行远马穿蹄。”
(2).传布广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而已,餘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后。”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声音的行远,最须靠仗共鸣调整。”词语解释:久远 拼音:jiǔ yuǎn
(1).长久;长远。《孟子·万章上》:“ 舜 、 禹 、 益 ,相去久远。” 宋 苏轼 《谢欧阳内翰书》:“大者鏤之金石,以传久远。” 明 方孝孺 《与童伯礼书》:“足下独能知其非是,为子孙垂久远之业。”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这是多么久远以前一个作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呀。”
(2).广阔辽远。《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 注:“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词语解释:明远 拼音:míng yuǎn
(1).透彻而深刻。《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
(2).清朗而旷远。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 ,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词语解释:幽远 拼音:yōu yuǎn
(1).深远。《庄子·山木》:“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后汉书·张衡传》:“神明幽远,冥鉴在兹。”《明史·胡深传》:“师已至此,庸可缓乎?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态无常,何足徵也。”
(2).指幽居草野之士。《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既显巖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善有可旌,无间於幽远;言有可采,不弃於微陋。”词语解释:深远 拼音:shēn yuǎn
(1).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唐 李德裕 《条疏边上事宜状》:“缘 回鶻 犹在 云州 ,颇扰边境,据二州踪跡,必无深远之谋。”
(2).指意义深长。《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论》:“余读《司马兵法》,閎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宋 苏辙 《春秋论》:“求之太过,是以圣人之言更为深远而不可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啊!”
(3).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汉 枚乘 《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元典章·吏部六·吏制》:“书吏有闕,於月日深远书吏内精选亷干才能,有功无过者充补。” 夏曾佑 《小说原理》:“此种小説,流布深远,无乎不至。”词语解释:尚远 拼音:shàng yuǎn
久远。 汉 王充 《论衡·福虚》:“ 缠子 称墨家右鬼神,是引 秦穆公 有明德,上帝赐之十九年。 董子 难以 尧 舜 不赐年, 桀 紂 不夭死。 尧 、 舜 、 桀 、 紂 犹为尚远,且近难以 秦穆公 晋文公 。”词语解释:高远 拼音:gāo yuǎn
(1).又高又远。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从平地望 泰山 之颠,鹤如乌、乌如爵者, 泰山 高远,物之小大失其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远净洁,空气里夹杂着新麦苗的青草味。”
(2).高尚远大。《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虽 黔娄 之高远, 庄生 之不愿,蔑以过也。”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吾友 韩珠船 胸臆高远,当官有声。”
(3).高超深远。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其神情高远,絶无都城紈綺市井之习,亦一时胜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如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4).高贵其身分,久远其历史。《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於 神农 、 黄帝 而后能入説。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词语解释:四远 拼音:sì yuǎn
(1).四方边远之地。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珍物产於四远。”《南史·刘穆之传》:“此虽小事,然宣布四远。”
(2).指四方边远之人。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道人留笠》:“ 永康 青城山 ,每岁二月十五日为道会,四远毕至。”
(3).四方。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八方甘雨布,四远报年丰。”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四折:“ 畅道 术似 君平 ,财如 邓通 ,赢的个车马填门四远里人传颂。”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灰。”词语解释:空远 拼音:kōng yuǎn
辽远。 南朝 梁 沉约 《梁甫吟》:“时云靄空远,渊水结清深。”词语解释:光远 拼音:guāng yuǎn
广阔长久。《国语·楚语下》:“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词语解释:长远 拼音:cháng yuǎn
(1).辽远。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日杳杳而西頽兮,路长远而窘迫。” 汉 蔡邕 《任巴郡太守谢表》:“ 巴 土长远, 江 山修隔。”
(2).长久。《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经歷三途,受苦长远。”《新唐书·武平一传》:“愿思抑损之宜、长远之策,推远时权,以全亲亲。”《朱子语类》卷九四:“无极是多少大,无一箇物是宙样长远,亘古亘今,往来不穷。”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你知道,我是愿意 匈奴 和 汉 朝长远和好的。”词语解释:疏远 拼音:shū yuǎn
亦作“疎远”。
(1).不亲近;关系上感情上有距离。《荀子·仲尼》:“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昵近凶狡,疏远忠良。”《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情知被 高力士 中伤,天子存疎远之意,屡次告辞求去。” 茅盾 《一个女性》六:“亲戚故旧,早已疏远。”
(2).指不亲近的人。《商君书·修权》:“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史记·乐毅列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説,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 宋 叶适 《祭郑景元文》:“取於疎远,谁不亲近!” 明 张居正 《祭张龙湖阁老文》:“今天子拔之於疏远之中,而置诸左右,公之知故,莫不为公喜。”
(3).迂阔;不切实际或不着边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余谓 京 ( 京相璠 )论疏远,未足为证,无如 虔 ( 服虔 )説之指密矣。” 宋 陆游 《拟上殿札子》:“如其屈万乘之尊,躬日昃之劳,顾於疏远之言无大施用,姑以天地之度容之而已,是独言者一身之幸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於疎远,且多警策云。”
(4).谓文字简短而意境超远。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三三:“余谓 北宋 词亦不妨疏远。若 梅溪 以降,正所谓切近的当、气格凡下者也。”
(5).遥远。《隋书·天文志中》:“尾九星,后宫之场,妃后之府……疎远,后失势。”
(6).引申为迥异,差距大。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 孔子 ﹞又曰:‘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 伯夷 、 叔齐 饿於 首阳 之下,民到於今称之。’盖其节目疏远如此。”
(7).疏淡超逸。《北史·序传·李仲举》:“白晳美鬚眉,高简宏达,风调疏远。博涉经史,不守章句业。” 冰心 《寄小读者》九:“秋风中的枯枝,丛立在湖岸上,何等疏远!”词语解释:隔远 拼音:gé yuǎn
(1).疏远。《汉书·五行志下》:“违失妇道,隔远众妾。”
(2).相隔遥远。《新唐书·高祖纪》:“然出兵必待报,今 江都 隔远,后期奈何?”《花月痕》第三八回:“ 痴珠 只得将话宽解,夫人又説起娘家隔远,没个亲眷,因劝 痴珠 赶办 秋痕 的事。”词语解释:赠远 拼音:zèng yuǎn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词语解释:凝远 拼音:níng yuǎn
凝重深远。《陈书·萧允传》:“ 允 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新唐书·宋璟传》:“ 璟 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次早,果有褒衣巍冠、瑶琚玉佩者七人至,皆风度凝远,气象超凡。”词语解释:柔远 拼音:róu yuǎn
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书·舜典》:“柔远能邇。” 孔 传:“柔,安;邇,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汉书·段会宗传》:“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復典都护之重职。” 颜师古 注:“柔远,言能安远人。” 唐 白居易 《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于卿篤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词语解释:鸿远 拼音:hóng yuǎn
宏大深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昭代称明,近无所因,远无所袭,厥体冠裳,厥义鸿远。”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夫圣人之心,华邃鸿远,包孕天地,岂若拘儒之规规者哉!”词语解释:悠远 拼音:yōu yuǎn
(1).指空间距离的辽远。《诗·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郑玄 笺:“其道路长远。”《后汉书·南蛮传序》:“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唐 元稹 《蔡少卿兼监察御史制》:“俾尔以 如和县 等捷书来上,道路悠远,其勤可嘉。”
(2).长久;久远。《礼记·中庸》:“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孔颖达 疏:“悠,长也。若事有徵验,则可行长远也。”《宋书·袁淑传论》:“徒以灵化悠远,生不再来……谓七尺常存,百年可保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 萧红 《鲁迅先生记》:“有时候就谈着 鲁迅 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3).开阔,广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悠远长怀,寂漻无声。” 张守节 正义:“放散貌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一:“唔! 中国 的青年,那知 俄罗斯 心灵的悠远。”
(4).深刻。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八:“ 唐彦谦 絶句,用事隐僻,而讽諭悠远。”词语解释:应远 拼音:yìng yuǎn
谓应验之期遥远。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谁谓应远,神道微密。庆集宫闈,祥流罕毕。”词语解释:春远 拼音:chūn yuǎn
犹春深。 唐 杜甫 《春远》诗:“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春远,犹言春深也。”词语解释:通远 拼音:tōng yuǎn
通达高远。《晋书·裴秀传》:“尚书令、左光禄大夫 裴秀 ,雅量弘博,思心通远。”《隋书·高熲传》:“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无如世人好怪者多,践实者少,泥近者众,通远者无。”词语解释:逾远 拼音:yú yuǎn
亦作“踰远”。
(1).远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稟朔,或踰远而纳賮。” 李善 注引《孟子》:“有远行者必以賮。”
(2).犹遥远。 晋 潘岳 《寡妇赋》:“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苾芻,勤励心身,屏居修定,岁月逾远,不证圣果。” 廖平 《〈群经大义〉序》:“方今去古逾远,史册政典,日新月积,数十百倍於经传。”词语解释:经远 拼音:jīng yuǎn
(1).经涉远途。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欲经远而乏舟车之用。”
(2).谓作长远谋划。《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袁绍 、 刘表 ,虽士民众彊,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旧唐书·高季辅传》:“臺阁之吏,昧於经远之道。”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如言 维扬 賑饥、西北边备及 江 南农田数事,皆经远之谋,非徒苟焉图塞目前而已。”词语解释:遐远 拼音:xiá yuǎn
(1).辽远;遥远。亦指遥远的地方。《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晋 张华 《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唐 韦应物 《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诗:“故人謫遐远,留砚宠斯文。”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惟赖高明之鑑,不投遐远之方。”
(2).久长;久远。《汉书·刘歆传》:“ 汉 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 之道又絶,法度无所因袭。”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总 ( 马总 )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 吴越 钱镠 《投龙文》:“寿龄遐远,眼目光明。”
(3).高深莫测;渺茫。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
(4).深远;幽深。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序:“昔 阮籍 《咏怀》, 渊明 《饮酒》,寄情遐远,词旨超迈。”词语解释:虑远 拼音:lǜ yuǎn
考虑到将来。 晋 张华 《女史箴》:“ 班妾 有辞,割驩同輦,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徵调曲之五》:“事之豪髮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词语解释:开远 拼音:kāi yuǎn
开朗寥阔。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顾愷之 迹不逮意,声过其实。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必开远,而自喜深秀过之。”词语解释:适远 拼音:shì yuǎn
谓到远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谓适远为陟,《书》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词语解释:涉远 拼音:shè yuǎn
谓走远路。《孔子家语·致思》:“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词语解释:极远 拼音:jí yuǎn
谓无远弗届;非常高远。《礼记·乐记》:“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汉 扬雄 《羽猎赋》:“殷殷軫軫、被陵缘岅、穷夐极远者,相与列乎高原之上。”《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杨伯峻 集释引 王叔岷 曰:“《説苑·政理篇》、《金楼子·立言下篇》‘其’下并有‘志’字,当从之。”词语解释:驭远 拼音:yù yuǎn
谓控御远藩、远邦。《宋书·后废帝纪》:“近治戎虽浅,而军费已多,廪藏虚罄,难用驭远。”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圣主审于驭远,虚衷采纳。”词语解释:弥远 拼音:mí yuǎn
久远。《文选·班固〈幽通赋〉》:“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己安静长思,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大远。”《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词语解释:穷远 拼音:qióng yuǎn
(1).极远;荒远。《晏子春秋·问上六》:“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 张纯一 校注:“穷远,无远不届也。” 宋 叶适 《终论四》:“夫 阿骨打 、 黏罕 者,生於东北穷远之小夷。”
(2).追溯渊源。 清 侯方域 《任王谷诗序》:“乃知 任子 攷订源流,穷远析微,非泛作也。”词语解释:遥远 拼音:yáo yuǎn
很远。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一:“念当奉役去,去尔日遥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是路途遥远,孩儿弓矢可以防身。”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我们也不能等遥远的将来,而是现在就要行动起来。”词语解释:回远 拼音:huí yuǎn
迂曲遥远。《史记·李将军列传》:“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唐 刘禹锡 《薛公神道碑》:“虽河塞回远,必克期如合符。”《明史·曹文诏传》:“此行也,道路回远,将军甚劳苦。”词语解释:追远 拼音:zhuī yuǎn
(1).祭祀尽虔诚,以追念先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邢昺 疏:“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詔述太后恩慈,特齐衰三月,以申追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上一个‘祭’字是祭祖宗,是追远的意思。”
(2).追念前贤。 汉 班昭 《东征赋》:“入 匡 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宋书·王僧达传》:“生平素念,愿闲衡庐,先朝追远之恩,早见荣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闻之,使人追远之心,油然而生。”词语解释:僻远 拼音:pì yuǎn
(1).偏僻荒远。《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史记·六国年表序》:“ 秦 始小国僻远,诸 夏 宾之。”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贤才良士以为此僻远之处而不肯往。” 王统照 《一栏之隔》:“我们僻远的乡村中也知道了这种消息。”
(2).指远离。 清 黄宗羲 《祭万悔庵文》:“予所居僻远城市,亦不乏四方之客。”词语解释:识远 拼音:shí yuǎn
识见远大。语本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叙》:“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 宋 惠洪 《赠蔡儒效》诗:“怀高识远不可屈,功成回首破甑堕。”词语解释:永远 拼音:yǒng yuǎn
(1).长远;永久。《书·君奭》:“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永远只以今来所管五百八十八村为定,所贵事事循旧,不至张皇。”《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今欲有凭,立此过继文书,永远存照。” 黎烈文 《舟中》:“我将因此堕落到无边的孽海,永远不得超脱。” 杨朔 《英雄的时代》:“他们勇敢、坚韧,永远不向困难低头。”
(2).一直;从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几年永远不曾接过我伯父一封信,从前听説在 宜昌 ,此时不知还在那边不在。”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他自己虽然教英文,而永远不在平常谈话的时候夹上 英国 字,他也永远不穿西装。”
(3). 晋 代隐居于 庐山 的两个高僧 惠永 与 惠远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诗:“有期追 永 远 ,无政继 龚 黄 。”词语解释:阔远 拼音:kuò yuǎn
(1).广阔深远。《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虽句读文律,各异雅 郑 之音,而词意阔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辽远;久远。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
(3).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 宋 司马光 《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况 蔡州 封部阔远,户口繁庶,土饶山林,素多盗贼,地望之重,过於 寿州 ,牧守之任,尤须择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至於左盼连峰,右瞩大湖,气象阔远,吾坐而皆得之。”
(4).离得远;差别大。 宋 苏洵 《上富丞相书》:“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於事情而无益於当世。” 宋 苏辙 《书论》:“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势阔远而不同。”词语解释:边远 拼音:biān yuǎn
(1).远离中心地区的。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那 保安州 属 宣府 ,是个边远地方,不比内地繁华。” 茅盾 《春天》:“气象台报告:边远地区尚有坚冰未化,然而隔年积雪则已销融。”
(2).靠近国界、远离中心的地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 汉 氏征伐 戎狄 ,有事边远,盖亦与王业而终始矣。”《陈书·孙瑒传》:“ 瑒 增脩城池,怀服边远,为隣境所惮。”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本身梟首,家属发边远充军。”词语解释:辽远 拼音:liáo yuǎn
(1).遥远。《左传·襄公八年》:“ 楚 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宋书·恩倖传·徐爰》:“虏犯边塞,水陆辽远,孤城危棘,復不可置。”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茅盾 《一个女性》:“他是何等样的人呢?在辽远的他方?抑在左右前后的身旁?”
(2).久远。《陈书·周弘正传》:“篇简湮没,岁月辽远。”《元典章·礼部三·三皇配享》:“若其相貌冠服年代辽远,无从考证,不可妄定。”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这实在是对于灵魂的鞭责,虽说还在辽远的将来。”
(3).远大。 李大钊 《青春》:“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於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魏巍 《前进吧,祖国》:“没有人知道你的前途究竟是多么美丽、广阔和辽远。”词语解释:古远 拼音:gǔ yuǎn
古老;年代久远。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石鼓文》:“前世传记所载古远奇怪之事,类多虚诞而难信。” 老舍 《兄弟民族的诗风歌雨》:“有些作家所继承的文学遗产,也许只是神话与古远的传说。”词语解释:巡远 拼音:xún yuǎn
唐 代名臣 张巡 、 许远 的并称。 安史 之乱中,二人协力死守 睢阳 而垂名后世。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二张援襄》:“ 吕帅 文焕 尽斩四卒,以 贵 附葬 顺 冢,为立双庙,尸而祝之,以比 巡远 。” 宋 文天祥 《黄金市》诗:“ 巡 远 应无儿女态, 夷 齐 肯作稻粱谋?” 清 归庄 《除夕七十韵》:“功不借 巡 远 ,罪能贷 垍 均 。”词语解释:荒远 拼音:huāng yuǎn
(1).犹遥远。《宋史·蔡挺传》:“驛路荒远,室庐稀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惟漠西 厄鲁特 ,恃其荒远,抗衡狂突。” 杨朔 《石油城》:“我万想不到在这荒远的大沙漠里,竟建设起这样一座漂亮的‘石油城’。”
(2).指遥远的地区。《北齐书·武成帝纪》:“ 神武 方招怀荒远,乃为帝聘 蠕蠕 太子 菴罗辰 女,号‘隣和公主’。”词语解释:闲远 拼音:xián yuǎn
亦作“闲远”。
(1).闲静深远。《宋书·隐逸传论》:“巖壑闲远,水石清华。”《北齐书·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清 姚莹 《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先生貌清而癯,而神采秀越,风仪閒远。”
(2).安闲清高。《梁书·裴邃传》:“ 邃 志欲立功边陲,不愿闲远。”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下》:“ 退之 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南溪始泛》三篇,乃末年所作,独为闲远,有 渊明 风气。”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唐 人祖述者, 王右丞 有其清腴, 孟山人 有其閒远。”词语解释:旷远 拼音:kuàng yuǎn
(1).犹远离。《战国策·赵策三》:“夫 兰离 石祁 之地,旷远於 赵 ,而近於大国。”
(2).辽阔。《后汉书·侯霸传》:“县界旷远,滨带江湖,而亡命者多为寇盗。”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秋天旷远,古木萧疎。”《花月痕》第六回:“ 小岑 、 剑秋 陪着 荷生 一船,一会荡入水心,遥望着旷远芊绵,水烟凝碧。”
(3).久远。《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宋书·律历志上》:“虽 伶 夔 旷远,至音难精,犹宜仪刑古昔,以求厥衷。” 清 薛福成 《〈合肥苏氏族谱〉序》:“攀追先民於旷远之世,於实无徵,於义无取。”
(4).豁达,心胸开阔。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宋 陆游 《陆郎中墓志铭》:“公为人夷雅旷远。”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三:“﹝他﹞说这样的话,自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旷远。”
(5).指文艺作品的意境开阔超逸。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东坡 《眉石砚》、《醉道士石》等篇,可谓横放而旷远,然亦未尝去题也。”词语解释:澄远 拼音:chéng yuǎn
指安定边疆。远,指边远地区。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安抚张副使生日周天醮词》:“伏以当 川 安抚副使 张琳 禀澄远之识,秉清正之心,颖鉴无私,忠贞不挠。”词语解释:绵远 拼音:mián yuǎn
亦作“緜远”。
(1).久远。《宋书·孝武帝纪》:“诸苑禁制绵远,有妨肄业。”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岁月緜远,恐生他患。” 梁启超 《中国史叙论》第七节:“据此种学者所称,新旧两石刀期,其所经年代,最为绵远。”
(2).遥远;漫长。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其贩运在数百里内者,抽课本微,即或道路緜远,纳釐较多,获利亦较厚。”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遥远望过去,就如一带绵远的、整齐的乌金石头造成的城墙壁。”词语解释:恢远 拼音:huī yuǎn
广阔深远。《北史·宋隐刁雍等传论》:“ 刁雍 才识恢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会意》:“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其思致恢远,故可喜也。”词语解释:沈远 拼音:shěn yuǎn
深沉远大。《北史·孙搴赵彦深等传论》:“司徒器度沉远,有宰臣之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丹 族子 惟岳 谋道 ,沉远廉静。”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若能去 延州 之狭以自任,抚 关中 之人以示信,而又沉远变动,则何敌之敢先哉?”词语解释:遗远 拼音:yí yuǎn
(1).谓远避世俗。《晋书·儒林传·杜夷》:“处士 杜夷 ,栖情遗远,确然絶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2).谓遗弃远者。《宋史·胥偃传》:“ 偃 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詔并释之。”词语解释:避远 拼音:bì yuǎn
犹疏远。《后汉书·寇荣传》:“愿陛下思 帝尧 五教在宽之德,企 成汤 避远谗夫之诫。”词语解释:孤远 拼音:gū yuǎn
(1).孤零而遥远。 唐 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诗:“片云自孤远,丛篠亦清深。”
(2).指远离皇帝,地位低微。 宋 曾巩 《梅福封寿春真人制》:“某在 汉 之际,数以孤远极言天下之事,其志壮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词语解释:绝远 拼音:jué yuǎn
1.极其辽远。《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絶远,兵不至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 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 ,土地絶远,行者苦之。” 明 唐顺之 《永嘉袁君芳洲记》:“尝试观於草木之生,虽其奇花异卉,至不易生之物,或絶远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树艺拥灌之如其法,则东西南北惟所徙焉。”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一章:“ 贵州 去敌絶远,无施行军政之必要。”
2.犹悬殊。《汉书·晁错传》:“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絶远。”词语解释:淡远 拼音:dàn yuǎn
指意境冲淡高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常见其仿 云林 小幅,笔墨淡远,摆脱畦逕,虽士大夫无以踰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长沙 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絶无烟火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后面在 养心斋 与通大客厅的槅扇之间的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词语解释:离远 拼音:lí yuǎn
(1).离弃疏远。《后汉书·周举传》:“去斥贪污,离远佞邪。”
(2).远离。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后人不晓,世相离远。”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赠别》诗:“烟景若离远,末响寄琼瑶。”词语解释:迢远 拼音:tiáo yuǎn
犹遥远。 唐 孟云卿 《古别离》诗:“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各省所解京餉,道路迢远……中途每致疎虞。”词语解释:偏远 拼音:piān yuǎn
偏僻而遥远。 毛泽东 《论持久战》:“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词语解释:放远 拼音:fàng yuǎn
(1).远逐。《汉书·刘向传》:“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詖之聚。”《汉书·孔光传》:“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放远谗説之党,援纳断断之介。”
(2).谓远游。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余自少时性乐放远,入郡多寓亭下。”词语解释:简远 拼音:jiǎn yuǎn
(1).简古深远。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苏子卿 、 李少卿 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 郑 之音亦杂,而辞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渊明 《停云》、《时运》等篇,清腴简远,别成一格。”
(2).简朴闲远。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父 良臣 ,有尘外趣,虽在田野,而散朗简远,言不及利,对之泊如也。” 明 宋濂 《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圆昭法师塔铭》:“法师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词语解释:玄远 拼音:xuán yuǎn
(1).玄妙幽远。《晋书·张华传》:“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 唐 张九龄 《请御注〈道德经〉及疏施行状》:“天旨玄远,圣义发明,词约而理丰,文省而事愜。”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道本於人心,非幽深玄远不可知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清谈家的特征是言语玄远耐思索,行动有风趣不同于常人。”
(2).指深远微妙的哲理。《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嘏 ( 傅嘏 )善名理而 粲 ( 荀粲 )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 晋 人雅尚玄远,宜於世情澹薄。”
(3).犹久远。 晋 张野 《释疑论》:“夫天地之玄远,阴阳之广大,人在其中,岂唯稊米之在太仓,毫末之於马体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 叶圣陶 《一包东西》:“﹝他﹞一时想得非常玄远。”
(4).形容诗文旨趣深远。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黄鶯弄不足,含入 未央宫 ’,断不可移咏梅、桃、李、杏,而超然玄远,如九转还丹,仙胎自孕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杨巍》:“ 杨公 诗高旷玄远,冲夷澹泊。”词语解释:透远 拼音:tòu yuǎn
远眺。 唐 南卓 《羯鼓录》:“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乐。”词语解释:修远 拼音:xiū yuǎn
同“脩远”。
长远,辽远。多指道路。
词语解释:脩远 拼音:xiū yuǎn
长远,辽远。多指道路。《国语·吴语》:“ 越 为不道,背其 齐 盟。今吾道路脩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墨子·非攻中》:“涂道之脩远,粮食輟絶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词语解释:险远 拼音:xiǎn yuǎn
谓道路险阻遥远。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宋史·周敦颐传》:“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癘险远,亦缓视徐按。”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絶之区也明甚。”词语解释:常远 拼音:cháng yuǎn
长远;长久。《红楼梦》第十三回:“但如今能於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况有一班女戏常远包在家中,投充来清唱龙阳,不离门内。”词语解释:微远 拼音:wēi yuǎn
(1).幽远。亦指卑微而远离的人。 汉 贾谊 《新书·匈奴》:“故闻君一言,虽有微远,其志不疑,仇讐之人,其心不殆。”《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凔和忘微远,延首咏太康。” 吕延济 注:“ 瞻 自谓微人而守远郡。”
(2).深远。《南齐书·陆澄传》:“《易》体微远,实贯羣籍。”词语解释:超远 拼音:chāo yuǎn
(1).遥远。《楚辞·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王逸 注:“言身弃平原山壄之中,去家道甚远也。”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 湘 。”
(2).疏远。《楚辞·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王夫之 通释:“超远,疎远也。”
(3).超脱;高超深远。《北史·隐逸传序》:“何必御霞乘云而追日月,穷极天地,始为超远哉!” 宋 欧阳修 《荐司马光札子》:“而其识虑超远,性尤慎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四》:“所惠 香山老人 画,是其晚年之笔,意境超远,体势雄厚。”词语解释:先远 拼音:xiān yuǎn
《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 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 唐 孙樵 《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先远有期,其孤徵誌於子,子其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