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揖逊 拼音:yī xùn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 叶适 《外论一》:“自 景德 元年与 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张芸叟 诗评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逊,求其适口者,少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 明道 先生尝至禪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2).犹揖让。禅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翰林学士 叶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逊得天下,而 淑 ( 李淑 )诬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风,思揖逊於政权。”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 勋 华 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词语解释:不逊 拼音:bù xùn
(1).不顺。《书·舜典》:“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孔 传:“逊,顺也。”《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暮年已来,怠于政教,谗邪结党,水火成灾,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故四海之内,以陛下为受佞之主矣。”
(2).傲慢无礼。《荀子·臣道》:“ 孔子 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视从史,益骄不逊,伪疾经年,轝归东都。”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九:“﹝ 林畏生 ﹞当了 蜀 军总司令,他自以为过去在新军中的地位比 夏 ( 夏之时 )要高,因此,对 夏 常出不逊之言,态度非常傲慢。”
(3).谦词。犹言不自量。《汉书·司马迁传》:“僕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后汉书·郅恽传》:“ 惲 窃不逊,敢希 伊尹 之踪,应天人之变,明府儻不疑逆,俾成天德。”词语解释:相逊 拼音:xiāng xùn
互相谦让。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官相逊不相逊》:“ 舜 命九官,济济相逊,和之至也。”词语解释:推逊 拼音:tuī xùn
谦让;谦逊。《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乐安 任昭 先 ,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宋 陆游 《南唐书·李建勋传》:“ 宋齐丘 当国,深忌同列,少所推逊。”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 罗玘 肆力古文,欲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同馆类皆推逊。”《龙图耳录》第二九回:“那武生也不十分推逊,不过略为谦让,即便坐了。”词语解释:辞逊 拼音:cí xùn
(1).言辞谦逊。《管子·小匡》:“ 公子举 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於 鲁 ,以结交焉。”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
(2).辞谢推让。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有一先新辈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僕拥至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辞逊。”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阿母怜惜之,顺适其意,婉语辞逊,弗与通。”《天雨花》第二三回:“来了回家男妇等,都来叩见大千金。 申 氏母女忙辞逊,众人遵命尽回身。”词语解释:卑逊 拼音:bēi xùn
谦虚恭谨。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观者窃谓一雕挟两兔。”《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周廷章 ﹞上门认亲,极其卑逊,极其亲热。” 钱钟书 《围城》一:“﹝ 苏小姐 ﹞让 方鸿渐 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词语解释:敬逊 拼音:jìng xùn
敬慎谦逊。《汉书·匡衡传》:“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词语解释:廉逊 拼音:lián xùn
逊让。《晋书·刘寔传》:“以世多进趣,廉逊道闕,乃著《崇让论》以矫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臣与 公著 同被召, 公著 固辞得请,而臣独就职,是 公著 廉逊而臣无愧耻也。”词语解释:顿逊 拼音:dùn xùn
古代南海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 缅甸 丹那沙林 (Tenasserim)一带,或以为在今 泰国 那空是贪玛玏 附近。一说泛指 马来半岛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董理 (Trang)。《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其南界三千餘里有 顿逊国 ,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覊属 扶南 。 顿逊 之东界通 交州 ,其西界接 天竺 、 安息 徼外诸国。” 唐 谭用之 《寄许下前管记王侍御》诗:“昔年南去得娱宾, 顿逊 杯前共好春。”词语解释:谦逊 拼音:qiān xùn
谦虚恭谨。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相御妻》:“于是其夫乃深自责,学道谦逊,常若不足。”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水中照见王者服冕》:“院主唯唯谦逊久之。”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二:“按道理说,他比 瑞宣 长一辈,可是他向来谦逊,所以客气的叫‘ 瑞宣 兄’。”词语解释:许逊 拼音:xǔ xùn
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 晋 道士, 汝南 人,学道于 吴猛 ,后举孝廉,曾为 旌阳 令。感 晋 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 东晋 孝武帝 太康 二年八月一日,于 洪州 西山 ,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 许真君 或 许旌阳 。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 唐 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元 范梈 《秋雨寓舍酬答夏编修》诗之四:“倚巖推 许逊 ,负水揖 文簫 。”词语解释:冲逊 拼音:chōng xùn
谦虚恭谨。《魏书·彭城王勰传》:“屡有口敕,仍执冲逊,难违清挹,荏苒至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词语解释:出言不逊 拼音:chū yán bù xùn
说话傲慢不客气。《三国志·魏志·张郃传》:“ 图 ( 郭图 )惭,又更譖 郃 ( 张郃 )曰:‘ 郃 快军败,出言不逊。’ 郃 惧,乃归 太祖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隣人与他争论,他出言不逊,隣人就把他毒打不休。”《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桓公 大怒曰:‘匹夫出言不逊!’喝令斩之。”川剧《评雪辨踪》:“今日秀才归来,面带不悦,出言不逊,想必他心中有难解之处。”词语解释:咨逊 拼音:zī xùn
谓请求指教并表示逊谢。 隋炀帝 《请留智者书》:“迟延展礼,面当諮逊。”词语解释:逊逊 拼音:xùn xùn
恭慎貌。《隶释·汉慎令刘脩碑》:“其於乡党,逊逊如也。卑谦博爱,恕己接人。”词语解释:退逊 拼音:tuì xùn
退让;谦逊。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崇国赵公谥宣简议》:“夫高爵重位,不为富贵沉溺,而能退逊以保其节,文雅以发其名,此宗室公族之所谓贤也。” 宋 陆九渊 《与曹立之书》:“姑随所见,其号不侈,小心退逊,以听他日之进。”词语解释:陈逊 拼音:chén xùn
表示逊谢。《南史·王僧达传》:“后 孝武 独召见,慠然了不陈逊,唯张目而视。”词语解释:贞逊 拼音:zhēn xùn
守身正直,不争名位。 唐 陈子昂 《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雅尚贞逊,与众趋少合。”词语解释:雍容揖逊
文雅谦虚的样子词语解释:虚逊 拼音:xū xùn
谦逊。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教頽俗变以来,士君子不復知学术之大全,足己而自画,安陋而习惰,谦益虚逊之道消,而骄慢荒怠之风炽。”词语解释:避逊 拼音:bì xùn
回避辞让。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词语解释:雅逊 拼音:yǎ xùn
谓正己守道,不失礼。《吕氏春秋·顺民》:“ 文王 处 岐 事 紂 ,冤侮雅逊,朝夕必时。” 高诱 注:“雅,正。逊,顺也。”词语解释:雌逊 拼音:cí xùn
犹逊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西峯悬削,不少雌逊。”词语解释:升降揖逊
礼仪制度词语解释:桀骜不逊 拼音:jié ào bù xùn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宋 陈亮 《酌古论·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驁不驯,以拒陛下。”词语解释:归逊 拼音:guī xùn
谓归还政柄。《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诸父归逊殷勤,今便亲摄百揆。且还府司,当别处分。”词语解释:远逊 拼音:yuǎn xùn
犹远遁。《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 刘良 注:“逊,逃也。”词语解释:体逊 拼音:tǐ xùn
犹履谦。谓为人处事谨慎谦恭。《魏书·常景传》:“夫道丧则性倾,利重则身轻。是故乘和体逊,式铭方册;防微慎独,载象丹青。”词语解释:柔逊 拼音:róu xùn
柔和谦逊。《明史·孔克仁传》:“ 项羽 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高祖 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词语解释:撝逊 拼音:huī xùn
谦让。《新唐书·姜晈传》:“朕既即位,又参诛姦臣,将厚以光宠,每所撝逊。”词语解释:差逊 拼音:chà xùn
略微不如。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记》:“踰岭而得 天王寺 ,寺前松差逊 花山 。”词语解释:挥逊 拼音:huī xùn
谦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便可允执其中,入光大麓,不劳挥逊,致爽人神。” 范祥雍 校注:“挥与撝同。挥逊犹撝谦。”词语解释:敏逊 拼音:mǐn xùn
敏捷谦逊。《晏子春秋·问上二一》:“其言彊梁而信,其进敏逊而顺,此佞人之行也;明君之所诛,愚君之所信也。”词语解释:恭逊 拼音:gōng xùn
恭敬谦逊。《管子·小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则不失於人矣。”《新唐书·韩弘传》:“子 公武 ……性恭逊,不以富贵自处。” 宋 曾巩 《库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 明 归有光 《江西右布政使致仕雍里顾公权厝志》:“公为人敦重……孝友恭逊。”词语解释:沈逊 拼音:shěn xùn
亦作“沉逊”。 沉潜逊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唐顺之》:“ 正德 时,逆 瑾 鴟张, 刘健 、 谢迁 皆逐去,而 李东阳 独留,益务沉逊,时时调剂其间,縉绅之祸,往往恃以获免。”词语解释:和逊 拼音:hé xùn
和睦谦逊。 唐 薛收 《元经传·建兴二年》:“﹝文武将佐﹞上思报国,下以寧家,善相和逊,以听朝旨。” 清 毛岳生 《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君﹞事尊长与待交友,又极和逊。”词语解释:只逊 拼音:zhī xùn
见“ 只孙 ”。
词语解释:只孙 拼音:zhī sūn
亦作“ 只逊 ”。 蒙语jisun(颜色)音译。 元 代内廷大宴时的官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只孙宴服》:“只孙宴服者,贵臣见饗於天子则服之,今所赐絳衣是也。贯大珠以饰其肩背膺间。首服亦如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鵞帽锦衣也。”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参阅 韩儒林 《元代诈马宴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