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8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递相递升递衰递过递盏递禀递车递减
递互递日递角递条子递谢递衍递袭递事
递诗筒递转递归递换递步哨递舟递身递递迢迢
递宿递送递夫递杀递杯递积递训递降
递奏递递递次递易递演递衣递禅递钟
递代递生递散递带递毁递胜递负递交递马
递直递传递变递手货递增递籍递卒递顿
递迁递补递进递战递呈递盗递兴递废递运
递兴递解递更递献递孝递申递化递驮
递年递流递铺递延资产递嬗递眼色递加递述

词语解释:递相  拼音:dì xiāng
(1).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成玄英 疏:“其措情於上下而递代为君臣乎。”
(2).犹互相。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炙,以厌疾。又以锦綵为眼明囊,递相餉遗。”《西游记》第五八回:“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
词语解释:递互  拼音:dì hù
交替;替换。《宋书·刘穆之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 南康 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互与鞭,鞭疮痂常以给膳。”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其弟子併世典有功,未善佛理,则善诱之方,应在使其由世典以悟入佛理,故用格义,外典内书,递互讲説,以使生解也。”
词语解释:递诗筒  拼音:dì shī tǒng
即诗筒。以竹筒盛诗,便于传递,故称。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僧传栽树法,客献递诗筒。”
词语解释:递宿  拼音:dì sù
谓轮流宿卫。 汉 张衡 《西京赋》:“ 兰臺 金马 ,递宿迭居。” 宋 杨万里 《二月望日递宿南宫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之韵》:“夜来递宿三更悄,叶底春寒一倍生。”
词语解释:递奏  拼音:dì zòu
交替奏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递,迭也。” 三国 魏 卞兰 《许昌宫赋》:“兴七盘之递奏,观轻捷之翾翾。” 宋 晏殊 《中园赋》:“舞长袖兮相属,命欢謡兮递奏。”
词语解释:递代  拼音:dì dài
依次替代;轮换。《楚辞·招魂》:“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王逸 注:“言使好女十六人侍君宴宿,意有厌倦,则使更相代也。”《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又有 王 季 二美人, 张 薛 二淑媛, 袁昭仪 、 何婕妤 、 江修容 等七人,并有宠,递代以游其上。”《隋书·天文志上》:“生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
词语解释:递直  拼音:dì zhí
谓轮流值日。 宋 曾肇 《回冯如晦学士启》:“骑尉郎潜,乏怀鈆之递直;黄门久次,微负弩之荣归。” 宋 韩维 《奉和乔年馆宿》:“ 蓬莱 仙构斗魁旁,递直初登 汉 署郎。”
词语解释:递迁  拼音:dì qiān
(1).更易变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怨物华之推驛,慨舟壑之递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循环有数,若寒暑之递迁。” 清 朱梅崖 《兰陔爱日图记》:“夫往而不可反者,年也。接而递迁者,人之情也。”
(2).顺次提升。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周 ( 周弁 ) 田 ( 田子华 )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 宋 欧阳修 《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臣伏见朝廷选任百官,文武参用……惟有武官中近下班行,并无贤愚分别,一例以年岁递迁。”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尤者则拔迁农曹各司,但其长式则必以学士、工师出身为之,可递迁为公政府各洲分政府农部官。”
(3).犹迭毁。《隋书·礼仪志二》:“ 閔帝 受禪,追尊皇祖为 德皇帝 , 文王 为 文皇帝 ,庙号 太祖 。拟已上三庙递迁,至 太祖 不毁。” 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伏以今年宗庙递迁, 玄宗明皇帝 在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
词语解释:递兴  拼音:dì xīng
交替兴起;依次兴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燧人钻火树》:“当天地开闢后,三皇递兴,一万餘年,天下只有水,并无火。”
词语解释:递年  拼音:dì nián
一年又一年;年年。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朱氏蚕异》:“ 湖州 村落 朱家顿 民 朱佛大 者,递年以蚕桑为业,常日事佛甚谨,故以得名。”《西游记》第七五回:“我这洞里,递年家没个苍蝇,但是有苍蝇进来,就是 孙行者 。”
词语解释:递升  拼音:dì shēng
顺次提升。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其巡丁亦当分别等差,由下递升,以期精益求精,用资鼓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一节:“推行政令卖力的三长,还可以三年依次递升。”
词语解释:递日  拼音:dì rì
依照次序一天接一天。《南史·袁粲传》:“时 粲 与 齐高帝 、 褚彦回 、 刘彦节 递日入直,平决万机。”《南史·儒林传·孔子袪》:“事竟,敕 子袪 与右卫 朱异 、左丞 贺琛 於 士林馆 递日执经。”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乃令 洎 ( 刘洎 )与 岑文本 、 马周 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
词语解释:递转  拼音:dì zhuǎn
依次转动。 唐 李绅 《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贤刼千佛,生於后世,法轮递转,应现随相。”
更易转换。 刘师培 《文说·和声篇》:“况百里之内,声有不同;千年之中,语有递转。”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扬沉抑。”
词语解释:递送  拼音:dì sòng
(1).传送。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论简帖用白纸》:“更用一锦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游击队的通讯联络,就像健全的神经系统那样灵活自如,最难递送的武器弹药,也通过了各种岗哨的检查,到了游击队员的手里。”
(2).犹递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如经过外夷部落,有诚心归化者,酌留官兵数十或二三百名,作一大台站以资递送。”
词语解释:递递  拼音:dì dì
连续貌。 宋 杨万里 《感秋》诗之三:“切切百千语,递递三四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边愁写意》:“屏风呵,一递递短 长城 ,做不出叠 巫山 清晓。”
词语解释:递生  拼音:dì shēng
犹投胎。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一折:“浊骨凡胎,递生人海,三十载,也是我缘分合该。”
词语解释:递传  拼音:dì chuán
(1).谓禅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兄弟和家之肥》:“伊古以来,事莫妙於 尧 舜 之递传,尚有嫌乎?”
(2).依次继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言地理者宗 景纯 ,而 杨 、 曾 、 廖 、 赖 诸家,皆递传其学。”
词语解释:递补  拼音:dì bǔ
顺次补充。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歷观众史,诸志列名,或前略而后详,或古无而今有,虽递补所闕,各自以为工。”《元典章·吏部六·司吏》:“将县吏发补附近州吏,如此递补,庶得两平。” 洪深 《包得行》第一幕:“ 李大远 身患重病,短期不能痊愈,只好暂时缓役,把后面一个名字递补上去。”
词语解释:递解  拼音:dì jiè
旧时指把犯人解往远地,由沿途官衙派人轮流押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硬拷》:“他在众官面前,怕俺寒儒薄相,故意不行识认,递解 临安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今天既是如此,我下午拜 泰安府 ,请他先把你这狗才打了,递解回籍,再同你们主人算账!”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不久,就被递解回国。”
词语解释:递流  拼音:dì liú
犹放逐。亦指把罪犯押解到荒远的地方管押。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四折:“自休官,从遭贬,早递流了水地三千。”
词语解释:递衰  拼音:dì shuāi
逐渐衰退。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五》:“鼎革而后,兵燹之餘,日渐递衰。”
词语解释:递角  拼音:dì jiǎo
(1).相当于今之邮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赵清宪》:“忽有京师递角至,发之,无文书。”
(2).指传送文书。《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道君 曰:‘为宗社计,岂復论此!’因及行宫止递角等事, 纲 曰:‘当时恐 金 人知行宫所在,非有他也。’”
词语解释:递归  拼音:dì guī
按照某一包含有限步数的法则或公式对一个或多个前面的元素进行运算,以确定一系列元素(如数或函数)的方法
词语解释:递夫  拼音:dì fū
犹递人。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递夫交烈火,候吏次鸣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制度》:“至三年正月詔不得以逆旅侨民充递夫。”
词语解释:递次  拼音:dì cì
犹依次。 宋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昨在 洛 中,及至京师,两於 河 中递次得所赐书。”《天讨·四川革命书》:“ 满 虏抽税,均递次增加。”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如此年复一年,以木、火、土、金、水之次,递次循环以至于万年永劫。”
词语解释:递散  拼音:dì sàn
分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针工局﹞掌内宫人等冬衣夏衣,每年递散一次。”
词语解释:递变  拼音:dì biàn
交替变化;演变。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 章炳麟 《菌说》:“夫自有花刚石以来,各种递变,而至於人,则各种皆充其鼎俎,以人智於各种尔。” 王西彦 《病人》:“应合季节的递变,山野间已经换上斑驳错杂的新装。”
词语解释:递进  拼音:dì jìn
(1).依次而进。 汉 傅毅 《舞赋》:“合场递进,案次而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十巫递进,三医更謁;採金匱之宝藏,紬玉函之祕策。”《诗刊》1978年第3期:“这些动人的描写,使我们联想到拍摄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由远及近,由背侧转向正面,再推进到特写,层层递进,历历如在目前。”
(2).顺次提升。 宋 宋祁 《冯侍讲行状》:“未几, 孙宣公 亦入露门执经递进,公得 孙 同列以为宠。”
词语解释:递更  拼音:dì gēng
交替更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鸟兽草木》:“乃知天地生物,递更递换,不可以一律拘也。”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事变递更,诗人旨趣因之歧贸。”
词语解释:递铺  拼音:dì pù
亦作“ 递舖 ”。 即驿站。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狱讼赋输,使任其殿负,文檄付递铺,一人不至县庭。”《元史·兵志四》:“急设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怕递舖悮事。”
词语解释:递过  拼音:dì guò
汉 陆贾 有五子,“ 贾 常乘安车駟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汝)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见《汉书·陆贾传》。后以“递过”为轮流到儿子家住的典故。《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高祖 曰:‘昔 陆贾 汉 臣,尚有递过之事,况吾四方之主,天下为家。东西两宫,涂路咫尺,忆汝即往,无劳悲也。’”
词语解释:递条子  拼音:dì tiáo zi
喻指利用职权或私人关系写短信示意别人给予照顾
词语解释:递换  拼音:dì huàn
交替;更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怎当得妻妾两个,推班出色,递换来扰,不勾几时,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寧可赔了些。” 清 赵翼 《授衣诗》:“笑他儿女随年长,递换兄衣作弟衣。” 吴泰昌 《阿英忆左联》:“以后的常委增减递换情况,要想弄准确,就不那么容易。”
词语解释:递杀  拼音:dì shā
犹递减,递降。《明史·兵志二》:“ 大寧 七万七百餘, 中都 、 山东 递杀, 河南 最少,仅一万四千有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故宗藩之庶,递杀至於庶人,极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 江 左酒人,推 顾侠君 嗣立 第一,居 秀野园 结社,家有酒器三,大者容三十觔,其两递杀,凡入社者,各先尽三器,然后入座。”
词语解释:递易  拼音:dì yì
交替;更换。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夫子之悟,万劫独明,寒暑递易,悲欣皋壤。”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今则年光递易,堤址荒残,草积波痕,砂封泉脉。”
词语解释:递带  拼音:dì dài
环绕的长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世谓之为 大槐里 , 晋 太康 中, 始平郡 治也。其城递带防陆,旧渠尚存,即《汉书》所谓‘槐里环堤’者也。”
词语解释:递手货  拼音:dì shǒu huò
方言。犹言见面礼。《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爹逮了家里下蛋的三只‘九斤黄’……庄户人家没点递手货,穷是穷,赖好要顾个礼义人情呵。”
词语解释:递战  拼音:dì zhàn
轮流作战。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递战,不如十人俱至。”
词语解释:递献  拼音:dì xiàn
犹奉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有一人随侍,手持书一部九卷,未号书名,敬賚递献。”
词语解释:递延资产  拼音:dì yán zī chǎn
也称“逆延费用”。指业已支付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词语解释:递盏  拼音:dì zhǎn
谓传杯饮酒。《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停了片时,那美少年回来,与 祁伯常 安坐递盏。”
词语解释:递谢  拼音:dì xiè
犹代谢。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二:“四时递谢,八风代扇。”《隋书·裴矩传》:“復以春秋递谢,年代久远,兼并诛讨,互有兴亡。”参见“ 代谢 ”。
词语解释:代谢  拼音:dài xiè
(1).指新旧更迭,交替。《文子·自然》:“﹝道﹞轮转无穷,象日月之运行,若春秋之代谢。”《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李善 注:“《淮南子》曰:‘二者代谢舛驰。’高诱曰:‘代,更也;谢,次也。’”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林如稷 《将过去》一:“离 上海 一月,暮春时来的,而今,已是夏的初令,转眼炎威季,四时正在淹忽的代谢呢。”
(2).“新陈代谢”的简称。为生物体内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生理过程。
词语解释:递步哨  拼音:dì bù shào
由若干人组成的依次传送情报的哨兵。《新华日报》1977.7.27:“那时敌人在据点里一吹集合号,我们的递步哨就立即把情报送来。”
词语解释:递杯  拼音:dì bēi
谓一起饮酒。《水浒传》第三七回:“次日, 宋江 置备酒食,与众人回礼。不时间,又请差拨押头递杯,管营处常常送礼物与他。”
词语解释:递演  拼音:dì yǎn
逐步演变。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从 希腊 文明递演出的科学精神正是我辈青年所当深深吮吸而以自为营养的一种资料。”
词语解释:递毁  拼音:dì huǐ
依次毁废。《隋书·礼仪志二》:“ 文宣帝 受禪,置六庙…… 献武 已下不毁,已上则递毁。”
词语解释:递增  拼音:dì zēng
依次增加。《旧唐书·礼仪志七》:“臣等按《大唐新礼》:亲舅加至小功,与从母同服。此盖当时特命,不以轻重递增,盖不欲参於本宗,慎於变礼者也。” 清 叶梦珠 《阅世编·食货六》:“薪樵而爨,比户必需……自 康熙 改元以来,仍以升米为价,有数十斤一束者,视此递增之。” 吴组缃 《山洪》三一:“各队队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出席,凡缺席一次,罚款二元,并且按缺席次数递增罚金。”
词语解释:递呈  拼音:dì chéng
当面交送。《儒林外史》第七回:“ 荀员外 听了这话,哭倒在地, 王员外 扶了半日,救醒转来,就要到堂上递呈丁懮。” 叶圣陶 《某镇纪事》:“士绅上前寒暄,逐一递呈名片,这才觉得肩背上轻松了些。”
词语解释:递孝  拼音:dì xiào
指 满 族办丧事时,亲友送孝布、孝带之类的物品给丧家。《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按今礼讲,你只看内三旗的那些人家,遇见父母大事,无论亲戚朋友跟前都有个递孝接孝的礼。”
词语解释:递嬗  拼音:dì shàn
依次更替;逐步演变。《明史·周敬心传》:“昔 楚平王 时,琢 卞和 之玉,至 秦 始名为璽,歷代递嬗以讫 后唐 。” 清 王韬 《变法中》:“自 汉 以来,各代递嬗,征诛禪让,各有其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 春秋 时代是新旧势力递嬗的时代。”
词语解释:递禀  拼音:dì bǐng
向上级呈送报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如顽户任催不纳,排年递禀摘拘。”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三节:“ 成章 主议改成师范学校……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
词语解释:递衍  拼音:dì yǎn
依次衍生;逐步演变。 梁启超 《论进步》:“其破坏者,復有踵起而破坏之者。随破坏,随建设,甲乙相引,而进化之运,乃递衍於无穷。”
词语解释:递舟  拼音:dì zhōu
供驿站使用的小船。 元 姚燧 《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乃牐全之 湘水 三十六所,以通递舟。”
词语解释:递积  拼音:dì jī
逐步积累。 清 王韬 《六合将混为一》:“盖纲常则亘古而不变,制度则递积而愈详。”
词语解释:递衣  拼音:dì yī
谓轮流穿一件衣服。《后汉书·李充传》:“ 李充 字 大逊 , 陈留 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
词语解释:递胜递负  拼音:dì shèng dì fù
谓胜负交替。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词语解释:递籍  拼音:dì jí
遣送回原籍。《红楼梦》第一二○回:“且説那 贾雨村 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递籍为民。”
词语解释:递盗  拼音:dì dào
谓转移偷盗之物。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前日教 张千 买了个小廝,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
词语解释:递申  拼音:dì shēn
犹呈递。 宋 韩琦 《论青苗》:“如不愿请领,即具结罪状,入马递申,以凭选官晓諭。”
词语解释:递眼色  拼音:dì yǎn sè
用目光示意。《红楼梦》第六回:“一面説,一面递眼色与 刘姥姥 。 刘姥姥 会意。”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二章:“这时候站在 剑平 背后的 金鳄 ,忙向 赵雄 递眼色,于是两个人又走到隔壁房间去密谈。”
词语解释:递车  拼音:dì chē
驿车。 元 姚燧 《平章政事忙兀公神道碑》:“勅递车送达军中,赐银为两百五十。”
词语解释:递袭  拼音:dì xí
(1).轮流侵袭。《宋书·索虏传论》:“五胡递袭,翦覆诸华。”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赦诏》:“门下,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 殷 周 所以改物。”
(2).犹承袭。《周书·儒林传序》:“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
词语解释:递身  拼音:dì shēn
指把身体凑上去。《红楼梦》第八十回:“那时 金桂 又吵闹了数次。 薛蟠 有时仗着酒胆,挺撞过两次,持棍欲打,那 金桂 便递身叫打;这里持刀欲杀时,便伸着脖项。”
词语解释:递训  拼音:dì xùn
训诂学术语。几个意义相同的词展转训释。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理想的字典(四)》:“‘递训’是以乙训甲,复以丙训乙之类。”
词语解释:递禅  拼音:dì chán
更替;逐步转化。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学说〉》:“或者缓和一点说,东方的古代,奴隶生产未及形成为一个制度便递禅了。”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五》:“我们要知道, 屈原 那个时代也正是 中国 的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递禅着的时代。”
词语解释:递交  拼音:dì jiāo
当面送交。《人民日报》1984.6.6:“ 斐济 新任驻 华 大使向 李先念 主席递交国书。”
词语解释:递卒  拼音:dì zú
驿站的役卒。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前代邮置,皆役民为之,自兵农既分,军制大异於古,而邮亭役民如故。 太祖 即位之始,即革此弊……其后特置递卒,优其廪给,遂为定制。”
词语解释:递兴递废  拼音:dì xīng dì fèi
谓有兴有废。《吕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史记·律书》:“昔 黄帝 有 涿鹿 之战,以定水灾; 顓頊 有 共工 之陈,以平水害; 成汤 有 南巢 之伐,以殄 夏 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於天也。”
词语解释:递化  拼音:dì huà
(1).顺次改变。 唐 元结 《说楚何惛王赋》:“君王为臣化心,心化身,身化人。呜呼,递化之道,在制於内外。外之入也,有视听言闻;内之出也,有性情嗜慾。”
(2).逐步演变。 朱光潜 《诗论》第十二章二:“乐府递化为古诗,最大的原因是乐府(衙门)中乐师与文人各有专职。”
词语解释:递加  拼音:dì jiā
依次增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以下俱二两五钱递加至二十五两。”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种痘》:“服法以每月初二、十六为期,半岁服半粒,一岁一粒,递加至三岁三粒,则终身不出矣。”
词语解释:递减  拼音:dì jiǎn
依次减少。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流以下递减一等。”《宋史·真宗纪一》:“五月壬申朔,御 乾元殿 受朝。京畿繫囚罪流以下递减一等,杖罪释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英吉利考》:“武官以火器考试入伍,月俸多者番银三百,次二百六十,以次递减。”
词语解释:递事  拼音:dì shì
传送公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照例安设台站,备递文报至军前……倘得依此相机酌办,更属周妥,递事亦较便易。”
词语解释:递递迢迢  拼音:dì dì tiáo tiáo
遥远貌。《西游记》第八六回:“自从别主来 西域 ,递递迢迢去路遥。”
词语解释:递降  拼音:dì jiàng
依次降低;逐渐降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国初荫叙》:“用荫者孙降子,曾孙降孙,傍荫者,皆于荫叙品递降一级。” 清 叶梦珠 《阅世编·钱法》:“ 泰昌 、 天启 ,享国日浅,钱不多行,式无甚美,亦无甚恶,惟铜质则递降耳。” 丰子恺 《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
词语解释:递钟  拼音:dì zhōng
琴名。即号钟。《汉书·王褒传》:“虽 伯牙 操递钟, 逢门子 弯乌号,犹未足以喻其意也。”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楚辞》云:‘奏 伯牙 之号钟。’号钟,琴名也。 马融 《笛赋》曰:‘号钟高调。’ 伯牙 以善鼓琴,不闻説能击钟也。”参见“ 号钟 ”。
词语解释:号钟  拼音:hào zhōng
古琴名。 汉 刘向 《九叹·愍命》:“破 伯牙 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钟。” 高诱 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 唐 独孤及 《夏中酬于逖华耀问病见赠》诗:“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
词语解释:递马  拼音:dì mǎ
驿马。 宋 苏舜钦 《乞发兵用银牌状》:“臣欲乞今后起发兵马及乘递马者,中给银牌,以復本朝旧制。”《清史稿·兵志十二》:“驛传在僻地者,仅供本州县所需,亦曰递马,额不过数匹。”
词语解释:递顿  拼音:dì dùn
谓在驿站歇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十俊》:“其时又有一緹帅,为 穆庙 初元元宰之曾孙,年少美丰姿,扈上驾幸 天寿山 ,中途递顿,亦荷 董圣卿 之宠,每为同官訕笑,輒慙恧避去。”
词语解释:递运  拼音:dì yùn
(1).交替运转;循环往复。《宋书·邓琬传》:“夫晦明递运,崇替相沿。”《明史·食货志三》:“自 淮 至徐以 浙 直 军,自 徐 至 德 以京卫军,自 德 至 通 以 山东 、 河南 军,以次递运,岁凡四次。”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汩之以人。”
(2).驿站运输;转运。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递兵》:“三年正月,又詔郡国起今后不得差道路居人充递运脚力。”《元典章·刑部十三·添给巡捕弓箭》:“近为御河会通河道,北自 大都 ,南抵 江 淮 ,递运係官诸物。”
词语解释:递驮  拼音:dì tuó
谓沿路供给马、牛、驴等以驮运兵器什物。《旧唐书·郭虔瓘传》:“一万行人,诣六千餘里,咸给递驮,并供熟食,道次州县,将何以供?”
词语解释:递述  拼音:dì shù
谓依次继承。 唐 皮日休 《题叔孙通传》:“故三王迭作,五帝更制, 夏 殷 易置, 文 武 递述。”
共8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