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yì 质韵

逸 yì
〈动〉
  •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 同本义
  •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 奔跑
  •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 逸,奔也。——《玉篇》
  •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疾逸道左。——·李朝威《柳毅传》
  •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 超越
  • 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 乃逸囚。——《左传》
  • 又如:逸水(犹洪水)
  •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 散失,亡失
  • 然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柳宗元《时令论上》
  •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形〉
  • 闲适;安乐
  • 民莫不逸。——《诗·小雅·十月之交》笺:“逸,逸豫也。”
  • 而又不自安恬逸。——《国语·吴语》。注:“逸,乐也。”
  • 为之者劳,居之者逸。——张衡《东京赋》
  • 国治身逸。——《吕氏春秋·察贤》。注:“逸,不劳也。”
  •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吕氏春秋·重己》
  • 身安逸乐。——《史记·货殖列传》
  • 能逸而能劳。——·苏轼《教战守》
  • 无穷逸致。——·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 好逸恶劳。——·黄宗羲《原君》
  • 又如:逸豫(安乐);逸境(安乐闲适的境地)
  • 疾速
  • 良骏逸足。——《文选·傅奕·舞赋》。注:“逸,疾也。”
  • 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文选·木华·海赋》。注;“言出疾也。”
  • 夫子奔逸绝尘。——《庄子·田子方》
  •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老残游记》
  • 逸骇(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飞的鸟)
  • 放纵;荒淫
  • 夫婿乐逸。——·李朝威《柳毅传》
  • 又如:逸党(荒淫放荡的一伙人);逸遨(放纵遨游);逸游(放纵游乐);逸志(纵欲放荡之志);逸声(淫声)
  • 美丽 。如:逸女(美女);逸丽(犹美丽);逸艳(犹美丽);逸辞(美丽的词藻)
康熙字典古文:𤖍

  •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𠀤音佚。 (质韵)
  • 《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
  • 又《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
  • 又《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
  •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
  • 又《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
  • 又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