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lǐ][mǐ][jǐ,水名][奚上声。亦待也。][音陛。与䯗同。或作䏶。][ní,露泥泥][tǐ][详注1]


注1:媞 音弟。莎草的子实。《尔雅》薃,侯莎,其实媞。
贿(半)[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类也,聚集也][yì,着衣,动词][xì][yù][fèi][详注1][jì]


注1:几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队(半)退[详注1][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2][duì,盘敦][lěi]


注1: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2: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suì 寘韵

遂 suì
〈动〉
  • (形声。从辵(chuò))
  • 同本义
  • 遂,亡也。——《说文》
  • 行,往
  •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 不能遂。——《易·大壮》
  • 遂贤良。——《礼记·月令》
  •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李中碧《庐山》
  •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 顺利地完成;成功
  •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 四者无一遂。——·司马迁《报任安书》
  •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 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顾炎武《复庵记》
  •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业)
  • 推荐或举荐 。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
  • 通达
  •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 又如:遂达(通达)
  • 表明 。如:遂威(展示威力)
  • 生长
  •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淮南子·修务》
  •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
  • 养育 。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
  • 顺从,如意 。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 顺应;符合 。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
  • 决断
  • 春秋之义亡遂事,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
  • 因循,拖拉 。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 延续 。如:遂哀(哀而不止)
  • 坠落,往下沉。通“坠”(zhuì)
  • 震遂泥。——《易·震》
  •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名〉
  • 道路
  •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 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 又如:遂路(道路)
  • 射者穿的臂衣
  • 袒决遂。——《仪礼》
  • 田间排水的小沟
  •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
  •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 水道
  •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副〉
  • 就;于是 。多用于书面语
  •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左传·庄公八年》
  • 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 竟然
  •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遂能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 尽;完全 。如:遂夜(终夜)
〈形〉
  • 顺利的
  •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 小儿辈遂已破贼。
  • 已成,终了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 久 。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
康熙字典古文:𨒉𨔱𨓸𨔲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 (寘韵)
  • 《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 又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
  • 又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
  • 又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
  • 又竟也。《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 又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
  •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 又擅成事也。《易·家人》無攸遂。《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 又舒肆之貌。《詩·衞風》容兮遂兮。又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 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 又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 又順也。《周語》以遂八風。
  • 又《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 又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 又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 又遂人,官名。
  • 又國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 考證:〔《詩·衞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
  •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又《前漢·孟卿傳》弟子遂之者。〕
  • 謹按所引見胡母生傳不在孟卿傳,孟卿改胡母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也。〕
  • 謹照原文也改焉。〔《周禮·地官·大司徒》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
  • 謹按所引出遂人大司徒改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