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幽遐 拼音:yōu xiá
僻远;深幽。《晋书·礼志下》:“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 唐 包融 《武陵桃源送人》诗:“ 武陵 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 秦 人家。”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求治毋太速,防微勿滋蔓。所期日月光,幽遐理必贯。”词语解释:迩遐 拼音:ěr xiá
犹遐迩。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金史·乐志下》:“曲礼告成,邇遐属望。” 明 宋濂 《康公神道碑铭》:“皇帝即位之三载,混一华夷,声教所被,罔间邇遐。”词语解释: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帝王死去的婉辞。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及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魏书·尒朱荣传》:“去月二十五日圣体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嫁女诗》:“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当今一旦昇遐去,继位储君险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詘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高诱 注:“假,上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圣光献太后 尤谨,升遐之夕, 王禹玉 为相,入慰,执手号慟。”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休休却是今生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八:“繫累名利场,駑骏同一輈;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晋书·许迈传》:“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 宋 苏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词语解释:登遐 拼音:dēng xiá
(1).《墨子·节葬下》:“ 秦 之西有 仪渠 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因以“登遐”为对人死讳称。《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 汉 郑玄 笺:“此三后既没,登遐,精气在天矣。”《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有司奏请追諡”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世说新语·文学》“ 孙子荆 除妇服,作诗以示 王武子 ” 刘孝标 注引《孙楚集》:“其诗曰:‘时迈不停,日月电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奄然登遐,弃我何早!”
(2).特指帝王之死。《文选·刘琨〈劝进表〉》:“ 永嘉 之际,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 李善 注引 王隐 《晋书·怀纪》:“羯贼 刘曜 破 洛 ,皇帝崩於 平阳 。”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德宗 登遐,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之节。”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表》:“先帝登遐,既不获奔驰道路;陛下即位,又未尝瞻望闕廷。”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文靖》:“上登遐时,命公与 文僖 同撰遗詔,因受顾命。”
(3).犹言登仙远去。 晋 陆云 《登遐颂》:“夫死生存亡,二理之已然者也。而世有神仙登遐之言,千岁不死之寿,其详固难得而精矣。” 明 徐渭 《渔阳弄》:“文章自古真无价,动天庭 玉皇 亲迎,飞鳧降鹤踏红霞,请先生即便登遐。”词语解释:四遐 拼音:sì xiá
指四方极远之处。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垂光九野,腾响四遐。” 宋 曾巩 《送江任序》:“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词语解释:清遐 拼音:qīng xiá
清高脱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居士者果足以为典型师表耶?既有室家,亦甘肉食,未有卓厉清遐之行足以示人,至高不过 陈仲 、 管寧 ,至仁不过 大禹 、 墨翟 。”词语解释:陟遐 拼音:zhì xiá
远行。《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孔 传:“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终致高远。”词语解释:八遐 拼音:bā xiá
犹八极。 晋 陶潜 《闲情赋》:“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於八遐。”《云笈七籤》卷九十六:“永仙方寸内,八遐无易难。”词语解释:九遐 拼音:jiǔ xiá
辽阔的天空。《云笈七籤》卷九八:“玉簫云上奏,凤鸣动九遐。”词语解释:髯鼎升遐 拼音:rán dǐng shēng xiá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髯鼎升遐”谓皇帝仙逝。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发兵助温》:“尀耐宫车晏驾,不得叨陪顾命之班;髯鼎升遐,未克追随托孤之任。”参见“ 髯断 ”。
词语解释:髯断 拼音:rán duàn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髯断”谓皇帝仙逝。 宋 王禹偁 《先帝登遐圣君嗣位追惟恩顾涕泣成章》诗:“ 鼎湖 髯断去难攀,九五飞龙已御乾。” 宋 张耒 《哲宗皇帝挽词》之三:“云天不可望,髯断泣遗臣。”词语解释:边遐 拼音:biān xiá
犹边远。 南朝 梁 沉约 《使四方士民陈刑政诏》:“虽百辟卿士,有怀必闻,而蓄响边遐,未臻魏闕。”《魏书·高昌传》:“又遣使奉表,自以边遐,不习典誥,求借《五经》、诸史,并请国子助教 刘变 以为博士, 肃宗 许之。”词语解释:远遐 拼音:yuǎn xiá
遥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你地在哪儿?离屯子多远?’ 萧队长 问。‘不远遐,动身就到。’ 张景祥 说。”词语解释:上遐 拼音:shàng xiá
见“ 上假 ”。
词语解释:上假 拼音:shàng jiǎ
上升,登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乘虚无而上假兮,超无友而独存。”假,《汉书·司马相如传》作“遐”。词语解释:室迩人遐 拼音:shì ěr rén xiá
见“ 室邇人远 ”。
词语解释:室迩人远 拼音:shì ěr rén yuǎn
亦作“ 室邇人遐 ”。亦作“室邇人遥”。 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邇,其人甚远。” 朱熹 集传:“室邇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之一:“颜红底事髮先白,室邇何妨人自遥。”《花月痕》第四一回:“﹝ 韩荷生 ﹞又唸道:‘翻是闭关长谢客,不堪室邇是人遐。’”词语解释:浚遐 拼音:jùn xiá
深远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 词语解释:昌遐 拼音:chāng xiá
犹永远兴旺。 明 吴承恩 《寿苏山陈公障词》:“伏以庆源日引,时当长养之辰;福地天全,世际昌遐之会。”词语解释:大遐 拼音:dà xiá
谓高远的上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蹶埃尘以遗累,凌大遐以高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