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何遽 拼音:hé jù
亦作“ 何渠 ”。亦作“ 何詎 ”。 如何,怎么。《墨子·公孟》:“ 子墨子 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夫浴者,将使表里洁也,内苟含瑕,何遽浴耶?”词语解释:匆遽 拼音:cōng jù
(1).忙碌。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沙弥辩诗意》:“顷年在京权寄 青龙寺 日,见有客尝访寺僧,届宾署,属主者怱遽,不暇留连。”
(2).匆促,急急忙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俟及岸,方将啟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 宋 苏辙 《论御试策题札子第二》:“盖知事出怱遽则民受其病耳!” 沉从文 《如蕤集·泥涂》:“做出一种决心的神气,很怱遽的走了出去。”词语解释:岂遽 拼音:qǐ jù
亦作“ 岂渠 ”。亦作“ 岂鉅 ”。 犹怎么,难道。《国语·吴语》:“此志也,岂遽忘於诸侯之耳乎?”《荀子·王制》:“夫威彊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案:渠与遽同。”《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者,是岂鉅知见侮之为不辱哉!” 杨倞 注:“鉅,与遽同。”《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词语解释:传遽 拼音:chuán jù
(1).传车驿马。亦指乘传车驿马的使者。《周礼·秋官·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 郑玄 注:“传遽若今时乘传骑驛而使也。”《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君辱举玉趾,以在寡君之军,羣臣将传遽以告寡君。”《诗·大雅·江汉》“告成于王” 汉 郑玄 笺:“克胜则使传遽告成于王。”
(2).犹言供役使,奔走。《礼记·玉藻》:“凡自称……士曰传遽之臣。” 孔颖达 疏:“士位卑,给车马役使,故称传遽。”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奉公砥节,谢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时,絶传遽拜除之竇。” 清 钱谦益 《河南归德府高锵授中宪大夫制》:“郡守多传遽厥职,希望拜除,朕深患之。”词语解释:迫遽 拼音:pò jù
(1).迫促;急迫。《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寧勿懈墯,有事不迫遽。” 宋 苏轼 《与赵德麟书》之一:“候吏来,特承书教,礼意兼重……行役迫遽,裁谢草略,想蒙恕察。”
(2).狭窄,不宽敞。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抵丘垤,伏灌莽,迫遽迴合,则与奥宜。” 宋 秦观 《游汤泉记》:“西庵之成久矣,其地迫遽无流水,非枯槁自谋之士莫能居之。”词语解释:边遽 拼音:biān jù
指边境警报。遽,驿车。古时以边地的驿车传递警报,故称。《国语·吴语》:“ 吴 晋 争长未成,边遽乃至,以 越 乱告。” 韦昭 注:“遽,传也。” 唐 李商隐 《城上》诗:“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咸淳三事》:“ 咸淳 癸酉夏,边遽日闻,既而 襄州 失守,朝野震动。”词语解释:薄遽 拼音:báo jù
急迫。《汉书·严助传》:“王居远,事薄遽,不与王同其计。”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薄,迫也。言事迫,不暇得先与王共议之……’薄,迫,是也。遽,速也。”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王程虽薄遽,邦法难卤莽。” 宋 秦观 《泸州使君任公墓表》:“公知其谋,乃録使者不法事关 瀘州 十有五条上之,使者薄遽不知所为。”词语解释:庸遽 拼音:yōng jù
怎么。《淮南子·齐俗训》:“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参见“ 庸詎 ”。
词语解释:庸讵 拼音:yōng jù
岂;何以;怎么。《庄子·齐物论》:“庸詎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识其躁静?” 宋 王禹偁 《故侍御史李公墓志铭》:“邦家之光,庸詎可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六》“岂鉅知”:“鉅亦岂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或言岂鉅,或言岂遽,或言庸詎,或言何遽,其义一而已矣。”词语解释:惊遽 拼音:jīng jù
亦作“ 惊懅 ”。 惊慌焦急。《后汉书·王符传》:“有顷,又白 王符 在门。 规 ( 皇甫规 )素闻 符 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 炳 ( 赵炳 )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见之惊懅。” 清 朱之瑜 《与王民则书》之三:“此时宰相 源公 就国,适遇水灾,惊遽无可适议,不得已勉从彼言。” 王世镇 《枪》:“只见那短枪的抖动,弹壳的飞舞……人的惊遽地嘶哑声,搅成一片残醒惊险的场面。”词语解释:急遽 拼音:jí jù
(1).仓促。 宋 欧阳修 《回颍州通判杨虞部书》:“旦夕之间,方思布款,急遽之至,先以惠音。” 清 刘大櫆 《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而又虑急遽之难以取给,乃更与有力之贤,共相捐输,使一人掌其资本,而取其息以侍用。”
(2).犹急速。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镕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他料到部长这时叫唤他一定没有好事,心急遽地跳动。”词语解释:遑遽 拼音:huáng jù
惊惧不安。《列子·杨朱》:“ 孔子 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围於 陈 蔡 ,受屈於 季氏 ,见辱於 阳虎 ,戚戚然以至於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 南朝 宋 东阳无疑 《齐谐记·董昭之》:“ 吴 当阳县 有 董昭之 者,曾乘船过 钱塘江 ,江中央见有一蚁,著一短芦,一头迴,復向一头,甚遑遽。”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 唐太宗 伐 薛仁杲 ,既破 宗罗睺 於 浅水原 ,遂以二千骑进逼城下, 仁杲 遑遽出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忽有人传报上宅,小娘子亲来问姆疾, 杜 与女郎颇遑遽。”词语解释:仓遽 拼音:cāng jù
匆忙急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避讳》:“ 裴 ( 裴德融 )仓遽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翁仓遽无所为计,乃授之词,使返谢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我因一时赶路不及,正在仓遽,奈何拦我去路,致误大事?”词语解释:凌遽 拼音:líng jù
(1).战栗恐惧。《汉书·扬雄传上》:“三军芒然,穷冘閼与,亶观夫栗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触,熊羆之挐攫,虎豹之凌遽。” 颜师古 注:“凌,战栗也;遽,惶也。”
(2).迅速;急促。《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 李善 注:“凌遽,捷速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晤子,真天幸也。”
淩遽:快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凌,一本作“ 凌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谢急遽。” 刘良 注:“凌遽,捷速也。”词语解释:飞遽 拼音:fēi jù
神兽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射游梟,櫟飞遽。” 李善 注:“飞遽,天上神兽也,鹿头而龙身。”词语解释:卒遽 拼音:zú jù
仓促急遽。《汉书·丙吉传》:“詔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吉 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词语解释:躁遽 拼音:zào jù
急躁。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周永清书其妇孙孺人事》:“醒昏昧以警辟,靖躁遽以舂容。”词语解释:蜚遽 拼音:fēi jù
见“ 蜚虡 ”。
词语解释:蜚虡 拼音:fēi jù
亦作“ 蜚遽 ”。 传说为鹿头龙身的神兽。词语解释:偬遽 拼音:zǒng jù
仓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饕》:“如此技艺,辱寞煞人!乃翁偬遽,未暇寻得弓来;此物亦无用处,请即掷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二尼﹞乃同至榻前, 閔 惧且赧,偬遽不知所措。”词语解释:驲遽 拼音:rì jù
驿递。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唯馹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词语解释:陵遽 拼音:líng jù
战慄。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象折牙而陵遽,貊拉齿而夷犹。”《玉篇零卷·阜部》:“陵,《尔雅》:陵,慄也。 郭璞 曰:陵遽,战慄也。”词语解释:偟遽 拼音:huáng jù
恐慌不安貌。偟,通“ 惶 ”。《楚辞·九章·悲回风》“超惘惘而遂行” 汉 王逸 注:“失志偟遽而直逝也。”词语解释:丛遽 拼音:cóng jù
繁多而急迫。《新唐书·岑文本传》:“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词语解释:骇遽 拼音:hài jù
惊慌。《楚辞·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洪兴祖 补注:“言众人见己所为如此,皆惊骇遑遽,离心而异志也。”词语解释:促遽 拼音:cù jù
急促匆忙。《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汉 郑玄 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词语解释:夭遽 拼音:yāo jù
犹夭逝,夭亡。《宋书·袁淑传论》:“天长地久,人道则异於斯。蕣华朝露,未足以言也。其间夭遽,曾何足云。”词语解释:淩遽
快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凌,一本作“ 凌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谢急遽。” 刘良 注:“凌遽,捷速也。”词语解释:慌遽 拼音:huāng jù
慌乱,惊慌。《红楼梦》第九七回:“那知 秋纹 回去,神情慌遽。”词语解释:惶遽 拼音:huáng jù
亦作“ 惶懅 ”。 恐惧慌张。《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质者惶遽叩头曰:‘我但欲乞资用去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 国忠 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诚不料被迫至此,不胜惶遽。”词语解释:忙遽 拼音:máng jù
匆忙急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通远》:“至 天门街 ,夜鼓将动,车马转速,嫗亦忙遽而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生忙遽未知痛楚,但觉血溢如水,使婢裂衿裹断处。”词语解释:怖遽 拼音:bù jù
惊惶。《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丰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丰 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词语解释:奚遽 拼音:xī jù
何遂。《韩非子·五蠹》:“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词语解释:皇遽 拼音:huáng jù
惊恐。皇,通“ 惶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 神宗皇帝 喜谈经术,臣下进见,或有承圣问者,多皇遽失对。”《明史·列女传二·方孝女》:“渡 扬子江 ,中流舟覆,櫬浮,女时居别舟,皇遽呼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夜中,有人推门入, 虎子 皇遽无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武汉战记》:“革党之在京者,皆皇遽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