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朱邸 拼音:zhū dǐ
汉 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朱邸。后泛指贵官府第。《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於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於秋实。” 李善 注引《史记》:“诸侯朝天子,於天子之所立舍曰邸,诸侯朱户,故曰朱邸。”《世说新语·言语》“君自见其朱门”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司徒 会稽王 ……与法师结殷勤之欢,师虽升履丹墀,出入朱邸,泯然旷达,不异蓬宇也。”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十:“初从 云梦 开朱邸,更取 金陵 作小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一骑传牋朱邸晚,临风递与縞衣人。”词语解释:代邸 拼音:dài dǐ
汉高祖 刘邦 之子 刘恒 封 代王 ,所居曰 代邸 。 陈平 、 周勃 等诛诸 吕 ,废 少帝 ,迎立 代王 ,是为 文帝 。后因以“代邸”指入嗣帝位的藩王的旧邸。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礼盛追崇日,人知友悌恩,旧居从 代邸 ,新陇入 文园 。” 宋 曾巩 《英宗皇帝挽词》诗之一:“已应 南阳 气,犹迟 代邸 来;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羣材。”词语解释:郡邸 拼音:jùn dǐ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汉书·宣帝纪》:“ 邴吉 为廷尉监,治巫蛊於郡邸。”《北史·循吏传·柳俭》:“拜 弘化 太守, 俭 清节愈励。 大业 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赐 俭 帛二百匹, 绚 ( 郭绚 )、 肃 ( 敬肃 )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詔初从闕庭至。”
(2).借指郡国。 唐 封敖 《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斋坛。”词语解释:客邸 拼音:kè dǐ
旅舍。 唐 唐彦谦 《寄友》诗之一:“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宋史·黄榦传》:“时大雪,既至而 熹 ( 朱熹 )它出, 榦 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 熹 始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会试》:“我客邸怕添魂梦遶,你镜里休嗟形影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过 良乡 ,见旅店题诗云:‘……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词语解释:平津邸 拼音:píng jīn dǐ
见“ 平津馆 ”。
词语解释:平津馆 拼音:píng jīn guǎn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词语解释:凤邸 拼音:fèng dǐ
帝王即位前所居的府第。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唐 许敬宗 《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 太宗 俯离凤邸,亲御龙韜。”《旧唐书·音乐志三》:“ 西京 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钟在天。”词语解释:西邸 拼音:xī dǐ
官舍名。《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元年,初开 西邸 卖官,自关内侯、虎賁、羽林,入钱各有差。”《南史·梁纪上·武帝》:“ 竟陵王 子良 开 西邸 ,招文学,帝与 沉约 、 谢朓 ……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唐 皎然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诗:“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 齐王 西邸 春?”词语解释:王邸 拼音:wáng dǐ
(1).王家的第宅。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奕奕济济,夜旋王邸。”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三和》词:“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謁侯门王邸。”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第持牋命诗,送王邸处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鸲鹆》:“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貲也。”
(2).犹王室。《宋史·郭承祐传》:“ 承祐 性狡獪,缘东宫恩,又凭藉王邸亲,既废復用,乃僭言事,或指切人过失,同列谓之‘武諫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臣恐社稷之忧,不止累陛下,累宫闈,累王邸而已。”词语解释:旅邸 拼音:lǚ dǐ
犹旅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 朱藻 ﹞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有士人同寓旅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两个投宿于旅邸,小二哥接引,拣了一间宽大房子。”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四海来萃兮,求闻於京……絶命旅邸兮,无人哭声。” 苏曼殊 《碎簪记》:“至旅邸,余疲甚,即就寝。”词语解释:留邸 拼音:liú dǐ
指 唐 时节度留后的官署。 唐 杜牧 《赖师贞除怀州长史周少鄘除虢州司马等制》:“ 师贞 主大藩留邸之事, 少鄘 专史阁错杂之务,皆公谨岁久,官次宜迁。” 唐 杜牧 《景思齐等授官知宣武军进奏官制》:“诸侯之任,各有职贡,小者得循事例,大者决於朝廷,闻白啟导,属在留邸,尔等咸以谨密,能膺任使。”词语解释:潜邸 拼音:qián dǐ
亦作“潜邸”。
(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宋 欧阳修 《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黌之讲道,无所发明。” 清 龚自珍 《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又詔以潜邸之 雍和宫 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
(2).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章:“ 成祖 在潜邸时候,已为文人们的东道主。”词语解释:藩邸 拼音:fān dǐ
藩王之第宅。《北齐书·昭帝纪》:“月餘,﹝ 高演 ﹞乃居藩邸,自是詔勑多不关帝。”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於藩邸时,每戏游城南 韦 杜 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闻藩邸有道士,知人休咎,心向往之。”词语解释:国邸 拼音:guó dǐ
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汉书·毌将隆传》:“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元后传》:“其后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国邸,旦夕侍上。”词语解释:梁邸 拼音:liáng dǐ
汉 梁孝王 喜构筑,其府第见称于世,后因以“梁邸”代指王侯的豪华宫室。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龙楼儼而洞开, 梁 邸焕其重复。” 唐 李峤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诗:“游客趋 梁 邸,朝光入 楚 臺。”参见“ 梁苑 ”。
词语解释:梁苑 拼音:liáng yuàn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词语解释:皇邸 拼音:huáng dǐ
古代皇帝祭天时置于座后的屏风。《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皇羽覆上。邸,后版也。’后版屏风与染羽,象凤皇羽色以为之。” 贾公彦 疏:“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明堂位》及《司几筵》皆云黼扆,此不在寝庙,无扆,故不得云黼扆,故别名皇邸。”词语解释:驿邸 拼音:yì dǐ
即驿舍。 宋 吴礼之 《瑞鹤仙·秋思》诗:“生为行客,死乃归人,世同驛邸。”参见“ 驛舍 ”。
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私邸 拼音:sī dǐ
与官邸相对。指名望、地位较高者私人所置的住所。 徐迟 《牡丹》六:“她看到了 梅先生 每天在他的私邸中练功。他穿着男装,向着明镜,流目送盼,模拟着女性的动作。”词语解释:龙邸 拼音:lóng dǐ
天子或太子的住宅。《元史·礼乐志二》:“润色洪业,游意太平,爰从龙邸之潜,久敬凤仪之奏。及登宝位,申命鼎司,谓虽陈堂上之登歌,而尚闕庭前之佾舞。”词语解释:守邸 拼音:shǒu dǐ
守卫官邸的人。《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视其印, 会稽 太守章也。守邸惊。” 宋 司马光 《送张学士两浙提点刑狱》诗:“秋风鱸鱠美,昼日锦衣荣。勿似 朱翁子 ,空令守邸惊。”词语解释:储邸 拼音:chǔ dǐ
贮藏财物的府库。《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兹白之駟,盈衍储邸,充仞郊虞。” 李善 注:“储邸,犹府藏也。”词语解释:外邸 拼音:wài dǐ
(1).在京的诸王住宅。《新唐书·后妃传上·贞顺武皇后》:“妃生子必秀嶷,凡二王、一主,皆不育。及生 寿王 ,帝命 寧王 养外邸。”
(2).后妃之家。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改服递名,事华品贵。恩深外邸,荣照下庭。”词语解释:宫邸 拼音:gōng dǐ
指宫中。《宋史·姚坦传》:“ 坦 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諭,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 宋 邓椿 《画继》卷五:“ 和国夫人 王氏 , 显恭皇后 之妹,宗室 仲輗 之室也。善字画,能诗章,兼长翎毛。每赐御扇,即飜新意,彷成图轴,多称上旨。一时宫邸珍贵其蹟。”词语解释:僦邸 拼音:jiù dǐ
租赁居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席藁在都,僦邸闭户,公卿大臣未通一刺。”词语解释:贵邸 拼音:guì dǐ
(1).指王侯第宅。亦称王侯贵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灯品》:“有贵邸尝出新意,以细竹丝为之,加以彩饰,踈明可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
(2).称他人府邸的敬语。 清 朱之瑜 《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且仲春比屋之灾,回禄及於贵邸,亦当为之慰藉。” 孙中山 《复犬养毅函》:“谨拟於廿日午间到贵邸面谈各节。”词语解释:象邸 拼音:xiàng dǐ
古时贵族皮帽内顶上用象骨做的底子。《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郑玄 注:“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 贾公彦 疏:“邸,下柢也者,谓於弁内顶上以象骨为柢。”词语解释:内邸 拼音:nèi dǐ
贵族高官府第的内宅。 唐 常衮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太傅信王墓志》:“乃命中贵人襄事於内邸,宗室属籍哭于外次。” 唐 白居易 《会王墓志铭》:“ 唐 元和 五年冬十一月四日, 会王 寝疾薨于内邸。”词语解释:蛮邸 拼音:mán dǐ
见“ 蛮夷邸 ”。
词语解释:蛮夷邸 拼音:mán yí dǐ
古代供来朝邻族、邻国的使者所住的馆舍。《汉书·元帝纪》:“﹝ 建昭 三年﹞秋,使护 西域 骑都尉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撟发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 西域 胡 兵攻 郅支单于 。冬,斩其首,传诣京师,悬蛮夷邸门。” 颜师古 注:“蛮夷邸,若今鸿臚客馆。”《后汉书·西域传·焉耆》:“遂斩 焉耆 、 尉黎 二王首,传送京师,悬蛮夷邸。”《三辅黄图》卷六:“蛮夷邸,在 长安 城内 藁街 。”亦省称“ 蛮邸 ”。 唐 常衮 《贺白鼠表》:“方委贡於蛮邸,遂呈祥於甸邑。” 宋 郭若虚 《图书见闻志·谢元深》:“卉服鸟章,俱集蛮邸。”词语解释:蛮夷邸 拼音:mán yí dǐ
古代供来朝邻族、邻国的使者所住的馆舍。《汉书·元帝纪》:“﹝ 建昭 三年﹞秋,使护 西域 骑都尉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撟发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 西域 胡 兵攻 郅支单于 。冬,斩其首,传诣京师,悬蛮夷邸门。” 颜师古 注:“蛮夷邸,若今鸿臚客馆。”《后汉书·西域传·焉耆》:“遂斩 焉耆 、 尉黎 二王首,传送京师,悬蛮夷邸。”《三辅黄图》卷六:“蛮夷邸,在 长安 城内 藁街 。”亦省称“ 蛮邸 ”。 唐 常衮 《贺白鼠表》:“方委贡於蛮邸,遂呈祥於甸邑。” 宋 郭若虚 《图书见闻志·谢元深》:“卉服鸟章,俱集蛮邸。”词语解释:廛邸 拼音:chán dǐ
街坊住宅。《旧唐书·高祖纪》:“或有接延鄽邸,隣近屠沽,埃尘满室,羶腥盈道。”词语解释:京邸 拼音:jīng dǐ
京都的邸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是一个少年,喜谈乐道,把这封家书一节,顷刻间遍传京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虏使 哈柳 至,强辩士也,謁王於京邸。”词语解释:府邸 拼音:fǔ dǐ
府第。《宋史·毕士安传》:“王请对,愿留府邸。不许。” 巴金 《将军集·将军》:“没有汽车、马车,没有侍从,没有府邸的将军,这算是什么将军呢?”词语解释:上邸 拼音:shàng dǐ
上等第宅。多指公卿的官邸或私宅。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置讲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赞》之三:“荣分上邸,业盛文场。”词语解释:鹓邸 拼音:yuān dǐ
饰有鹓雏图形的屏风。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八能亨运,抗鵷邸而杖朱髦;十乱恢基,临鹤州而拥黄鉞。” 蒋清翊 注:“《周礼·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郑 注:‘ 郑司农 云:“皇,羽覆上。邸,后版也。” 玄 谓后版,屏风与?染羽象凤皇羽色以为之。’”词语解释:毡邸 拼音:zhān dǐ
亦作“氊邸”。 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氊案,设皇邸。” 贾公彦 疏:“张毡案者,案谓牀也,牀上著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掌次閲氊邸之则,封人考壝宫之旨。”氊,一本作“ 毡 ”。词语解释:官邸 拼音:guān dǐ
供高级官员住宿的房舍。《后汉书·南匈奴传》:“﹝ 元和 元年﹞北单于乃遣大且渠 伊莫訾王 等,驱牛马万餘头与 汉 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宋史·宋琪传》:“会詔 广宫城 ,宣徽使 柴禹锡 有别第在表识内,上言愿易官邸,上览奏不悦。” 元 戴良 《抵胶州》诗:“依稀见州郭,仓皇问官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最高’兼任着团长, 陈诚 任副团长,较大的几座教员宿舍便成了他们的官邸。”词语解释:波斯邸 拼音:bō sī dǐ
亦作“ 波斯店 ”。亦作“ 波斯馆 ”。 隋 唐 时期 波斯 等地商人开设于 长安 西市,供外来进贡的人进行珠宝古董交易的处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老人﹞於是袖出一緡,曰:‘给子今夕,明日午时俟子於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二舅﹞乃与一拄杖,曰:‘将此於波斯店内取钱。’”《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波斯馆,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无非明珠美玉,文犀瑶石,动是上千上百的价钱,叫做金银窠里。”词语解释:山邸 拼音:shān dǐ
山中的住宅。 隋炀帝 《秦孝王诔》:“背离宫而东转,歷山邸而北度。”词语解释:屯邸 拼音:tún dǐ
犹言庄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邵 ﹞於是至诸屯邸,检校诸 顾陆 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让。”《南史·齐纪上》:“己亥,詔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词语解释:月邸 拼音:yuè dǐ
月宫。 明 徐渭 《渔阳三弄》:“ 孔先生 是丹鼎灵砂,月邸金蟆,僊观琼花。”参见“ 月宫 ”。
词语解释:月宫 拼音:yuè gōng
(1).古代神话传说月中的宫殿,为 嫦娥 所居。又称 广寒宫 。《海内十洲记》:“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月宫之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向有《霓裳羽衣》仙乐一部,久祕月宫,未传人世。”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地上的树木,为甚么能够生长在我们月宫里呢?”
(2).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自称太阳,而称其妻为月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主乃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爷爷事毕,然后昇天同尔享安乐焉。’”词语解释:筑邸 拼音:zhù dǐ
建造府邸。《史记·匈奴列传》:“ 王乌 归报 汉 , 汉 为单于筑邸于 长安 。”词语解释:禁邸 拼音:jìn dǐ
指藩王府邸。 清 陈维崧 《宝鼎现·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词:“供歷代君臣清赏,流徧深宫禁邸。”词语解释:祸邸 拼音:huò dǐ
犹言灾祸的渊薮。 唐 元结 《时化》:“人民为征赋所伤,州里化为祸邸。”词语解释:别邸 拼音:bié dǐ
即别第。《魏书·后废帝纪》:“辛巳,车驾至 河阳 ,逊位於别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六:“到 长沙 时去见过 张治中 ,蒙他在城外的别邸里请吃了一顿晚饭。”词语解释:寓邸 拼音:yù dǐ
寓所;府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宣城 施愚山 先生,以监司膺荐,重入 长安 。其寓邸 寄云楼 下老梅,四月间忽开四花。”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 兰陵 某观察,雅爱其地,赎为寓邸。”词语解释:寒邸 拼音:hán dǐ
古代贵族、官员谦称自己的住宅。《红楼梦》第十五回:“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内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垂青目的。是以寒邸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词语解释:燕邸 拼音:yàn dǐ
(1).指 燕王 在京师的邸舍。《汉书·卢绾传》:“ 高后 时, 綰 妻与其子亡降,会 高后 病,不能见,舍 燕邸 ,为欲置酒见之。” 颜师古 注:“诸侯王及诸郡朝宿之馆,在京师者谓之邸。”
(2).泛指旧时官员在京师的邸舍。 明 袁宏道 《拙效传》:“ 冬 即余僕也……今年随至 燕 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3). 燕京 的旅舍。 清 林云铭 《林四娘记》:“先是 陈 需次 燕 邸,贷京商二千緡,商急索不能应。”词语解释:玉邸 拼音:yù dǐ
(1).富丽的住宅。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奕奕济济,夜旋玉邸;隐隐崇崇,朝趋帝宫。”
(2).天子的行宫。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补遗·宫室·玉邸》:“天子行宫曰玉邸。”词语解释:垆邸 拼音:lú dǐ
酒店。 南朝 梁武帝 《移檄京邑》:“淫酗醟肆,酣歌壚邸。”词语解释:甲邸 拼音:jiǎ dǐ
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 北周 王褒 《太子太保中都公陆逞碑铭》:“昔处文房,又居内职,或传氷华,时游甲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