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郁郁 拼音:yù yù
(1).文采盛貌。《论语·八佾》:“ 周 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 。” 邢昺 疏:“郁郁,文章貌。” 汉 扬雄 《剧秦美新》:“郁郁乎焕哉,天下之事盛矣。” 唐 罗让 《梢云》诗:“梢梢含树彩,郁郁动霞文。”
(2).美好。《魏书·高允传》:“使先王之道,光演於明时;郁郁之音,流闻於四海。” 明 杨慎 《戏作破蚊阵露布》:“胄系孑孑,敢偷郁郁佳名;捷寔茸茸,擅据阁阁要地。”
(3).香气浓盛貌。《楚辞·九章·思美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 李贤 注:“郁郁,香气也。”
(4).仪态端庄盛美貌。《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马贞 索隐:“郁郁犹穆穆也。”
(5).繁茂貌。郁,通“ 鬱 ”。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三:“翩翩飞蓬征,郁郁寒木荣。”
(1).形容夭矫蟠曲貌。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观云龙之鬱郁,望威凤之徘徊。”
(2).芳香。《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 李善 注:“鬱郁,香也。”一说茂盛貌。 张铣 注:“鬱郁,茂盛貌。”
(1).茂盛貌。 汉 刘向 《九叹·愍命》:“冥冥深林兮,树木鬱鬱。”《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 李善 注:“鬱鬱,茂盛也。” 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浦树浮鬱鬱,皋兰覆靡靡。” 宋 司马光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藏春在何许,鬱鬱万松林。”参见“ 鬱鬱葱葱 ”。
(2).繁多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从人四五百,鬱鬱登郡门。” 宋 苏轼 《中山松醪寄雄守王引进》诗:“鬱鬱苍髯千岁姿,肯来盃酒作儿嬉。” 清 龚自珍 有《李復轩秀才惠序吾文鬱鬱千餘言诗以报之》诗。
(3).美好貌。 明 唐寅 《咏怀》:“鬱鬱梁栋姿,落落璠璵器。”
(4).烟气升腾貌。 晋 葛洪 《神仙传·巫炎》:“ 武帝 出见 子都 於 渭 桥,其头上鬱鬱紫气高丈餘。” 唐 白居易 《伤大宅》诗:“一堂费百万,鬱鬱起青烟。”《前汉书平话》卷上:“战尘鬱鬱,杀气腾腾。”
(5).忧伤、沉闷貌。《楚辞·九章·哀郢》:“惨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王逸 注:“中心忧满虑闭塞也。” 唐 王昌龄 《赠宇文中丞》诗:“鬱鬱寡开颜,默默独行李。”《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那年坏官回家,鬱鬱不快,一病而亡。”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独老丈郁郁,担着心事。”
(6).幽暗貌。 唐 柳宗元 《亡妻弘农杨氏志》:“佳城鬱鬱,闭白日兮。” 冰心 《往事(其二)》一:“那天大雪,郁郁黄昏之中,送一个朋友出山而去。”
(7).形容芳香浓烈。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兰襟鬱鬱散芳泽,罗韈盈盈见微步。”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鬱鬱 信陵 醇,娥娥 邯郸 娼。”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不论是空气、灰尘、大地、河流、岩石和生物,都被太阳的光和热涂上强烈色彩,酿出浓浓的甜蜜,发出郁郁芳香。”
词语解释:郁郁葱葱 拼音:yù yù cōng cōng
亦省作“ 鬱葱 ”。 1.气旺盛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初者, 苏伯阿 望 舂陵 气鬱鬱葱葱。”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陛下始封地,气象常鬱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鬱葱佳气,偪窗而来。”《孽海花》第九回:“云气鬱葱,岛屿环青。”
(2).草木苍翠茂盛貌。 宋 陈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好招致,对此鬱鬱葱葱,新篘未成醉。” 袁静 《伏虎记》第三二回:“这三个山头,原来都是松柏成林,郁郁葱葱。” 宋 王安石 《到郡与同官饮》诗:“草木犹疑夏鬱葱,风云已见秋萧索。”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词语解释:郁陶 拼音:yù táo
(1).忧思积聚貌。《书·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 孔 传:“鬱陶,言哀思也。” 陆德明 释文:“鬱陶,忧思也。”《孟子·万章上》:“ 象 曰:‘鬱陶思君尔。’”《楚辞·九辩》:“岂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王逸 注:“愤念蓄积盈胸臆也。”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鬱陶增思,寤寐永叹。” 清 姚士陛 《月夜泊慈水》诗:“舟泊闻宵柝,乡心正鬱陶。” 俞锷 《岛南杂诗》:“蛮蛮萧雨正鬱陶,挑灯夜半读《离骚》。”
(2).引申为凝聚貌。 唐 杜甫 《大雨》诗:“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鬱陶。”
(3).形容喜而未畅。《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思陶” 汉 郑玄 注:“陶,鬱陶也。” 孔颖达 疏:“鬱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 唐 虚中 《赠秀才》诗:“谁解伊人趣,村沽对鬱陶。”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游仙》:“春心鬱陶,春色娇嬈,花前雁后同驩笑。”
(4).犹郁燠。暑气蒸郁。《初学记》卷三引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何太阳之赫曦,乃鬱陶以兴热。”词语解释:郁葱 拼音:yù cōng
见“ 鬱鬱葱葱 ”。
词语解释:郁郁葱葱 拼音:yù yù cōng cōng
亦省作“ 鬱葱 ”。 1.气旺盛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初者, 苏伯阿 望 舂陵 气鬱鬱葱葱。”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陛下始封地,气象常鬱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鬱葱佳气,偪窗而来。”《孽海花》第九回:“云气鬱葱,岛屿环青。”
(2).草木苍翠茂盛貌。 宋 陈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好招致,对此鬱鬱葱葱,新篘未成醉。” 袁静 《伏虎记》第三二回:“这三个山头,原来都是松柏成林,郁郁葱葱。” 宋 王安石 《到郡与同官饮》诗:“草木犹疑夏鬱葱,风云已见秋萧索。”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词语解释:郁金 拼音:yù jīn
(1).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黄色,有香气。中医以块根入药,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左芬 《郁金颂》:“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新唐书·西域传下·箇失蜜》:“﹝ 箇失蜜 ﹞出大珠、鬱金、龙种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即位,宫中每欲行幸,先以龙脑、鬱金藉地,上并禁止。”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夫黄流之裸,鬱金百叶,酹之以达黄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郁金》。
(2).指用郁金染出的黄色。 明 徐渭 《镜湖竹枝词》之二:“杏子红衫一女郎,鬱金衣带一苇航。”词语解释:郁蒸 拼音:yù zhēng
(1).闷热。《素问·五运行大论》:“其令鬱蒸。” 王冰 注:“鬱,盛也;蒸,热也。言盛热气如蒸。”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鬱蒸。” 清 王晫 《快说续记》:“盛暑鬱蒸数日,夜不能成寝。”
(2).凝聚和蒸腾。《太平广记》卷四十引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天地尚能覆载,云气尚能鬱蒸,日月尚能晦明,川岳尚能融结。”
(3).蒸腾。《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水潦方降,草木蒙密,地气鬱蒸,易生疾厉,不可行师。”
(4).引申为生气萌动。 宋 司马光 《山头春色》诗:“天意欲迴煦,羣生稍鬱蒸。”词语解释:郁苍 拼音:yù cāng
见“ 鬱鬱苍苍 ”。
词语解释:郁郁苍苍 拼音:yù yù cāng cāng
(1).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仰视巖石松树,鬱鬱苍苍,如在云中。”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水上西山如卧屏,鬱鬱苍苍三百里。” 明 陈所闻 《新水令·寿后九松》套曲:“﹝乔松﹞贞蕤擎雨露,素髓傲冰霜,鬱鬱苍苍。”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左后方也有一座郁郁苍苍的高山。”亦省作“ 鬱苍 ”。 宋 梅尧臣 《新晴》诗:“草树已摇落,山川尚鬱苍。” 明 袁宗道 《送邵芝南太史册封唐藩》诗:“白水秋澄彻,丹山夜鬱苍。”
(2).形容气之旺盛。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生气鬱苍,雄心矞皇。”词语解释:郁孤 拼音:yù gū
见“ 鬱孤臺 ”。
词语解释:郁孤台 拼音:yù gū tái
古台名。在 江西 赣州市 西南 贺兰山 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 唐 赣州 郡守 李勉 登临北望,因改名 望阙 , 宋 曾慥 增筑二台,南为 郁孤 ,北为 望阙 。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烟云縹緲 鬱孤臺 ,积翠浮空雨半开。”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 鬱孤臺 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元 萨都剌 《奉次参政韵》:“ 大庾岭 头三月尽, 鬱孤臺 下几人过。”亦省称“ 鬱孤 ”。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 鬱孤 如旧游。” 宋 杨万里 《送赵宽之排岸之官章贡》诗:“ 鬱孤 马祖 饶行乐,柿栗来禽肥过拳。”词语解释:郁纡 拼音:yù yū
(1).忧思萦绕貌。《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鬱紆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李周翰 注:“鬱紆,愁思繁也。”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诗:“故国方迢递,羈愁自鬱紆。”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送行》:“伤离復伤离,别后增鬱紆。”
(2).盘曲迂回貌。 唐 魏徵 《述怀》诗:“鬱紆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石峰离立,色青白成纹,态鬱紆若鏤刻。”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故其山鬱紆而妍媚,其水浩瀚而澂鲜。”
(3).形容烟气浓郁缭绕。 唐 杜甫 《天池》诗:“鬱紆腾秀气,萧瑟浸寒空。”
(4).殷切委婉。 明 方孝孺 《酒膳奉谢》诗:“衮衣登朝玉陛趋,至尊抚问情鬱紆。”词语解释:郁盘 拼音:yù pán
(1).曲折幽深貌。《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此江称豁险,兹山復鬱盘。” 李善 注:“《子虚赋》曰:‘其山则盘紆岪鬱。’” 北周 庾信 《宫调曲》:“鬱盘舒栋宇,峥嶸侔大壮。” 唐 李白 《历阳壮士勤思齐歌》:“江山犹鬱盘,龙虎秘光彩。” 清 钱谦益 《邹县谒孟子庙》诗:“鬱盘千年宫,檜栢留浩气。”
(2).郁勃回挠。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祠记》:“ 金华县 东行四十五里,有地曰 苓唐 ,山川相繆,而风气鬱盘。” 明 宋濂 《虎跑泉铭》:“ 性空 大师来游 慈山 ,乐其灵气鬱盘,缚庵其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太古代之 中国 太古代之地球,洪水澎湃,烈火鬱盘。”词语解释:郁结 拼音:yù jié
(1).谓忧思烦冤纠结不解。《楚辞·远游》:“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鬱结其谁语?” 王逸 注:“思虑烦冤无告陈也。”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哀天下之鰥寡,释四海之鬱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迂儒拘谨,恒念此事无以自明,因鬱结发病死。” 叶圣陶 《恐怖的夜》:“声音里面含着繁喧的寂寞,郁结的悲哀。”
(2).凝结;蕴结。《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清史稿·张煌言郑成功等传论》:“徒以忠义鬱结,深入於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沫。”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微红而结实的脸大半低下去了,沉默着,象在疑惑火光为什么如此蓬勃又郁结。”
(3).盘结貌。《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鬱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吕向 注:“鬱结轮菌,文理鬱盘委曲貌。”词语解释:郁林 拼音:yù lín
古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 羡门 高谿 , 上成 鬱林 ,公乐聚穀。” 李善 注:“盖亦方士也。”词语解释:郁屈 拼音:yù qū
(1).盘屈。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鬱屈尚不平。”后以称代蛇。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诗:“几欲烹鬱屈,固尝饌鉤輈。”
(2).屈曲貌。 宋 苏轼 《怀贤阁》诗:“西观 五丈原 ,鬱屈如长虵。”
(3).形容攒聚之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 正阳门 庙者,祀 汉 前将军 关侯 …… 焦太史 竑 铭其庙碑曰:‘蒸哉 文皇 ,鹰扬启土。奠鼎 幽 燕 ,飞龙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郁积,郁结。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诗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语,不遇 长桑 那得知?”词语解释:郁垒 拼音:yù lǜ
(1).门神名。 清 陈维崧 《满江红·乙巳除夕立春》词:“ 鬱垒 欹斜头上帽, 神荼 脱落腰间杖。”一说为二神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卷一引《括地图》:“ 桃都山 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鷄,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 鬱 ,一名 垒 ,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参见“ 鬱垒神荼 ”。
(2).桃符、春联的代称。 宋 陆游 《岁首书事》诗:“鬱垒自书夸腕力,屠苏不至叹人情。”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一:“屠苏聊復饮,鬱垒不须书。”参见“ 桃符 ”。
(3).山势高峻貌。
词语解释:郁垒神荼 拼音:yù lǜ shēn shū
(1).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
词语解释: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 神荼 、 郁垒 二神的桃木板,以为能压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唐 韦璜 《赠嫂》诗:“案牘可申生节目,桃符虽圣欲何为。”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树锯做桃符,钉在门上,着他两个替我管门户。”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不是些鬼画桃符的妖怪文字。”
(2). 五代 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 、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冰心 《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亦作“ 桃符板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於 五代 见记载耳。”词语解释:郁律 拼音:yù lǜ
(1).山势险曲突兀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太一 ,隆崛崔崪,隐轔鬱律,连冈乎 嶓冢 。” 吕延济 注:“崔崒、隐轔、鬱律,皆险曲貌。 嶓冢 ,山名。”《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鬱律,直上貌。” 清 周孝学 《登穹窿绝顶望震泽同蒋香山作》诗:“ 吴 中富名山, 穹窿 独称长。鬱律耸晴空,凭眺快无两。”
(2).屈曲夭矫貌。 唐 元稹 《说剑》诗:“巡逡潜虬跃,鬱律惊左右。” 宋 苏轼 《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3).深邃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 雷室 之砰磷鬱律兮,洞出 鬼谷 之屈礨崴魁。” 唐 黄滔 《馆娃宫赋》:“基扃鬱律,钩楯参差。”
(4).烟雾蒸腾貌。《文选·郭璞〈江赋〉》:“察之无象,寻之无边,气滃渤以雾杳,时鬱律其如烟。” 李善 注:“鬱律,烟上貌。”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瑶池 气鬱律,羽林相摩戛。”
(5).声音回荡貌。 汉 扬雄 《甘泉赋》:“雷鬱律於巖窔兮,电倐忽於墙藩。”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充屈鬱律,瞋菌碨柍。” 李善 注:“皆众声鬱积竞出之貌。” 吕延济 注:“皆声鬱结不散貌。”
(6).形容心绪波动。 宋 苏舜钦 《送王规方叔序》:“使其心气鬱律不寧,而无所辅养……欲保其天年而立事功,其可得邪?” 清 吴士玉 《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棐几摩挲追往事,感慨鬱律何能平?”
(7).即郁垒。神名。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五·黄帝》:“创 童侲 、设 鬱律 、説《青乌》、记《白泽》以除民害,而民宜之。”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三·神荼郁律》:“独《风俗通》作 鬱律 ……故《集韵》中‘垒’音为律。盖神荼者,伸舒也,而 鬱律 者,苑结之谓也。”参见“ 鬱垒神荼 ”。
词语解释:郁垒神荼 拼音:yù lǜ shēn shū
(1).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词语解释:郁然 拼音:yù rán
(1).充盛貌;美好貌。《晋书·律历志下》:“凡百制度,皆韜合往古,郁然备足。”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人或以事挠之,终不愠见,间或语言,皆郁然有条,以慎靖仁厚为之主。”《明史·陶安詹同等传赞》:“皆能援据经义,酌古準今,郁然成一代休明之治。”
(2).香气浓重貌。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每晨起将视事,必焚香两鑪,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撒开两袖,郁然满室浓香。”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命卷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坐。” 苏曼殊 《绛纱记》:“余偶至植园游涉,忽於细草之上,拾得英文书一小册,郁然有椒兰之气。”
(3).浓密貌。郁,通“ 鬱 ”。 宋 陈师道 《答无咎画苑》诗:“看君髮漆颜丹朱,意气健如生马驹。逢人不信六十餘,郁然一茎无白鬚。”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宋江三十六赞》:“ 美髯公 朱仝 。长髯郁然,美哉丰姿。”
(1).繁盛貌;兴盛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夫以无识之物,鬱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驪山 华清宫 天宝 中植松柏,徧满巖谷,望之鬱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於是 枚乘 《七发》, 扬雄 《连珠》,抒愤之文,鬱然盛起。”
(2).高出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望 朱雀闕 ,其上鬱然与天连,是明峻极矣。” 清 黄宗羲 《万悔庵先生墓志铭》:“﹝先生﹞举 崇禎 丙子乡试,鬱然领袖名士。”
(3).悠远貌。 南朝 齐 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不觉鬱然千里,路阻山川,每至西风,何尝不眷。”
(4).愁闷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十四:“念我平居时,鬱然思妖姬。” 唐 孙樵 《序陈生举进士》:“丧家途歉,志用不通,鬱然而居者有年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华子西》:“ 华 鬱然不得志,有动摇大臣意。”词语解释:郁孤台 拼音:yù gū tái
古台名。在 江西 赣州市 西南 贺兰山 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 唐 赣州 郡守 李勉 登临北望,因改名 望阙 , 宋 曾慥 增筑二台,南为 郁孤 ,北为 望阙 。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烟云縹緲 鬱孤臺 ,积翠浮空雨半开。”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 鬱孤臺 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元 萨都剌 《奉次参政韵》:“ 大庾岭 头三月尽, 鬱孤臺 下几人过。”亦省称“ 鬱孤 ”。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 鬱孤 如旧游。” 宋 杨万里 《送赵宽之排岸之官章贡》诗:“ 鬱孤 马祖 饶行乐,柿栗来禽肥过拳。”词语解释:郁攸 拼音:yù yōu
火气;灼热之气。郁,通“ 鬱 ”。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伞张郁攸。”参见“ 鬱攸 ”。
(1).火气,火焰。《左传·哀公三年》:“济濡帷幕,鬱攸从之,蒙葺公屋。” 杜预 注:“鬱攸,火气也。”一说为救火器具。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莫雨侵重膇,晓烟腾鬱攸。” 明 李东阳 《弘治乙未六月孔庙灾送李学士奉诏祭告》诗:“鬱攸从何来?歘忽乘高冥。”
(2).火灾。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郡官曰:‘ 张道人 何知鬱攸之事,而须呼之也?’”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平生万卷书,怒焚遭鬱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不幸有鬱攸之戒,惟有坐以待毙而已。”
(3).形容烟火或热气蒸腾。 宋 苏轼 《咏汤泉》:“鬱攸火山裂,觱沸汤泉注。” 宋 沉作喆 《寓简》:“﹝ 韩退之 《陆浑山诗》﹞读之便如行火所焮,鬱攸衡喷,其色絳天。”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繖张鬱攸。”词语解释:郁积 拼音:yù jī
(1).谓忧郁愤懑积聚于心。《后汉书·郎顗传》:“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鬱积之气,上感皇天。” 宋 苏洵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悲忧惨愴之气鬱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母以鬱积病,委顿在床。”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 李能 心里郁积的愤怒,再也抑制不住地迸发出来。”
(2).蓄积,积聚。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宋 范成大 《邵阳口路粗恶积雨馀泞难行》诗:“不知清淑气,果復曾鬱积?” 明 归有光 《浙江乡试录后序》:“夫天地之气,茂隆鬱积,薰为泰和。”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自杀之象……其酝酿郁积者,固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词语解释:郁仪 拼音:yù yí
见“ 鬱华 ”。
词语解释:郁华 拼音:yù huá
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天》引《七圣记》:“ 鬱华 赤文,与日同居, 结隣 黄文,与月同居,皆日月之神名。”亦称“ 鬱仪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 鬱仪 、 结璘 善相保。” 梁丘子 注:“ 鬱仪 ,奔日之仙。” 唐 吴筠 《步虚词》诗之三:“三宫发明景,朗照同 鬱仪 。”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 南楼 未必齐 日观 , 鬱仪 自欲朝 朱明 。”词语解释:郁金黄 拼音:yù jīn huáng
用郁金草染成的黄颜色,亦泛指黄色。 唐 李珣 《浣溪沙》词之一:“入夏偏宜澹薄粧, 越 罗衣褪鬱金黄。”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十:“宫锦袍熏水麝香, 越 纱裙染鬱金黄。”词语解释:郁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鳞茎,叶阔披针形,带粉白色。春季开花,杯状,大而美丽,有黄、白、红或紫红各色,主要供观赏。 龚骞 《九秋》诗:“中夜美人愁不寐,坠鬟间翦鬱金香。”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花池里的晚郁金香开得象一片金红的晚霞。”
(2).用郁金制的香料。郁金,姜科植物。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三:“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鬱金香。”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一:“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偑当腰。”
(3).以郁金为原料制成的供点燃的香。 明 高启 《姑苏台》诗:“熏炉长爇鬱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4).谓散发郁金的香气。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鬱金香。” 唐 李白 《客中作》诗:“ 兰陵 美酒鬱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大会》:“少妇鬱金香,玉醴盛来琥珀光。”参见“ 鬱金 ”。
词语解释:郁金 拼音:yù jīn
(1).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黄色,有香气。中医以块根入药,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左芬 《郁金颂》:“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新唐书·西域传下·箇失蜜》:“﹝ 箇失蜜 ﹞出大珠、鬱金、龙种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即位,宫中每欲行幸,先以龙脑、鬱金藉地,上并禁止。”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夫黄流之裸,鬱金百叶,酹之以达黄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郁金》。
(2).指用郁金染出的黄色。 明 徐渭 《镜湖竹枝词》之二:“杏子红衫一女郎,鬱金衣带一苇航。”词语解释:郁金堂 拼音:yù jīn táng
《玉台新咏》卷九引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有“ 卢 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鬱金苏合香”之句,描绘 卢 家妇 莫愁 的居室,后因以“鬱金堂”或“鬱金屋”美称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 北周 庾信 《奉和示内人》:“然香鬱金屋,吹管 凤凰臺 。” 唐 沉佺期 《古意》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唐 李商隐 《药转》诗:“鬱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惆悵鬱金堂外路,西风吹冷白莲花。”词语解释:郁密 拼音:yù mì
犹郁闷,沉闷。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时当暑雨后,气象仍鬱密。”词语解释:郁抑 拼音:yù yì
(1).阻遏。《北史·文苑传序》:“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 清 方文 《疽叹》诗:“二疽但属厥阴经,肝火鬱抑气血停。”
(2).忧愤郁结;忧懑压抑。 唐 陈玄祐 《离魂记》:“女闻而鬱抑。”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臣之寸诚,无由披露,鬱抑愤懣,自谓终天。”《黑籍冤魂》第八回:“母亲鬱抑而亡。”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鼓励以方’则野无鬱抑之士。”词语解释:郁怒 拼音:yù nù
(1).气势盛积。《文选·傅毅〈舞赋〉》:“马材不同,各相倾夺……或有宛足鬱怒,般桓不发。” 李善 注:“鬱怒,气迟留不发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朝为百赋犹鬱怒,募作千诗转遒紧。”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言犹有餘勇也。” 宋 苏辙 《入峡》诗:“峡门石为户,鬱怒水力骄。”
(2).愤怒郁结于心。 王统照 《沉思》:“他脸上也发了一阵微红,即刻变成郁怒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反抓住她的手向 叔云 看。”
(3).指郁积的怒气。 茅盾 《三人行》:“ 许 的一腔郁怒对着 小张 的嬉皮笑脸倒不好意思发作。”词语解释:郁金裙 拼音:yù jīn qún
古时用郁金染制的金黄色裙。亦泛指黄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五:“淡黄衫子鬱金裙,长忆箇人人。”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词:“鬱金裙褶晚来鬆,倦临风。”词语解释:郁鬯 拼音:yù chàng
(1).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而成,古代用于祭祀或待宾。《周礼·春官·郁人》:“鬱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实彝而陈之。” 郑玄 注:“筑鬱金煮之以和鬯酒。” 唐 陈叔达 《太庙祼地歌辞》:“清庙既祼,鬱鬯推礼。” 宋 杨万里 《鹅儿黄似酒》诗:“却将金鬱鬯,试比菊衣裳。”
(2).郁积和畅达。鬯,畅。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风、云、雷、雨之气翕,则为震动之能,而鬱鬯摧茂分焉。”词语解释:郁穆 拼音:yù mù
和美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宋 陈与义 《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诗:“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上:“﹝水仙﹞郁穆婧婉,温泉之神,珧田万顷,琼叶自春。”词语解释:郁李 拼音:yù lǐ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灌木。春季开花,花淡红色。果实小球形,暗红色。供观赏。其材可为器具,仁入药。古代又称唐棣。 宋 李衎 《〈宋景文公笔记〉跋》:“栘者,今郁李也,非开而反合者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玫瑰杜鹃,烂如云锦;绣毬郁李,点缀风光。”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棠棣花是 中国 传去的名词,《诗经》中即已出现。至于那是怎样的花,说法颇多。普通所谓棠棣花,即现在叫作‘郁李’的; 日本 名字不详,总之是像李一样的东西。”
植物名。落叶小灌木。叶卵形至披针状卵形。春开花,淡红色。果实小,球形,暗红色,可食。种子称郁李仁,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郁李》﹝释名﹞:“薁李、鬱李、车下李、雀梅、常棣。”集解引 韩保昇 曰:“树高五六尺,叶、花及树并似大李;惟子小若樱桃,甘酸而香,有少涩味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赵伯翁 肥大,夏月诸孙纳李八九枚於其脐中,此必误也。李或是鬱李耳,大如樱桃,故可纳入九枚也。”词语解释:郁轮袍 拼音:yù lún páo
(1).古曲名。相传为 唐 王维 所作。 维 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 岐王 所重。 维 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 维 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 维 遂得高中。事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新曲翻从《玉连琐》,旧声终爱《鬱轮袍》。”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鬱轮袍》曲惭新奏,风送银弯犯斗槎。” 清 缪慧远 《有感》诗:“紫塞重弹《白翎雀》, 金门 竞奏《鬱轮袍》。”
(2).杂剧名。 明 王衡 作。敷衍 王维 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词语解释:郁蓝 拼音:yù lán
蔚蓝,深蓝色。 明 屠隆 《昙花记·礼佛求禳》:“毫眉染鬱蓝,海目扬清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蓝水》:“又县西北有水,其色鬱蓝可爱。”词语解释:郁勃 拼音:yù bó
(1).郁结壅塞。《周礼·春官·典同》“弇声鬱” 汉 郑玄 注:“弇则声鬱勃不出也。” 清 黄景仁 《闻龚爱督从河南归》诗:“知君怀古意鬱勃,乃使 黄河 一綫盘君胸。” 钱锺书 《围城》八:“ 鸿渐 郁勃得心情象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着出路。”
(2).形容气势旺盛或充满生机。《鬼谷子·权篇》“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怒者鬱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龙神气鬱勃,势欲呼雷风。”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3).茂盛,繁盛。 汉 应瑒 《杨柳赋》:“攄丰节而广布,纷鬱勃以敷阳。” 明 黄密 《丰城安汊看梅同徐时浚》诗:“丛竹鬱勃深,村楼列旧畚。”
(4).形容回旋貌。 唐 颜真卿 《魏夫人仙坛碑》:“每至忌辰,则风雨鬱勃,直入室内, 玄室 闻而骇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晨起,浓云犹鬱勃,惟东方已开。”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灰上隔砂选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氲。”词语解释:郁烈 拼音:yù liè
香气浓烈。《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李善 注:“郁烈,香气之甚。”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鴈霜时节。” 朱自清 《赠A.S》诗:“你如郁烈的雪茄烟,你如酽酽的白兰地,你如通红通红的辣椒,我怎能忘记你呢?”词语解释:郁氛 拼音:yù fēn
见“ 郁纷 ”。
词语解释:郁纷 拼音:yù fēn
亦作“ 郁氛 ”。
(1).云气浓盛貌。 宋 史浩 《临江仙·戏綵堂立石名曰瑞雪弥大作词因用其韵》词:“飞来蘚髮尚如拳。郁纷因出岫,巧鏤是谁鐫?”《宋史·乐志九》:“元气陶冶,非烟郁氛。”
(2).指花气浓盛貌。 明 袁宗道 《题〈宫树春云卷〉》诗:“山嵐蒨翠外,花气郁纷中。”词语解释:郁尊 拼音:yù zūn
盛郁鬯酒的酒器。《礼记·明堂位》:“鬱尊用黄目。” 郑玄 注:“鬱尊,鬱鬯之器也;黄目,黄彝也。”词语解释:郁悒 拼音:yù yì
忧闷。《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鬱悒而谁与语!” 李善 注:“鬱悒,不通也。” 宋 司马光 《呈江邻几》诗:“今兹官帝城,大暑困鬱悒。” 明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嗟予对此开鬱悒,如热者濯渴者汲。”词语解释:郁秀 拼音:yù xiù
茂密秀丽。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的悲哀的 中国 ……你身上耸峙着许多郁秀的山岳。”词语解释:郁蟠 拼音:yù pán
(1).曲折幽深貌。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兄》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2).浓盛貌。 清 惜秋 《维新梦·授职》:“天惨惨,风云鬱蟠,也只好小朝半壁学偏安。”词语解释:郁沈 拼音:yù shěn
忧郁沉闷;忧闷阴沉。 清 黄景仁 《灵壁磬石歌》:“当年帝命后 夔 戞,圣作圣奏圣所歆。於风斯乾乐斯振,知民立辨宣鬱沉。” 茅盾 《子夜》一:“接着 荪甫 也跑出来,脸色郁沉。”词语解释:郁芊 拼音:yù qiān
见“ 鬱鬱芊芊 ”。
词语解释:郁郁芊芊 拼音:yù yù qiān qiān
(1).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亦省作“ 鬱芊 ”。 明 杨慎 《祭岳母黄太夫人文》:“拜祖奠之躑躅,望封塋之鬱芊。”
(2).犹言郁郁葱葱。气盛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水浒牌》:“以英雄忠义之气鬱鬱芊芊,积於笔墨间也。”词语解释:郁华 拼音:yù huá
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天》引《七圣记》:“ 鬱华 赤文,与日同居, 结隣 黄文,与月同居,皆日月之神名。”亦称“ 鬱仪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 鬱仪 、 结璘 善相保。” 梁丘子 注:“ 鬱仪 ,奔日之仙。” 唐 吴筠 《步虚词》诗之三:“三宫发明景,朗照同 鬱仪 。”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 南楼 未必齐 日观 , 鬱仪 自欲朝 朱明 。”词语解释:郁兴 拼音:yù xīng
犹勃兴。《晋书·汝南王亮传论》:“ 有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桓典。”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浓云鬱兴,须臾蔽空。”词语解释:郁起 拼音:yù qǐ
(1).蓬勃兴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
(2).谓纷纷耸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祇洹鬱起,宝塔高凌。”
(3).勃然奋起。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乃凭风而矫翼。”词语解释:郁芬 拼音:yù fēn
浓烈的香气。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公既休,扃小室,繆篆郁芬。”此指墨香。词语解释:郁岛 拼音:yù dǎo
《太平御览》卷六九:“《山海经》曰:‘ 郁洲 一曰 都洲 ,在海中,’ 郭璞 注曰:‘即 东海 鬱洲山 也。传此洲自 仓梧 徙来,上有南方物。’”今本《山海经·海内东经》文及 郭璞 注略异。后称 郁洲山 为“鬱岛”,传说是能移动的仙山。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池》诗:“ 罗浮 无定所, 鬱岛 屡迁移。”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乍若风飘雨洒兮移 鬱岛 ,又似波沉浪息见 蓬莱 。” 唐 孟浩然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诗:“眷言华省旧,暂滞海池游。 鬱岛 藏深竹,前溪对舞楼。” 明 杨慎 《凤赋》:“徊 鬱岛 ,翔 玄圃 ,过 崑崙 ,軼 底柱 。”词语解释:郁雾 拼音:yù wù
浓雾。《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加以鬱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词语解释:郁生 拼音:yù shēng
谓凝聚山川灵气而生。 明 张居正 《处士立斋高翁墓志铭》:“绣林峩峩, 大江 所经,精緼灵结,鬱生逸人,泽及枯骨。”词语解释:郁纷 拼音:yù fēn
亦作“ 郁氛 ”。
(1).云气浓盛貌。 宋 史浩 《临江仙·戏綵堂立石名曰瑞雪弥大作词因用其韵》词:“飞来蘚髮尚如拳。郁纷因出岫,巧鏤是谁鐫?”《宋史·乐志九》:“元气陶冶,非烟郁氛。”
(2).指花气浓盛貌。 明 袁宗道 《题〈宫树春云卷〉》诗:“山嵐蒨翠外,花气郁纷中。”词语解释:郁冥 拼音:yù míng
幽愔。 晋 张华 《励志》诗:“土积成山,歊蒸鬱冥。”词语解释:郁气 拼音:yù qì
(1).郁鬯酒的香气。《礼记·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 陈澔 集说:“黄目,黄彝也……用贮鬱鬯之酒,有芬芳之气,故云鬱气。”
(2).郁蒸之气。《管子·五行》:“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鬱气息,民不疾而荣华蕃。” 尹知章 注:“谓鬱蒸之气止息也。”《新唐书·鲁炅传》:“贼右趋,乘风纵火,鬱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
(3).闷气。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奴家 乔梦兰 ,自从那日虚燃花烛,枉设洞房,不但好事不成,还受了许多鬱气,教人恨又恨不过,丢又丢不开。” 艾青 《火把》诗:“我真激动,好象全身的郁气都借这呼叫舒出了。”词语解释:郁怏 拼音:yù yàng
(1).抑郁不乐。《北史·卢观传》:“﹝ 卢询祖 ﹞自负其才,内怀鬱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 杨愔 。”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长歌增鬱怏,对酒不能醉。”《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灌园婴女》:“闻卜人之言,怀抱鬱怏,然未甚信也。”
(2).谓惆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每适 浣溪 ,日夕长吟,屡题歌诗於其石,寂尔无人,乃鬱怏而返。”
(3).阴晦,幽暗。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艮》:“鬱怏不明,为阴所伤。”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蒙》:“鬱怏不明,阴积无光。”词语解释:郁金裳 拼音:yù jīn cháng
犹言黄色裙。 宋 杨万里 《梦种菜》诗:“菜子已抽蝴蝶翅,菊花犹著鬱金裳。”参见“ 鬱金裙 ”。
词语解释:郁金裙 拼音:yù jīn qún
古时用郁金染制的金黄色裙。亦泛指黄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五:“淡黄衫子鬱金裙,长忆箇人人。”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词:“鬱金裙褶晚来鬆,倦临风。”词语解释:郁金袍 拼音:yù jīn páo
帝王的黄袍。 唐 许浑 《骊山》诗:“闻説先皇醉碧桃,日华浮动鬱金袍。” 唐 许浑 《十二月拜起居表回》诗:“空锁烟霞絶巡幸, 周 人谁识鬱金袍。”词语解释:郁齐 拼音:yù qí
即郁鬯。《周礼·春官·司尊彝》:“鬱齐献酌。” 郑玄 注:“献读为摩莎之莎,齐语声之误也。煑鬱和秬鬯,以醆酒摩莎,泲之出其香汁也。”参见“ 鬱鬯 ”。
词语解释:郁鬯 拼音:yù chàng
(1).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而成,古代用于祭祀或待宾。《周礼·春官·郁人》:“鬱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实彝而陈之。” 郑玄 注:“筑鬱金煮之以和鬯酒。” 唐 陈叔达 《太庙祼地歌辞》:“清庙既祼,鬱鬯推礼。” 宋 杨万里 《鹅儿黄似酒》诗:“却将金鬱鬯,试比菊衣裳。”
(2).郁积和畅达。鬯,畅。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风、云、雷、雨之气翕,则为震动之能,而鬱鬯摧茂分焉。”词语解释:郁长 拼音:yù cháng
谓郁勃增长。《北史·崔光传》:“ 雍门周 所称‘磨萧斧而伐朝菌’指言蒸气鬱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彫殞速易,不延旬月,无拟萧斧。”词语解释:郁金屋 拼音:yù jīn wū
见“ 鬱金堂 ”。
词语解释:郁金堂 拼音:yù jīn táng
《玉台新咏》卷九引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有“ 卢 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鬱金苏合香”之句,描绘 卢 家妇 莫愁 的居室,后因以“鬱金堂”或“鬱金屋”美称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 北周 庾信 《奉和示内人》:“然香鬱金屋,吹管 凤凰臺 。” 唐 沉佺期 《古意》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唐 李商隐 《药转》诗:“鬱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惆悵鬱金堂外路,西风吹冷白莲花。”词语解释:郁没 拼音:yù méi
(1).湮灭。《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首恶鬱没,晻昧昭晰。”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始为恶者皆湮灭。”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湮”。
(2).指郁悒而亡。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中间 屈 贾 辈,谗毁竟自取。鬱没二悲魂,萧条犹在否?”词语解释:郁滞 拼音:yù zhì
郁积阻滞。郁,通“ 鬱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
(1).郁积阻滞。《史记·儒林列传序》:“ 公孙弘 为学官,悼道之鬱滞。”《淮南子·俶真训》:“血脉无鬱滞,五藏无蔚气。”
(2).停滞。谓官职淹滞不升迁。 金 王若虚 《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一时儕辈收罗殆尽,至於后生新进,亦往往先登,而君鬱滞如故。”词语解释:郁峨 拼音:yù é
巍峨高峻貌。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云木盪胸起,鬱峩一峯危。”词语解释:郁翠 拼音:yù cuì
苍翠,浓绿。 明 吴拭 《武夷游记》:“松竹蔽亏,蓊菁鬱翠。”词语解释:郁忧 拼音:yù yōu
犹郁悒。 清 味榄生 《十洲春语·题词·前题》:“徒将彩笔画金粉,我怜君志多鬱忧。”词语解释:郁沉
忧郁沉闷词语解释:郁湮 拼音:yù yān
滞塞不通;郁抑不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物乃坻伏,鬱湮不育。” 杜预 注:“鬱,滞也;湮,塞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旧唐书·德宗纪上》:“刑法舛繆,忠良鬱湮。”词语解释:郁塞 拼音:yù sāi
滞塞;不舒畅。《吕氏春秋·达郁》:“故圣王之贵豪士与忠臣也,为其敢直言而决鬱塞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马﹞蹏囓蹂奋,蹇破唐突,志性鬱塞,终不可久,无所顾赖,发而为狂躁,则无不为也。”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我怀鬱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臺。”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这些怨愤凝结郁塞,终于爆发开来。”词语解释:郁堙 拼音:yù yīn
(1).犹郁塞。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鬱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惜鬱堙不偶,义勇徒激,皆不入於正。” 章炳麟 《徐锡麟等哀辞》:“ 专诸 、 聂政 死二千年,刺客之传,鬱堙弗宣。”
(2).湮灭。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不书所作,使盛迹鬱堙,是貽林涧之媿。”词语解释:郁盎 拼音:yù àng
旺盛,引申谓久长。 宋 曾巩 《答裴煜》诗之二:“时节虽已晏,梅柳幸欲放。过从勿厌倦,相持非欝盎。”词语解释:郁茂 拼音:yù mào
茂盛。 汉 张衡 《归田赋》:“原隰鬱茂,百草滋荣。”《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鬱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延祥观柏》:“明年柏叶復生,鬱茂如故。”词语解释:郁蓊 拼音:yù wěng
(1).草木茂盛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鬱蓊薆薱,橚爽櫹槮。” 薛综 注:“皆草木盛貌也。”
(2).云盛貌。《文选·潘岳〈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鬱蓊。” 吕向 注:“鬱蓊,云貌。” 宋 朱松 《至节日建州会詹士元》诗:“兴言望乡关,云物方鬱滃。”词语解释:郁闷 拼音:yù mèn
(1).积聚在内心的烦闷。《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清河 太守 华表 召 輅 为文学掾”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虽在大州,未见异才可用释人鬱闷者。”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鬱闷结涩,癃蹇艰难。” 巴金 《〈秋〉序》:“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
(2).沉闷;不舒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快与我等拆了面前短壁,拦着十分鬱闷。” 沉从文 《边城》十九:“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
(3).谓烦闷郁结。 阿英 《从〈拷红〉说起》:“ 红娘 因为受了一肚子闷气,再加又委曲求全的将老夫人说服,郁闷在心找机会发泄。” 罗荪 《深切的悼念》:“﹝ 屈原 的形象﹞在观众心里唤起来的正是郁闷在人民心底的呼声。”
(4).见“ 鬱冒 ”。
词语解释:郁冒 拼音:yù mào
中医病证名。表现为眩晕,甚至昏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寒者则为厥,欝冒不仁。”词语解释:郁茀 拼音:yù bó
郁勃。茂盛貌。 唐 张说 《游龙山静胜寺》诗:“每上 襄阳 楼,遥望云山树。鬱茀吐岗岭,微蒙在烟雾。”词语解释:郁蒙 拼音:yù méng
同“郁懞”。
壮盛貌。
词语解释:郁懞 拼音:yù méng
壮盛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其势鬱懞,涛怒湍急激疾。”词语解释:郁伊 拼音:yù yī
抑郁不舒貌。郁,通“ 鬱 ”。《世说新语·言语》“不能忘情故泣”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大智度论》:“佛在 阴庵罗 双树閒,入般涅槃,卧北首,大地震动。诸三学人,僉然不乐,郁伊交涕。”
(1).忧愤郁结。《后汉书·崔寔传》:“是以王纲纵弛於上,智士鬱伊於下。” 李贤 注:“鬱伊,不申之貌。”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独鬱伊而莫告兮,追顾景而怜形。”
(2).犹酷烈。 清 龚自珍 《武进庄公神道碑铭》:“閔 秦 火之鬱伊,悼 孔 泽之不完具,悲 汉 学官之寡立多废,惩 晋 代之作僭与伪。”
(3).积聚。 奚侗 《雾泊辽海同中冷作》诗:“鬱伊海气将为雨,惨淡阳光儘化烟。”词语解释:郁浥 拼音:yù yì
亦作“ 鬱裛 ”。 谓潮湿不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纸袋笼而悬之”原注:“﹝脯﹞置于瓮,则鬱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原注:“若乘溼横积,蒸热速乾,虽曰鬱裛,无风吹亏损之虑。” 宋 梅尧臣 《和孙瑞叟蚕具·蚕簇》诗:“蒿疎无鬱浥,竹净亦森束。”词语解释:郁倔 拼音:yù juè
盘曲,盘踞。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鬱倔咽喉地,駢闐水陆兼。”倔,一本作“ 屈 ”。词语解释:郁垒符 拼音:yù lǜ fú
即桃符。 清 黄子云 《山中守岁歌》:“粘户重书鬱垒符,插簷高折冬青树。”参见“ 鬱垒 ”、“ 桃符 ”。词语解释:郁噎 拼音:yù yē
阻塞,郁积。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气成鬱噎,必为风云。有志不洩,死当能神。”词语解释:郁述 拼音:yù shù
见“ 鬱术 ”。
词语解释:郁术 拼音:yù shù
亦作“ 鬱述 ”。
(1).迂回曲折貌。《释名·释水》:“人所为之曰潏。潏,术也,偃水使鬱术也。鱼梁、水碓之谓也。” 沉兼士 曰:“余意水碓之制,乃藉水之回力以为用,故谓之鬱术。术者,《説文》训为邑中道;城中道路周转互通,亦取义於回。”见《与丁声树论〈释名〉潏字之义类书》。
(2).犹郁律。烟云上升貌。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庆云从北来,鬱述西南征。” 黄节 注:“ 丁晏 曰:‘古律、述音义同。’而 郭璞 《江赋》 李善 注曰:‘鬱律,烟上貌。’此诗就云言,当为云上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陈居士书》:“行云鬱术,征禽难使。”
(3).闷热。 汉 王粲 《大暑赋》:“或赫爔以瘴炎,或鬱术而燠蒸。”《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晋 陆机 《羽扇赋》:“驱嚣尘之鬱述,流清气之悄悄。”词语解释:郁离 拼音:yù lí
竹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竹》:“竹名鬱离,不知所出。偶睹 沉 诗云:‘繁阴上鬱鬱,促节下离离。’如出於此。”词语解释:郁暗 拼音:yù ān
幽暗不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纠结者条理,鬱闇者昭灼。”词语解释:郁馥 拼音:yù fù
香气浓厚。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名香郁馥,出重檐而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