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首字词组
酌泉酌贪酌兕酌觥酌核酌金馔玉酌定酌水知源
酌醴酌量酌霞酌鲁酌损酌办酌奠酌焉不竭
酌水酌贪泉酌然酌覈酌数酌古斟今酌夺酌从
酌言酌杯酌羽酌裁酌剂酌古御今酌商酌责
酌献酌海酌处酌盈剂虚酌减酌议酌古沿今 
酌斟酌中酌取酌理酌情酌盈注虚酌古准今 
酌饮酌别酌度酌拟酌估酌和酌古参今 

词语解释:酌泉  拼音:zhuó quán
见“ 酌贪泉 ”。
词语解释:酌贪泉  拼音:zhuó tān quán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竹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朗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 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 岭 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使不易。”后以“酌贪泉”谓磨砺节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懽。”亦省作“ 酌贪 ”、“ 酌泉 ”。 唐 李白 《与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礪清心之节。”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词语解释:酌醴  拼音:zhuó lǐ
酌酒。《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三国 魏 嵇康 《杂诗》:“鸞觴酌醴,神鼎烹鱼。”《新唐书·礼乐志七》:“盥手洗觶,酌醴,加柶覆之。”
词语解释:酌水  拼音:zhuó shuǐ
(1).用“酌贪泉”之典。谓磨砺节操。《晋书·良吏传论》:“ 邓攸 赢粮以述职, 吴隐 酌水以厉清, 晋 代良能,此焉为最。”
(2).《隋书·循吏传·赵轨》:“徵 轨 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 轨 受而饮之。”故《隋书·循吏传论》曰:“ 赵轨 秩满,酌水饯离,清矣!”后遂用“酌水”表示对居官清廉者的赞语。 唐 贾岛 《送郑少府》诗:“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词语解释:酌言  拼音:zhuó yán
酌酒。言,助词。《诗·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倾酤係芳醑,酌言岂终始。” 吕延济 注:“酌言岂终始,谓宴乐无休息也。” 明 刘基 《将进酒》诗:“酌言进之,思心洋洋。”
词语解释:酌献  拼音:zhuó xiàn
(1).谓酌酒献客。《礼记·仲尼燕居》:“子曰, 师 ,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 清 归庄 《祭吴母王夫人文》:“今年夏五,七十良讌,远近亲串,登高酌献。”
(2).谓设乐供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宋史·徽宗纪二》:“乙酉,诣宫酌献。” 宋 范成大 《祭灶词》:“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今谓设乐供神曰酌献。”
词语解释:酌斟  拼音:zhuó zhēn
(1).亦作“ 酌酙 ”。酌酒。 明 程嘉燧 《孙履正履和北上临别题赠长句》:“脱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饮心沉吟。”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远朱岷左吴岱观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举觴命亲串,有酒当酌酙。”
(2).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天地会诗歌选·根由歌》:“共结联盟表真心,同谋大事密酌斟。”
词语解释:酌饮
挹取流质食物而饮
词语解释:酌贪  拼音:zhuó tān
见“ 酌贪泉 ”。
词语解释:酌贪泉  拼音:zhuó tān quán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竹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朗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 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 岭 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使不易。”后以“酌贪泉”谓磨砺节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懽。”亦省作“ 酌贪 ”、“ 酌泉 ”。 唐 李白 《与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礪清心之节。”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词语解释:酌量  拼音:zhuó liàng
本指计量酒米,后泛指斟酌估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桑叶、胡葈叶、艾,各二尺围,长二尺许,合煮之,使烂。去滓取汁,以冷水和之,如酒色,和麴。燥溼,以意酌量。” 唐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诗:“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锄。”《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酌量已定, 卢俊义 领令去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怡贤亲王 总理水利营田时……効力者,酌量工程难易,顷亩多寡,分别録用。”
适量,适当。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
词语解释:酌贪泉  拼音:zhuó tān quán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竹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朗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 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 岭 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使不易。”后以“酌贪泉”谓磨砺节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懽。”亦省作“ 酌贪 ”、“ 酌泉 ”。 唐 李白 《与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礪清心之节。”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词语解释:酌杯  拼音:zhuó bēi
犹饮酒。《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便叫庄客里面点起灯烛,请都头到里面酌杯。”《水浒传》第四十回:“次日,又有人请去酌杯。”
词语解释:酌海  拼音:zhuó hǎi
以蠡酌海。喻见识短浅。 唐 杜审言 《望春亭侍游应诏》诗:“小臣同酌海,歌颂答无为。”《云笈七籤》卷十五:“不慙窥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见。”
词语解释:酌中  拼音:zhuó zhōng
折中;适中。《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赞》:“严严 申公 ,功名始终。 文皇 题品,信谓酌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搔扰民庶。上欲纠之以法,而方藉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计,问於 严求 。” 清 林则徐 《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惟茶叶歷年所销,自三十餘万担至五十餘万担不等,现在议立公所,酌中定制,不许各夷逾额多运,即为箝制之方。”
词语解释:酌别
饮酒告别
词语解释:酌兕  拼音:zhuó sì
酌酒。兕,兕觥,饮酒器。《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祝芷塘 《寄怀》诗:“酌兕祈难老,将雏得好音。”
词语解释:酌霞  拼音:zhuó xiá
犹言饮美酒。霞,流霞,喻美酒。 唐 孟浩然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诗:“酌霞復对此,宛似入 蓬壶 。”
词语解释:酌然  拼音:zhuó rán
鲜明突出貌。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弘农忿》:“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长坂,兰谢深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巨容 因籍 澥 答书,既呈於公,公览之憮然,因曰:‘十年不见,酌然不错!’”
词语解释:酌羽  拼音:zhuó yǔ
谓酌酒。羽,羽觞之省,代指酒。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酌羽方厌厌,此时懽未极。” 唐 杨炯 《和郑校雠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词语解释:酌处  拼音:zhuó chǔ
酌情处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即使果尔,亦宜另为酌处,不可遽及有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赃私》:“债负须亲笔券押,应与归偿者,方准著原中等酌处清还。”
词语解释:酌取  拼音:zhuó qǔ
(1).挹取,舀取。《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汉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此小器。”
(2).斟酌采取。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今并鳩集,参会异同,仍酌取近例,以初盛中晚分列左方。”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苟明此理,则彼既同乎我,我又何不可酌取乎彼?” 郭沫若 《沸羹集·序〈祖国之恋〉》:“我们除欣赏他的剧本之外,应该要酌取他这一片的苦心。”
词语解释:酌度  拼音:zhuó dù
酌量;度量。 五代 齐己 《遣怀》诗:“既兆未萌閒酌度,不如中抱是寻思。”《宋史·食货志上二》:“时宣抚司降赐库贮米一百万石,乃命 行中 酌度对糴分数均减。”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敕下沿海各省督抚悉心酌度,力任怨谤,认真办理。”
词语解释:酌觥  拼音:zhuó gōng
酌酒。觥,酒器。 清 戴名世 《朱太孺人寿序》:“古者君臣上下亲戚朋友之间,相与饮酒燕乐,必酌觥为寿,以高年相祝颂。”
词语解释:酌鲁  拼音:zhuó lǔ
谓饮薄酒。 明 王思任 《〈苧萝山稿〉序》:“天寒雪甚,煨芋酌鲁,竟读其所为稿者,则何其纵,横佚宕奥衍冲邃之多也!”参见“ 鲁酒 ”。
词语解释:鲁酒  拼音:lǔ jiǔ
鲁国 出产的酒。味淡薄。后作为薄酒、淡酒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子聪夜雨》:“况值 相如 渴,无嫌 鲁 酒甜。”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爹妈今日远行,孩儿与媳妇备有 鲁 酒奉饯。”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 鲁 酒是爆发侵略的淡酒。”参见“ 鲁酒薄而邯郸围 ”。
词语解释:酌覈
亦作“ 酌核 ”。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词语解释:酌裁  拼音:zhuó cái
考虑裁决。《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鄙见如斯,尚祈酌裁。”
词语解释:酌盈剂虚  拼音:zhuó yíng jì xū
谓以有馀调剂不足。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阁部统筹财政,当已酌盈剂虚,预筹抵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古圣王处此,其裒多益寡、酌盈剂虚者,必有其道矣。”亦作“ 酌盈注虚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盖量入为出,酌盈注虚,举望紧置邮,罔不皆然。”
词语解释:酌理  拼音:zhuó lǐ
斟酌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词语解释:酌拟  拼音:zhuó nǐ
斟酌情形而拟订。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所有各口关税章程,仍着 奕訢 等悉心酌拟具奏。”
词语解释:酌核  拼音:zhuó hé
酌核:见“ 酌覈 ”。
酌覈:亦作“ 酌核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词语解释:酌覈
亦作“ 酌核 ”。 斟酌查核。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词语解释:酌损  拼音:zhuó sǔn
酌情减损。《易·损》:“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孔颖达 疏:“酌损之者,刚胜则柔危,以刚奉柔,初未见亲也。故须酌而减损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损之。”后多用以表示自谦自贬,以防满溢。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二表》:“窃位既久,妨贤则多。以积年之过幸,致今日之沉疾。不能酌损,所以生灾。” 唐 韦执中 《白云无心赋》:“非欲恢宏自覆乎大荒之际,焉知酌损不踰於肤寸之间。”
词语解释:酌数  拼音:zhuó shù
古礼,指酌酒于樽中的规定数量。《周礼·天官·酒正》:“凡祭祀以灋共五齐三酒,以实入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
词语解释:酌剂  拼音:zhuó jì
犹言酌盈剂虚。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之为道,智者之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性情。”参见“ 酌盈剂虚 ”。
词语解释:酌盈剂虚  拼音:zhuó yíng jì xū
谓以有馀调剂不足。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阁部统筹财政,当已酌盈剂虚,预筹抵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古圣王处此,其裒多益寡、酌盈剂虚者,必有其道矣。”亦作“ 酌盈注虚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盖量入为出,酌盈注虚,举望紧置邮,罔不皆然。”
词语解释:酌减  拼音:zhuó jiǎn
适当减少。例如:酌减一加仑的漏损。
词语解释:酌情  拼音:zhuó qíng
斟酌情况。《宋史·刑法志三》:“始令 川 、 广 、 福建 、 荆南路 罪人,情轻法重当奏断者,申安抚或鈐辖司酌情决断乃奏。”如:酌情处理。
词语解释:酌估  拼音:zhuó gū
估计。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敕下船政大臣详查该厂仿造铁甲,究须添备机器若干,船长广及喫水若干丈尺,铁甲厚若干,仿照何项新式,每点鐘能行若干里,约须造价若干,详细酌估具覆。”
词语解释:酌金馔玉  拼音:zhuó jīn zhuàn yù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词语解释:酌办  拼音:zhuó bàn
斟酌情形办理。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奏请倣 汉 熹平 、 唐 开成 故事,择儒臣校正十三经文字,勒石太学,奉旨‘候朕缓缓酌办’。”
词语解释:酌古斟今  拼音:zhuó gǔ zhēn jīn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明 杨慎 《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亦作“ 酌古参今 ”。 清 冯桂芬 《邵步青医学三书序》:“ 步青先生 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説》,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於用。”
词语解释:酌古御今  拼音:zhuó gǔ yù jīn
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词语解释:酌议  拼音:zhuó yì
斟酌商议。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旧约不宜轻改,当经 惇亲王 等酌议,宜照总理衙门所奏办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倘听令以后佐将又要传统下官员至军帅復行到衙听令,酌议事件,倘使人鸣锣喊令,一时难以遍传,定致迟误。”《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 李四一 可吓孬种了。他和 杨瑞英 酌议了:‘二哥, 僧王 带几十万皇兵杀来,众旗主都不在家,万一你我被逮去,不是净死无门么?’”
词语解释:酌盈注虚  拼音:zhuó yíng zhù xū
见“ 酌盈剂虚 ”。
词语解释:酌盈剂虚  拼音:zhuó yíng jì xū
谓以有馀调剂不足。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阁部统筹财政,当已酌盈剂虚,预筹抵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古圣王处此,其裒多益寡、酌盈剂虚者,必有其道矣。”亦作“ 酌盈注虚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盖量入为出,酌盈注虚,举望紧置邮,罔不皆然。”
词语解释:酌和  拼音:zhuó hé
谓择取其善,顺而行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对策王庭,同时酌和。治体高秉,雅謨远播。”
词语解释:酌定  拼音:zhuó dìng
斟酌情况而后决定。《明史·崔亮传》:“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 亮 所酌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下程酒席,贐仪,俱酌定上、中、下三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对于这一点,我无一定主意,请先生酌定就是。”
词语解释:酌奠  拼音:zhuó diàn
谓以酒祭奠。《仪礼·特牲馈食礼》:“祝洗酌奠,奠于鉶南,遂命佐食启会。” 郑玄 注:“酌奠,奠其爵觶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官释奠于其先师” 汉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
词语解释:酌夺  拼音:zhuó duó
斟酌决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此次变起仓卒,本出意外,若论失於觉察、救护之罪,则同城文武司道以下均当共之,亦不能仅责警局及 恩 前抚之随从各弁也。伏乞酌夺。”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附奉文一篇,可用否?希酌夺!”
词语解释:酌商  拼音:zhuó shāng
斟酌商量。《白雪遗音·南词·上阳美酒》:“双心尤我和谁説,説也徒然少酌商。”
词语解释:酌古沿今  拼音:zhuó gǔ yán jīn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唐 长孙讷言 《〈切韵笺注〉序》:“此製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词语解释:酌古准今  拼音:zhuó gǔ zhǔn jīn
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 明 张居正 《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亦作“ 酌古准今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如酌古准今,谈经论史,探性命之原,图不朽之业,乐声应气,求而不孤者,则 刘君 、 郑君 是矣。”《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见“ 酌古準今 ”。
词语解释:酌古参今  拼音:zhuó gǔ cān jīn
见“ 酌古斟今 ”。
词语解释:酌古斟今  拼音:zhuó gǔ zhēn jīn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明 杨慎 《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亦作“ 酌古参今 ”。 清 冯桂芬 《邵步青医学三书序》:“ 步青先生 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説》,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於用。”
词语解释:酌水知源  拼音:zhuó shuǐ zhī yuán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词语解释:酌焉不竭
比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词语解释:酌从
酌情顺从
词语解释:酌责
酌情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