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凝酥酴酥土酥酪酥鲍螺酥打辣酥油酥痒酥酥
琼酥香酥玉酥酡酥麻酥酥滴粉搓酥嘴硬骨头酥 
红酥流酥驼酥蟾酥骨软筋酥清酥灵酥 
点酥团酥暖酥麻酥骨软肉酥枣泥酥盐酥 
屠酥牛酥寒酥软酥酥鹅黄酥打剌酥大辣酥 

词语解释:凝酥  拼音:níng sū
(1).凝冻的酥油。比喻积雪。 唐 白居易 《雪中即事答微之》诗:“北市风生飘散麪,东楼日出照凝酥。”
(2).凝冻的酥油。形容美人细嫩润泽的皮肤。 宋 苏轼 《薄命美人》诗:“双颊凝酥髮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 清 陈维崧 《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沉香亭婢,只领略凝酥佳丽。”
词语解释:琼酥  拼音:qióng sū
(1).即琼苏。酒名。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共酌琼酥酒,同倾鸚鵡杯。”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 元 张可久 《落梅风·席上为真士陈玉林作》曲:“销金 党家 何处也,搅琼酥 惠船 明月。”参见“ 琼苏 ”。
(2).酥酪的美称。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端的是腻胭脂红处红如血,润琼酥白处白如雪,比玉呵软且温,比花呵花更别。”
词语解释:琼苏  拼音:qióng sū
酒名。《初学记》卷二六引《南岳夫人传》:“夫人设 王子乔 琼苏緑酒。” 唐 李商隐 《隋宫守岁》诗:“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宋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琬液、琼苏皆古酒名。”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捧琼苏醉压银蝉,点松肪光飞玉茧。”
词语解释:红酥  拼音:hóng sū
亦作“ 红苏 ”。 形容红润柔腻。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一:“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宋 陆游 《钗头凤》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明 徐渭 《寄赵君时将买妾戏赠之》诗之三:“宫髻一鬟堆燕雏,胭脂两朶晕红酥。”
词语解释:点酥
点抹凝酥。 宋 文同 《惜杏》诗:“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 宋 苏轼 《蜡梅赠赵景贶》诗:“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禪老家。” 宋 陆游 《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词:“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词语解释:屠酥  拼音:tú sū
见“ 屠苏 ”。
词语解释:屠苏  拼音:tú sū
(1).草名。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2).即罘罳。《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颺 、 謐 、 轨 、 胜 、 范 、 当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胜 前后所宰守,未尝不称职,为尹岁餘,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3).平屋;茅庵。《宋书·索虏传》:“ 燾 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 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4).帽名。有檐,形状似屋。《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謡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5).亦作“ 屠酥 ”。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汉 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鸚鵡杯。” 宋 苏辙 《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餘。” 清 马之鹏 《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词语解释:酴酥  拼音:tú sū
(1).亦作“ 酴苏 ”。酒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夜雨灯前蒙训育,春风堂上饮酴苏。”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饮罢酴酥最后觴,履端復此庆农祥。”
(2).指一种平顶的帐篷。《清波杂志》卷十一引 宋 胡珵 《苍梧志》:“或问酴酥事於 鲍钦止 , 鲍 曰:平屋谓之酴酥,若今幕次之类,往往取少长均平之义。”
词语解释:香酥  拼音:xiāng sū
芳香酥软。 宋 苏轼 《浣溪沙·有感》词:“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
词语解释:流酥  拼音:liú sū
即流苏。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百花狮子》:“ 曲江 贵家游赏,则剪百花装成狮子相送遗。狮子有小连环,欲送则以 蜀 锦流酥牵之。”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销金帐掩梅梢月,流酥润滑鉤珊瑚。”参见“ 流苏 ”。
词语解释:流苏  拼音:liú sū
(1).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文选·张衡〈东京赋〉》:“駙承华之蒲捎,飞流苏之骚杀。” 李善 注:“流苏,五采毛杂之以为马饰而垂之。”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再到房里看时,红木大牀,流苏熟罗帐子,妆奩器具,应有尽有。” 丁玲 《韦护》第三章一:“一盏吊在房中央,是 中国 宫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苏的纱灯。”
(2).借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前蜀 韦庄 《天仙子》词:“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清 陈维崧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亭童文友赋》词:“流苏小揭人初起,博山烟裊屏风里。”
词语解释:团酥  拼音:tuán sū
犹凝脂。多形容梅花。 宋 陈亮 《滴滴金·梅》词:“画角吹香客愁醒,见梢头红小。团酥翦蜡知多少,向风前,压春倒。” 宋 尤袤 《蜡梅》诗:“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词语解释:牛酥  拼音:niú sū
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新唐书·地理志一》:“﹝ 庆州 顺化郡 ﹞土贡:胡女布、牛酥、麝、蜡。” 宋 苏轼 《雨中看牡丹》诗之三:“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集解﹞引 孟詵 曰:“水牛酥与羊酥同功,其羊酥胜牛酥。”
词语解释:土酥  拼音:tǔ sū
(1).本地出产的酥酪。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长安 冬葅酸且緑, 金城 土酥浄如练。” 仇兆鳌 注:“ 赵 曰:‘土酥者,土产之酥。’ 梦弼 曰:‘酥,牛羊乳所为,色白如练也。’” 宋 苏轼 《泗州除夜雪中黄实送酥酒》诗之二:“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譁。 关右 土酥黄似酒, 扬州 云液却如酥。”
(2).芦菔,即萝卜。 宋 陈达叟 《本心斋蔬食谱》:“土酥,芦菔也。一名地酥。作玉糝羹。”
词语解释:玉酥  拼音:yù sū
乳色面油。 元 贯云石 《红绣鞋·秋怀》曲:“耳垂儿冰雪揑,小孔儿里都是玉酥湮,只被这业环儿把他拖逗损。”
词语解释:驼酥  拼音:tuó sū
亦作“駞酥”。
(1).指骆驼乳酿制的酒。 宋 范成大 《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单叶御衣黄》诗:“舟前鹅羽映酒,塞上駞酥截肪。” 明 王世贞 《寄耿中丞子承》诗:“最是驼酥争捧处,不妨飞捷醉中题。”
(2).驼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驼酥割罢行酥酪,又进椒盘剥嫩葱。”
词语解释:暖酥  拼音:nuǎn sū
指女子酥软的肌肤。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词语解释:寒酥  拼音:hán sū
喻指雪花。 明 徐渭 《谑雪》诗:“一行分向朱门屋,误落寒酥点羊肉。” 明 徐渭 《梨花》诗之三:“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
词语解释:酪酥  拼音:lào sū
由牛羊马等的乳精制成的食品。《太平御览》卷八五八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吴 人至京师,为设食者有酪酥,未知是何物也。”一本作“ 酪苏 ”。 明 无名氏 《精忠记·猾虏》:“俺喫的是滑秃秃美酪酥,毡帐里醉卧好风光。”
词语解释:酡酥  拼音:tuó sū
即酥酡。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鐺乱点野酡酥。” 清 陈维崧 《琐窗寒·雪》词:“算侯门戚里,酡酥兽炭,几家笑语。”参见“ 酥酡 ”。
词语解释:酥酡  拼音:sū tuó
古 印度 酪制食品名。《法苑珠林》卷一一二:“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酥酡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 宋 林洪 《山家清供·玉糁羹》:“ 东坡 一夕与 子由 饮,酣甚,槌芦菔烂煮,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糝。食之,忽放箸抚几曰:‘若非 天竺 酥酡,人间决无此味。’”
词语解释:蟾酥  拼音:chán sū
大蟾蜍等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有毒。干燥后供药用,主治痈毒疔疮、咽喉肿痛等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蟾蜍》:“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於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乾白,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麪和成块,乾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凡鏤刻絶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酥填画而后鍥之。” 锺广言 注:“﹝蟾酥﹞有侵蚀作用,填画在玉上能侵蚀而呈现痕迹。”《新华日报》1980.5.16:“蟾酥是从癞蛤蟆身上刮取的一种稀有名贵药材。”
词语解释:麻酥
麻木无力
词语解释:软酥酥  拼音:ruǎn sū sū
柔弱酥软的样子。 明 屠隆 《綵毫记·官禁生谗》:“有时沉酣盃盏,水晶帘下低垂。软酥酥半頽红玉,殢人醉态可怜。”
词语解释:鲍螺酥  拼音:bào luó sū
一种精制的形似蚫螺的糕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小蚫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等品。”
词语解释:麻酥酥  拼音:má sū sū
见“ 麻苏苏 ”。
词语解释:麻苏苏  拼音:má sū sū
亦作“ 麻舒舒 ”。亦作“ 麻酥酥 ”。 形容轻微的麻木。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你们弄的辣酱这么好吃,可害人啦!连舌头都麻苏苏的!” 大群 《刘排长和小金枝》:“这架飞贼冲下来了……带起一股冷风,吹得脖梗子麻舒舒的。”如:天气越来越冷了,脚放到水里去,冻得麻酥酥的。
词语解释:骨软筋酥  拼音:gǔ ruǎn jīn sū
形容极其害怕。《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唬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紧接着便听得外间的门风吹的开关乱响,吓得个 娄主政 骨软筋酥,半晌动弹不得。”亦作“ 骨软肉酥 ”。《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个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软肉酥。”
词语解释:骨软肉酥  拼音:gǔ ruǎn ròu sū
见“ 骨软筋酥 ”。
词语解释:骨软筋酥  拼音:gǔ ruǎn jīn sū
形容极其害怕。《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唬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紧接着便听得外间的门风吹的开关乱响,吓得个 娄主政 骨软筋酥,半晌动弹不得。”亦作“ 骨软肉酥 ”。《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个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软肉酥。”
词语解释:鹅黄酥  拼音:é huáng sū
即鹅黄酒。 元 刘詵 《送刘玉成之杭》诗:“请君一往览古昔,酹以千斛之酒鹅黄酥。”参见“ 鹅黄酒 ”。
词语解释:鹅黄酒  拼音:é huáng jiǔ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后因以“鹅黄酒”泛指好酒。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 宋 朱敦儒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词:“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
词语解释:打辣酥  拼音:dǎ là sū
见“ 打剌酥 ”。
词语解释:打剌酥  拼音:dǎ là sū
亦写作“打剌苏”。亦写作“打剌孙”。亦写作“打辣酥”。 蒙古语“酒”的音译。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 房玄龄 、 徐茂公 真老儍,动不动将人駡,不知道我哄他,把我当实话,去买一瓶儿打剌酥吃着耍。”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安排着筵会,金盏子满斟着赛银打剌苏。”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党项 云:‘打剌孙喝上五壶。’”《说岳全传》第七九回:“我这牧羊城内出的是上等打辣酥,待小的们去烫几瓶来,请爷爷来吃个快活。”
词语解释:滴粉搓酥  拼音:dī fěn cuō sū
(1).形容美女肌肤白腻。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钱塘 幕府乐籍,有名姝 张足 女名 浓 者,名艺妙天下,君( 左与言 )颇顾之。如‘无所事,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及‘堆云翦水,滴粉搓酥’,皆为 浓 而作。当时都人有‘晓风残月 柳三变 ,滴粉搓酥 左与言 ’之对。” 清 钮琇 《觚賸·竹垞词》:“﹝ 朱十 ﹞耑攻於词……即其裘马清狂,昵昵儿女,亦偶然遥情所托,非若浅斟低唱,滴粉搓酥,耑引红粧为知己者也。”
(2).形容妇女打扮艳丽。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则见那娇惰的熏香閒坐,悍妒的拈酸泼醋,妖冶的滴粉搓酥,便风雅的也祇颂椒噯咏絮。”
词语解释:清酥  拼音:qīng sū
(1).鲜美的乳酪。 唐 李贺 《秦宫诗》:“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清酥夜半煑。”
(2).清美酥软。 明 徐渭 《薯蓣》诗:“芋魁徒软美,松粉藉餦餭, 楚 些那遗此,清酥点蔗霜。”
词语解释:枣泥酥  拼音:zǎo ní sū
用枣泥作馅的一种酥皮点心。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我给你拿点枣泥酥来。”
词语解释:打剌酥  拼音:dǎ là sū
亦写作“打剌苏”。亦写作“打剌孙”。亦写作“打辣酥”。 蒙古语“酒”的音译。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 房玄龄 、 徐茂公 真老儍,动不动将人駡,不知道我哄他,把我当实话,去买一瓶儿打剌酥吃着耍。”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安排着筵会,金盏子满斟着赛银打剌苏。”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党项 云:‘打剌孙喝上五壶。’”《说岳全传》第七九回:“我这牧羊城内出的是上等打辣酥,待小的们去烫几瓶来,请爷爷来吃个快活。”
词语解释:油酥  拼音:yóu sū
面粉中和以食油,烙熟后发稣的(食品)。如:油酥饼。
词语解释:嘴硬骨头酥  拼音:zuǐ yìng gú tou sū
形容嘴上说的强硬而内心却很怯弱。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觖望招兵》:“晨起饱餐饝饝,夜来满饮醍醐,从来嘴硬骨头酥,出阵汪汪泪堕。”
词语解释:灵酥  拼音:líng sū
灵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调酒灌介]玉喉咙半点灵酥。[旦吐介][生]哎也,怎生呵落在胸脯。”
词语解释:盐酥  拼音:yán sū
用牛羊奶加盐制成的食品。《宣和遗事》后集:“帝( 宋钦宗 )曰:‘吾母心疾,汝有汤药?’ 阜老 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词语解释:大辣酥  拼音:dà là sū
蒙古语darasun(酒)的音译。也写作“答剌苏”或“打剌孙”。《水浒传》第二三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
词语解释:痒酥酥  拼音:yǎng sū sū
(1).形容有点儿痒。《当代》1981年第2期:“风中的柳丝得意地飘呀飘,一直拂到他的脸上,痒酥酥的。”《花城》1981年第6期:“﹝沙子﹞落在身上的时候,皮肤就有一种痒酥酥的感觉。”
(2).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三:“ 冯永祥 给 江菊霞 捧得浑身痒酥酥的。”《十月》1981年第5期:“这样的埋怨,谁听了也会觉得心里痒酥酥的,只会呵呵地乐。”
(3).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收穫》1981年第5期:“呵,拄着这根甘蔗,我心里怎么总痒酥酥的,口水不停地往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