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里外 拼音:lǐ wài
从里到外。表示整个、全部。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集仙观醮》:“ 德安府 应城县 集仙观 ,罹兵火之后,堂殿頽圮。 乾道 初元, 南昌 法録 吴道士 自 淮南 来领观事……十年之间,里外一新。”《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一时里外男女家人丫鬟小厮,黑压压跪了一屋子、半院子。”词语解释:里闾 拼音:lǐ lǘ
(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词语解释:里人 拼音:lǐ rén
(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吴伟业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辅 ,高士填词 梁伯龙 。”词语解释:里行 拼音:lǐ xíng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词语解释:里巷 拼音:lǐ lòng
街巷;里巷。《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先是, 澶 之里衖湫隘,公署毁圮。帝即广其街肆,增其廨宇。吏民赖之。”词语解释:里中 拼音:lǐ zhōng
(1).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詔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清 袁枚 《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 东岳帝 , 唐 主其事。”
(2).犹家中。《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词语解释:里间 拼音:lǐ jiān
里边。亦指相连的数间屋子中,距大门远而靠里的屋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汀州山魈》:“夜半,女在牀外睡,觉有撼其几者,颇惧,移身入里间,则如人登焉,席荐皆震动,夫妻连声呼‘有贼’。”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感痴》:“来此已是西厢里间,不免往内一覷便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庙里通共两间小房子, 安老爷 住了里间,外间白日见客。”词语解释:里社 拼音:lǐ shè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清 杨守知 《咂嘛酒歌》:“含哺鼓腹忘帝力,岁岁里社如赐酺。”
(2).借指乡里。 元 麻革 《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 清 孙枝蔚 《潼关》诗:“有家慙里社,无用悔词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尝闭户不与里社通,故未悉其家世。”词语解释:里程 拼音:lǐ chéng
(1).路程;途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里程……程,犹限也。”道路之限以里计,故曰里程。 李瑛 《战斗喜报·火炮上前线》诗:“已走多少远,还有多少程,问问驾驶员,萤光数字记里程。”
(2).指一天所走的路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 斌 谓 继隆 曰:‘ 灵州 趋 乌白池 ,月餘方至;若自 环州 槖驼路,才十里程耳。’”
(3).借喻人生的经历;事物发展的过程。如:战斗的里程;艰难的里程;革命的里程。词语解释:里长 拼音:lǐ cháng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词语解释:里门 拼音:lǐ mén
(1).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宋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2).指称乡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词语解释:里面 拼音:lǐ miàn
内,里边。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九七:“近日承恩移住处,夹城里面占新宫。”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抱着这药箱,里面有 赵氏 孤儿,天也可怜。” 巴金 《萌芽》第七章:“他走过矿局后面,那里一道小门大开着,里面是厨房。”词语解释:里许 拼音:lǐ xǔ
里面;里头。许,助词。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杨诚斋 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鎔化,乃可因承。如 李 之“耐可”、 杜 之“遮莫”、 唐 人“里许”、“若箇”之类是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今 松江 、 太仓 言处言许,音皆如化。谓内曰里许,音如里化。”词语解释:里闬 拼音:lǐ hàn
(1).指里门。《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 顺 与 光武 同里閈,少相厚。” 李贤 注:“閈,里门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閈对出,比屋连甍,千廡万室。” 刘逵 注:“閈,里门也。”
(2).代指乡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 凝 ﹞与 施肩吾 同里閈,日亲声调。” 清 钱谦益 《雷孝子传》:“﹝其父﹞强饭徐步,优游里閈者一年而卒。”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夫豪俊虽超軼於里閈之士,其材性则大氐不出其里閈。” 词语解释:里头 拼音:lǐ tou
(1).里边;中间。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恁也丹墀里头,枉被金章紫綬;恁也朱门里头,都宠着歌衫舞袖。”《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六人里头,只有 刘 蒋 二人家事凉薄些儿,那四位却也一个个殷足。” 茅盾 《昙》一:“这里头,有忧悒的低叹,忿激的绝叫,得意的矜夸,伤春的哀音。”
(2).指一定时期内。《红楼梦》第六八回:“﹝ 凤姐 道﹞:‘着他写一张状子,只要往有司衙门里告去,就告 璉二爷 国孝、家孝的里头,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
(3).宫禁的俗称。《红楼梦》第八三回:“前日这里贵妃娘娘有些欠安,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他里头人缘本极平常,朝廷同他开心,就下了一道旨意,教他开缺来京,另候简用。”词语解释:里山 拼音:lǐ shān
方言。指深山乡间。 鲁迅 《彷徨·祝福》:“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去。”词语解释:里胥 拼音:lǐ xū
指里长。《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邻长坐於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里胥,如今里吏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輙倾数家之产。”参见“ 里长 ”。
词语解释:里长 拼音:lǐ cháng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词语解释:里湖 拼音:lǐ hú
(1). 杭州 里西湖 或 西里湖 的省称。 明 刘暹 《湖山叙游·叙湖记》:“新篁摇曳,时间万竿之雨烟; 古荡 无波,长留千载之幽魄:其 西泠 、 里湖 之间乎?” 叶圣陶 《小记十篇·游了三个湖》:“ 外湖 和 里湖 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在变换样儿。”参见“ 里西湖 ”。
(2).指内陆湖。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
词语解释:里西湖 拼音:lǐ xī hú
杭州 西湖 以湖中 孤山 、 白堤 、 苏堤 将湖面分隔为 外西湖 、 里西湖 、 西里湖 、 小南湖 及 岳湖 五个部分。习惯上称 孤山 、 白堤 之北的湖为 里西湖 。 锺敬文 《西湖的雪景》:“舟穿过 西泠桥 ,缓泛 里西湖 中, 孤山 和对面诸山及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词语解释:里居 拼音:lǐ jū
(1).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乡居住。《书·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於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居田里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其父 赵翁 曾官通判,里居。”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麻姑缔姻》:“ 陈翁 游幕 河南 ……晚岁倦游里居。”
(2).聚居于里中。 隋 王通 《中说·关朗》:“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3).寓所,住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邑中先辈 贾宪使 实斋 名 儒 ,里居与 赵甬江 文华 少保前后门相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详誌里居,并书姓氏。”
(4).指籍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这时的诗人,尚有 郭遐周 、 郭遐叔 兄弟及 阮侃 ,皆与 嵇康 相赠答。二 郭 未知其里居。”词语解释:里正 拼音:lǐ zhèng
古时乡官。里长。 春秋 时,以里中能治事者为里正。 北齐 以来多置之, 明 代改名里长,后来的地保,也叫里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宋史·食货志上五》:“ 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连忙跑来看时,却好乡约、里正俱已到齐。”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词语解释:里曲 拼音:lǐ qǔ
俚俗的歌曲。 清 厉鹗 《六十生日答吴苇村见贻之作》诗:“荣名无足凭,里曲岂堪宝。”词语解释:里老 拼音:lǐ lǎo
指里长。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官人里老安排的东西,他看也不看。”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奶口》:“与其责之里老,而致其雇选相欺,孰与实令坊廓,悉选所有而送之乎?” 清 余敏绅 《饥民谣》:“詔令减价更賑荒,里老奉行开户口。”参见“ 里长 ”。
词语解释:里长 拼音:lǐ cháng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词语解释:里儿 拼音:lǐ ér
指乡里儿童。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词语解释:里藏 拼音:lǐ cáng
即内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公孙 之养气曰,里藏泰实则气不通,泰虚则气不足。” 凌曙 注:“里藏,谓藏府也。”参见“ 内臟 ”。
词语解释:内脏 拼音:nèi zàng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内脏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艾青 《光的赞歌》:“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激光,刺穿了优质钢板。”词语解释:里第 拼音:lǐ dì
指里中宅第。多指大官僚的私宅。《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於是 騭 等各还里第焉。”《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广平王 虔 自 河 北还,至 九曲 ,闻变,弃军,将数十人归里第。” 宋 陶穀 《清异录·文章树》:“ 张曲江 里第之侧,有古柘。”词语解释:里仁 拼音:lǐ rén
谓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 陆德明 释文:“里,犹邻也。言君子择邻而居,居於仁者之里。” 晋 潘岳 《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蛮貊同车轨,乡原尽里仁。”词语解释:里俗 拼音:lǐ sú
(1).乡里风俗。 唐 李贺 《昌谷》诗:“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明史·杨廷和传》:“帝命迴鑾日羣臣各製旗帐迎, 廷和 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瀆献。’” 清 厉鹗 《吴山咏古诗·铁四太尉》:“奇事神降 莘 ,里俗文诅 楚 。”
(2).俚俗;粗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皆儿童里俗之谈,近於游戏。” 清 鲁一同 《荒年谣》序:“事皆徵实,言通里俗。”词语解释:里舍 拼音:lǐ shè
(1).私人住宅。《后汉书·桥玄传》:“数月,復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二年》:“时 甫 ( 王甫 )休沐里舍。” 胡三省 注:“里舍,私第也。”
(2).指家乡。《后汉书·何进传》:“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甫还里舍,祸变不测。先妣倾丧,方痛苦号呼。”
(3).借指同乡里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犬奸》:“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词语解释:里言 拼音:lǐ yán
(1).乡里流行的话;俚俗的话。《孔子家语·入官》:“君子修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 宋 梅尧臣 《寄谢师直》诗:“田父相与至,里言尚可听。”
(2).指俚俗的诗文。多用以自谦。《明史·文苑传三·谢榛》:“此山人里言耳,请更製,以备房中之奏。”
(1).内言。指国内情况的报告。《左传·庄公十四年》:“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 杜预 注:“无里言,无纳我之言。”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引 王念孙 曰:“无里言,谓不通内言於外,非谓无纳我之言也。《襄二十六年传》:‘……臣不能贰,通外内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也。’不通外内之言,即所谓无里言。”
(2).内言。指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词语解释:里役 拼音:lǐ yì
(1).指乡里差役之事。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 唐任涛 , 高安 人,诗名早著…… 李常待 隲 廉察 江西 ,特与放里役。”《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在城人家,为因里役,一时间无处寻屋,央此间隣居 范老 来説,暂住两三日便去。”
(2).指乡里役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不惟里役免守候之苦,应卯之费,而本官亦可省瀆扰之烦矣。”词语解释:里堠 拼音:lǐ hòu
亦作“ 里候 ”。 古时道旁分程记里所设的土堆,犹今之里程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自 幽州 至此无里候,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餉劳驂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里路》:“按 黄帝 游幸天下,而车以记里,疑道路之纪以里堠,起 轩辕 时也。”《辽史·地理志三》:“自此入山,詰曲登陟,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词语解释:里耳 拼音:lǐ ěr
俚俗人之耳。比喻平民低下的欣赏能力和趣味。《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 明 绿天馆主人 《〈古今小说〉叙》:“ 茂苑野史氏 家藏古今通俗小説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畀为一刻。”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 咸池 之均,弗可以入里耳矣。”参见“ 俚耳 ”。
词语解释:俚耳 拼音:lǐ ěr
俗人之耳。指没有欣赏音乐能力的人。 宋 欧阳修 《谢石秀才启》:“然而奏磬俚耳,难矣赏音;抱石 荆山 ,终为至寳。” 宋 王安石 《次韵董伯懿松声》:“俚耳纷纷多《郑》《卫》,直须闻此始心清。”词语解释:里选 拼音:lǐ xuǎn
古代中央命地方选荐人才的制度。《后汉书·章帝纪》:“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陈炽 《〈盛世危言〉序》:“用人则乡举而里选。”词语解释:里儒 拼音:lǐ rú
旧指乡里间的知识分子。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辛文悦 , 后周 通经史里儒。 太祖 幼尝从其学。”词语解释:里妇 拼音:lǐ fù
(1).同里的妇人。《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 明 高启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出宫非故颜,里妇犹相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言:“乡人之酬酢,里妇之应接。”
(2).泛指平民妇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及暮将散,忽於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方十餘岁。”词语解释:里宰 拼音:lǐ zǎi
指里长。《周礼·地官·里宰》:“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礼记·杂记下》“则里尹主之” 汉 郑玄 注:“里尹,閭胥、里宰之属。”参见“ 里长 ”。
词语解释:里长 拼音:lǐ cháng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词语解释:里衣 拼音:lǐ yī
贴身上衣;内衣。《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宋 朱熹 集传:“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於垢泽,故谓之泽。”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内装》:“寝淫至于 明 末,担石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婢女出使非大红里衣不华。”《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梳妆已罢,舅太太便从外间箱子里拿出一个红包袱来,道:‘姑娘把里衣儿换上。’”词语解释:里旅 拼音:lǐ lǚ
指乡里群众。《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 ﹞辞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杜预 注:“旅,众也。” 唐 权德舆 《开州刺史新宅记》:“工徒不劳,里旅不烦。”一说为司里,即里中主事者,其职掌卿大夫之家宅。参阅《左传·昭公三年》 杨伯峻 注。词语解释:里落 拼音:lǐ luò
村落;里巷。《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又见偷刈禾者, 恭 念其愧,因伏草中,盗去乃起,里落化之。”词语解释:里旧 拼音:lǐ jiù
指有旧交的乡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僕在 江 南为学士日,一里旧齎一宝带,託僕投执政。”词语解释:里邻 拼音:lǐ lín
邻里;邻人。 明 刘基 《门有车马客行》:“何当在异县,见此旧里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那些地方里邻,也是一般説话。”词语解释:里君 拼音:lǐ jūn
指里长。《逸周书·尝麦》:“乃命百姓遂享于家,无思民疾,供百享,归祭閭率、里君,以为之资野。” 朱右曾 校释:“閭率、里君,《周礼》谓之閭胥,里宰。”《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一说, 周 代指比较崇要的官职。词语解释:里士 拼音:lǐ shì
明 初赏赐富裕耆老的爵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里士乡士》:“ 洪武 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京师 应天府 、 凤阳府 民年七十以上,天下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明史·太祖纪三》:“ 应天 、 凤阳 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与县官均礼,復其家。”词语解释:里子 拼音:lǐ zǐ
(1).衣、冠、履等的内层。《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的大小一个竹弓钉綳在背面。” 茅盾 《子夜》九:“女的是一身孔雀翠华尔纱面子,白印度绸里子的长旗袍。”
(2).比喻事物的本质。《老残游记》第九回:“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
(3).喻隐情。 陆文夫 《小巷深处》:“ 朱经理 ,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什么里子翻出来看看。”
(4).戏曲术语。指京剧班社中扮演二三路脚色的演员。一般能戏较多,戏路宽而不一定精,其作用犹如衣服的里子,故名。词语解释:里廛 拼音:lǐ chán
古代城邑居住区的通称。 唐 李邕 《斗鸭赋》:“空里鄽,訇厉天。”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鄽。”参见“ 廛里 ”。
词语解释:廛里 拼音:chán lǐ
古代城市居民住宅的通称。亦泛指市肆区域。《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 孙诒让 正义:“通言之,廛、里皆居宅之称;析言之,则庶人、农、工、商等所居谓之廛……士大夫等所居谓之里。” 汉 张衡 《西京赋》:“廛里端直,甍宇齐平。”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鷄犬罕音。”词语解释:里使 拼音:lǐ shǐ
即里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高宗 朝, 王本立 、 余衎 始为御史里行, 则天 更置内供奉及员外试。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参见“ 里行 ”。
词语解释:里行 拼音:lǐ xíng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词语解释:里宴 拼音:lǐ yàn
指乡里宴会。 晋 左思 《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词语解释:里巫 拼音:lǐ wū
指乡里歌巫。 清 厉鹗 《西马塍》诗:“接树看邻媪,传芭走里巫。”参见“ 传芭 ”。
词语解释:传芭 拼音:chuán bā
古代南方祭祀时,舞者手执香草,相互传递。《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皷,传芭兮代舞。” 王逸 注:“芭,巫所持香草名也……巫持芭而舞讫,以復传与他人更用之。芭,一作巴。” 元 郑元祐 《次韵钱伯行游仙体》之二:“諦授宝书盟刻玉,醉离瑶席舞传芭。”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庙中传芭女巫舞,报赛神鼓声鼕鼕。”词语解释:里陌 拼音:lǐ mò
犹乡里。《后汉书·儒林传上·孙期》:“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 期 里陌,相约不犯 孙先生 舍。”词语解释:里塾 拼音:lǐ shú
旧时乡里间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 南朝 梁 任昉 《梁国府僚劝进笺》:“使夫匹妇童叟,羞言 伊吕 ;乡校里塾,耻谈五霸。”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尝出,过里塾,诸生皆诵习公所为文。”词语解释:里谒 拼音:lǐ yè
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新唐书·后妃传序》:“盛德之君,帷薄严奥,里謁不忓于朝,外言不内诸閫。”词语解释:里谈 拼音:lǐ tán
乡里俗语。 清 谭嗣同 《报章总宇宙之文说》:“编幅紆餘,又以及於诗赋、词曲、駢联、儷句、歌謡、戏剧、舆诵、农谚、里谈、儿语、告白、招帖之属,盖无不有焉。”词语解释:里语 拼音:lǐ yǔ
(1).犹里谚。《史记·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2).俗语俚词。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若综其实,则今之里语合于《説文》、《三仓》、《尔雅》、《方言》者正多。”词语解释:里豪 拼音:lǐ háo
乡里的豪绅。 唐 司空图 《段章传》:“寇犯京,愚寓居 崇义里 ,九日,自里豪 杨琼 所转匿常平廪下,将出,羣盗继至。”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有三世僕 陆恩 见 炎武 久不归,投身里豪家。”词语解释:里势 拼音:lǐ shì
方言。里头,里面。《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里势阿有个把人来朵。”《孽海花》第十八回:“只听那家人一头走,一头还在咕嚕道:‘里势个事体,本来 金大人 应该管管哉。’”词语解释:里表 拼音:lǐ biǎo
里外。表示整个、全部。 赵树理 《传家宝》:“这一箱里表都在数,再加上一架纺车,就是 李成 娘的全部家当。”词语解释:里带 拼音:lǐ dài
车轮内胎的通称。如:我的自行车里带坏了,不能骑。词语解释:里谚 拼音:lǐ yàn
民间谚语。《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故里谚曰:‘得 绥山 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恶诗相传,流为里谚,此真风雅之厄也。”词语解释:里层 拼音:lǐ céng
靠里的层次。指内部。 夏衍 《乐水》:“因为本身强固,不为外物所动,所以应顺环境,深入任何物质的里层,也不会受所处环境影响,而改变它的本质。”词语解释:里西湖 拼音:lǐ xī hú
杭州 西湖 以湖中 孤山 、 白堤 、 苏堤 将湖面分隔为 外西湖 、 里西湖 、 西里湖 、 小南湖 及 岳湖 五个部分。习惯上称 孤山 、 白堤 之北的湖为 里西湖 。 锺敬文 《西湖的雪景》:“舟穿过 西泠桥 ,缓泛 里西湖 中, 孤山 和对面诸山及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词语解释:里区 拼音:lǐ qū
古时乡里集会交易的处所。《汉书·食货志下》:“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謁舍。”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居处所在为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宫室·里区谒舍》:“《王莽传》有‘里区、謁舍’之语。不宿客之舍为里区,宿客之舍为謁舍。”词语解释:里保 拼音:lǐ bǎo
旧时在乡里为官府办差的人,俗称“地保”。《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然 马头 里保乡约,惟 源 尤为急公。”词语解释:里候 拼音:lǐ hòu
见“ 里堠 ”。
词语解释:里堠 拼音:lǐ hòu
亦作“ 里候 ”。 古时道旁分程记里所设的土堆,犹今之里程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自 幽州 至此无里候,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餉劳驂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里路》:“按 黄帝 游幸天下,而车以记里,疑道路之纪以里堠,起 轩辕 时也。”《辽史·地理志三》:“自此入山,詰曲登陟,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词语解释:里域 拼音:lǐ yù
指里巷的界墙。《管子·八观》:“郭周外通,则姦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词语解释:里夫 拼音:lǐ fū
犹俚夫。鄙俗的人。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杨循吉》:“ 君谦 ( 杨循吉 )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於里夫竪子,故体多近俳。”词语解释:里燕 拼音:lǐ yàn
指乡里宴会。词语解释:里布 拼音:lǐ bù
古代的一种地税钱。《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里布者,布参印书,广二寸,长二尺,以为币,贸易物……或曰:布,泉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初, 熙寧 六年立法,劝民栽桑,有不趋令,则倣屋粟、里布为之罚。” 清 江永 《群经补义·孟子》“廛无夫里之布”:“皆民之常赋, 战国 时一切取之,非佣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别出夫布;宅已种桑麻,有嬪妇布缕之征,而仍使之别出里布,是额外之征,借夫布、里布之名横取者,今皆除之,则居廛者皆受惠也。”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一》。词语解释:里学 拼音:lǐ xué
古代乡里间的学校。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少从里学。”词语解释:里海 拼音:lǐ hǎi
位于欧洲和西南亚之间,世界最大的内陆海词语解释:里吏 拼音:lǐ lì
指里长。《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里吏尝有过笞 陈餘 。”《晋书·职官志》:“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参见“ 里长 ”。
词语解释:里长 拼音:lǐ cháng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词语解释:里屋 拼音:lǐ wū
里间。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好了,你上里屋去,没我的话,不准出来!” 丁玲 《母亲》二:“她从小便羡慕她的弟兄,她是不愿意只躲在里屋过一生的。”参见“里间”。
词语解释:里间 拼音:lǐ jiān
里边。亦指相连的数间屋子中,距大门远而靠里的屋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汀州山魈》:“夜半,女在牀外睡,觉有撼其几者,颇惧,移身入里间,则如人登焉,席荐皆震动,夫妻连声呼‘有贼’。”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感痴》:“来此已是西厢里间,不免往内一覷便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庙里通共两间小房子, 安老爷 住了里间,外间白日见客。”词语解释:里闉 拼音:lǐ yīn
犹里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伊我钦贤淑,多年共里闉。”词语解释:里党 拼音:lǐ dǎng
邻里;乡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里党乞求,不靳与。”词语解释:里妪
乡村妇女词语解释:里头大叔
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词语解释:里牵绵
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词语解释:里正图董
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词语解释:里通外国 拼音:lǐ tōng wài guó
与外国人勾结,干出卖国家利益、背叛祖国的事。例如: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鲁迅《且介亭文集》词语解释:里递 拼音:lǐ dì
古代乡里的执役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丁银大有轻重,故届期审丁不可不慎。除新成之丁例令户长举报入册;逃亡老絶,许里递公举,以定开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乡绅供丁多至数十名,青衿亦有十数丁者,每有差徭,里递不敢派及。”词语解释:里里拉拉 拼音:lǐ lǐ lā lā
犹言零零落落。形容分散,不集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从屯子的各个角落,里里拉拉的,有一些人来到小学校的操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