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典故、词汇
词牌
韵典(诗韵全璧)
词林正韵
简繁体互转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用典分析
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平声 一东二冬 通用
上声 一董二肿 去声 一送二宋 通用
三江七阳 通用
上声 三讲二十二养 去声 三绛二十三漾 通用
平声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通用
上声 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 去声 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通用
平声 六鱼七虞 通用
上声 六语七麌 去声 六御七遇 通用
平声 九佳(半)十灰(半) 通用
上声 九蟹十贿(半) 去声 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 通用
平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
上声 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声 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 通用
平声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通用
上声 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 去声 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 通用
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 通用
上声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通用
平声 五歌 独用
上声 二十哿 去声 二十一个 通用
平声 九佳(半)六麻 通用
上声 二十一马 去声 十卦(半)二十二祃 通用
平声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上声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声 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通用
平声 十一尤 独用
上声 二十五有 去声 二十六宥 通用
十二侵 独用
上声 二十六寝 去声 二十七沁 通用
平声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通用
上声 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 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通用
入声 一屋二沃 通用
入声 三觉十药 通用
入声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通用
入声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通用
入声 十五合十七洽 通用
总目
下载词林正韵韵表
(2011-11-5)
董
动
孔
董
总
滃
蠓
笼
懂
桶
蓊
澒
琫
菶
侗
[dòng tǒng]
垌
洞
懵
硐
蝀
唪
塕
埲
暡
空
[kǒng,孔]
纵
[zǒng,急遽趋事貌。]
墥
拢
汞
挏
茏
捅
巃
儱
聬
晎
眮
檧
竉
倥
[倥偬]
瞈
棇
勭
槦
徿
嵡
愩
鹲
鸗
繱
襱
熢
漨
龓
懜
嬞
鬷
[音总。草名。《尔雅·释草》素华轨鬷。]
諌
箽
玤
嗡
[音蓊。暗声。]
唝
翪
銾
琣
揔
郺
蕫
姛
勜
憁
庬
詷
肿
宠
勇
冢
涌
耸
拥
垄
陇
拱
冗
踵
捧
竦
重
[zhòng,轻重]
肿
种
[zhǒng,种子]
踊
恐
汹
悚
壅
栱
蛹
巩
茸
[详注1]
俑
恿
氄
珙
尰
溶
甬
拲
蛩
[详注2]
奉
駷
嵷
恟
覂
苁
淎
䢆
詾
冲
[冲着]
怂
軵
筩
[详注3]
輁
埫
悀
塎
坈
鲖
臃
縙
穁
捒
搈
嵱
躘
鰫
煄
衳
襱
愑
彮
硧
媑
埇
漎
[迅速]
傛
傇
喠
衶
傱
注1:
茸
音冗。草生貌。《前汉·司马相如传》丛以茏茸。《师古注》聚貌。
注2:
蛩
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𧍢,江东人呼蛩。音巩。
注3:
筩
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筩盖,可以取饮。
送
梦
凤
送
弄
冻
众
瓮
栋
贡
痛
仲
恸
中
[zhòng,击中]
鞚
讽
哢
哄
[hǒng]
偬
控
洞
衷
[zhòng]
閧
粽
湩
同
[tòng]
汞
空
[kòng,空缺]
霿
蝀
羾
恫
[dòng]
赗
瞢
[通“梦”]
鬨
砻
衕
蕻
铳
咔
胴
迵
涷
齆
唝
駧
眮
蚛
戙
菄
霘
烔
憁
愩
齈
繷
蘣
趥
崠
娻
懜
赣
梇
揔
霥
棇
妕
絧
[dòng]
謥
硦
倊
焨
槰
煈
祌
倲
姛
凇
胨
筗
焪
茽
宋
用
共
颂
诵
供
[gòng,供设,名词]
从
[详注1]
宋
讼
俸
统
缝
[fèng,隙也]
重
[zhòng,厚也]
种
[zhòng,种植]
综
纵
[zòng,放纵]
雍
[详注2]
葑
[fèng]
奉
壅
冲
[冲着]
恐
[详注3]
疭
揰
偅
封
[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
褈
襱
縙
緃
緟
龏
徿
錝
謥
躘
湗
昮
贚
苚
諥
澭
灉
捀
雺
[méng]
碂
注1:
从
仆从。《说文》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前汉·扬雄传》赵昭仪,每上甘泉常法从。《注》师古曰:以法言当从耳。一曰从,法驾也。《后汉·百官志》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又《集韵》《类篇》似用切,音颂。同宗也。《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释名》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又《集韵》子用切。与纵同。《礼·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注2:
雍
《广韵》九州名。雍,拥也。东崤,西汉,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释文》雍,于用切。○按尔雅释地作雍。又《韵会》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国,在河内山阳县。《释文》雍,于用反。
注3:
恐
《广韵》区用切《集韵》《韵会》《正韵》欺用切。疑也,虑也,亿度也。今省作迅。俗从几,误。
辩音释义
首字词组
末字词组
末字诗句
现代汉语字典
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冬
韵 平声 chóng,重复
肿
韵 上声 zhòng,轻重
宋
韵 去声 zhòng,厚也
重
拼音:
zhòng
属
宋韵,另见
冬
肿
韵
重 zhòng
〈形〉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
虞
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
锦官城
。——
唐
·
杜甫
《春夜喜雨》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
孙
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又如:重读;重音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
清
·
龚自珍
《病梅馆记》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
唐
·
柳宗元
《柳河东集》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
南朝
梁
·
丘迟
《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
明
·
张溥
《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
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
汉
·
贾谊
《过秦论》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
唐
·
韩愈
《原毁》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严重
杀人重囚。——
清
·
方苞
《狱中杂记》
又
情稍重。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汉
·
桓宽
《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
明
·
魏禧
《大铁椎传》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
重至于
邲
。——《左传·宣公十二年》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姓
〈动〉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
唐
·
柳宗元
《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
宋
·
王谠
《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
宋
·
司马光
《训俭示康》
雅重
瑞
名。——
清
·
张廷玉
《明史》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通“动”(dòng)影响
且
晋
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特别
秦皇帝
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康熙字典
重
古文:
𡍴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宋韵)
《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肿韵)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
按:
《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冬韵)
《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書·呂𠛬》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
(东韵)
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送韵)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阳韵)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考證:
〔《禮·緇衣》臣儀𠛬不重辭。〕
謹照原文𠛬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