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三釜土釜鼎釜资釜负釜臼中无釜鱼生空釜沈舟破釜
瓦釜翠釜焦釜热釜轹釜高压釜机釜焚舟破釜
破釜鱼釜玉釜范釜五釜鱼游燋釜栎釜燋釜
轑釜悬釜灶釜镬釜五熟釜鱼游沸釜黄钟瓦釜 

词语解释:三釜  拼音:sān fǔ
亦作“ 三釜 ”。
(1).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周礼·地官·廩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 郑玄 注:“此皆谓一月食也。六斗四升曰鬴。”
(2).喻菲薄的俸禄。《庄子·寓言》:“ 曾子 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宋 王安石 《酬郑闳中》诗:“三釜只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事亲未得荣三釜,教子空劳授一经。” 清 柯煜 《述怀》诗:“三釜计不就,五亩遄归休。”
词语解释:瓦釜  拼音:wǎ fǔ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词语解释:瓦釜雷鸣  拼音:wǎ fǔ léi míng
喻庸才显赫。《文选·屈原〈卜居〉》:“黄鐘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李周翰 注:“瓦釜,喻庸下之人;雷鸣者,惊众也。” 宋 黄庭坚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词语解释:破釜  拼音:pò fǔ
(1).破锅。 宋 苏轼 《黠鼠赋》:“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蠆。” 清 鲁一同 《小车辚辚》诗:“竹头木屑载零星,呕呀啁哳行不停,破釜堕地灰痕青。” 叶圣陶 《穷愁》:“继之即煮粥。伏室隅破釜侧,火纔举,烟弥一室,缕缕折入母鼻。”
(2).见“ 破釜沉舟 ”。
词语解释: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暂缺)
词语解释:轑釜  拼音:lǎo fǔ
用勺刮锅。语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音劳。轑,轢也。’以勺轢釡,令为声也。” 宋 陆游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登盘絶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清 赵翼 《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词语解释:土釜  拼音:tǔ fǔ
瓦锅。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肴膳甘醢,土釜之盛,入者乡之。” 宋 苏辙 《浴罢》诗:“石泉澣巾帨,土釜煑桃竹。”
词语解释:翠釜  拼音:cuì fǔ
指精美的炊器。 唐 杜甫 《丽人行》:“紫駞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络绎八珍送,无非翠釜驼峰。”《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忙呼玉女捧牙盘,催唤神娥调翠釜。”
词语解释:鱼釜  拼音:yú fǔ
见“ 鱼釜尘甑 ”。
词语解释:鱼釜尘甑  拼音:yú fǔ chén zèng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词语解释:悬釜  拼音:xuán fǔ
谓架着锅烧饭。多形容野处的艰苦生活。《韩非子·十过》:“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古人有言,人各有能有不能,悬釜带索,枯槁丘壑,虽穷死而不肯悔者。”
词语解释:鼎釜  拼音:dǐng fǔ
即鼎锅。 明 徐渭 《代赠梁尚书公序》:“其所缺大者鼎釜无不告矣,小者豆俎无不咨矣。”参见“ 鼎锅 ”。
词语解释:鼎锅  拼音:dǐng guō
有足的煮器。《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他的全部家当是一口断了一条腿的鼎锅。”《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但他瞄了一眼,远远看见队长堂客在塘边刮鼎锅。”
词语解释:焦釜  拼音:jiāo fǔ
烧干水的铁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此喻情势危急。《战国策》作“燋釜”。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气似犇雷。”此喻极渴。
词语解释:玉釜  拼音:yù fǔ
道家对炊釜的称呼。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聚窟州有返魂树,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又熬之令可丸,名曰惊精香。”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二:“金壶新练乳,玉釜始煎香。” 唐 白居易 《李夫人》诗:“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鍊金炉焚。”
词语解释:灶釜  拼音:zào fǔ
灶和锅。指执炊治膳。《东观汉记·周泽传》:“为 澠池 令,奉公克己,妻子自亲灶釜。”
词语解释:资釜  拼音:zī fǔ
犹资斧。
词语解释:热釜
热锅
词语解释:范釜  拼音:fàn fǔ
借指士之清贫。 清 陈维崧 《满江红·薗次拿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词:“嗟 墨 突,殊堪耻。怜 范 釜,还私喜。”参见“ 范冉 ”。
词语解释:范冉  拼音:fàn rǎn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词语解释:镬釜  拼音:huò fǔ
大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 秦州 春酒麴法﹞用小麦不虫者,於大鑊釜中炒之。” 石声汉 注:“鑊釜,大锅。”
词语解释:负釜  拼音:fù fǔ
鹳雀的别名。《诗·豳风·东山》“鸛鸣于垤” 三国 吴 陆玑 疏:“鸛,鸛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一名负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皁裙。”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鸟虫而器名者,鸛名负釜。”
词语解释:轹釜  拼音:lì fǔ
犹轑釜。《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轑釜”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轑,轢也。’以勺轢釜,令为声也。” 金 元好问 《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 清 黄景仁 《羹颉侯冢》诗:“掩釜何如轢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参见“ 轑2釜 ”。
词语解释:五釜  拼音:wǔ fǔ
见“ 五熟釜 ”。
词语解释:五熟釜  拼音:wǔ shú fǔ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
词语解释:五熟釜  拼音:wǔ shú fǔ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
词语解释:臼中无釜
比喻妻子亡故
词语解释:高压釜  拼音:gāo yā fǔ
工业上在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有的附有搅拌或传热装置。也叫加压釜。
词语解释:鱼游燋釜  拼音:yú yóu zhuó fǔ
同“ 鱼游釜中 ”。 王树枬 《武汉战纪》:“ 武昌 一城如鱼游燋釜之中, 大别山 一弹之火,可唾手定也。”
词语解释:鱼游沸釜  拼音:yú yóu fèi fǔ
同“ 鱼游釜中 ”。 清 南荃外史 《叹老》:“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词语解释:鱼生空釜  拼音:yú shēng kōng fǔ
同“ 鱼釜尘甑 ”。 宋 陆游 《独立》诗:“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諳穷。”
词语解释:机釜  拼音:jī fǔ
即锅炉。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水师迎战汪洋巨浸之中,一遇敌船轰发雷炮,倘使机釜船舵偶一中伤,全船覆没, 长平 坑卒无此惨烈。”
词语解释:栎釜  拼音:lì fǔ
以杓刮釜使其出声,以示羹尽。《史记·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櫟釜,宾客以故去。” 司马贞 索隐:“櫟音歷,谓以杓歷釜旁,使为声。”
词语解释:黄钟瓦釜  拼音:huáng zhōng wǎ fǔ
见“ 黄钟瓦缶 ”。
词语解释:黄钟瓦缶  拼音:huáng zhōng wǎ fǒu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亦作“ 黄鐘瓦釜 ”。 茅盾 《西江月·为新刊〈苏联文学〉作》词:“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鐘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词语解释:沈舟破釜  拼音:shěn zhōu pò fǔ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沉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啮雪餐风,沉舟破釜,敢辞金革苦。”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夹道遮留,奋不顾身,沉舟破釜,与虏转战两旬,终於援絶势孤,遂至溃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沉镇东封尚义伯非保定》:“﹝ 沉镇东 ﹞欲令诸帅毕西渡,沉舟破釜。”参见“ 破釜沉舟 ”。
词语解释: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暂缺)
词语解释:焚舟破釜  拼音:fén zhōu pò fǔ
犹破釜沉舟。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宋书·二凶传·刘劭》:“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 姑孰 ;或迅檝 芜湖 ,入据 云阳 。”参见“ 焚舟 ”。
词语解释:焚舟  拼音:fén zhōu
烧毁渡船。《左传·文公三年》:“ 秦伯 伐 晋 ,济 河 焚舟。” 杜预 注:“示必死也。”《晋书·蔡谟传》:“夫以 白起 、 韩信 、 项籍 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唐 李端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诗:“弈棊知胜偶,射策请焚舟。” 唐 雍陶 《离家后作》诗:“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
词语解释:燋釜  拼音:jiāo fǔ
水烧干的锅。燋,通“ 焦 ”。《战国策·齐策二》:“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燋,一本作“ 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