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鈇钺鈇锧鈇质鈇砧鈇锁   

词语解释:鈇钺  拼音:fū yuè
(1).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颜师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2).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传》:“﹝ 范曄 ﹞宜出为 广州 ,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鈇鉞。”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鉞,来奏君王。”
(3).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 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命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杀父者,得专讨之。”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十二》:“ 文王 当 商 命未改之时,犹然受 商 之鈇鉞以专征。”
(4).借指将军幕府。 唐 喻凫 《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诗:“清晨鈇鉞内,只献白云吟。”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斩刈。”
词语解释:鈇锧  拼音:fū zhì
亦作“ 鈇质 ”。
(1).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 元 李翀 《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 清 黄宗羲 《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词语解释:鈇质  拼音:fū zhì
见“ 鈇鑕 ”。
词语解释:鈇锧  拼音:fū zhì
亦作“ 鈇质 ”。
(1).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 元 李翀 《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 清 黄宗羲 《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词语解释:鈇砧  拼音:fū zhēn
古代刑具。斩人用的鈇和砧板。《新唐书·李岘传》:“陛下之亲戚勋旧子若孙,一日皆血鈇砧,尚为仁恕哉?”
词语解释:鈇锁  拼音:fū suǒ
指刑狱。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大则性命,必有鈇锁之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