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銮舆銮辂銮旗銮跸銮音銮旆銮轩銮躅
銮坡銮驾銮刀銮回銮驾提炉銮旂銮迾銮旗车
銮殿銮铃銮和銮江銮仪卫銮驾队子銮旌 

词语解释:銮舆  拼音:luán yú
(1).即銮驾,天子车驾。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乘鑾舆,备法驾。” 清 唐孙华 《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皇帝二十有七载,鑾舆省俗巡南陲。”
(2).借指天子。《旧唐书·肃宗纪论》:“故两都再復於鑾舆,九庙復歆於黍稷。”
词语解释:銮坡  拼音:luán pō
唐德宗 时,尝移学士院于 金銮殿 旁的 金銮坡 上,后遂以 銮坡 为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纶掖清光注,鑾坡茂渥霑。”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职居鼇禁,名重鑾坡。” 清 赵翼 《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鑾坡赋独工,清班敭歷到司空。”参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词语解释:銮殿  拼音:luán diàn
金銮殿 的省称。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 鑾殿 对时亲 舜 日,鲤庭过处著 莱 衣。”
词语解释:銮辂  拼音:luán lù
犹銮驾。 汉 张衡 《东京赋》:“乘鑾輅而驾苍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鑾輅西巡 蜀国 ,龙颜东望 秦川 。”《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鑾輅所经,禁随驾官弁扰吏民。”
词语解释:銮驾  拼音:luán jià
(1).天子的车驾。天子车驾有銮铃,故称。《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评剧《铡国老》第十二场:“单等万岁回宫,用酒灌醉,借来满副銮驾。”
(2).借指天子。 唐 于邺 《洛中有怀》诗:“鑾驾久不幸, 洛阳 春草多。”《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若鑾驾亲征,则将士争奋。”
词语解释:銮铃  拼音:luán líng
人君所乘车之铃。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礼记》云:行前朱鸟,鸞也。前有鸞鸟,故谓之鸞;鸞口衔铃,故谓之鑾铃。”
词语解释:銮旗  拼音:luán qí
(1).天子卤簿属车上树立的旗。赤色,编以羽毛,上绣鸾鸟。《后汉书·公孙述传》:“然少为郎,习 汉 家制度,出入法驾,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
(2).指天子车驾。《后汉书·杨秉传》:“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鑾旗不驾。” 李贤 注:“《汉官仪》曰‘前驱有云罕,皮轩鑾旗车’也。”参见“ 鑾旗车 ”。
鑾旂:銮旗。《晋书·王鉴传》:“欲使鑾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 览 未见其易也。”
词语解释:銮旗车  拼音:luán qí chē
上有銮旗的车。为天子卤簿所属车。 汉 蔡邕 《独断》:“前驱有……皮轩、鑾旗车,皆大夫载。鑾旗者,编羽毛,引繫橦旁。俗人名之曰鷄翘车,非也。”参阅 汉 卫宏 《汉旧仪补遗》卷下。
词语解释:銮刀  拼音:luán dāo
环上有小铃的刀。 汉 张衡 《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文选·潘岳〈西征赋〉》:“雍人缕切,鑾刀若飞。” 刘良 注:“鑾,刀上铃。”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筯厌飫久未下,鑾刀缕切空纷纶。”一本作“ 鸞刀 ”。
词语解释:銮和  拼音:luán hé
犹和鸾。 唐 元稹 《奏制试乐为御赋》:“发乎邇而应乎远,驰声亦倍於鑾和。”参见“ 和鸞 ”。
词语解释:和鸾  拼音:hé luán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鸞”。《诗·小雅·蓼萧》:“和鸞雝雝,万福攸同。” 毛 传:“在軾曰和,在鑣曰鸞。”《汉书·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鸞之节。” 宋 陈亮 《酌古论三》:“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 章炳麟 《原儒》:“礼、乐世变易,射、御於今麤粗,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鸞之技,独书、数仍世益精博。”
词语解释:銮跸  拼音:luán bì
犹銮驾。《晋书·顾荣贺循等传论》:“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鑾蹕降临,承明下拜。”《北史·柳遐传》:“今 襄阳 既入 北朝 ,臣若陪随鑾蹕,进则无益尘露,退则有亏先旨。” 唐 方壶居士 《隋堤词》:“尝忆 江都 大业 秋,曾随鑾蹕戏龙舟。”
词语解释:銮回
銮驾回转。銮驾,代称天子
词语解释:銮江  拼音:luán jiāng
地名。即今 江苏省 仪征县 。 仪征 本为 南唐 时的 迎銮镇 ,故又称 銮江 。 宋 文天祥 《入城难》诗:“轻身飘泊入 鑾江 ,太守欣然为避堂。” 清 曹寅 《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三十:“墙阴预记来时事,一叶 鑾江 雪满衫。”
词语解释:銮音  拼音:luán yīn
銮铃声。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鑾音。” 明 陈子龙 《苑中》诗:“宸仪时啟幸,鳞翰警鑾音。”
词语解释:銮驾提炉
帝、后出殡时的仪仗
词语解释:銮仪卫  拼音:luán yí wèi
清 代官署名。 清 改 明 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乘舆供奉卤簿仪仗之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銮仪卫》:“本朝鑾仪卫相沿 明 锦衣卫之制而不司缉探之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说象》:“象房在 宣武门 内城跟迤西,归鑾仪卫管理。”
词语解释:銮旆  拼音:luán pèi
(1).銮旗。 南朝 齐 王俭 《皇太子妃哀策文》:“澄金波而映鑾斾,命 飞廉 而拂琼輜。”
(2).借指天子。《魏书·房伯玉传》:“今鑾斾亲戎,清一南服。”
词语解释:銮旂
銮旗。《晋书·王鉴传》:“欲使鑾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 览 未见其易也。”
词语解释:銮驾队子  拼音:luán jià duì zǐ
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杂扮校尉,瓜、旗、伞、扇,鑾驾队子上。”
词语解释:銮轩  拼音:luán xuān
銮舆。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汗血驱放而垂耳,跛蹇驰骋於鑾轩。”
词语解释:銮迾  拼音:luán liè
天子的车驾和警卫。《南齐书·乐志》:“鑾迾静陈,縵乐具举。”
词语解释:銮旌  拼音:luán jīng
銮旗。《文选·谢瞻〈张子房〉诗》:“鑾旍歷頽寝,饰像荐嘉尝。” 李善 注:“鑾旍,鑾旗也。”
词语解释:銮躅  拼音:luán zhú
銮驾行迹。借指銮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吕延济 注:“鑾,天子法驾也;躅,跡也。”
词语解释:銮旗车  拼音:luán qí chē
上有銮旗的车。为天子卤簿所属车。 汉 蔡邕 《独断》:“前驱有……皮轩、鑾旗车,皆大夫载。鑾旗者,编羽毛,引繫橦旁。俗人名之曰鷄翘车,非也。”参阅 汉 卫宏 《汉旧仪补遗》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