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侵平声 [chén][jīn,力所胜任][rén,负荷][cēn shēn,参差,人参][详注1][xín][详注2][详注3][《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详注4][同吟]澿


注1:南 【韻補】叶尼心切。【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注2:黔 《广韵》巨金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黔羸,神名。《楚辞·远游》造黔羸而见之兮。亦作黔雷。《司马相如·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神名。
注3:湛 与沈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又音淫。与霪同。久雨也。《王充·论衡》变复之象,以久雨为湛。
注4:渗 《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淋滲,毛羽始生貌。《木華·海賦》鶴子淋滲。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與浸同。浸淫漸漬也。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针线针膏针绣针路针插针芥之合针头削铁针叶林
针石针水针艾针管针组针尖不倒针喇针刺麻醉
针锋针眼针芒针神针线活针术针剂针匠
针砭针女针筒针关针线娘针尖对麦芒针叶针列
针缕针鼻针尖针笔匠针织服装针尖儿对麦芒儿针史针治
针锥针指针磁针扎针织品针线包针头线尾针生
针芥针灸针颖针绝针纫针綖针姑针熨
针楼针药针穴针耨针芥之契针帖针射针火
针毡针刺针妇针织针脚针箍针对针工
针头针孔针缝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针缀针线人针头线脑针码

词语解释:针线  拼音:zhēn xiàn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
词语解释:针石  拼音:zhēn shí
亦作“鍼石”。
(1).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古代针灸用石针,后世用金针。《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肌肤,鍼石之所及。”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和 鹊 虽不长生,而针石不可谓非济命之器也。”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汤沐具而蟣虱相吊,针石炽而痈疽立溃。” 明 李东阳 《吴原博修撰医俗亭》诗:“託君多病躯,藉此鍼石手。”
(2).即砭石。形如玉,可以制针灸用的石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砭石》:“按《东山经》云: 高氏之山 , 鳧丽之山 ,皆多针石。 郭璞 注云:可为砭针也。”
(3).比喻摆脱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病》:“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鍼石。”
词语解释:针锋  拼音:zhēn fēng
亦作“鍼锋”。 针尖。亦喻细微。《淮南子·主术训》:“夫权衡轻重,不差蟁首;扶拨枉橈,不失鍼锋。” 南朝 梁元帝 《谢敕送齐王瑞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
词语解释:针砭  拼音:zhēn biān
亦作“鍼砭”。 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孙枝蔚 《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 张弦 《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 秦慕平 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词语解释:针缕  拼音:zhēn lǚ
亦作“鍼缕”。
(1).针和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或为诸孙补纫,鍼缕不去手。”
(2).比喻细小事物。 宋 叶适 《刘夫人墓志铭》:“内事无鍼缕不整,家行无纤髮不备。”
(3).指缝纫刺绣。 唐 元稹 《君莫非》诗:“妇好针缕,夫读书诗。” 元 张翥 《瑞龙吟》词:“故园梦里,长牵别绪,寂寞闲鍼缕。”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词语解释:针锥  拼音:zhēn zhuī
锥子
词语解释:针芥  拼音:zhēn jiè
亦作“鍼芥”。
(1).喻极细微之处或极细小的事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听者寻入鍼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遂於蒿莱之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2).被磁石吸引的针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参见“ 针芥相投 ”。
词语解释:针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亦作“鍼芥相投”。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虞翻 字 仲翔 , 会稽 餘姚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鍼。”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续传灯录·绍灯禅师》:“受具之后,瓶锡游方,造 玉泉芳禪师 法席,一见针芥相投,筌蹄顿忘。” 元 马臻 《送僧山云上人》诗:“鍼芥相投杜德机,山云无侣又思归。”
词语解释:针楼  拼音:zhēn lóu
《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俱以习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齐武 起 曾城观 ,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 唐 沉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诗:“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词语解释:针毡  拼音:zhēn zhān
亦作“ 针氊 ”。亦作“鍼毡”。 置针于其中的毡。坐于其上,令人片刻难安。语出《晋书·杜锡传》:“﹝ 杜锡 ﹞屡諫 愍怀太子 ,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鍼毡无稳坐。” 清 李渔 《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氊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 鲁迅 《彷徨·弟兄》:“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
词语解释:针头  拼音:zhēn tóu
(1).针尖。借指绣针。 唐 白居易 《绣妇叹》诗:“针头不解愁眉结,线缕难穿泪脸珠。”
(2).安在注射器上的针状金属管。
词语解释:针膏  拼音:zhēn gāo
针灸和药物。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若见明於凝滞,幸求教於针膏。”
词语解释:针水  拼音:zhēn shuǐ
亦作“鍼水”。 谓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六:“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自注:“ 蜀 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清 郑珍 《闲眺》诗:“欢声同好语,鍼水晒秧天。”
词语解释:针眼  拼音:zhēn yǎn
(1).针鼻。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器用》:“针眼割线者,宜用灯烧眼。”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妈!你的心比针眼还小。”
(2).针扎过后留下的小孔。
(3).麦粒肿的通称。生长在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小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针眼》:“针眼眼睫豆粒形,轻者洗消脓不成,甚则赤痛脓针愈,破后风侵浮肿生。”《相声创作集·住医院》:“由打公费医疗一实行,我连个害针眼的时候都没有过。”
词语解释:针女  拼音:zhēn nǚ
亦作“鍼女”。 缝纫女工。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因命染人与鍼女,先製两裘赠二君。”
词语解释:针鼻  拼音:zhēn bí
针尾穿线的孔。 北周 庾信 《七夕赋》:“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倪璠 注:“《西京杂记》曰:‘ 汉 采女常於七月七日穿七孔针於 开襟楼 ,俱已习之。’《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綵缕,穿七孔针,陈瓜果於庭以乞巧。’”《敦煌变文集·目莲变文》:“喉咽别纽如针鼻,饮嚥滴水而不容。” 阿英 《明朝的笑语》十六:“他走到门前,向妇人家说:‘我能补破针鼻子,但要些饭吃。’”
词语解释:针指  拼音:zhēn zhǐ
亦作“鍼指”。
(1).针线活。 唐 鲍溶 《九日与友人登高》诗:“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嬋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每日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干女工鍼指还他。”《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指做针线活。 元 扬果 《翠裙腰》曲:“绣床尘满慵针指,眉懒画,粉羞施。”《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却説 田氏 父母双亡,只在哥嫂身边,针指度日。”
词语解释:针灸  拼音:zhēn jiǔ
亦作“鍼灸”。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鍼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 道宗 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毕》:“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鍼灸之外,汤药至齐。”
词语解释:针药  拼音:zhēn yào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词语解释:针刺  拼音:zhēn cì
(1). 中国 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2).喻尖锐抨击。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猪八戒》是针刺 吴稚晖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而作的。”
词语解释:针孔  拼音:zhēn kǒng
针尾引线的孔。 晋 傅咸 《小语赋》:“邂逅有急相切逼,窜於针孔以自匿。”《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幸 西林园 法流堂 ,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之。”
词语解释:针绣  拼音:zhēn xiù
亦作“鍼绣”。 刺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夜坐时停了鍼绣,共姐姐閒穷究。”
词语解释:针艾  拼音:zhēn ài
亦作“鍼艾”。
(1).中医谓以针刺和以艾灼穴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人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当以疾病为諭,安得不用汤药鍼艾救之哉?” 章炳麟 《人无我论》:“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
(2).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 南朝 宋 袁淑 《吊古文》:“以往古为镜鑑,以未来为鍼艾。”
词语解释:针芒  拼音:zhēn máng
亦作“鍼芒”。 针头如芒。常以喻微细之物。《后汉书·陈忠传》:“隄溃蚁孔,气洩鍼芒。”《新唐书·沙陀传》:“因豪桀大会驰射,百步外针芒木叶无不中。” 清 钱谦益 《归来泉歌答金坛于惠生曹汝真》:“沾濡乍与针芒应,滭沸俄随锄钁来。”
词语解释:针筒  拼音:zhēn tǒng
亦作“鍼筒”。
(1).放针的筒。 三国 魏 曹操 《上杂物疏》:“中宫杂物,杂象牙管鍼筒一枚。”
(2).圆型针织机上主要零件之一。工作针的基座固装其上的圆筒。或为有很多凹槽的圆筒,工作针可在槽内上下移动。
(3).指注射器的器身。
词语解释:针尖  拼音:zhēn jiān
(1).针的尖端。亦喻细微之处。 清 王夫之 《示子侄》:“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聂绀弩 《谈杂文》:“他们的视野既小如针尖,又不敢正眼凝视现实。”
(2).方言。指缝纫技术。 阮章竞 《漳河水》第一部:“抽俺的筋筋搓成线,也买不下婆家心半片,还骂没针尖!”
词语解释:针磁  拼音:zhēn cí
亦作“鍼磁”。 钢针与磁石。喻两相契合。 清 方文 《寿刘未沫先生》诗:“诗里鍼磁吟最合,花前盃斝劝无虚。”
词语解释:针颖  拼音:zhēn yǐng
亦作“鍼颖”。 针尖。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内疗烦羊厴,外砭费鍼颖。”
词语解释:针穴  拼音:zhēn xué
针灸时下针的穴位。《人民日报》1970.10.18:“有时因年老眼花看不准针穴,扎偏了,扎痛了。”
词语解释:针妇  拼音:zhēn fù
即络纬。俗名纺织娘。 清 曹寅 《题画·纺车婆秫秫》诗:“野蓝新绽紫肥秫,络纬凄吟针妇飞。”
词语解释:针缝  拼音:zhēn fèng
比喻极细微的漏洞、裂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就是一些针缝也没有的,他会千方百计弄出机关……无事诱出有事来。”
词语解释:针路  拼音:zhēn lù
古代用罗盘针所指示的航道。
词语解释:针管  拼音:zhēn guǎn
一种外径为0.36到5.16毫米的不锈钢管,用于外科器械和氡植入器
词语解释:针神  拼音:zhēn shén
亦作“鍼神”。
(1). 三国 魏 女子 薛夜来 及 秦朗 之母善制衣,因以“针神”美称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帝王》:“ 魏文帝 所幸美人 薛夜来 妙於针功,虽处深帷之内,不用灯烛,裁製立成,宫中号为针神。 魏 秦朗 母为 太祖 製衣,亦号针神。”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羽扇 西王母 ,云軿 薛夜来 。鍼神天上落,槎客日边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 洛神 。”
(2).泛指针线活特别精巧的女子。 胡怀琛 《赠蓴农》诗:“阿儂性灵巧,姊妹称针神。”
词语解释:针关  拼音:zhēn guān
亦作“鍼关”。 针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行待紝针关,却便紝针尖。” 凌景埏 校注:“紝针关--用线去穿过针孔。”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小储君在盒子内多宽泰,则我这泼姓命从鍼关里透出来。”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
词语解释:针笔匠
在人身上刺画花纹的技师
词语解释:针扎  拼音:zhēn zhā
(1).用针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小刘 拧着头,想过去想过来,心像针扎。”
(2).做针线时用来在较厚的织物上戳眼的小锥子。 梁彦 熊塞声 《巧媳妇》:“嘿,真俊哪,大襟儿上还有个小针扎!” 杲向真 《妈妈割麦去了》:“他把金光闪闪的顶针套在自己的大拇指上,把一缕花线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又顺手抓起了‘针扎’。”
词语解释:针绝  拼音:zhēn jué
犹言绝妙的缝纫刺绣工艺。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权 常嘆 魏 蜀 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 达 ( 赵达 )乃进其妹。 权 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於 吴主 ,时人谓之‘针絶’。”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手裁紫凤,巧迈 因祗 ,售针絶之文章。”
词语解释:针耨  拼音:zhēn nòu
谓以针代耨,替人作针线来维持生计。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兹闻倡随相得,笔耕针耨,称嘉耦焉。”
词语解释:针织  拼音:zhēn zhī
用针将线纱编织成衣物。分机织和手工织两种。《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郫县犀浦和古城两个乡是怎样处理各项具体问题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针织、刺绣和手工编织。”
词语解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拼音:zhēn chā bù jìn , shuǐ pō bù jìn
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见,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
我看花溪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词语解释:针插  拼音:zhēn chā
棉花等物外裹布片缝制的插针小包
词语解释:针组  拼音:zhēn zǔ
犹缝纫。 唐 元稹 《唐左千牛韦珮母段氏墓志铭》:“始予亡妻生不月而先夫人殁,免水火之烖,成习柔之性,用至於粧櫛针组、书诫琴瑟之事无遗训。”
词语解释:针线活  拼音:zhēn xiàn huó
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
词语解释:针线娘  拼音:zhēn xiàn niáng
亦作“鍼线娘”。 专为他人缝纫的妇女。《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后面日正长哩,终不然做针线娘了得你下半世?”《负曝闲谈》第一回:“县里的鍼线娘,跟我就如亲姊妹一般。”
词语解释:针织服装  拼音:zhēn zhī fú zhuāng
用针织面料制成的服装。泛指针织内衣、外衣、手套、袜子。以手工或针织机编织成衣片后缝制或编织成坯布经裁剪后缝制而成。与机织服装相比,质地松软,悬垂性、抗皱性、透气性良好,延伸性和弹性较好,故穿着适体、舒适。
词语解释:针织品  拼音:zhēn zhī pǐn
用针编织的物品,如线袜子、线手套、线围巾等。
词语解释:针纫  拼音:zhēn rèn
亦作“鍼纫”。 缝纫。 唐 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是物之巧功善饰,愿赐妾於针纫也。”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戏剧而蓬垢则为櫛沐,绽则为针纫澣熨,不惮细琐。”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一条胜一条》:“ 岭 南无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鍼纫纺绩为功,但穷庖厨勤刀杌而已。”
词语解释:针芥之契  拼音:zhēn jiè zhī qì
同“ 针芥相投 ”。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 行可 以余於 武仲先生 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词语解释:针脚  拼音:zhēn jiǎo
亦作“鍼脚”。
(1).衣物上针线的痕迹或缝纫时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鞋韈儿鍼脚儿细似蟣子。” 清 蒋元益 《浣溪沙》词:“刺绣恁般针脚细,拈针好箇笔头尖。”《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看针脚,倒像是女同志的活计。”
(2).犹针线。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手使锄头,就同针脚营生最好的妇女那样,一锄锄连环不歇,正如一针针连脚飞缝。”参见“ 针线 ”。
词语解释:针线  拼音:zhēn xiàn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
词语解释:针缀  拼音:zhēn zhuì
缝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中》:“倩其成衣数事,自午至戌悉办,针缀细密,殆非人工。”
词语解释:针芥之合  拼音:zhēn jiè zhī hé
同“ 针芥相投 ”。 清 方文 《赠孟六玕明府》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词语解释:针尖不倒  拼音:zhēn jiān bù dǎo
亦作“鍼尖不倒”。 谓手不停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姐姐往常鍼尖不倒,其实不曾閒了一箇绣牀,如今百般地闷倦。”
词语解释:针术  拼音:zhēn shù
针刺治病之术。《宋书·鲁爽传》:“ 天祚 ( 程天祚 )妙善针术, 燾 ( 拓跋燾 )深加爱赏。”
词语解释:针尖对麦芒  拼音: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
犹言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相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媳妇总跟他干仗,两口子真是针尖对麦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像是针尖对麦芒,你来我往,刀对刀来枪对枪,谁也不让。”
词语解释:针尖儿对麦芒儿  拼音:zhēn jiān er duì mài máng ér
双方尖锐对立,斤斤计较,毫不退让
干吗这么针尖对麦芒儿的,少说一句不会矮一截儿吧?
词语解释:针线包  拼音:zhēn xiàn bāo
放置针、线等缝补用物的包。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人民日报》1960.11.30:“过去老红军、八路军一人都有一个针线包。” 束为 《好人田木瓜》:“爬上炕去,搬开他老伴的被子、针线包子、梳头盒子,检翻起来。”
词语解释:针綖  拼音:zhēn yán
见“ 针线 ”。
词语解释:针线  拼音:zhēn xiàn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
词语解释:针帖  拼音:zhēn tiē
线板。针不用时可插在上面,故称。 清 罗坤 《祝英台近·夏景》词:“无人催绣,且收拾鸳鸯针帖。”
词语解释:针箍  拼音:zhēn gū
即顶针。做针线活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上面有许多小窝儿,用来抵住针尾,使针容易穿过活计而手指不至于受伤。
词语解释:针线人  拼音:zhēn xiàn rén
专为他人缝纫的妇女。 宋 洪迈 《夷坚三志·颜邦直二郎》:“ 武 ( 武三郎 )曰:‘家间有妾五六,何者是鬼?’曰:‘针线人 桂奴 是也。’”
词语解释:针头削铁  拼音:zhēn tóu xuē tiě
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清 杨潮观 《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 胡士莹 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 明 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词语解释:针喇  拼音:zhēn lǎ
亦作“鍼喇”。 胡说,乱说。一说,刺人的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休鍼喇,放二四不识娘羞!” 凌景埏 校注:“休针喇--疑是不要乱説的意思。有人説:‘针喇’是刺心话的意思。也有人説:此处应用韵,‘喇’字就字形当是‘嗽’字之误,‘针喇’疑原作‘声嗽’;声嗽, 金 元 人习用语。又有人説:此处当在‘休’字断句,‘针喇放二四’,指正在胡説。”
词语解释:针剂  拼音:zhēn jì
(1).针灸和药剂。《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
(2).注射用的药物。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谁知道这家公立医院的麻药针剂已经过时,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他受尽痛楚,险些丢掉性命。”
词语解释:针叶  拼音:zhēn yè
形状像针或鳞片的叶子,如松、柏、杉的叶子。 曹靖华 《飞花集·深沪春意浓似酒》:“木麻黄的墨绿色的针叶,远远看来,简直像马尾松。”
词语解释:针史  拼音:zhēn shǐ
唐 末至 宋 盛行针刺之俗,市井无赖有在己身刺生平经历等者,号为“针史”。 宋 陶穀 《清异录·针史》:“自 唐 末,无赖男子以札刺相高,或铺《輞川图》一本,或窃 白乐天 罗隐 二人诗百首;至有以平生所歷郡县饮酒蒱博之事,所交妇人姓名齿行第坊巷形貌之详,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
词语解释:针头线尾  拼音:zhēn tóu xiàn wěi
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自是诸 猺 妇来者数百人,夫人倾筐篋针头线尾皆尽,犹不能给。”
词语解释:针姑  拼音:zhēn gū
(1).制衣之神。后世女子多以作祭祀或占卜求验的对象。《宋史·颜衎传》:“ 临济 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篤。 衎 至,即焚其庙。”
(2).以为占卜名。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微如针属尾”自注:“以针姑卜,伺其尾相属为兆,名针姑。”参见“ 针神 ”。
词语解释:针神  拼音:zhēn shén
亦作“鍼神”。
(1). 三国 魏 女子 薛夜来 及 秦朗 之母善制衣,因以“针神”美称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帝王》:“ 魏文帝 所幸美人 薛夜来 妙於针功,虽处深帷之内,不用灯烛,裁製立成,宫中号为针神。 魏 秦朗 母为 太祖 製衣,亦号针神。”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羽扇 西王母 ,云軿 薛夜来 。鍼神天上落,槎客日边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 洛神 。”
(2).泛指针线活特别精巧的女子。 胡怀琛 《赠蓴农》诗:“阿儂性灵巧,姊妹称针神。”
词语解释:针射  拼音:zhēn shè
一致,符合。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各人之意见,既与主帅相针射,号令一下,与人人如其心中所欲发。”
词语解释:针对  拼音:zhēn duì
对准。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应该针对着前面的灯台,开驶我们的航路。”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随即猜出来 么吵吵 是针对着联保主任说的。”
词语解释:针头线脑  拼音:zhēn tóu xiàn nǎo
亦作“ 针头綫脑 ”。
(1).同“ 针头线尾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是五两碎银子,与你大婶买针头线脑的用。”
(2).指针线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一个大闺女家,不说在家里学个针头线脑的,天天跟她爹一样去上班。”
(3).比喻细微的事物。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你家里有什么东西也得登记上,是个针头线脑也得算上。”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上任》:“我对在公司里领导大集体、小集体企业,组织中小型厂的生产兴趣不大,我不喜欢搞针头线脑。”
词语解释:针叶林  拼音:zhēn yè lín
松柏类占优势的林地
词语解释:针刺麻醉  拼音:zhēn cì má zuì
简称“针麻”。根据针刺具有镇痛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通过对腧穴的刺激,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使用安全、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伤口疼痛轻等优点,但尚存在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满意等问题。
词语解释:针匠  拼音:zhēn jiàng
裁缝。《朱子语类》卷九一:“某人欲製公服,呼针匠计料。”
词语解释:针列  拼音:zhēn liè
亦作“鍼列”。 谓密集如细针排列。 汉 蔡邕 《隶势》:“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鍼列。”
词语解释:针治  拼音:zhēn zhì
针灸治病。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八月五日》:“ 岳夏 同志来,谈及 毅 儿病,谓可用军长名义函卫生部,请其针治。”
词语解释:针生  拼音:zhēn shēng
唐 代太医署中向针博士学习针灸疗法的人员。《旧唐书·职官志三》:“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词语解释:针熨  拼音:zhēn yùn
针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乙编卷五:“ 朱文公 有足疾,尝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参见“ 针灸 ”。
词语解释:针灸  拼音:zhēn jiǔ
亦作“鍼灸”。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鍼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 道宗 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毕》:“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鍼灸之外,汤药至齐。”
词语解释:针火  拼音:zhēn huǒ
针灸。 唐 沉亚之 《郭常传》:“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开,然后辅以奇药。”因比喻摆脱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言极谋策》之二:“强将劲兵,国之针火也;礼乐法度,国之德膳良药也。”
词语解释:针工  拼音:zhēn gōng
亦作“鍼工”。
(1).针线,女红。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夜来 妙於鍼工,虽处於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製立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怎不教 张生 爱尔,堪鍼工出色,女教为师。” 赵树理 《传家宝》:“为了考试媳妇的针工,叫媳妇给他缝过一条裤子。”
(2).裁缝。《水浒传》第二三回:“门下自有针工,便教做三人的称体衣裳。”《西游记》第九十回:“那王子随命针工,照依色样……与三位各做了一件。”
(3). 唐 代太医署专司针灸的低级医务人员。《旧唐书·职官志三》:“﹝太医署﹞针博士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
词语解释:针码  拼音:zhēn mǎ
缝纫时针与针之间宽度
这棉袄针码儿缝得太稀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