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钱 拼音:jīn qián
(1).金属铸成的钱。后泛指货币。《管子·轻重戊》:“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史记·吴王濞列传》:“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 宋 苏轼 《策别·课百官三》:“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 魏巍 《壮行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这样才能造就出不是为金钱而劳动的一代新人。”
(2).指冥币。 明 冯梦龙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王勃 买金钱十万下船,復至夜来风起之处焚化,船乃前进。”
(3).比喻黄叶。 宋 黄庭坚 《平原宴坐》诗之二:“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 史容 注:“谓黄叶。”
(4).见“ 金钱花 ”。
词语解释:金钱花 拼音:jīn qián huā
草名。即旋覆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金钱花,一云本出外国, 梁 大同 二年,进来中土。 梁 时 荆州 掾属双陆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旋覆花》﹝集解﹞引 苏颂 曰:“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 上党 田野人呼为金钱花,七八月採花。”亦省称“ 金钱 ”。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参见“ 旋覆花 ”。词语解释:一钱 拼音:yī qián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紿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重了。”《宋史·律历志一》:“以御书真草行三体 淳化 钱,较定实重二銖四絫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以钱代铢》:“古算法二十四銖为两……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
(3). 清 时 吴 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 吴 俗犹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此旧语之未泯者也。”词语解释:酒钱 拼音:jiǔ qián
(1).饮酒或买酒的钱。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上乃幸自御此薄,使付酒钱。” 宋 苏轼 《小儿》诗:“大胜 刘伶 妇,区区为酒钱。”《红楼梦》第二回:“仔细关了城门,我们慢慢进城再谈,未为不可。於是二人起身,算还酒钱。”
(2).借指赏钱、小费。《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老爷又认着了一个本家,要多赏小的们几个酒钱哩。”《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茶房来向他们说了几句话,意思是说,今天火车到 天津 了,讨几个酒钱。”词语解释:青钱 拼音:qīng qián
(1).即青铜钱。 唐 杜甫 《北邻》诗:“青钱买野竹,白幘岸江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摸到床上,见一人朝着里床睡去,脚后却有一堆青钱,便去取了几贯。” 清 郑燮 《唐多令·思归》词:“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买春山不用青钱。”参见“ 青铜钱 ”。
(2).喻优秀人才。 南唐 陈陶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诗:“姻联紫府萧窗贵,职称青钱绣服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幸科名选中青钱,展所学功崇紫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柳泉先生 赠以二诗云:‘良工心苦选青钱,臚唱蝉联十二年。’”
(3).喻色绿而形圆之物。如榆叶、萍叶、苔点等。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风颭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宋 张先 《木兰花·邠州作》词:“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 西湖 春涨雨。”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之二:“萧条穷巷少人来,籹点青钱石上苔。”
词语解释:青铜钱 拼音:qīng tóng qián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南唐 沉汾 《续仙传·马自然》:“又於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掷之皆青铜钱。”《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赶紧取了一个青铜钱,一把子麻秸,连刮带打,直弄的周身紫烂浑青。”词语解释:纸钱 拼音:zhǐ qián
迷信者在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据《新唐书·王璵传》记载, 汉 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墓圹中,称瘗钱, 魏 晋 以后则演变为用纸钱。 唐 张籍 《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鳶作窠衔上树。”《宋史·寇準传》:“县人皆设祭哭於路,折竹植地,挂纸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二:“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亦称“ 纸铜钱 ”。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词语解释:有钱 拼音:yǒu qián
拥有钱财词语解释:俸钱 拼音:fèng qián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吏繇 咸阳 ,吏皆送奉钱三, 何 独以五。”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復营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百官俸钱皆折估,而 革 父子独受实钱。” 鲁迅 《华盖集续篇·记“发薪”》:“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词语解释:苔钱 拼音:tái qián
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 宋 司马光 《和宋复古小园书事》:“东家近亦富,满地布苔钱。” 清 金农 《寄闵八》诗:“简雨疎风草堂闭,定知一夕长苔钱。”词语解释:买山钱 拼音:mǎi shān qián
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闲卧见忆》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
词语解释:买山 拼音:mǎi shān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词语解释:榆钱 拼音:yú qián
榆荚。因其形似小铜钱,故称。 唐 施肩吾 《戏咏榆荚》:“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孙犁 《正月》:“十岁上,她已经能够烧火做饭,拉磨推碾,下地拾柴禾,上树掳榆钱。”词语解释:连钱 拼音:lián qián
(1).花纹、形状似相连的铜钱。《南史·梁纪下·简文帝》:“项毛左旋,连钱入背。” 唐 韩偓 《即目》诗之二:“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明 文徵明 《三宿岩》诗:“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
(2).马名。 唐 纪唐夫 《骢马曲》:“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驄。” 宋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之四:“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参见“ 连钱驄 ”。
(3).代称连钱障泥。障泥上饰花纹如连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王武 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4).鸟名。脊令之别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大如鷃雀……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 杜阳 人谓之连钱是也。”
词语解释:连钱骢 拼音:lián qián cōng
亦作“ 连钱騘 ”。 马名。《尔雅·释畜》“青驪驎驒” 晋 郭璞 注:“色有深浅,班驳隐粼,今之连钱騘。” 宋 梅尧臣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诗:“众中旧骑跛鳖马,塞下新买连钱驄。” 元 周伯琦 《诈马行》:“华鞍鏤玉连钱驄,彩翬簇轡朱英重。”词语解释:直钱 拼音:zhí qián
值钱,价钱高,有价值。《汉书·食货志下》:“黄金重一斤,直钱万。” 唐 白居易 《贫家女》诗:“緑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餘,荆釵不直钱,衣上无真珠。”《朱子语类》卷十五:“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鴈是较直钱底。”《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上面万千景致,生数般蹺蹊作怪直钱的飞禽走兽。”词语解释:用钱 拼音:yòng qián
(1).花钱。《汉书·食货志上》:“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晏 初议造船,每一船用钱百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家中也要设灵挂孝,在在都是要用钱的。”
(2).使用钱币。《文献通考·钱币一》:“﹝ 后魏 ﹞ 孝文帝 始詔天下用钱。”
(3).佣钱。旧时买卖时付给中间人的报酬。《元史·刑法志三》:“诸产金之地,有司岁徵金课……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秤金数,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之。”《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布商﹞知道 吕玉 买卖中通透,拉他同往 山西 脱货,就带羢货转来发卖,於中有些用钱相谢。”
(4).指零用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内中有一个最不成器的,终年在外头非嫖即赌,他老子知道了,便限定他的用钱,每月叫帐房支给他二百洋钱。”词语解释:文钱 拼音:wén qián
钱。因钱有文字,故称。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圣皇篇》:“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寳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词语解释:铜钱 拼音:tóng qián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最小。历代通用,但形制不一。 清 代末年使用铜元后,逐渐停止流通。《史记·平準书》 司马贞 述赞:“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摸到门里,只见一人醉倒在牀,脚后却有一堆铜钱。”《西游记》第五九回:“ 大圣 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 丁玲 《母亲》:“我们三老爷平日在世……拿银子当铜钱花。”
(2).泛指钱财、钞票。《水浒传》第一○四回:“ 李助 是个星卜家……一味撮合山,骗酒食,赚铜钱。”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 沉从文 《萧萧》:“﹝ 萧萧 ﹞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词语解释:绿钱 拼音:lǜ qián
(1).青苔的别称。《文选·沉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宾阶緑钱满,客位紫苔生。” 李善 注引 崔豹 《古今注》:“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蘚,或青或紫,一名緑钱。”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一:“南池緑钱生,北岭紫笋长。”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緑钱罢幽径,华采辉吾党。”
(2).指榆荚。榆荚形似钱串,故名。 前蜀 韦庄 《和元秀才别业书事》:“緑钱榆贯重,红障杏篱深。”词语解释:头钱 拼音:tóu qián
(1). 汉 代人口税的一种。 汉 制:从七岁至十四岁的儿童,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钱。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年二十三傅,十五赋,七岁头钱二十三,何缘?”
(2).犹一钱,极少之钱。《北史·高昂传》:“头钱价 汉 ,随之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唐 小説载 李紓 侍郎駡负贩者云:‘头钱价奴兵。’‘头钱’犹言‘一钱’也。故都俗语云:‘千钱精神头钱卖’,亦此意云。”
(3).一种博具。共用钱六枚。博者掷下去,看“字”(正面)和“鏝”(背面)的多少,决定胜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桥上两边,用瓦盆内掷头钱,关扑钱物、衣服、动使。”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正末云]这箇是头钱。[ 燕大 云]这钱昏,字鏝不好。”《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 吴宣教 )接将头钱过来,往下就扑。”
(4).赌博场所主人或供役使的人从赢者所得的钱中所提取的一小部分。《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教小廝另取一两银子,送与 汉老 ,作为头钱。”《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他常邀些人来赌钱,抽头钱给她,有时他把头钱也拿了。”
(5).指地痞流氓向个体劳动者敲诈所得的钱。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六章:“就是在我的茶铺里吃……吃茶,评……评理,在码头上收……收点头钱。”
(6).本钱。 沙汀 《淘金记》九:“一百多换一两,啥劲仗呀!头钱又不要多,卖五石米就尽够了。”词语解释:杖头钱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书·阮脩传》:“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后因以“杖头钱”称买酒钱。 唐 王绩 《戏题卜铺壁》诗:“且逐 刘伶 去,宵随 毕卓 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宋 陆游 《闲游》诗之二:“好事湖边卖酒家,杖头钱尽惯曾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友》:“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貲。”词语解释:荷钱 拼音:hé qián
指初生的小荷叶。因其形如钱,故名。 宋 赵长卿 《朝中措·首夏》词:“荷钱浮翠点前溪,梅雨日长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莲藕》:“﹝荷叶﹞嫩者,荷钱,贴水者,藕荷。” 汪洋 《西湖即事》诗:“石栏绕水自凄清,几点荷钱任意生。”词语解释:烧钱 拼音:shāo qián
焚化纸钱。 宋 黄庭坚 《题牧护歌后》:“及在 黔 中,闻赛神者夜歌……末云:‘奠酒烧钱归去。’”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五:“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亦作“ 烧钱纸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沙板棺材罗木底,公婆与我烧钱纸。” 巴金 《家》二九:“你在给哪个烧钱纸?”参见“ 烧纸 ”。
词语解释:烧纸 拼音:shāo zhǐ
(1).亦作“ 烧纸钱 ”。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唐 王璵 传:‘ 汉 以来,丧葬皆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宋 杨万里 《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 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爷头七,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 巴金 《家》二九:“你给 鸣凤 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并不眨眼睛。”
(2).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水浒传》第十五回:“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六人都説誓了,烧化纸钱。”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孙七 点上香烛,焚化烧纸,他自己给 小崔 穿上衣裤。”
(3).引火用的纸卷。 王统照 《生与死的一行列》:“﹝ 刚二 ﹞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借了老祖父烟斗的馀火燃起来。”词语解释:花钱 拼音:huā qián
花费钱财的原因或事情。例如:乡下的房地产是很花钱的。词语解释:费钱 拼音:fèi qián
(1).花去的钱财。《北史·裴侠传》:“有大司空掌钱物典 李贵 乃於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裴公 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 闻之,许其自首。 贵 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明 王祎 《南溪堰记》:“其用工以日计者,三百六十三,费钱以緡计者,六百七十五。”
(2).花钱。 宋 郑刚中 《缘净轩》诗:“我剏新轩不费钱,小将屋壁敞东偏。”《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只是现有这银子在此,为甚又要你费钱?”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服核桃》:“闻此方初传自西域,今中土亦渐多试服者,不甚费钱,又不甚费力,是可取也。”词语解释:值钱 拼音:zhí qián
价值高。《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茅盾 《残冬》:“饭都没得吃的人,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要保卫么?”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别的不说,现在钞票值钱了,就和从前不同了。”词语解释:犀钱 拼音:xī qián
洗儿钱。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维熊佳梦,释氏、 老君 亲抱送……犀钱玉果,利市平分霑四坐。”自注:“过 吴兴 , 李公择 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筵前会客犀钱散,醉里题诗蜡炬斜。” 清 曹寅 《真州送南洲归里》诗:“玉颊絪緼仍久待,犀钱利市定教闻。”词语解释:缗钱 拼音:mín qián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
(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红亭醋库》:“ 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词语解释:一文钱 拼音:yī wén qián
(1).一枚铜钱。也指极少的钱。 唐 张祜 《感归》诗:“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朱子语类》卷十五:“恰如人有一屋钱,散放在地上,当下将一条索子都贯穿了。而今人元无一文钱,也要学他去穿。”《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难道我们敢受一文钱不成?”
(2).古钱名。见 宋 洪遵 《泉志》卷七。词语解释:餐钱 拼音:cān qián
饭食钱。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每岁乾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判院官常利其餘以为餐钱。” 明 赵南星 《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见泉魏公碑》:“至是出以相质,錙銖不爽,自酒税赎鍰等金之外,廪给乃其餐钱,亦以为公用。”词语解释:见钱 拼音:jiàn qián
现钱。《汉书·王嘉传》:“是时外戚貲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 颜师古 注:“见在之钱也。”《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当日茶市罢, 万员外 在布帘底下,张见 陶铁僧 这厮,挛四十五见钱在手里。” 章炳麟 《訄书·制币》:“以 中国 之匱乏,官无见钱,卒然以纸币下行,其无根株也。”词语解释:水衡钱 拼音:shuǐ héng qián
(1). 汉 代皇室私藏的钱。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铸造,故称。《汉书·宣帝纪》:“﹝ 本始 ﹞二年春,以水衡钱为 平陵 ,徙民起第宅。”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水衡与少府皆天子私藏耳。”
(2).泛指国帑。 南朝 陈 徐陵 《中妇织流黄》诗:“欲知夫壻处,今督水衡钱。” 清 秦松龄 《满目》诗:“薄海徧供金革费,羣公莫滥水衡钱。”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八:“羡煞传经诸伏女,一时分得水衡钱。”词语解释:青铜钱 拼音:qīng tóng qián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南唐 沉汾 《续仙传·马自然》:“又於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掷之皆青铜钱。”《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赶紧取了一个青铜钱,一把子麻秸,连刮带打,直弄的周身紫烂浑青。”词语解释:鬼钱 拼音:guǐ qián
冥钞。迷信者给死人烧的假钞票。 宋 陈与义 《漫郎》诗:“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词语解释:卖钱 拼音:mài qián
谓卖物以得钱。 宋 惠洪 《徐师川罪余作诗多恐招祸因焚去笔砚入居九峰》诗:“千年高道谁酬价,一世清闲我卖钱。”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了。”词语解释:使鬼钱 拼音:shǐ guǐ qián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宋 王千秋 《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词语解释:租钱 拼音:zū qián
(1).作为租税收入的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悝 因黄门 王甫 求復其国,赂以租钱五十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裴令公 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 金 元好问 《题刘紫微尧民野醉图》诗:“不见只今 汾水 上,田翁鞭背出租钱。”
(2).租金。《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这房子每月要八两银子的租钱。”词语解释:子钱 拼音:zǐ qián
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高利贷。《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东 , 关东 成败未决,莫肯与。”亦称利息为“子钱”《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始诣学,詔宰相、常参官、六军将军悉集,京兆设食,内教坊出音乐俳倡侑宴,大臣子弟二百人,朱紫杂然为附学生,列廡次。又赐钱千万,取子钱供秩饭。”《元史·孔思晦传》:“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於豪民, 子思书院 旧有营运钱万緡,贷於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 思晦 皆理而復之。”词语解释:余钱 拼音:yú qián
多余的钱。例如:他把余钱都用来买书了。词语解释:飞钱 拼音:fēi qián
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始于 唐宪宗 时。亦指该种汇兑的票券。《新唐书·食货志四》:“ 宪宗 以钱少,復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文献通考·钱币二》:“ 太祖 时取 唐 朝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於诸州便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祥符九年》:“三司言诸司欠商贾飞钱,欲罢来年官市繒绢偿之。” 章炳麟 《訄书·制币》:“且夫 唐 宋 之飞钱交会,必有帑廥以为本。”词语解释:个钱 拼音:gè qián
方言。比喻极小;极少。犹言一点。 艾芜 《乡愁》六:“只消走来跟我讲讲,个钱事都没有!” 艾芜 《乡愁》六:“她当真默倒个钱出息都没有了!”词语解释:要钱 拼音:yào qián
要求付款。例如:他对这个根本不要钱。词语解释:买花钱 拼音:mǎi huā qián
旧指狎妓费用。 宋 俞国宝 《风入松》词:“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若你个 李素兰 意专,这 玉壶生 情愿。我情愿一春常费买花钱。”词语解释:过钱 拼音:guò qián
(1).代为他人收受贿赂而从中获利。《水浒传》第二四回:“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説事过钱,排陷官吏。”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分宜 当国,而家人 永年 专为 世蕃 过钱。”
(2).方言。付款。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六:“这手过钱,那手写字据,决不会有差错。”词语解释:饭钱 拼音:fàn qián
吃饭吃菜而应付的费用。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第二监狱里的饭,虽然没有今天中午我请你的那家馆子里的那么好,但是饭钱可以不付的。”词语解释:绮钱 拼音:qǐ qián
(1).钱形图案之窗户雕饰。《文选·谢朓〈直中书省〉诗》:“玲瓏结綺钱,深沉映朱网。” 李善 注引《东宫旧事》:“窗有四面,綾綺连钱。”
(2).指刻镂有钱形图案的窗户。《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四二》:“朝日照綺钱,光风动紈素。”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玉露交珠网,金风度綺钱。”
(3).青苔的美称。青苔形似钱,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咏青苔》:“长风隐细草,深堂没綺钱。”词语解释:卜钱 拼音:bǔ qián
卜术的一种。掷铜钱,以钱的反正代阴阳,看其变化以定吉凶。 唐 刘采春 《囉唝曲》:“莫作商人妇,金釵当卜钱。”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卜钱》:“筮,《易》以蓍,古法也。近世以钱掷爻,欲其简便,要不能尽卜筮之道。”词语解释:投钱 拼音:tóu qián
汉 赵岐 《三辅决录·饮马》:“ 安陵 道者有 项仲仙 ,饮马 渭水 ,每投三钱。”后用为清介、不妄取的典故。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 宋 王禹偁 《堂前井》诗:“利物诚堪拜,投钱恶近名;饮之何以报,官况与诗情。” 清 管同 《黄蛟门传赞》:“予幼闻古人还麦投钱之事,心敬慕之。”词语解释:小钱 拼音:xiǎo qián
(1). 汉 王莽 时铸的一种钱名。《汉书·王莽传中》:“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銖,文曰‘小钱直一’。”今尚存的 王莽 时小钱,文为“小泉直一”。
(2).分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的钱币。《后汉书·献帝纪》:“ 董卓 坏五銖钱,更铸小钱。”《负曝闲谈》第一回:“又寻到礼房买了卷子,为着要搭几个砂壳子的小钱,和礼房大闹。”
(3).中间有方孔的铜钱。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本大书》:“每早上买菜,总可剩下三五个小钱。”
(4).犹小费。额外支付的少量的钱。《儒林外史》第二回:“﹝ 周进 ﹞向姐夫説要去看看, 金有餘 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六:“哪个有办法,要我服侍也肯,跑腿也肯,化小钱也肯。”
(5).小额的钱。《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究竟这几位朋友那个是个人物?降而晚近,又合这班不同:口口説不爱钱,是不爱小钱爱大钱;口口説不要钱,是不要明的要暗的。”词语解释:簸钱 拼音:bò qián
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三:“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内翰伯见而笑云:‘年十七,正是学簸钱时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词诬欧阳文忠》:“十四五,閒抢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 林之夏 《赠友》诗:“记得簸钱时节近, 青溪 同拜小姑祠。”词语解释:沈郎钱 拼音:shěn láng qián
(1).钱币名。 晋 沉充 所铸。《晋书·食货志》:“ 吴兴 沉充 又铸小钱,谓之 沉郎 钱。” 唐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诗:“家贫 陶令 酒,月俸 沉郎 钱。” 清 金农 《复至武昌将还钱塘留别许士谔》诗之一:“一掌好风吹暖烟,乞来不费 沉郎 钱。”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 沉充 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 西子 面,緑榆枝散 沉郎 钱。”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飘荡, 谢 家轻絮 沉郎 钱。” 宋 张炎 《忆旧游》词:“淡风暗收榆荚,吹下 沉郎 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沉郎 钱。”词语解释:官钱 拼音:guān qián
(1).官府的钱币。《汉书·韩延寿传》:“侍謁者 福 为 望之 道 延寿 在 东郡 时放散官钱千餘万。”《宋史·食货志上一》:“乏粮种、耕牛者,令司农以官钱给借。”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他若肯贷官钱,共解私囊,何不算前逋还了公家。”
(2).官府铸造的钱币。《旧唐书·食货志上》:“富商姦人,渐收好钱,潜将往 江 淮 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託官钱,将入京私用。”《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废金银而更造官钱。”
(3).官断的身价钱。《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只去问他讨钱来用,并还官钱。我一个身子被他骗了,先前説过的话,如何赖得?”词语解释:社钱 拼音:shè qián
(1).社中积存之款。《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尝负 刁逵 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被 逵 执, 謐 ( 王謐 )密以己钱代偿,由是得释。”
(2).指进行社事活动所需的款项。 唐 卢纶 《村南逢病叟》诗:“卧驱鸟雀惜禾黍,犹恐诸孙无社钱。”词语解释:输钱 拼音:shū qián
(1).缴纳钱财。《南史·齐纪上·武帝》:“六月辛未,詔省州郡县送故输钱者。”《宋史·河渠志五》:“ 阳武县 民 邢晏 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咸瘠薄,乞淤溉,候淤深一尺,计亩输钱,以助兴修。’詔与淤溉,勿输钱。”
(2).赌博负钱。词语解释:玉钱 拼音:yù qián
古代玉质钱币。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因墀国 献五足兽,状如师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蕊香亦似浮金靨,花样还如鏤玉钱。”词语解释:税钱 拼音:shuì qián
纳税的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俟三两日再煎成碎银,每五十三两为一包,与坑户三七分之,官收三分,坑户得七分,铅从官卖,又纳税钱,不啻半取矣。”《宋史·食货志上二》:“先是,诸州人户典卖田宅契税钱所收窠名,七分隶经、总制,三分属係省。”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词语解释:醵钱 拼音:jù qián
凑钱,集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每岁乾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宋史·选举志一》:“醵钱为游宴之资,谓之酺。皆团司主之。” 清 厉鹗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四:“里正醵钱共赛神,严宵无警俗还淳。”词语解释:大钱 拼音:dà qián
(1).面值大的钱币。《国语·周语下》:“ 景王 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韦昭 注引 贾逵 云:“大钱者,大於旧,其价重也。”《汉书·食货志下》:“ 王莽 居摄……於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钱五十。”《清史稿·食货志五》:“大钱当千至当十,凡五等,重自二两递减至四钱四分……百以上文曰‘咸丰元宝’,以下曰‘重宝’。”
(2).大笔的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人家拿大钱请先生教子弟,还不肯读。”词语解释:典钱 拼音:diǎn qián
典当东西换来的钱。 唐 白居易 《劝酒》诗:“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词语解释:私钱 拼音:sī qián
(1).个人的钱财。 汉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上本侯家,居贫,即位。常曰:‘ 桓帝 不能作家,曾无私钱,故为私藏。’”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外无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来祭享,輒敢以私钱十万,修而作之。”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 吉 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2).私人所铸的钱币。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所铸轮郭肉好,皆为式于后不可改,故私钱遂絶而官铸流通至今。”词语解释:老钱 拼音:lǎo qián
(1).旧时对铜钱的泛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可怎么空空儿的给他呢?我给他装上了一百老钱。”《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从早晨到如今,饿着肚皮走了三十多里路,为的那一项!半个老钱没有看见,倒説先把咱往衙门里送。”
(2). 清 代铜钱大小厚薄,屡有变革,币值亦随之下降,因称变革前的铜钱为“老钱”。《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 光绪 ﹞廿七年至 宣统 , 天津 老钱断,净使用小钱。”词语解释:料钱 拼音:liào qián
唐 宋 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唐 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 汉隐帝 时,有人上言:‘州府从事令録,皆请料钱,自合雇人驱使,不合差遣百姓丁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 燕恭肃王 轻施厚费,不计有无,常预借料钱,多至数岁。”词语解释:铁钱 拼音:tiě qián
古代用铁铸成的钱币。始于 汉 代 公孙述 。 南朝 梁武帝 时又铸铁五铢。 五代 、 宋 和 清 代亦铸造过铁钱。铁钱的铸造,标志货币贬值。《梁书·武帝纪下》:“﹝ 普通 四年﹞十二月戊午,始铸铁钱。”《陈书·沉炯传》:“ 僧辩 素闻其名,於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 炯 。”《宋史·兵志五》:“职级已上,冬赐绵袍,月给食盐、米麦、铁钱。”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原始》:“ 梁武帝 时以铁钱之故,商贾多姦,有东钱、西钱、长钱之分,以七八十为一百,末年竟以三十五为一百。”词语解释:楮钱 拼音:chǔ qián
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宋 赵□ 《就日录》:“丧葬之焚纸钱,起於 汉 世之瘞钱也。其祷神而用寓钱,则自 王屿 始矣。 康节先生 春秋祭祀约古今礼行之,亦焚楮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吴防御 ﹞哭罢,焚了些楮钱,就引 崔生 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 清 汪懋麟 《拜王文贞公墓》诗之一:“冻泪两行沾近土,楮钱几叶上高松。”词语解释:万选钱 拼音:wàn xuǎn qián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 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 ‘青钱学士’。”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宋 王禹偁 《仲咸以予编成〈商於唱和集〉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重甚连城璧,精於万选钱。” 清 赵翼 《闱中戏咏蓝笔》:“秃到三条烛,圈成万选钱。”词语解释:出钱 拼音:chū qián
(1).放债;贷钱于人。《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 。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 焦子文 ,求不得。’”
(2).拿出钱来。《汉书·文翁传》:“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宋史·食货志上四》:“又农民出钱难於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水浒传》第三六回:“那教头把盘子掠了一遭,没一个出钱与他。那汉又道:‘看官高抬贵手。’又掠了一遭,众人都白着眼看,又没一个出钱赏他。”词语解释:三百钱 拼音:sān bǎi qián
三百青铜钱。 宋 范成大 《催租行》:“牀头慳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词语解释:五铢钱 拼音:wǔ zhū qián
钱币名。 汉武帝 元狩 五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銖”二字。自 汉 历 魏 、 晋 、 六朝 至 隋 皆续有铸造,惟形制大小不一。 唐 武德 四年废。《史记·平準书》:“有司言三銖钱轻,易姦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銖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鎔焉。”《晋书·食货志》:“於是復铸五銖钱,天下以为便。” 唐 梁铉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銖钱。”词语解释:贷钱 拼音:dài qián
借债。《史记·孟尝君列传》:“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诸省务以 匡范 贷帖闻” 元 胡三省 注:“贷帖,贷钱之文书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爹乐得蹦高,着忙去张罗钱买布,上 杜善人 家说情贷钱,说来说去都不行。”词语解释:摊钱 拼音:tān qián
(1).赌博的一种。近世有摇摊,以骰子摇出点数,以四除之,视其有无馀数,或馀数为一、二或三,以博胜负。此亦自摊钱变化而来。《后汉书·梁冀传》“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即摊钱也。”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因问何谓摊钱,云:博也。” 清 金学诗 《牧猪闲话·压宝压扠揸摊》:“随手取钱数十枚,不拘多寡,纳於器中。俟众人压毕,乃取计之,每四枚为盈数,统计凡为四者若干,餘零或一或二或三或成数,分为四门,以压得者胜……俗谓之摊钱,亦曰摊舖。”
(2).分担出钱。 张天翼 《儿女们》二:“他怕土匪--可叫咱们摊钱。”词语解释:挂钱 拼音:guà qián
亦作“掛钱”。 北京 旧俗于农历年初一在门首窗前贴挂钱,至二月二日打落弃去。挂钱用长尺许、宽四五寸的红或黄棉纸做成,上雕镂钱形花纹或吉祥文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市卖》:“腊月朔,街前卖粥果者成市……初十外则卖卫画、门神、掛钱、金银箔。”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挂千》:“掛千者,用吉祥语鐫於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餘者,曰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门上的春联依然红艳,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词语解释:请钱 拼音:qǐng qián
领受俸禄。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词语解释:打钱 拼音:dǎ qián
(1).掷钱游戏。 唐 赵光远 《咏手》之二:“慢笼彩笔閒书字,斜指瑶阶笑打钱。” 宋 文同 《画厨杂咏·邓隐老木寒牛》:“羸牛日晚已噍草,稚子天寒犹打钱。”
(2).无赖代人挨打所索取的报酬。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哈打打》:“ 吴中 无赖为人代比较者,计笞数索钱,曰打钱。”
(3).制造首饰的工钱。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哈打打》:“一人之妻,稍积一二金,使银匠打造二簪,其工值亦曰打钱。”
(4).旧时卖艺人向观众收钱。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演完一场,艺人照例拿着盘子或筐箩向观众打钱。”词语解释:意钱 拼音:yì qián
一种博戏。《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 何承天 《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皆摊钱也。”《南史·臧质传》:“ 质 字 含文 ,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一说即猜枚。 清 黄生 《义府》卷下:“﹝意钱﹞即今猜枚,曰射,曰意,日掩,居然可见。注引 何 语以为摊钱,则 李贤 之误也。”词语解释:清钱 拼音:qīng qián
即青钱。《红楼梦》第十八回:“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 贾母 、 王夫人 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丫鬟的。”参见“ 青钱 ”。
词语解释:青钱 拼音:qīng qián
(1).即青铜钱。 唐 杜甫 《北邻》诗:“青钱买野竹,白幘岸江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摸到床上,见一人朝着里床睡去,脚后却有一堆青钱,便去取了几贯。” 清 郑燮 《唐多令·思归》词:“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买春山不用青钱。”参见“ 青铜钱 ”。
(2).喻优秀人才。 南唐 陈陶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诗:“姻联紫府萧窗贵,职称青钱绣服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幸科名选中青钱,展所学功崇紫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柳泉先生 赠以二诗云:‘良工心苦选青钱,臚唱蝉联十二年。’”
(3).喻色绿而形圆之物。如榆叶、萍叶、苔点等。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风颭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宋 张先 《木兰花·邠州作》词:“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 西湖 春涨雨。”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之二:“萧条穷巷少人来,籹点青钱石上苔。”
词语解释:青铜钱 拼音:qīng tóng qián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南唐 沉汾 《续仙传·马自然》:“又於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掷之皆青铜钱。”《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赶紧取了一个青铜钱,一把子麻秸,连刮带打,直弄的周身紫烂浑青。”词语解释:看钱 拼音:kàn qián
参观费。 清 洪昇 《长生殿·看袜》:“但是远近人家,闻得有锦袜的,都来舖中饮酒,兼求看袜。酒钱之外,另有看钱,生意十分热闹。”词语解释:赌钱 拼音:dǔ qián
以金钱为输赢的赌博。《南史·王敬则传》:“﹝ 王敬则 ﹞呼僚佐文武樗蒱赌钱。”《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 吴八公子 ,打从父亲任上回来,广有金钱。平昔间也喜赌钱喫酒,三瓦两舍走动。”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一群年轻小伙子,都聚在茶馆里赌钱碰麻将。”词语解释:陪钱 拼音:péi qián
垫赔贴补钱物。陪,用同“ 赔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行首打暖:一个唤做 陈师师 ,一个唤做 赵香香 ,一个唤做 徐冬冬 。这三个顶老陪钱,争养着那 柳七官人 。”词语解释:洗儿钱 拼音:xǐ ér qián
洗儿时,亲朋赐赠给婴儿的钱。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明 沉鲸 《双珠记·避兵失侣》:“﹝ 安禄山 ﹞出入禁中,拜贵妃为母,赐洗儿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且以朱提三星寄 緑婴 为洗儿钱。”亦省称“ 洗钱 ”。《西游补》第一回:“造化小儿,宜弗有怒。故为乎洗钱未赐,飞鳧舄而浴西渊?”参见“ 洗儿会 ”。
词语解释:洗儿会 拼音:xǐ ér huì
旧俗,婴儿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亲朋会集庆贺,给婴儿洗身,叫做“洗儿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满月……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於盆中,下菓子綵钱葱蒜等,用数丈綵绕之,名曰围盆;以釵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於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徵。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是贵妃娘娘与 安禄山 做洗儿会哩。”词语解释:一大钱 拼音:yī dà qián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有政绩。后征为将作大匠。将行,有五六父老各赍百钱以送, 宠 只受每人一枚大钱。见《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后用为称颂官吏廉洁的典实。 明 高启 《野老行》:“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参见“ 一钱太守 ”。
词语解释:一钱太守 拼音:yī qián tài shǒu
汉 刘宠 由 会稽 太守内迁将作大匠, 山阴县 五六老人相率共送,人赠百钱。 宠 谢之,为人选受一大钱,故 会稽 号为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刘宠传》。后遂用作廉吏之称。词语解释:列钱 拼音:liè qián
宫殿墙上的装饰物。用镶嵌着玉石的金环排列在一条横木上,象连贯成串的钱,故称。《文选·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李善 注:“列钱,言金釭衔璧,行列似钱也。”《后汉书·班固传》:“是为列钱。” 李贤 注:“谓以黄金为釭,其中衔璧,纳之於壁带,为行列歷歷如钱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李善 注:“列钱,金釭也。”词语解释:丁钱 拼音:dīng qián
人口税。亦称“ 丁口钱 ”。《旧唐书·懿宗纪》:“ 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后别有指挥。”《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先是, 吴 有丁口钱”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钱,即 汉 世算钱也,以其计口输钱,故亦名口赋也。” 清 孙枝蔚 《春日园居书怀》诗:“闻道柴门樱柿下,春来坐吏索丁钱。”参见“ 丁赋 ”。
词语解释:丁赋 拼音:dīng fù
按人丁征收的赋税。始于 汉高祖 四年,称算赋。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为一算,亦称丁算。此制历代相沿,唯赋额名称不一。至 清 初,立编审法,定为五年一举,丁增而赋亦随之。 康熙 五十年后,定制滋生人丁,永不如赋。 雍正 时遂将丁赋摊入地税,称地丁。参阅《通典·赋税上》、《文献通考·户口一》。词语解释:买笑钱 拼音:mǎi xiào qián
见“ 买笑金 ”。
词语解释:买笑金 拼音:mǎi xiào jīn
狎妓所费的钱。 唐 刘禹锡 《怀妓》诗之二:“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亦作“ 买笑钱 ”。 唐 李商隐 《和人题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顰叶,榆荚还飞买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