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铭旌铭鼎铭勒铭记铭述铭谢铭款铭典
铭心铭志铭佩铭词铭戢铭心刻骨铭戴铭肌镂骨
铭功铭骨铭旐铭诔铭旌七尺铭心镂骨铭注铭志
铭文铭章铭篆铭辞铭怀铭肤镂骨铭海 
铭座铭镌铭戒铭意铭飨铭感铭牌 
铭勋铭刻铭镂铭识铭迹铭泐铭激 

词语解释:铭旌  拼音:míng jīng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词语解释:铭心  拼音:míng xīn
铭记在心。形容永记不忘。《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铭心立报,永矣无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铭心既往,图报方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对于报章,向来就不是博览家,然而这半年来,已经很遇见了些铭心绝品。”
词语解释:铭功  拼音:míng gōng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李贤 注:“为刻石立铭於 燕然山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仙 鏤绩於庸器。”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 武丁 ,铭功作族。”
词语解释:铭文  拼音:míng wén
刻写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若有德业,则为铭文。按 俭 此説,石誌 宋 齐 以来有之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颂敦铭》:“铭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文最古,旧史所称, 黄帝 始作。”
词语解释:铭座  拼音:míng zuò
座右铭,刻写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事天治人莫如嗇’,‘絶学无忧’,书此三言,以代铭座。”
词语解释:铭勋  拼音:míng xūn
铭功。《文选·张衡〈东京赋〉》:“铭勋彝器,歷世弥光。” 张铣 注:“彝器,鐘鼎,祖宗之器,以铭纪功勋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往年修献捷之礼,今年有铭勋之请。”
词语解释:铭鼎  拼音:míng dǐng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唐 羊士谔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长风万里好横行,指日勒山铭鼎。”
词语解释:铭志  拼音:míng zhì
见“ 铭誌 ”。
词语解释:铭骨  拼音:míng gǔ
铭刻在骨。形容永记不忘。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君王早朝宴罢,切齿铭骨。” 唐 李白 《古风》之五:“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宋 苏辙 《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恩深不报,期铭骨以终身。”
词语解释:铭章  拼音:míng zhāng
(1).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多指墓志铭。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较於铭章,君有则多,以遗其孥,非厚如何。”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若果为铭章,必不足称盛意。”
(2).印记,标识。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我看见他的盾牌的背面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头盔和铠甲上也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
词语解释:铭镌  拼音:míng juān
铭刻。亦指铭刻的文字或图案。
词语解释:铭刻  拼音:míng kè
(1).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碑上悉铭刻 蔡邕 等名,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2).谓牢记于心,感念不忘。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幸传尺素之丹青,岂任寸心之铭刻。”《英烈传》第一回:“若得如教,自当铭刻。”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羞妇》:“继父之恩,铭刻不忘。”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十幕:“我们要把这个用鲜血换来的真理,牢牢铭刻在心上。”
词语解释:铭勒  拼音:míng lè
镌刻。《后汉书·冯衍传上》:“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又述其行状,访余以铭勒之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印心石室文钞》:“刻诸笔管,以识御赐,亦古人铭勒鼎鐘之意也。”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成功以后,铭勒 景 鐘,斯适足为揶揄之柄。”
词语解释:铭佩  拼音:míng pèi
谓感念钦佩,牢记不忘。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宋 李纲 《海康与许崧老书》:“蒙诲諭之厚,铭佩无已。”
词语解释:铭旐  拼音:míng zhào
即铭旌。 宋 欧阳修 《谢公挽词》诗之一:“朔风吹霰雪,铭旐共飘飘。” 元 麻革 《密国公挽词》诗:“鬱鬱佳城闭,翩翩铭旐开。”参见“ 铭旌 ”。
词语解释:铭旌  拼音:míng jīng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词语解释:铭篆  拼音:míng zhuàn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鑑。”
(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 宋 吴炯 《五总志》:“伟哉圣主之言,可以为万世法,使臣子佩服铭篆,凡事事者不忘此语。”
词语解释:铭戒  拼音:míng jiè
在器物上刻写的警戒性文辞。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诗:“功庸留剑舄,铭戒在槃盂。”
词语解释:铭镂  拼音:míng lòu
(1).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图案。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二公勋绩为首,宠锡茅土,铭鏤鐘鼎。”
(2).比喻感受极深,永志不忘。 唐 元稹 《授李绛检校右朴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铭鏤丕训,夙夜求思。”《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是吾子丘山之恩,即 保安 铭鏤之日。” 宋 宋祁 《丁承旨书》:“夫何衰朽,坐获嘉惠,藏祕巾衍,铭鏤心志。”
词语解释:铭记  拼音:míng jì
(1).铭文。《魏书·高祖纪下》:“诸有旧墓,铭记见存,昭然为时人所知者,三公及位从公者去墓三十步,尚书令僕、九列十五步,黄门、五校十步,各不听垦殖。”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有碑向右,上有古文铭记:正中一行为‘皇考 师昭 之墓’六大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近年在 白土镇 发现一件瓷瓶,瓶上刻划着‘ 白土镇 窑户 赵顺 谨施到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 慈氏菩萨 ’,‘时 皇统 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等铭记。”
(2).牢记在心。 沙汀 《祖父的故事·龚老法团》:“而在半点钟后,他便在一场全武行的选举中草草结束了他那值得铭记的一生。”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我们看到从 九连山区 下来的老游击队员,那种景象也使我终身铭记。” 杨沫 《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这公开参加革命的第一天呵,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词语解释:铭词  拼音:míng cí
亦作“ 铭辞 ”。 铭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战 代已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萎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 韩退之 作《刘统军碑》,惟书门人故吏之言,而世系事实,悉具於铭词。”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铭词高贵,安可以油滑之调出之。”
词语解释:铭诔  拼音:míng lěi
铭和诔。泛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荀子·礼论》:“其铭誄繫世,敬传其名也。” 杨倞 注:“铭,谓书其功於器,若 孔悝 之鼎铭者;誄,谓誄其行状以为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周 世盛德,有铭誄之文。”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七略》惟有诗赋,及 东汉 铭誄论辩始繁, 荀勖 以四部变古, 李允 、 谢灵运 继之,则集部自此箸。”
词语解释:铭辞  拼音:míng cí
见“ 铭词 ”。
词语解释:铭词  拼音:míng cí
亦作“ 铭辞 ”。 铭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战 代已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萎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 韩退之 作《刘统军碑》,惟书门人故吏之言,而世系事实,悉具於铭词。”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铭词高贵,安可以油滑之调出之。”
词语解释:铭意
刻记于胸中的心志
词语解释:铭识  拼音:míng shí
铭款。 清 何琇 《樵香小记·书同文》:“今观古器铭识,即尊彝诸字形状,不知凡几。”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公 邦彦 之故物,其铭识可考按云。”
词语解释:铭述  拼音:míng shù
记述。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词语解释:铭戢
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
词语解释:铭旌七尺
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
词语解释:铭怀  拼音:míng huái
铭记在心。《宋书·武帝纪上》:“念功惟德,永言铭怀。”
词语解释:铭飨  拼音:míng xiǎng
谓列名受祭。《晋书·武帝纪》:“ 沛王 子文 薨。以故太傅 郑冲 …… 齐王 攸 等皆列於铭饗。”
词语解释:铭迹  拼音:míng jì
在碑石上铭刻文辞。《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五日观于 舂山 之上,乃为铭迹于 县圃 之上,以詔后世。” 郭璞 注:“谓勒石铭功德也, 秦始皇 、 汉武帝 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类也。”
词语解释:铭谢  拼音:míng xiè
深切的感谢。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于铭谢之余,便又感得了无穷的怅惘。”
词语解释:铭心刻骨  拼音:míng xīn kè gǔ
见“ 铭心鏤骨 ”。
词语解释:铭心镂骨  拼音:míng xīn lòu gǔ
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柳宗元 《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鏤骨,无报上天。” 明 张居正 《谢赉银币疏》:“铭心鏤骨,惟安社稷以为图。”《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革命作家出自铭心镂骨的仇恨,塑造生死搏斗的灵魂。”亦作“ 铭心刻骨 ”。《水浒传》第九七回:“真是铭心刻骨,誓死图报!”《红楼梦》第三二回:“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生降死不降”》:“这志愿,便到现在也铭心刻骨。”
词语解释:铭心镂骨  拼音:míng xīn lòu gǔ
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柳宗元 《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鏤骨,无报上天。” 明 张居正 《谢赉银币疏》:“铭心鏤骨,惟安社稷以为图。”《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革命作家出自铭心镂骨的仇恨,塑造生死搏斗的灵魂。”亦作“ 铭心刻骨 ”。《水浒传》第九七回:“真是铭心刻骨,誓死图报!”《红楼梦》第三二回:“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生降死不降”》:“这志愿,便到现在也铭心刻骨。”
词语解释:铭肤镂骨  拼音:míng fū lòu gǔ
同“ 铭心鏤骨 ”。 唐 令狐楚 《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鏤骨,不敢殞坠。”
词语解释:铭感  拼音:míng gǎn
(1).铭记在心,感戴不忘。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竟蒙在驱使之末,铭感在心,岂胜言谢!” 清 和邦额 《夜谈随录·崔秀才》:“ 崔 从此不復至,更不识其居处,徒铭感而已。” 萧乾 《鸡博士许志俭》:“亲人对他的关怀,使他铭感在心。”
(2).感触;感激。 郭沫若 《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头发的故事》给予我的铭感很深。” 茅盾 《诗与散文》:“那时他的眼睛也湿了,他的心里膨胀着铭感,他的喉头被快乐挤满,竟说不出一句话。”
词语解释:铭泐  拼音:míng lè
铭刻,铭勒。形容永记不忘。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姪免飢寒而叔仍温饱,两无伤焉,终身铭泐矣。”
词语解释:铭款  拼音:míng kuǎn
铭刻在器物上的文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无尽前身》:“掘地数尺,得一大盘石,石面平莹无它铭款,独鐫‘天觉’二字。”
词语解释:铭戴  拼音:míng dài
铭感。《周书·晋荡公护传》:“草木有心,禽鱼感泽,况在人伦,而不铭戴。”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乃惶惕铭戴之无穷,伏惟察而怜之。”
词语解释:铭注  拼音:míng zhù
犹铭戢。谓牢记不忘。
词语解释:铭海  拼音:míng hǎi
秦始皇 曾多次东巡海上,刻石纪功而去。故以“铭海”指记载功德。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前部羽葆鼓吹表》:“故勒岫铭海之功,鞞革写其咏。”
词语解释:铭牌  拼音:míng pái
装在机器、仪表、机动车等上面的金属牌子。上面标有名称、型号、性能、规格及出厂日期、制造者等字样。又称标牌。
词语解释:铭激  拼音:míng jī
铭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臣末路幸逢,矢心铭激。”
词语解释:铭典  拼音:míng diǎn
记功的典册。《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流帝籍。”
词语解释:铭肌镂骨  拼音:míng jī lòu gǔ
同“ 铭心鏤骨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鏤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词语解释:铭志  拼音:míng zhì
犹碑志。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公尝答 孙察 为其伯 之翰 求铭志书,歷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
亦作“ 铭鋕 ”。 刻于墓石的文辞。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丘垄填郛郭,铭誌灭无文。”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若其世系履歷子孙之详,则铭鋕具存。”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降及 南朝 ,復有铭誌,埋之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