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九锁 拼音:jiǔ suǒ
谓道路曲折险阻。 宋 林景熙 《大涤洞天》诗:“九锁絶人寰,一嶂耸天柱。” 明 宋濂 《瑯琊山游记》:“盖峯回路转,九锁而至 开化禪院 。”词语解释:烟锁
烟雾笼罩词语解释:缰锁 拼音:jiāng suǒ
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羈绊,繫名声之韁锁。” 颜师古 注:“韁,如马韁也。”《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而吾生既繫名声之韁锁,就良工之剞劂。”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潜躯委韁锁,高步谢尘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综食色之两性,被韁锁於羣伦。”词语解释:关锁 拼音:guān suǒ
亦作“ 关鏁 ”。
(1).门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元丰 间, 刘舜卿 知 雄州 ,虏寇夜窃其关锁去。”
(2).借指可以关闭,上锁的设施(如围墙、门扇等)。《水浒传》第八回:“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 清 郑燮 《道情》之三:“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
(3).关门上锁。《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重门关鏁难开得,振锡之声总自通。”《红楼梦》第五九回:“园中前后东西角门亦皆关锁。”
(4).指诗文篇章的关键处。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云卿 家法。”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汉 人如 扬 、 马 、 班 、 刘 ,以鸿丽之作,俗眼为所震眩,漠不省其转轴关鏁之所在。”词语解释:玉锁 拼音:yù suǒ
(1).锁的美称。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江 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宋 吴文英 《法曲献仙音·和丁宏庵韵》词:“料鸚笼玉锁,梦里隔花时见。”
(2).比喻羁身之物。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我如今把玉锁顿开,金枷不带;撇了酒色,辞了财气,跳出墙来。” 元 无名氏 《一锭银》曲:“欲待归去力不加,有玉锁金枷。儿女成人长大,无是非早归那林下。”《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把金枷套头,休将玉锁缠身。”词语解释:青锁 拼音:qīng suǒ
见“ 青琐 ”。
词语解释:青琐 拼音:qīng suǒ
亦作“ 青锁 ”。亦作“ 青璅 ”。
(1).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 曲阳侯 根 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以青画户边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 説是。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后汉书·梁冀传》:“ 冀 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僧房楼观一千餘间,雕梁粉壁,青璅綺疏。” 五代 张昭 《观德舞》诗:“氤氲龙麝交青琐,彷佛锡鑾下蕊珠。”
(2).借指宫廷。《晋书·夏侯湛传》:“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琐,入金墉者,无日不有。”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清 姚鼐 《郑前邨以辰州守被议授员外郎》诗:“青琐几人怜故侣,白头相遇数衔桮。”
(3).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瓏。”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黄扉蔼蔼,青琐沉沉,有若 张公 之万户千门。”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琐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4).刻镂成格的窗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喻指篱笆。 唐 元稹 《红芍药》诗:“芍药绽红綃,巴篱织青琐。” 南唐 张泌 《芍药》诗:“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词语解释:雾锁 拼音:wù suǒ
为雾气所掩蔽。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赠姜石帚》词:“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白茫茫雪迷山拽脚,淡濛濛雾锁草团标。”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我着你便 蓬岛 风清, 阳臺 雾锁, 楚 岫云遮。”词语解释:钩锁 拼音:gōu suǒ
亦作“钩锁”。
(1).弯曲的锁链。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朱道士 ﹞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如白雪。”
(2).勾通连结。 元 范梈 《木天禁语·六关·七言律诗篇法》:“数字连序,中断,钩锁连环。”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自《三百篇》以至 庾 鲍 七言,皆不待钩锁,自然蝉连不絶。”词语解释:长锁 拼音:cháng suǒ
长的锁链。《北史·张亮传》:“ 周文帝 於上流放火船,欲烧 河桥 。 亮 乃备小艇百餘,皆载长锁,锁头施钉。火船将至,即驰小般,以钉钉之,引锁向岸,火船不得及桥。”词语解释:暗锁 拼音:àn suǒ
(1).暗中阻隔。 宋 柳永 《阳台路》词:“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2).嵌在门、箱子、抽屉上,只有锁孔露在外面的一种锁,一般要用钥匙才能锁上。词语解释:扃锁 拼音:jiōng suǒ
亦作“ 扃鏁 ”。 锁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寧王 ﹞忽见草中一柜,扃锁甚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閲其家,丰俭得所,至於扃鏁之具,悉以付 立 。”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中有寂寞人,灵府扃锁牢。”词语解释:羁锁 拼音:jī suǒ
羁绊;束缚。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 安 以凡才,少好道德,羈锁世务,沉沦流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是我出笼樊,去羈锁,最后释驾之处也。” 唐 白居易 《犬鸢》诗:“上无罗弋忧,下无羈锁牵。” 明 袁宏道 《游惠山记》:“余性疏脱,不耐羈锁,不幸犯 东坡 、 半山 之癖。”词语解释:紧锁 拼音:jǐn suǒ
皱起。例如:紧锁双眉陷入沉思。
扣在一起。例如:使困倦的眼皮紧锁在一起的睡眠。词语解释:印锁 拼音:yìn suǒ
亦作“ 印鏁 ”。 印盒上的锁。 唐 白居易 《赠皇甫庶子》诗:“骑少马蹄生易蹶,用稀印锁涩难开。”锁,一本作“ 鏁 ”。词语解释:边锁 拼音:biān suǒ
见“ 边琐 ”。
词语解释:边琐 拼音:biān suǒ
(1).边境官吏情况的记录。语本《汉书·丙吉传》:“ 吉 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贤关边琐》:“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録耳。”
(2).亦作“ 边锁 ”、“ 边璅 ”。比喻边境重镇。 宋 范成大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诗:“边锁风雷动,军书日夜飞。” 清 钱谦益 《送郭中书赴督师袁公幕》诗:“近臣寄边琐,此例今所无。”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山形接北荒,边璅通 恒 代 。”
(3).亦作“ 边锁 ”。指守边的军务。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 元 柳贯 《送马伯庸御史出使河陇》诗:“固谓真儒识边琐,径烦拂士迂朝蹟。”词语解释:上锁 拼音:shàng suǒ
用锁锁住。《红楼梦》第七四回:“至晚饭后,待 贾母 安寝了, 宝釵 等入园时, 王善保 家的便请了 凤姐 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词语解释:枷锁 拼音:jiā suǒ
(1).亦作“ 枷鏁 ”。枷和锁。旧时拘系犯人的两种刑具。《隋书·东夷传·流求国》:“犯罪皆断於鸟了帅……狱无枷锁,唯用绳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醉后高歌,无障无碍,当时若见阎王,任他枷鏁杻械。”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到官司,问甚么。取了招,带枷锁。” 刘大白 《旧梦》诗十二:“监狱里的生活,枷锁下的身躯,渐近于自由,只有这一条路。”
(2).谓带上枷锁。《北史·循吏传·王伽》:“时制,流人并枷锁传送…… 伽 曰:‘汝等虽犯宪法,枷锁亦大辛苦,吾欲与汝等脱去。’”
(3).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清高门户》:“吾已脱去利名枷锁,开清高门户。” 萧三 《我抬起我的头》诗:“我们共同高歌:誓将枷锁锤破,收复锦绣山河!” 徐迟 《牡丹》七:“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锁,彻底地从那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词语解释:交锁 拼音:jiāo suǒ
(1).交互封锁。形容严密或险固。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桥山 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唐 杜牧 《战论》:“高山大河,盘互交锁。”
(2).指门窗上繁复的花纹。 唐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诗:“迴文地簟龙鳞浪,交锁天窗蝉翼纱。”参见“ 青琐 ”。
词语解释:青琐 拼音:qīng suǒ
亦作“ 青锁 ”。亦作“ 青璅 ”。
(1).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 曲阳侯 根 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以青画户边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 説是。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后汉书·梁冀传》:“ 冀 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僧房楼观一千餘间,雕梁粉壁,青璅綺疏。” 五代 张昭 《观德舞》诗:“氤氲龙麝交青琐,彷佛锡鑾下蕊珠。”
(2).借指宫廷。《晋书·夏侯湛传》:“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琐,入金墉者,无日不有。”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清 姚鼐 《郑前邨以辰州守被议授员外郎》诗:“青琐几人怜故侣,白头相遇数衔桮。”
(3).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瓏。”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黄扉蔼蔼,青琐沉沉,有若 张公 之万户千门。”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琐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4).刻镂成格的窗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喻指篱笆。 唐 元稹 《红芍药》诗:“芍药绽红綃,巴篱织青琐。” 南唐 张泌 《芍药》诗:“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词语解释:反锁 拼音:fǎn suǒ
在室外锁门,从室内无法开启。如:他把我反锁在屋里,我走也走不出去。词语解释:铁钩锁 拼音:tiě gōu suǒ
亦作“ 铁钩锁 ”。中国画用笔的一种技法。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 南唐后主 李煜 善用此法,与 唐 柳公权 书法的用笔极为相近。 宋 黄庭坚 《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 江 南铁钩锁,最许 诚悬会 。”自注:“世传 江 南 李主 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鉤勒成,谓之铁鉤锁。自云惟 柳公权 有此笔法。” 清 查慎行 《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忽然幻作铁钩锁,世有 诚悬 应识我。”词语解释:连锁 拼音:lián suǒ
亦作“ 连鏁 ”。
(1).锁链;链子。《宋书·索虏传》:“虏法,获生将,付其三郎大帅,连锁锁颈后。”《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王侯贵人昏……今除金银连锁,自餘新器,悉用埏陶。”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九章:“但在他们生活的连锁中,祭祖念佛拜神是不可分的一环。”
(2).指连琐。 清 蒲松龄 《为沉燕及复孙公焕启》:“弱女慰情,调笑寝席之上;娇音连锁,啁啾怀抱之中。”参见“ 连琐 ”。
(3).比喻多道设卡扼守。《新唐书·李靖传》:“自 梁山 连锁以断 江 道。”《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时 元 军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
(4).用锁链系结。 唐 李靖 《卫公兵法》卷下:“敌若木驴攻城,用铁蒺藜下而敦之。其法以熟铁阔径尺,长一尺二寸,四条纵横,布如蒺藜形,鎔生铁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连鏁掷下,敦讫,以轆轤抅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太祖 知之,密令駙马都尉 李坚 与宦官一人往捕,设酒邀 马叶 ,擒之,与宦官连锁以行。”《明史·陈友谅传》:“ 友谅 集巨舰,连锁为阵。”
(5).连续不断。 宋 范成大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诗:“咿哑啸簧鸣,轣轆连锁转。”
(6).一环扣一环,像锁链似的。《人民日报》1981.6.15:“过去由于只建立了个人岗位责任制,而没有建立部门和个人之间纵横连锁的责任制,上下左右职责不分明,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词语解释:连琐 拼音:lián suǒ
玉制小连环,动则声音清澈而细碎。 唐 陆龟蒙 《采药赋》:“兰在口以时闻,娇如连琐;蕙牵心而不定,飘若悬旌。”词语解释:封锁 拼音:fēng suǒ
(1).亦作“ 封鏁 ”。封闭加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至一宅,封锁正密,打锁破开之,婢及 高丽 并在其中。” 宋 欧阳修 《论史馆日历状》:“躬亲入柜封锁,候诸司供报齐足,修为日歷。”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你和媳妇儿先去,我封锁了门户便来也。”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国忠 方醒,惶惧甚,遽走下楼,急令封鏁之。”
(2).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朱德 《和董必武同志》:“ 黄河 东岸 太行 陬,封锁层层不自由。” 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在学风方面出了不少问题,例如压制讨论、互相封锁等。”词语解释:锁锁 拼音:suǒ suǒ
(1).树木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锁锁》:“ 回紇 野马川 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2).细碎的鸟鸣声。 明 汤三江 《夜行船序·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套曲:“鸳鸯瓦碎,锁锁先时梦兆。”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对属天然燕雀侔,可知锁锁儷钩钩。”词语解释:栅锁 拼音:shān suǒ
安装在栅栏上的锁。 唐 周贺 《送耿山人归湖南》诗:“夜涛鸣栅锁,寒苇露船灯。”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临淮感事》:“栅锁城扉晓一开,柂牙车轴转成雷。”词语解释:轻锁 拼音:qīng suǒ
轻佻猥琐。锁,通“ 琐 ”。 唐 孙过庭 《书谱》:“迟重者终於蹇钝,轻锁者誶於俗吏。”词语解释:闭锁 拼音:bì suǒ
(1).倒闭,歇业。 李大钊 《面包问题》:“ 欧 战停止以后, 日本 大阪 的工厂闭锁者日有所闻。”
(2).封闭关锁。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三章:“有闲有产的坐食的人们,你们那腐烂了的良心,麻木了的美感,闭锁了的智性,岂能了解得这‘流氓’二字的美妙吗?” 王西彦 《寻常事》:“丛林那边,是一排黑魆魆的山脉,被闭锁在更浓厚的黑暗里。”词语解释:宣锁 拼音:xuān suǒ
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宋 周必大 《玉堂杂纪》卷下:“ 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 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令学士院降詔,仍免宣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陈上舍应祥》词:“把一枝色笔,掷还 郭璞 ,些儿残锦,回乞天孙。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词语解释:鱼锁 拼音:yú suǒ
亦作“ 鱼鏁 ”。 鱼形的锁。 唐 鲍溶 《期尽》诗:“鱼锁生衣门不开,玉筐金月共尘埃。” 唐 张泌 《碧户》诗:“碧户扃鱼鏁,兰窗掩镜臺。”参见“ 鱼钥 ”。
词语解释:鱼钥 拼音:yú yuè
鱼形的锁。 南朝 梁简文帝 《秋闺夜思》诗:“夕门掩鱼钥,宵牀悲画屏。” 宋 欧阳修 《清明赐新火》诗:“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清 黄遵宪 《夜渡苏彝士河》诗:“云歛天高暑渐清,沉沉鱼钥夜三更。”词语解释:镇锁 拼音:zhèn suǒ
镇压禁闭。《水浒传》第一回:“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词语解释:系锁
用锁索捆绑词语解释:九重锁 拼音:jiǔ zhòng suǒ
形容幽深。 宋 郑震 《宿洞霄山中》诗:“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鐘。”词语解释:缄锁 拼音:jiān suǒ
亦作“ 缄鏁 ”。 封闭关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观殿有石函,长三尺餘,其上鏨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隣於鬼工,而缄鏁极固,泯然无毫缕之隙。”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郑傪 ﹞每朝炊报熟,即纳於库,逐时量给,缄鏁严密。”《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有 敕书楼 ,藏 唐太宗 、 明皇 御札詔敕,缄锁甚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杨戩二怪》:“ 戩 新作书室,壮丽特甚,设一榻其中,外施缄鏁,他人皆不得至。”词语解释:重垣叠锁 拼音:zhòng yuán dié suǒ
重复的垣墙,重迭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她们从她们那神妙的故乡,移到这重垣迭锁的宫里来,她们的悲哀已就不堪设想了,那知道她们还有更悲痛的事情令人难受。”词语解释:长命锁 拼音:cháng mìng suǒ
旧俗小儿所挂的颈锁,用以祈求吉祥长命。《红楼梦》第八回:“项上掛着长命锁、记名符。” 李季 《菊花石》诗:“刻一个菊花长命锁,外爷买去送外孙。”词语解释:金枷玉锁 拼音:jīn jiā yù suǒ
枷为套在颈上的刑具,锁为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金枷玉锁”比喻既是珍宝,又是包袱。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儿女是金枷玉锁,欢喜寃家,师父,稽首。”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二折:“到来日只少个殃人祸,儿女是金枷玉锁。”词语解释:军事封锁 拼音:jūn shì fēng suǒ
国际法名词。一国或数国以武力(主要为海军)割断某一国的对外联系的措施。分战时封锁和平时封锁。词语解释:转字锁 拼音:zhuàn zì suǒ
一种锁,其机构由一个或几个刻有字母或数字的可转动的拨盘或圆环来控制,只有当转动拨盘符号组成一定顺序时才能把锁打开词语解释:镣锁 拼音:liào suǒ
镣铐和锁链。喻指奴役和束缚。 茅盾 《子夜》八:“几千年被压迫被剥削的怨恨,现在要报复,现在正像火山爆发似的要烧毁所有的桎梏和镣锁。”词语解释:落锁 拼音:luò suǒ
开锁;锁上。例如:这幢楼晚上十一点准时落锁。词语解释:联锁 拼音:lián suǒ
(1).锁链。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维 汴州 河 水自中注,厥初距 河 为城,其不合者,诞寘联锁於 河 。”
(2).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事物或人。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 镇江 为挈合 黄河 流域与 长江 流域中间之联锁。” 徐特立 《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因此我们做乡村工作的人员,应该做党政军与民众中间的联锁。”
(3).技术设备上的相互控制装置。词语解释:识锁 拼音:shí suǒ
喻处于封闭状态的认识能力。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你只因一念昏迷,便生执着,既生执着,便多颠倒,致使玄关固闭,识锁难开,疑网牢笼,智力劣諭,定难以言语唤省他了。”词语解释:保险锁 拼音:bǎo xiǎn suǒ
为防偷盗而特装的锁词语解释:倒锁 拼音:dào suǒ
反锁,从外面锁上门。例如:我被敌人倒锁在屋里。词语解释:云迷雾锁 拼音:yún mí wù suǒ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緑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亦作“ 云迷雾罩 ”。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词语解释:愆锁
罪锁词语解释:筋厮锁
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词语解释:钻头就锁 拼音:zuàn tóu jiù suǒ
犹言自投罗网。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喒故旧情薄。”词语解释:三簧锁 拼音:sān huáng suǒ
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宋四公 ﹞便走到土库门前,见一具肐膊来大三簧锁,锁着士库门。”词语解释:鐍锁 拼音:jué suǒ
关锁。 清 查慎行 《人海记·申济芳》:“鐍锁甚密,外严兵守之。”词语解释:钳锁 拼音:qián suǒ
亦作“ 钳鏁 ”。
(1).旧时小儿的金属首饰。《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善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鏁、瓔珞、衣物,都尽持去。”
(2).古代两种刑具。用以束颈、锁身。《新唐书·刑法志》:“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词语解释:鈇锁 拼音:fū suǒ
指刑狱。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大则性命,必有鈇锁之寃焉。”词语解释:杻锁 拼音:niǔ suǒ
手铐与项锁。古时刑具。亦指带着手铐与项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丑扮 柳敬亭 杻锁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若未经审结,须牢加杻锁。”词语解释:披枷带锁 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飡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只见 李氏 披枷带锁到殿前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有披枷带锁儼然罪人者。”亦作“ 披枷戴锁 ”。《西游记》第六二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 刘心武 《没有讲完的课》:“有些家伙正在往我们灵魂上泼脏水,给我们的灵魂披枷戴锁。”词语解释:披枷戴锁 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见“ 披枷带锁 ”。
词语解释:披枷带锁 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飡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只见 李氏 披枷带锁到殿前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有披枷带锁儼然罪人者。”亦作“ 披枷戴锁 ”。《西游记》第六二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 刘心武 《没有讲完的课》:“有些家伙正在往我们灵魂上泼脏水,给我们的灵魂披枷戴锁。”词语解释:撞锁 拼音:zhuàng suǒ
安在门上的一种弹簧锁,门一关就能锁上
找某人而某人不在家称撞锁词语解释:寄名锁 拼音:jì míng suǒ
迷信习俗。怕小孩夭亡,在神或僧、道前寄名为弟子,再用锁形饰物挂在项间,表示借神的命令锁住,称为“寄名锁”。《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 ﹞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词语解释:拘锁 拼音:jū suǒ
拘禁。《宋史·刑法志二》:“法无拘锁之条,特州县一时弹压盗贼姦暴,罪不至配者,故拘锁之,俾之省愆。”《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 陈垓 ﹞因极言检覈、决狱、疏决、推勘、拘锁、刺环、奏裁、详覆、重勘、追证十弊,从之。”词语解释:挂锁 拼音:guà suǒ
一种用时挂在屈戌儿的环孔中的锁。词语解释:弹簧锁 拼音:tán huáng suǒ
用弹簧销上的锁词语解释:弹子锁 拼音:dàn zǐ suǒ
以弹子、弹簧为主体的锁。由锁体、锁芯、弹簧和上下弹子组成。当钥匙插入锁孔时,上弹子和下弹子的分界正好与锁体、锁芯的分界相齐,锁便可打开。有门锁、挂锁等形式。词语解释:囚锁 拼音:qiú suǒ
亦作“ 囚鏁 ”。 禁锢。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悲回风》:“精神囚锁着不能开展,气息束缚着难以平匀。”词语解释:名缰利锁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谓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宋 柳永 《夏云峰》词:“向此免名韁利锁,虚费光阴。”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争如我,得磨跎处且磨跎,无名韁利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况此百年以内,有无数忧愁困苦、疾病颠连、名韁利锁、惊风骇浪阻人燕游。”词语解释:缨锁 拼音:yīng suǒ
缨与锁。比喻束缚之物。 南朝 梁 王筠 《与东阳盛法师书》:“弟子恨此樊笼,迫兹缨锁,无由问道,抚躬如失。”词语解释:衾裯枷锁 拼音:qīn dāo jiā suǒ
比喻女色的牵累。 清 许鸿磐 《三钗梦·勘梦》:“你看那大英雄,也摆不开多牵缠的衾裯枷锁。”词语解释:环锁 拼音:huán suǒ
一种字码锁,套在锁簧周围的一串带槽环必须这样安排,使得在锁簧闩上以前各槽与锁簧卡住词语解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拼音:yī bǎ yào shi kāi yī bǎ suǒ
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一:“ 罗家河 的这一位贫农,如果不是叫他的好朋友去劝,会劝不转的。这叫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词语解释:百家锁 拼音:bǎi jiā suǒ
旧俗为祝婴儿长命向许多亲友乞钱购买的锁形金银饰品。《新华日报》1938.7.12:“妇女和儿童在这次献金运动中,也非常活跃,捐出他们的戒指、耳环、百家锁等等。”词语解释:犀锁 拼音:xī suǒ
坚固的拦江铁锁。 唐 沉佺期 《峡山赋》:“猿环不见,时聆古木号风;犀锁已沉,夜有寒潭浸月。”词语解释:石锁 拼音:shí suǒ
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桩,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读过一本书。”词语解释:墩锁 拼音:dūn suǒ
亦作“墪锁”。 犹囚禁。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先监遗事纪略》:“及先监卒后,纍臣被 常太监 云 詿误墪锁。”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出票拿人,马房动刑,里外看守,墪锁浄军,皆其职管。”词语解释:眉间锁 拼音:méi jiān suǒ
紧皱的双眉。喻忧愁的面貌。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焚香看漱齿哦,这是佛名经,出 普陀 ,能开一切眉间锁。”词语解释:碰锁 拼音:pèng suǒ
撞锁。亦称“弹簧锁”词语解释:碰簧锁 拼音:pèng huáng suǒ
有斜端的自动弹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