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锐意 拼音:ruì yì
(1).坚定的意志。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以七尺形中精神,欲有所为,虽积鋭意,犹筯撞鐘筭击鼓也,安能动天?”
(2).谓用心专一。《后汉书·朱暉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专精鋭意,心劳体倦。”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记慕九霄中。”
(3).谓愿望迫切,态度坚决。《陈书·蔡景历传》:“是时 高宗 鋭意 河 南,以为指麾可定。”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省试时, 欧阳文忠公 鋭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从近期起,鋭意革新,继承本报文艺周刊传统,努力办成以培养文学青年,辅导业余作者为中心内容的文学期刊。”词语解释:锐气 拼音:ruì qì
(1).旺盛的气势。《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鋭气挫於险塞,粮食竭於内府。” 晋 左思 《蜀都赋》:“鋭气剽於中叶,蹻容世於乐府。” 明 屠隆 《綵毫记·官兵大捷》:“王师鋭气吞强敌,神机鬼杂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叔齐 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
(2).指气势旺盛。《汉书·赵充国传》:“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鋭气,以十二月击 先零羌 。”词语解释:锐头 拼音:duì tóu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词语解释:锐进 拼音:ruì jìn
(1).谓迅速进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行军出师,其锋必先。汝勿鋭进,天兵在前。”《清史稿·穆宗纪》:“辛巳, 雷正綰 以疏防峡口,褫职留营。諭诫西征各军贪功鋭进。”
(2).谓急于求取功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一言欲告,又恐阻鋭进之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每见热中人鋭进不已,身家交瘁。”词语解释:锐志 拼音:ruì zhì
(1).意志坚决,愿望迫切。《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鋭志翰墨林,放眼出天地。”
(2).指坚决的意志。 明 唐顺之 《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 李忱 自请独当一战,鋭志可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月餘,鋭志渐衰,游恆忘返。” 李兆麟 《露营之歌》:“同志们!锐志那怕 松江 晚浪升。”词语解释:锐旅 拼音:duì lǚ
精锐部队。《宋书·谢庄传》:“殿下亲董鋭旅,授律继进。”《宋史·乐志十三》:“鋭旅庆回旋,边防尽晏然。”词语解释:锐士 拼音:duì shì
1. 秦 精兵名。《荀子·议兵》:“ 魏 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 之鋭士; 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汉书·刑法志》:“ 齐愍 以技击彊, 魏惠 以武卒奋, 秦昭 以鋭士胜。” 颜师古 注:“鋭,勇利。” 章炳麟 《封建考》:“及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2.泛指精锐的士卒。《六韬·兵道》:“伏其鋭士,寂若无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自择选鋭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新唐书·王智兴传》:“既战,降其将十辈、鋭士三千,遂拔 棣州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名家如 李都尉 五千兵,皆 荆 楚 鋭士,奇才剑客。”词语解释:锐师 拼音:duì shī
精锐部队。《左传·桓公十一年》:“我以鋭师宵加於 郧 。 郧 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鬭志。”《史记·赵世家》:“ 肃侯 卒。 秦 、 楚 、 燕 、 齐 、 魏 出鋭师各万人来会葬。” 唐 李商隐 《寿安公主出降》诗:“ 潙水 闻贞媛, 常山 索鋭师。”《明史·陈友定传》:“ 友定 遣 阮德柔 以兵四万屯 锦江 ,绕出 深 ( 胡深 )后,断其归路,而自帅牙将 赖政 等以鋭师搏战, 德柔 自后夹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臣拟俟大兵齐集,同时大举,分地奋攻,而别选鋭师旁探间道,裹粮直入。”词语解释:锐卒 拼音:duì zú
精锐的士卒。《孙子·军争》:“鋭卒勿攻,饵兵勿食。” 陈皞 注:“盖言士卒轻鋭,且勿攻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 梁 赵 相攻,轻兵鋭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鋭卒从 小平津 过津北,破之。”词语解释:锐锋 拼音:duì fēng
1.利刃。 汉 陈琳 《武军赋》:“清坚皓鍔,修刺鋭锋。”
2.强劲的势头。《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今之走,避鋭锋,非有恶意。”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二》:“一定是 楚国 的民众间所蜂起的巴尔奇山式的抗战,阻止了 白起 的锐锋。”词语解释:锐精 拼音:duì jīng
1.谓磨砺武器使锋利。《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天下鋭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2.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 王利器 校注:“鋭精犹言勤鋭专精。 汉 人习用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鋭精蓺文,意忽学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鋭精细巧,心疏体统。” 宋 司马光 《应诏言朝政阙失状》:“即位以来,鋭精求治,耻为继体守文之常主。”
3.精粹纯一。 汉 刘向 《列女传·盖将之妻》:“ 盖将 之妻,据节鋭精。”
4.犹赞美。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春秋》鋭精 尧 舜 ,垂意 周文 。”词语解释:锐利 拼音:ruì lì
(1).尖锐锋利。 宋 田锡 《倚天剑赋》:“天老练日时之吉,太一详鋭利之符。”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在斗争的过程之中去锻炼出文化上的更锐利的武器。” 闻一多 《红烛·孤雁》诗:“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
(2).敏锐。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不巧的巧遇》:“凭他一双锐利的生意眼,一种对赚钱特别敏感的神经,立刻察觉出这里……正是一个迷人的好所在。”词语解释:锐兵 拼音:duì bīng
精锐的士卒。《吕氏春秋·古乐》:“ 武王 即位,以 六师 伐 殷 ,六师未至,以鋭兵克之於 牧野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其鋭兵尽於 齐 ,重甲困於 晋 。”《新唐书·永王璘传》:“如总 江 淮 鋭兵,长驱 雍 洛 ,大功可成。” 宋 苏洵 《权书·攻守》:“大兵攻其南,鋭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鋭兵出其西。”词语解释:锐笔 拼音:duì bǐ
精锐的文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鋭笔,法於争锋。” 唐 李峤 《送骆奉礼从军》诗:“羽书资鋭笔,戎幕引英宾。”词语解释:锐角 拼音:ruì jiǎo
小于直角的角。词语解释:锐减 拼音:ruì jiǎn
急剧减少。例如:销量锐减。词语解释:锐不可当 拼音:ruì bù kě dāng
锐:锋利。当:抵挡。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例如:侯无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词语解释:锐喙
尖利的嘴巴词语解释:锐挫气索 拼音:duì cuò qì suǒ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任举 败没,鋭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词语解释:锐将 拼音:duì jiāng
犹骁将。《太平广记》卷二九七引 唐 李隐 《潇湘录·瀚海神》:“我生为鋭将三十年,死葬此。从我者步骑五千餘,尽皆精彊。”《新唐书·马璘传》:“在 涇 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虏不敢犯,为中兴鋭将。”词语解释:锐密 拼音:duì mì
敏锐而周密。 茅盾 《追求》一:“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至少须要高等的常识,冷静的头脑,锐密的观察,忍耐的精神。”词语解释:锐居 拼音:duì jū
锐利,锋利。居,助词。《韩诗外传》卷三:“鋭居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 许维遹 集释:“‘居’为语助词。”一本作“兑居”。词语解释:锐器 拼音:duì qì
犹利器。《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试,以精鋭为右。”词语解释:锐冽 拼音:duì liè
尖利凛冽。 王西彦 《风雪》一:“ 海仑 感到从窗口吹逼进来的风更其锐冽了。”词语解释:锐入 拼音:duì rù
尖锐深刻。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先生目光之炯远,思想之鋭入……为我 中国 国教放一大光明。” 梁启超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故其举动之奇警也,猛烈也,坚忍也,鋭入也,常有为他人之所不能喻者。”词语解释:锐厉 拼音:duì lì
1.苛刻而严厉。 阿英 《小品文谈》:“这时候,因为革命青年、学者,很多的跑到 广东 ,而新闻的封锁政策,也愈加锐厉。”
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 王西彦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发出锐厉的鸣叫,列车又开始它无穷的历程。”词语解释:锐景 拼音:duì jǐng
迅疾的身影。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应诏》:“藴籋云之鋭景,戢追电之逸足。”词语解释:锐势 拼音:duì shì
精锐的势力。《中国歌谣资料·三点革命诗》:“养成鋭势復仇日,誓灭 清 朝一扫空。”词语解释:锐敏 拼音:duì mǐn
精细而敏锐。《左传·哀公十一年》:“ 子羽 鋭敏,我不欲战而能默。” 杜预 注:“鋭,精也;敏,疾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潁阴 鋭敏,屡为军锋。”《新唐书·蒋乂传》:“ 乂 性鋭敏,七岁时,见 庾信 《哀江南赋》,再读輒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看不出这个有点书呆子气的人,在政治上竟还这么锐敏。”词语解释:锐挫望绝 拼音:duì cuò wàng jué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前戈矛,后邪许,得险即守,寸步而前,而后 苗 鋭挫望絶,薪烬焰熄,隄塞水止。”词语解释:锐智 拼音:duì zhì
显示有才智。 晋 潘尼 《安身论》:“然弃本要末之徒,恋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鋭智,抽锋擢颖,倾侧乎势利之交,驰骋乎当涂之务。”词语解释:锐藻 拼音:duì zǎo
丰茂的辞藻。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摛鋭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词语解释:锐翰 拼音:duì hàn
指精粹之文笔。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鋭翰汪濊以波涌,六奇抑鬱而渊稸。”词语解释:锐泽 拼音:duì zé
犹细润。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因择其厚者洼而为研,肤理鋭泽,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鉴。”词语解释:锐武 拼音:duì wǔ
锐利而威武。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一毛不成,採众毫於三穴之内;四者可弃,取鋭武於五德之中。”词语解释:锐虑 拼音:duì lǜ
谓专心思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勤身鋭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词语解释:锐标 拼音:duì biāo
尖端,尖顶。 明 张升 《医巫闾山赋》:“鋭标荫碣石之颠倒,景浸濡水之洋羌。”词语解释:锐眦 拼音:duì zì
指外眼角。《灵枢经·癫狂》:“目眥外决於面者为鋭眥,在内近鼻者为内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三焦手少阳脉附营卫三焦府一之十》:“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於颊,至目鋭眥。”词语解释:锐锒 拼音:duì láng
犹钻研。词语解释:锐逸 拼音:duì yì
谓显露,不含蓄。 明 徐祯卿 《谈艺录》:“气本尚壮,亦忌鋭逸。 魏祖 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曖曖也。 思王 《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词语解释:锐端 拼音:duì duān
谓事之所由始。《文子·下德》:“若开其鋭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姦也。”旧注:“防之不在其本,而制之于必犯,若抱薪救火,以资其盛也。”词语解释:锐立 拼音:duì lì
犹耸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又战碉鋭立,高於中土之塔。”词语解释:锐顶 拼音:duì dǐng
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 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鋭顶之君,少明古学。”词语解释:锐阵 拼音:duì zhèn
古代一种兵阵。阵如刀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虏用兵多用鋭阵;一阵退,復一阵来。”词语解释:锐达 拼音:duì dá
敏锐而通达。 梁启超 《〈沉氏音书〉序》:“至其言论,多有透闢鋭达,为前人所未言者。”词语解释:锐身 拼音:duì shēn
犹挺身。谓勇于承担风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其鋭身而报知己也,有 豫 之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屠沽察睫竞才,常鋭身以 福尔 、 马丁 为任。”词语解释:锐骑 拼音:duì qí
精锐的骑兵。《战国策·齐策一》:“军重踵 高宛 ,使轻车鋭骑衝 雍门 。” 晋 陆机 《辨亡论》上:“鋭骑千旅,虎步原隰。”《魏书·肃宗纪》:“敕 怀朔 都督,简鋭骑二千,躬自率护,送达境首,令观机招纳。”词语解释:锐情 拼音:duì qíng
谓用心专一。《北齐书·酷吏传·毕义云》:“ 文襄 以其推伪,众人怨望,并无所问,乃拘吏数人而斩之。因此鋭情讯鞠,威名日盛。”《新唐书·儒学传序》:“ 太宗 身櫜鞬,风纚露沐,然鋭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公鋭情著述,文逼 西京 。”词语解释:锐往 拼音:duì wǎng
犹言一往无前。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屈其二十年鋭往之气,頫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词语解释:锐弊 拼音:duì bì
虚弱疲困。《淮南子·道应训》:“臣闻袭国者,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为其谋未及发泄也,甲兵未及鋭弊也,粮食未及乏絶也,人民未及罢病也。”词语解释:锐思 拼音:duì sī
1.谓用心专一。《汉书·叙传上》:“独攄意虖宇宙之外,鋭思於豪芒之内。”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先生无 少伯 之奇略,专鋭思乎六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2.敏锐的思想。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将激昂为清,鋭思为精。”词语解释:锐很 拼音:duì hěn
猛烈而倔强。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其一人犹窜逐搜捕,濒死数四,幸而免焉而已,而其精悍鋭很之气不衰。”词语解释:锐上 拼音:duì shàng
指脑袋尖。常形容人性格刚毅。《新唐书·侯希逸传》:“长七尺,丰下鋭上。”参见“ 鋭头 ”。
词语解释:锐头 拼音:duì tóu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词语解释:锐悍 拼音:duì hàn
犹强悍。《汉书·霍去病传》:“合短兵,鏖 皋兰 下,杀 折兰王 ,斩 卢侯王 ,鋭悍者诛,全甲获丑。”词语解释:锐果 拼音:duì guǒ
快速而果敢。 明 唐顺之 《殷教官石城像赞》:“逡巡其进,非才之病;鋭果其退,维志之遂。”词语解释:锐志 拼音:duì zhì
1.意志坚决,愿望迫切。《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鋭志翰墨林,放眼出天地。”
2.指坚决的意志。 明 唐顺之 《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 李忱 自请独当一战,鋭志可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月餘,鋭志渐衰,游恆忘返。” 李兆麟 《露营之歌》:“同志们!锐志那怕 松江 晚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