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锱拼音:zī 繁体或异体字:錙属 支韵
 
 
錙 zī〈量〉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锱,六铢也。——《说文》锱锤之冠。——《淮南子·说山》八铢为锱。——《广韵》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风俗风义》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说法不一。等于6铢、8铢、12铢、6两或8两不等。引申为微小。如:锱毫(比喻细微处);锱介(比喻微小);锱锤(比喻微小之物);锱铢不爽(分毫不差) 康熙字典錙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𠀤音菑。 《說文》本作鍿。六銖也。《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荀子註誤云八兩曰錙。正韻錙引荀註。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𠀤非。从說文爲正。又《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註》錙壇,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