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作镇 拼音:zuò zhèn
镇守一方。《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刘良 注:“澶漫靡迤,宽长貌。言此原陵为国之近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处论道具瞻之地,当总戎作镇之权。”词语解释:重镇 拼音:zhòng zhèn
(1).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晋书·义阳成王望传》:“ 吴 将 施绩 寇 江夏 ,边境骚动。以 望 统中军步骑二万,出屯 龙陂 ,为二方重镇。” 宋 曾巩 《送赵宏序》:“天子、宰相以 潭 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 清 钱谦益 《山西大同府东路同知刘士琏授奉政大夫制》:“ 云中 为 幽 并 重镇,控制虏衝。”
(2).指国家倚重的大臣。《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 王蕃 ﹞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 大吴 之 龙逢 也。” 郑振铎 《桂公塘》:“ 家铉翁 是太老了, 吴坚 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词语解释:出镇 拼音:chū zhèn
出任地方长官。《宋书·庐陵献王义真传》:“﹝ 义真 ﹞出镇 歷阳 。未之任而 高祖 崩。”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刚果而和》:“ 程丞相 琳 ,性严毅,无所推下,出镇 大名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郑蒋翁婿》:“或云 蒋 方秉銓, 郑 谋出镇,为势所胁取。”《红楼梦》第七八回:“ 贾政 乃道:‘当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 恒王 ,出镇 青州 。’” 郭沫若 《〈孔雀胆〉故事补遗》:“ 西靖王 阿鲁 者, 世祖 太子 真金 子 答剌麻八剌 之子,以 至顺 元年封 西靖王 出镇 陕西 。”词语解释:坐镇 拼音:zuò zhèn
(1).安坐而以德威服人。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暕 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访对不休,质疑斯在。”《陈书·萧允传》:“公年德竝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復辛苦在外!”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自 张曲江 之后,称 房太尉 、 李梁公 为重德。 德宗 朝,则 崔太傅 尚用, 杨崖州 尚文……其后 贞元 末年,得 高贞公 郢 门下,亦足坐镇风俗。”
(2).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 巴金 《灭亡·革命党被捕》:“这里除了有外国人统治的租界以外,还有管辖五省、坐镇 金陵 的 孙联帅 底军队。”词语解释:雄镇 拼音:xióng zhèn
(1).犹重镇。 唐 独孤及 《江州刺史厅壁记》:“世称雄镇,且曰天府。”《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 榆林 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所歷皆巖关险塞,雄镇名都。”
(2).强有力地镇守。 宋 苏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 当府 郿县 太白山 ,雄镇一方,载在祀典。” 清 邹容 《革命军·结论》:“尔之独立厅已雄镇於中央。”词语解释:移镇 拼音:yí zhèn
犹移藩。 唐 张籍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诗:“天子新收 秦 陇 地,故教移镇古 扶风 。”词语解释:藩镇 拼音:fān zhèn
(1).地方方面长官。《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张子云 ﹞今虽临荒域,不能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命 吴三桂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
(2).藩卫镇抚。《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愿陛下简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将,藩镇方外,公卿尚书,务脩仁化。”
(3). 唐 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 睿宗 时设节度大使, 玄宗 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词语解释:岳镇 拼音:yuè zhèn
亦作“岳镇”。
(1).指封疆大吏。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岳镇闕而不知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诗:“未能裨岳镇,强欲效盐梅。”
(2).指四岳等名山。《新唐书·礼乐志一》:“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瀆、帝社、先蚕。”词语解释:巨镇 拼音:jù zhèn
(1).一方的主山。 南朝 梁 吴均 《八公山赋》:“若夫神基巨镇,而卓犖 荆河 。”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 天齐 标巨镇, 日观 啟崇期。”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跡,无不寻求。”
(2).强大的藩镇。 唐 白居易 《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诗:“巨镇为邦屏,全材作国楨。” 明 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历代州域总叙中·宋二十二州》:“ 六朝 能保守 江 左,以强兵巨镇尽在 淮 南 荆 襄 间。”
(3).比喻强大而可以依靠的力量。 明 宋濂 《故嘉兴知府吕府君墓碑》:“是时, 永康 有 吕氏 ,隐若巨镇焉。”词语解释:方镇 拼音:fāng zhèn
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 晋 持节都督, 唐 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 辽 金 时皆有其职。 清 吴廷燮 著有 唐 、 辽 、 金 《方镇年表》,可参阅。《晋书·范宁传》:“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新唐书·裴均传》:“ 德宗 以 均 任方镇,欲遂相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开元 九年置 朔方 节度,自是始有方镇。”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於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词语解释:四镇 拼音:sì zhèn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 杨州 之 会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医无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 汉 晋 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阳 、 虎牢 为 河南 四镇。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 唐 代称 朔方 、 泾原 、 陇右 、 河东 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 龟兹 、 于阗 、 疏勒 、 碎叶 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词语解释:山镇 拼音:shān zhèn
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 郑玄 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 孙诒让 正义:“此九州九山,亦并当州重大之名以镇安地域者,故尊之曰镇也。”词语解释:静镇 拼音:jìng zhèn
(1).静止。《云笈七籤》卷五七:“天有五星,进退成其经纬;地有五岳,静镇安其方位。”
(2).犹镇静。安静镇定。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向敏中王且》:“当有事之日,须得如此静镇。”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静镇资 安石 ,艰危仗 武侯 。”词语解释:州镇 拼音:zhōu zhèn
一方之重镇。《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归葬墓旧,妻子得还” 裴松之 注引《会稽典录》:“夫 会稽 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 浙江 ,南山攸居,实为州镇。” 南朝 陈 徐陵 《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夫以 南平 等郡,地壙民丰, 云梦 之田, 楚王 为宝, 吴 当劲 蜀 , 晋 拒强 秦 ,资彼山川,竝为州镇。”词语解释:下镇 拼音:xià zhèn
(1).下沉;下降。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寥郭上浮,峥嶸下镇。”
(2). 唐 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十五。”原注:“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者为下镇。”词语解释:大镇 拼音:dà zhèn
(1).重镇;大藩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文水》:“水西出 狐岐 之山,东逕 六壁 城南, 魏朝 旧置六壁於其下,防 离石 诸 胡 ,因为大镇。 太和 中罢镇,仍置 西河郡 焉。”《旧唐书·李愬传》:“惟 愬 六迁大镇,所处先人旧宅一院而已。”
(2).大集镇。词语解释:卧镇 拼音:wò zhèn
犹卧治,卧护。《东观汉记·景丹传》:“ 弘农 逼近京师,知将军病,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顾念 河东 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旧唐书·裴度传》:“ 文宗 遣吏部郎中 卢弘 往 东都 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才无取於折衝,愧已深於卧镇。” 清 钱谦益 《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即席赋诗》之六:“一綫白沟如带水,烦公卧镇 草桥关 。”词语解释:宝镇 拼音:bǎo zhèn
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唐 贾公彦 疏:“此云玉镇,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即此宝镇也。” 宋 李觏 《鲁公碑》诗:“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覩。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词语解释:节镇 拼音:jié zhèn
(1).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 ,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词语解释:留镇 拼音:liú zhèn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汉 孔融 《与张紘书》:“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不有居者,谁守社稷?”《后汉书·阴识传》:“帝每廵郡国, 识 常留镇守京师,委以禁兵。”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曾祖 载 ,为 宋王 司马,留镇 关中 。” 唐 李峤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万骑时巡,不陪游於 渭 北;四关镇守,独延欷於 周南 。”参见“ 留守 ”、“ 留臺 ”。词语解释:要镇 拼音:yào zhèn
重镇。 北魏 温子昇 《为广阳王渊上书言边事》:“ 定襄 陵庙之至重, 平城 守国之要镇。” 唐 白居易 《论太原事状三件·范希朝》:“其 灵武 比 太原 虽小,亦是要镇。”词语解释:玉镇 拼音:yù zhèn
指玉瑞及镇圭之属。《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郑玄 注:“玉镇、大宝器,玉瑞,玉器之美者。” 贾公彦 疏:“玉镇,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 孙诒让 正义:“王及诸侯六瑞通谓之玉镇。《苏氏演义》引《三礼义宗》云:上公镇桓圭,九寸;侯镇信圭,七寸;伯镇躬圭,六寸;子镇穀璧,五寸;男镇蒲璧,五寸。谓之镇者,皆受之於天子以为瑞信,镇抚国家也。”词语解释:征镇 拼音:zhēng zhèn
(1). 魏 晋 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羣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后因以称地方长官。《晋书·怀帝纪》:“帝谓使者曰:‘为我语诸征镇,若今日尚可救,后则无逮矣。’时莫有至者。”
(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新唐书·狄仁杰传》:“今边垂未寧,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 宋 陆游 《桃园忆故人》词之五:“泪尽 两河 征镇,日望中兴运。”词语解释:自镇 拼音:zì zhèn
(1).自行抑制。《楚辞·九章·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王逸 注:“镇,止也。”
(2).犹自重。《后汉书·冯衍传下》:“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李贤 注:“镇,重也。”词语解释:小镇 拼音:xiǎo zhèn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南齐书·柳世隆传》:“东下之师,久承声闻。 郢州 小镇,自守而已。”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旧唐书·柳公权传》:“自金吾大将授 邠寧 小镇,何事议论耶?”此指节度使衔。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清 王步青 《见闻录·松江记事》:“ 中大桥 ……沿 黄浦江 北岸一小镇也。市长不过半里。”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部队穿过 延安 正东八十里的 甘谷驿 小镇。”词语解释:嵩镇 拼音:sōng zhèn
嵩山 的别称。一方主山曰镇,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尔其左扃 崧镇 , 申侯 降 太室 之禎;前枕 莘 郊, 伊尹 发 空桑 之秀。”参见“ 嵩山 ”。
词语解释:嵩山 拼音:sōng shān
即 嵩山 。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秋鸿社燕飘零梦, 潁水 、 崧山 去住心。”参见“ 嵩山 ”。词语解释:守镇 拼音:shǒu zhèn
镇守。词语解释:京镇 拼音:jīng zhèn
即 京口 。 唐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之一:“ 晋 家南作帝, 京镇 北为关。”词语解释:军镇 拼音:jūn zhèn
指镇守边地的驻军。《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诸军镇,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人置子总管一人,五千人置总管一人。”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词语解释:五镇 拼音:wǔ zhèn
(1).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 唐 贾公彦 疏:“五州五镇得入岳名,餘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故四镇也。”
(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 青州 沂山 ,西镇 雍州 吴山 ,中镇 冀州 霍山 ,南镇 扬州 会稽山 ,北镇 幽州 医巫闾山 。《宋史·礼志五》:“其五镇, 沂山 旧封 东安公 , 政和 三年封王; 会稽 旧封 永兴宫 , 政和 封 永济王 ; 吴山 旧封 成德公 , 元丰 八年封王; 医巫閭 旧封 广寧公 , 政和 封王; 霍山 旧封 应圣公 , 政和 封 应灵王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凡四海、五镇、五岳、四瀆、 闕里 长白山 帝王陵,共五十九处。”词语解释:外镇 拼音:wài zhèn
京城外设长官督守的要镇。亦指镇抚地方的官员。《晋书·张华传》:“ 华 名重一世,众所推服……而 荀勗 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 华 外镇。”《宋史·自序传》:“窃惟此既内藩,事殊外镇,抚莅之宜,无繫早晚。”词语解释:北镇 拼音:běi zhèn
北方的主山。指 医巫闾山 。《旧唐书·礼仪志四》:“五岳、四镇、四海、四瀆,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北岳 恒山 ,於 定州 ;北镇 医巫閭山 ,於 营州 。”《宋史·礼志五》:“立冬祀北岳 恒山 、北镇 医巫閭山 并於 定州 ,北镇就 北岳庙 望祭。” 金 蔡珪 《医巫闾》诗:“ 幽州 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词语解释:楚镇 拼音:chǔ zhèn
楚 地主山。镇,一方的主山。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楚 镇惟 黄 岫,灵泉浴圣源。”词语解释:还镇 拼音:huán zhèn
(1).返回方镇。《晋书·杜预传》:“ 预 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南齐书·柳世隆传》:“卿好参候之,有急,令诸小戍还镇,不可贼至不觉也。”《梁书·傅岐传》:“二月, 景 於闕前通表,乞割 江 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
(2).返回并镇守。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冬十月, 琬 还镇 涪 。”《周书·文帝纪上》:“ 渭州 刺史 可朱浑元 还镇 渭州 。”词语解释:辅镇 拼音:fǔ zhèn
辅佐镇守。《南齐书·萧赤斧传》:“ 太祖 辅政,以 赤斧 为辅国将军、左军 会稽 司马,辅镇东境。”词语解释:边镇 拼音:biān zhèn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词语解释:朱仙镇 拼音:zhū xiān zhèn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 西南。为水陆交通要地。 宋 岳飞 大破 金 兵,进军至此。 清 时与 景德 、 佛山 、 汉口 合称四大镇。《宋史·岳飞传》:“ 飞 进军 朱仙镇 ,距 汴京 四十五里,与 兀术 对垒而阵,遣驍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 兀术 遁还 汴京 。”词语解释:环镇 拼音:huán zhèn
周围的大山。镇,一方的主山。指东、西、南、北四岳。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 嵩 当中。”词语解释:墟镇 拼音:xū zhèn
集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海乡农业生产合作社》:“ 边海乡 靠海,离山也不远,而且接近墟镇,是有可能大力开展副业和开荒的。” 瞿琮 《唱给铜鼓的歌》:“一个默默无闻的墟镇,这里出产着松木、楠竹。”词语解释:进镇 拼音:jìn zhèn
进驻镇守。《晋书·朱序传》:“又监 兗 青 二州诸军事、二州刺史,将军如故,进镇 彭城 。”词语解释:书镇 拼音:shū zhèn
压书、纸的文具。《南史·垣荣祖传》:“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词语解释:仙镇 拼音:xiān zhèn
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若夫 武丘 仙镇, 吴王 殉殁之墟; 驪嶠 崇基, 秦帝 升遐之宅,虽珠衣玉匣,下賁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词语解释:开镇 拼音:kāi zhèn
唐 代指任节度使,镇守一方。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今僕射 裴公 开镇 蛮荆 ,统郡惟九。”词语解释:剧镇 拼音:jù zhèn
政务繁剧的藩镇。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制》:“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新唐书·陈子昂传》:“近詔 同城 权置 安北府 ,其地当磧南口,制 匈奴 之衝,常为剧镇。”词语解释:兵镇 拼音:bīng zhèn
统辖一方的军府。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兵镇所处,物力必全。”词语解释:内镇 拼音:nèi zhèn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郑玄 注:“如王之镇圭也。” 贾公彦 疏:“言是谓内镇者,对天子执镇圭为内,若内宰对大宰为内,内司服对司服为内。王不言外者,男子居外是其常,但妇人阴,则得内称也。”
(2).境内腹地重镇。《南齐书·州郡志上》:“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 江 ,缘 江 为境,似 河内郡 ,内镇优重。”《新唐书·藩镇传·刘从谏》:“朝议谓 上党 内镇,与 河朔 异,不可许。”词语解释:望镇 拼音:wàng zhèn
犹重镇。多为历史、经济或地理上的要地。 清 钱谦益 《江西广信府通判吴士熙授承德郎》:“ 信州 据 吴 、 楚 、 闽 、 粤 之交,为东南望镇。”词语解释:安镇 拼音:ān zhèn
(1).镇静;安定。《云笈七籤》卷七引《灵宝经》:“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上愿宗祧安镇,圣寿遐延,紫禁青宫,匡扶大业,维城磐石,保乂洪基。” 郁达夫 《沉沦》七:“那侍女看他发颤发得利害,就想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喝酒,好教他把精神安镇安镇。”
(2).安抚镇守。《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单説 魏主 封 司马懿 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词语解释:城镇 拼音:chéng zhèn
城市;集镇。《周书·晋荡公护传》:“ 护 率轻骑为先锋,昼夜兼行,乃遣裨将攻 梁 临边城镇。”《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自餘城镇皆望风款附。” 魏巍 《火与火》:“多少城镇和乡村,在敌机滥炸下,已经成了混着白雪的焦土。”词语解释:压镇 拼音:yā zhèn
犹镇服;压制。《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姜维 入帐,正见 孔明 披髮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你要做网巾我就与你做,休要拏与淫妇,教他好压镇我。”《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小乙哥 和我许多时夫妻,尚兀自不把我亲热,却信别人言语,半夜三更,烧符来压镇我!”词语解释:卫星城镇 拼音:wèi xīng chéng zhèn
又称“卫星城市”。为分散市区人口和企事业单位而在大城市郊区或附近地区新建或扩建的独立的城镇。因其像卫星一样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周围,故名。如闵行、安亭、金山、嘉定等就是上海市的卫星城镇。词语解释:芙蓉镇 拼音:fú róng zhèn
长篇小说。古华作。1981年发表。1964年,“四清”工作组开进芙蓉镇。以摆米豆腐摊致富的胡玉音及其丈夫被划成新富农,丈夫被迫自杀。“文化大革命”中,胡玉音倍受屈辱,绝望中得到“右派分子”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由相爱而同居,结果被判处徒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的冤案得到平反。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影片。词语解释:冰镇 拼音:bīng zhèn
把食物、饮料等与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入冰箱使凉。 曹禺 《雷雨》第二幕:“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开水。”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他不肯坐下喝茶,而只在极渴的时候,享受一碗冰镇的酸梅汤。”词语解释:叛镇 拼音:pàn zhèn
背叛朝廷的藩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实行割据的藩镇,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取得 唐 朝廷的官爵,表示不是叛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其他原因是怕 回纥 寇边,或与 吐蕃 结合,或受 河北 叛镇的勾引。”词语解释:乡镇 拼音:xiāng zhèn
乡和镇。泛指较小的市镇。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一:“她那身打扮和风韵,与 连云场 这个小乡镇的风俗很不协调。”《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这屯子紧挨着 松花江 ,无论冬夏,这条江都是交通要道……上下游几处较大乡镇发生了什么事情,消息也能够很快传到这儿。”词语解释:集镇 拼音:jí zhèn
指乡村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民区。多为商业、手工业中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解逃限期》:“如窝家在本处,立可拘审;如本处路途、集镇拿获,供窝在邻封……以及妻子在别处者,俱要逐处关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城镇可以再分为城市和集镇。” 浩然 《艳阳天》第六八章:“这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石子公路,路北是集镇,路南是平原。”词语解释:隅镇 拼音:yú zhèn
边隅要镇。亦指戍守边镇的武官。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其有官不过隅镇,名不挂勋籍,身歷百战於狂涛巨鲸间,几为忌者挤致之以无名之死而卒以功名终,则有 通州 丁公 。”词语解释:魇镇 拼音:yǎn zhèn
(1).犹魇胜。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今晚三更三点,荧惑失位,着他领三百三十骑人马,都是红袍红旗,到宫门外面连射三箭,鸣锣击鼓,呐喊摇旗,着他魘镇火星。”
(2).犹魇昧。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个我去不得,我这老性命也是他救我的,不指望我去报答他,倒做这等魘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时 丕 有疾, 韜 乃诈称于 甄夫人 宫中掘得桐木偶人,上书天子年月日时,为魘镇之事。”
(3).犹言为害。谓在别人祈福时做不吉利的事。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今日当村众父老在我家赛牛王社,烧一陌纸,祈保各家平安,那里走将这两个不知羞耻的人来,要我酒肉喫,倒魘镇俺众人一年不吉利。”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是谁人啼天哭地两三声……可做的魘镇俺家私,你端的是扇摇百姓。”词语解释:府镇 拼音:fǔ zhèn
唐 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 龟兹 、 于阗 、 碎叶 、 疏勒 )。泛称府镇。 唐 崔融 《拔四镇议》:“自 建武 至於 延光 ,三絶三通,至 唐太宗 方事外讨,復修 孝武 旧跡,并 南山 至於 葱岭 为府镇,烟火相望焉。”词语解释:村镇 拼音:cūn zhèn
乡村集镇。《水浒传》第六二回:“﹝两个公人﹞看看天色傍晚,约行了十四五里,前面一个村镇,寻觅客店安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设局之地,宜空旷近水泉有村镇之处。” 鲁迅 《彷徨·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词语解释:八镇 拼音:bā zhèn
四方及四隅。《汉书·扬雄传上》:“戏八镇而开关。”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四方四隅为八镇。’ 如淳 曰:‘不言九者,一镇在中,天子居之故也。’”词语解释:廉镇 拼音:lián zhèn
观察使的别称。廉,通“ 覝 ”。《旧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身居廉镇,倾心王室,遣使献《丹扆箴》六首。”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按察使》:“廉镇,即观察使也。”词语解释:抚镇 拼音:fǔ zhèn
安抚镇守。《魏书·上党王天穆传》:“ 灵太后 詔流人所在,皆置命属郡县,选豪右为守令以抚镇之。”词语解释:封镇 拼音:fēng zhèn
粘贴符箓镇魔驱邪。 汉 蔡邕 《广东珠》:“臣闻目瞤耳鸣,近夫小戒也;狐鸣犬嗥,家人小妖也,犹忌慎动作,封镇书符,以防其祸。”词语解释:文镇 拼音:wén zhèn
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词语解释:总镇 拼音:zǒng zhèn
总兵的别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每督标设左右二总镇以分统之,提督居大铁甲船,总镇驻中等轮舰,其餘将弁各居所带之船。”参见“ 总兵 ”。
词语解释:总兵 拼音:zǒng bīng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后汉书·庞参传》:“臣愚以为万里运粮,远就 羌 戎 ,不若总兵养众,以待其疲。”《旧唐书·唐临传》:“ 武德 初, 隐太子 总兵东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县人有 方璵 者,其高祖 方虔 ,为 杨行密 守将,总兵戍 寧国 ,以备两 浙 。”
(2).官名。 明 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 清 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有明 虽失其制,总兵皆用武人,然必听节制於督抚或经略。则是督抚、经略将也,总兵偏裨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幸遇军门 侯恂 ,拔於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 王闿运 《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自 荆 岳 二州至 崇明县 五千餘里,凡设提督一员,总兵五员。”词语解释:市镇 拼音:shì zhèn
较大的集镇。 宋 朱熹 《约束不得搔扰保正等榜》:“右鏤榜示所管乡村市镇张掛。”《水浒传》第三二回:“又行了十数日,但遇村坊道店,市镇乡村,果然都有榜文张掛在彼处,捕获 武松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復村疃。至三日,踰亭午,抵一大市镇。”词语解释:提镇 拼音:tí zhèn
清 代提督与总兵的合称。提,指提督;镇,总兵的别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通详各宪并提镇衙门。”《清史稿·圣祖纪二》:“ 李本深 、 刘进忠 等多年提镇,高官厚禄,不能革其鴞音,俯首从贼,抑有何益?”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督抚为坏法乱纪之府,提镇为逋逃盗贼之魁。”词语解释:局镇 拼音:jú zhèn
谓器度稳重。《世说新语·雅量》“太宰惶怖,求下舆;顾看 简文 ,穆然清恬”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性温深,雅有局镇。”词语解释:景德镇 拼音:jǐng dé zhèn
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东北部,面积3235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为中国著名瓷都,已有近千年的烧瓷史词语解释:符镇 拼音:fú zhèn
犹符厌。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时有行客,云解符镇,取桃枝四枝书符,绕宅四面钉之,蛇渐退,符亦移就之。”词语解释:纸镇 拼音:zhǐ zhèn
即镇纸。压纸的文具。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卷下:“ 韶州 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红斑斕,稍润,扣之无声,可琢器皿,成为纸镇。”词语解释:街镇 拼音:jiē zhèn
市镇。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平原上的街镇,早饭时光,集就起了。”词语解释:后镇 拼音:hòu zhèn
居后镇守的人。《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晋书·宣帝纪》:“ 张郃 劝帝分军住 雍 、 郿 为后镇。”词语解释:狮泉河镇 拼音:shī quán hé zhèn
在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北部、狮泉河(森格藏布)南岸,新藏、那(曲)阿(里)公路交点。阿里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为西藏西部地区的新兴城镇。人口2000(1993年)。建有汽车修配、皮革、地毯、农具等工厂。词语解释:安西四镇 拼音:ān xī sì zhèn
唐 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 龟兹 、 疏勒 、 于阗 、 焉耆 (一作 碎叶 )。始设于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 永徽 元年(公元650年)罢, 显庆 三年(公元658年)复。 咸亨 元年(公元670年)为 吐蕃 所陷,改 碎叶 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 吐蕃 ,复置 龟兹 疏勒 、 于阗 、 碎叶 四镇,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弃 碎叶城 于 西突厥 十姓可汗,又改以 焉耆 为四镇之一。 安史 乱后陷于 吐蕃 。词语解释:督镇 拼音:dū zhèn
(1).官名。“督师”的别称。 明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 史可法 从 白洋河 失守,踉蹌奔 扬州 ,坚闭城以御敌。”
(2).泛指省一级的文武官员。《红楼梦》第七一回:“二十八日,请皇亲、駙马……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府、督镇及誥命等。”词语解释:圩镇 拼音:xū zhèn
集镇。《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一天, 洪宣娇 来到一个小圩镇,她安顿好吃宿的地方后,就照常摆起武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