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钱镈 拼音:qián bó
(1).古代两种农具名。后泛指农具。《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郑玄 笺:“教我庶民,具女田器。”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钱鎛停置,农收积场。”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繇是星陈畎亩之具,日新钱鎛之类。” 明 杜濬 《唐港耕人歌》:“东邻借钱鎛,西邻借桔槔。”
(2).借指农事。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无术铸五兵,使民兴钱鎛。”词语解释:钟镈 拼音:zhōng bó
即鎛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今太常钟鎛,皆於甬本为纽,谓之旋虫,侧垂之。”参见“ 鎛鐘 ”。
鎛钟。乐器名。 唐 薛曜 《舞马篇》:“鉤陈 周卫 儼旌旄,鐘鎛陶匏声殷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乃铸铜为龠、合、升、斗四物,以兴鐘鎛声量之率。”参见“ 鎛鐘 ”。
词语解释:镈钟 拼音:bó zhōng
见“ 鎛鐘 ”。
亦作“ 鎛钟 ”。 古乐器名。小钟和大钟。单独悬挂,与编钟不同。《隋书·音乐志下》:“鎛鐘……即 黄帝 所命 伶伦 铸十二鐘和五音者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其鎛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先是,宫悬止有四鎛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 胡三省 注:“凡钟十六枚同在于虡,谓之编钟,特悬者谓之鎛钟。”
词语解释:镈钟 拼音:bó zhōng
见“ 鎛鐘 ”。
亦作“ 鎛钟 ”。 古乐器名。小钟和大钟。单独悬挂,与编钟不同。《隋书·音乐志下》:“鎛鐘……即 黄帝 所命 伶伦 铸十二鐘和五音者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其鎛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先是,宫悬止有四鎛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 胡三省 注:“凡钟十六枚同在于虡,谓之编钟,特悬者谓之鎛钟。”词语解释:锄镈 拼音:chú bó
鉏和镈。借指耕作。 清 孙枝蔚 《溪南·东畴绿绕》诗:“圣朝昔日尊鉏鎛,处士全家贱綺罗。”词语解释:宝镈 拼音:bǎo bó
古乐器中贵重的小钟。《国语·晋语七》:“ 郑伯 嘉 来纳女、工、妾三十人,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鎛,輅车十五乘。” 韦昭 注:“鎛,小钟也。宝, 郑 所宝。”词语解释:磬镈 拼音:qìng bó
两种古乐器名。亦泛指乐器。《梁书·张率传》:“听磬鎛之毕举,聆《韶》《夏》之咸播。”词语解释:直镈 拼音:zhí bó
主持击钟。《国语·晋语四》:“戚施直鎛,蘧蒢蒙璆。” 韦昭 注:“直,主击鎛。鎛,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