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问讯 拼音:wèn xùn
(1).互相通问请教。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词语解释:问津 拼音:wèn jīn
(1).询问渡口。《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陆游 《郊行》诗:“ 桐君山 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 清 曹寅 《渡潞河题壁》诗:“水流沙阔岸无尘,策马东来此问津。”
(2).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词语解释:问天 拼音:wèn tiān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词语解释:问道 拼音:wèn dào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词语解释:问字 拼音:wèn zì
据《汉字·扬雄传》载, 扬雄 多识古文奇字, 刘棻 曾向 扬雄 学奇字。后来称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字”。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已戒应门老马走,客来问字莫载酒。” 宋 陆游 《小园》诗:“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 清 赵翼 《稚存见题贱照》诗:“乞书币涌 李邕 门,问字酒填 扬子 宅。”词语解释:问安 拼音:wèn ān
问候尊长起居;问好。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制》:“朕以四海奉皇太后於南宫,问安之时,诸女侍侧。” 宋 梅尧臣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诗:“行臺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词语解释:问疾 拼音:wèn jí
探问疾病。《礼记·杂记下》:“弔死而问疾。” 唐 卢纶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诗:“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圣祖拏鳌拜》:“尝託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词语解释:问俗 拼音:wèn sú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词语解释:问学 拼音:wèn xué
(1).求知;求学。《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郑玄 注:“问学,学诚者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谓善问学者,必待尽其词理委曲之意。” 明 宋濂 《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府君为儿时,重迟不戏,潜心於问学,及壮,益孳孳自治。”
(2).犹学问。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试将此酒反观我,胸中问学当日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 用修 自以工考订饶问学,而 仲弘 、 天挺 ,屡以无辜遭剧詆,不亦寃哉。” 吴佐清 《中国仿行西法纺纱织布应如何筹办俾国家商民均获利益论》:“鯫生问学素陋,闻见不多,拉杂成篇,不知有当於万一否。”词语解释:问取 拼音:wèn qǔ
问,询问。取,助词,无义。 唐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诗:“ 山公 醉不醉,问取 葛疆 知。”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鸝。”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词语解释:问禅 拼音:wèn chán
犹参禅。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采药会须逢 蓟子 ,问禪何处识 庞翁 。”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插花醉舞春风里,不学 庞翁 更问禪。”词语解释:问知 拼音:wèn zhī
向有知识的人请教。《韩非子·解老》:“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词语解释:问法 拼音:wèn fǎ
(1).依据法律。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其罪杀人,不发声色,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故无敢犯者。”
(2).问佛法。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问法看诗妄,观身向酒慵。”词语解释:问答 拼音:wèn dá
发问和回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陈思 《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勣寡,飈燄缺焉。”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 武王 用 太公 ,其相与问答百餘万言,今之《六韜》是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皆其祖若孙当日身与诸娃晨夕往还问答餽遗之事。”词语解释:问信 拼音:wèn xìn
(1).打听信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他归你家十来日了,如何到来这里问信。”《红楼梦》第七七回:“恨不得一时亮了就遣人去问信。”
(2).过问。 黄远庸 《旧历新年之一瞥》:“请他们不必问信,办到数月之后,再来问信,包办几个月再看。”词语解释:问寝 拼音:wèn qǐn
问候尊长起居。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 昭明太子 业膺守器,誉贞问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圣人何以加孝,朕每怀问寝之思。”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诗之一:“云影觚稜曙色开,鸡鸣问寝大家来。”参见“ 问安视寝 ”。
词语解释:问安视寝 拼音:wèn ān shì qǐn
见“ 问安视膳 ”。词语解释:问遗 拼音:wèn yí
(1).指贿赂。《史记·酷吏列传》:“ 都 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旧唐书·良吏传下·范传正》:“及为廉察,颇事奢侈,厚以财货问遗权贵,视公蓄如私藏,幸而不至甚败。” 清 钱谦益 《送瞿起田令永丰序》:“某善问遗,居间请求。”
(2).慰劳馈赠。《汉书·娄敬传》:“阶下以岁时 汉 所餘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諭以礼节。” 颜师古 注:“问遗,谓餉馈之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繚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 李泌 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赐民间以囊,盛百果穀瓜李种相问遗。”词语解释:问当 拼音:wèn dāng
问。当,语助词。《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维摩 卧疾於方丈,仏勑 文殊 专问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没留没乱,不言不语,儘夫人问当。”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岂敢行唐,大走向庭前去问当。”词语解释:问事 拼音:wèn shì
(1).谓过问国家大事。《墨子·七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彊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
(2).执杖行刑之役卒。《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祖 ( 黄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唐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文帝 ﹞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胡三省 注:“问事者,行杖之人也。”
(3).刑具。《雍熙乐府·新水令·陈琳抱妆盒》:“打的荒把 陈琳 便指,你常是无三思。我根前,下问事。”参见“ 问事杖 ”。
词语解释:问事杖 拼音:wèn shì zhàng
刑杖。《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 ,使从者斫问事杖三十枚,繫著马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 孚 斫问事杖,繫著马边。” 胡三省 注:“问事杖,问事所执杖也。”词语解释:问途 拼音:wèn tú
亦作“ 问涂 ”。 询问路径;探索门径。《庄子·徐无鬼》:“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逮其知学,復观其所以因材自励期於至远者,亦若 王良 造父 秣驥騄而问途。”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西学之事,问涂日多。”词语解释:问名 拼音:wèn míng
旧时婚礼中六礼之一。男家具书托媒请问女子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女家复书具告。《仪礼·士昏礼》:“宾执鴈,请问名。” 郑玄 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贾公彦 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 许敬宗 ﹞弃长子於叶徼,嫁少女於夷落。闻《诗》闻《礼》,事絶於家庭;纳采问名,唯同於黷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果有 展孝廉 ,生一女,貌极端好;但病痴,又常以舌出脣外,类犬喘日。年十六岁,无问名者。”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词语解释:问牛 拼音:wèn niú
《汉书·丙吉传》载: 丙吉 为相,见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问牛行几里。或谓牛喘为细事。 吉 曰:“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后以“问牛”为称颂官员关怀民间疾苦的典故。 唐 邵谒 《论政》诗:“ 孙弘 不开阁, 丙吉 寧问牛。” 唐 郑谷 《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诗:“道畅应为蝶,时来必问牛。” 清 赵翼 《太保傅文忠公挽词》:“问牛相业三台地,汗马勋名两战塲。”词语解释:问政 拼音:wèn zhèng
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来謁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 九疑山 。”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政暇论文,文餘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词语解释:问端 拼音:wèn duān
(1).写在纸上的审讯罪犯的问题。《旧唐书·元载传》:“辩罪问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阴事, 载縉 皆伏罪。” 清 方以智 《通雅·事制·刑法》:“审之曰问端,犹今言问头也。今但谓之审款。”
(2).问题。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焦心苦思于此诸问端者,犹絮陈未见之国都,其愚为不可几及。”词语解释:问龟 拼音:wèn guī
占卜。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词语解释:问劳 拼音:wèn láo
问候;慰问。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张安道 ﹞至殿上,见一道人临阶而坐。往就之,相问劳已,道人曰:‘ 张端明 入 蜀 ,今已再矣。’”《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揖客与语,言辞简当,问劳而已。”《明史·宋忠传》:“ 燕王 侦知之,急令其家人张故旗帜为前锋,呼父兄子弟相问劳。”词语解释:问罪 拼音:wèn zuì
亦作“ 问辠 ”。 宣布对方罪状,加以谴责、声讨。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正欲问罪於 尔朱 ,出卿於桎梏。”《隋书·炀帝纪下》:“ 商 郊问罪, 周发 成 文王 之志。”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土宇方惊骚动,问辠欲全忠勇。” 鲁迅 《三闲集·通信》:“盖天下的事,往往决计问罪在先,而搜集罪状(普通是十条)在后也。”词语解释:问官 拼音:wèn guān
审问犯人,处理讼案的官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这都是 章惇 这廝嘱託了问官,我也有口难辩。” 聂紺弩 《废话》:“我怎么不说呢?可是问官也受了他的买活,用许多刑罚逼我。”词语解释:问涂 拼音:wèn tú
见“ 问途 ”。
词语解释:问途 拼音:wèn tú
亦作“ 问涂 ”。 询问路径;探索门径。《庄子·徐无鬼》:“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逮其知学,復观其所以因材自励期於至远者,亦若 王良 造父 秣驥騄而问途。”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西学之事,问涂日多。”词语解释:问礼 拼音:wèn lǐ
询问礼法;学礼。《礼记·曲礼下》:“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 适 周 ,将问礼於 老子 。” 唐 刘长卿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诗:“江上花催问礼人, 鄱阳 鶯报 越 乡春。”词语解释:问心 拼音:wèn xīn
(1).两手合十当胸。《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一日两顿饭,没端碗,先打着问心替嫂子念一千声佛,这碗饭才敢往口里拨拉。” 老舍 《正红旗下》一:“她只在我母亲在我们屋里给灶王与财神上了三炷香之后,才搭讪着过来,可有可无地向神像打个问心。”
(2).犹言扪心自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问心既为勿欺……或可无烦再驳耳。”词语解释:问卜 拼音:wèn bǔ
占卦。迷信者用以推断吉凶,解决疑难。《礼记·曲礼下》:“大饗不问卜。” 孔颖达 疏:“五帝,其神非一……若其一一问卜,神有多种,恐吉凶不同。”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五:“游人多问卜,傖叟尽携龟。”《中国民间故事选·泽玛姬》:“﹝老国王夫妇﹞又请了喇嘛诵经,求神问卜,可是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词语解释:问水滨 拼音:wèn shuǐ bīn
见“ 问诸水滨 ”。
词语解释:问诸水滨 拼音:wèn zhū shuǐ bīn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 齐侯 以诸侯之师侵 蔡 。 蔡 溃,遂伐 楚 。 楚子 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 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 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 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若夫 昭王 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 问水滨 ”。 元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之二:“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词语解释:问经 拼音:wèn jīng
指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汉书·儒林传·王式》:“ 山阳 张长安 幼君 先事 式 ,后 东平 唐长宾 、 沛 褚少孙 亦来事 式 ,问经数篇。”《宋史·儒林传一·孙奭》:“幼与诸生师里中 王彻 , 彻 死,有从 奭 问经者, 奭 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词语解释:问岁
询问年岁的丰歉词语解释:问病 拼音:wèn bìng
问候病人。《史记·佞幸列传》:“太子入问病, 文帝 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谁知我伯母病了,伯父正在那里纳闷,少不免到上房去问病。”词语解释:问鼎 拼音:wèn dǐng
(1).《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 雒 ,观兵于 周 疆。 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 铸九鼎, 三代 视之为国宝。 楚王 问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问鼎”。《晋书·王敦传》:“﹝ 敦 ﹞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国号 大燕 ,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
(2).泛指觊觎侵占别国。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非报 德 也,非助 英 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3).触犯;过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孙生》:“﹝ 辛氏 ﹞牀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 孙 屡被刺剟,因就别榻眠。月餘,不敢问鼎。”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词语解释:问话 拼音:wèn huà
查问;询问。《红楼梦》第一回:“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 茅盾 《子夜》五:“ 吴荪甫 这才记起叫这 屠维岳 来问话。”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 乐华 对于 大文 这带着稚气的问话发笑了。”词语解释:问世 拼音:wèn shì
(1).指著作出版,与读者见面。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先生之为诗若此,可以出而问世矣。”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西行漫记》问世于一九三八年。”
(2).犹应世。 孙中山 《革命原起》:“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 澳门 、 羊城 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他的研究 庄子 哲学是一种问世的准备。”
(3).闻名于世。问,通“ 闻 ”。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 钱杏邨 先生却变成 阿英先生 ,以标点晚 明 著作问世。”词语解释:问好 拼音:wèn hǎo
问候安好。《红楼梦》第三一回:“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五:“怎么替你问好呢?我们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词语解释:问膳 拼音:wèn shàn
古礼,父母进食,人子侍侧,问膳食如何。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 郑玄 注:“问所食者。”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之二:“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宋 梅尧臣 《送弟赴和州幕》诗:“ 歷阳 况与吾庐近,春穀休言问膳难。”参见“ 问安视膳 ”。
词语解释:问安视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之为世子,朝於 王季 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文王 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 文王 。 文王 色忧,行不能正履, 王季 復膳,然后亦復初。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后因以“问安视膳”为儿子侍奉父母的礼法,即每日必问安,每食必在侧。《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二年》:“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后喜居 畅春园 ,上於冬季入宫之后,迟数日必往问安视膳,以尽子职。”亦作“ 问寝视膳 ”、“ 问安视寝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纲 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 宋 陈亮 《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餘,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亦既得其机要而见诸施行矣。”词语解释:问望 拼音:wèn wàng
名望;声望。问,通“ 闻 ”。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故夙著问望,为 孟尝 、 平原 之儔,及乎岁晚时危,益见臣节。” 宋 范成大 《得寿藏于先陇之傍俯酬素愿感慨交怀》诗:“ 京兆 汉 阡贤问望, 邢山 郑 冢俭规模。”词语解释:问断 拼音:wèn duàn
(1).指案件的判决。《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既是问断了,如今也不怕有人撞见,依旧开个碾玉作铺。”
(2).指审判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凡序问断案卷,始于原词,次行拘票案。”词语解释:问难 拼音:wèn nàn
诘问驳辩。《东观汉记·贾宗传》:“上美 宗 既有武节,又兼经术,每晏会,令与当世大儒司徒 丁鸿 问难经传。”《晋书·苻坚载记上》:“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清 冯桂芬 《重儒官议》:“诸生百许人列屋而居,书声彻户外,皋比之坐问难无虚日,可谓盛矣。”词语解释:问绢 拼音:wèn juàn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威 字 伯虎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 质 之为 荆州 也, 威 自京都省之……临辞, 质 赐绢一疋,为道路粮。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 质 曰:‘是吾俸禄之餘,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唐 杜甫 《送窦九归成都》诗:“读书 云阁观 ,问绢 锦官城 。” 仇兆鳌 注:“ 竇九 恐是 成都 竇少尹 之子,故用问绢事,时盖以省覲归 成都 耶。”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独揽还珠美,寧唯问绢情。”词语解释:问语 拼音:wèn yǔ
犹询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词语解释:问亲 拼音:wèn qīn
求亲,提亲。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今日安排酒果,亲自到他家问亲,走一遭去。”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不拣甚么人家,但是有才学,做得天下状元的,方可嫁他;若是其餘,不许问亲。”参见“ 问肯 ”。
词语解释:问肯 拼音:wèn kěn
求亲。定婚前的一种礼俗。 元 王晔 《折桂令·答》曲:“一箇将百十引江茶问肯,一箇将数十联诗句求亲。” 元 高克礼 《黄蔷薇过庆元贞》曲:“三纳子藤箱儿问肯,便待要锦帐罗幃就亲。”词语解释:问徒 拼音:wèn tú
判处徒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智圆 同姦不首,问徒三年,满日还俗当差。”词语解释:问对 拼音:wèn duì
(1).一问一答。《左传·襄公十二年》:“ 灵王 求后于 齐 , 齐侯 问对於 晏桓子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是夕祖孙及 仲仙 同处一室,问对竟, 仲仙 復为歌曲。”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此外在《论语》中有关于 子张 和 孔子 的问对好多条。”
(2).文体名。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问对》:“问对者,文人假设之词也。其名既殊,其实復异,故名实皆问者, 屈平 《天问》, 江淹 《邃古篇》之类是也。名问而实对者, 柳宗元 《晋问》之类是也。”词语解释:问头 拼音:wèn tóu
(1).犹试题。 唐 张鷟 《龙筋凤髓判》卷二:“伏称问头付晚,策目难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矛盾》:“ 张处士 《忆柘枝》诗曰:‘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 白乐天 呼为‘问头’。”《五灯会元·云门宗·化城鉴禅师》:“问:‘佛法毕竟成得甚么边事?’师曰:‘好箇问头,无人答得。’”
(2).犹问端。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王縉 之下狱也,问头云:‘身为宰相,夜醮何求?’”参见“ 问端 ”。
词语解释:问端 拼音:wèn duān
(1).写在纸上的审讯罪犯的问题。《旧唐书·元载传》:“辩罪问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阴事, 载縉 皆伏罪。” 清 方以智 《通雅·事制·刑法》:“审之曰问端,犹今言问头也。今但谓之审款。”
(2).问题。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焦心苦思于此诸问端者,犹絮陈未见之国都,其愚为不可几及。”词语解释:问省 拼音:wèn shěng
问候尊长的起居。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圣人惧其相褻而至於相怨也,於是制为朝夕问省之礼。” 明 许潮 《同甲会》:“今小春时节,父母在堂,未免唤妹子出来,同去问省一番则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与 縹云 ,但逢着时节,才去问省一番。”词语解释:问盟 拼音:wèn méng
犹问聘。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曾説配河间 织女 ,曾问盟月里 嫦娥 。”词语解释:问疑 拼音:wèn yí
请求解释疑难。 唐 司空曙 《寄天台秀师》诗:“永愿亲瓶屨,呈功得问疑。”词语解释:问数 拼音:wèn shù
占问运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 河 洛 ,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词语解释:问荆 拼音:wèn j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很长,从根茎的节上长出直立的茎。春季长出的茎没有分枝,顶端有笔头状的穗,嫩时可以吃;夏季长出的茎有分枝,绿色,有退化的叶片。利用孢子进行繁殖。词语解释:问罪师 拼音:wèn zuì shī
见“ 问罪之师 ”。
词语解释:问罪之师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1).讨伐犯罪者的军队。《旧唐书·侯君集传》:“天子以 高昌 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於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宋 辛弃疾 《美芹十论·察情》:“ 亶 之弑, 亮 尝惧我有问罪之师。”亦省称“ 问罪师 ”。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忼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2).比喻前来责问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词语解释:问发 拼音:wèn fā
判决发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八》:“令被害人捧牌告首,官即参奏革职,皂隶问发边卫充军,庶可以少息此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杂徒罪以下,纳赎者称问结,发配充军为民者,称问发。”词语解释:问军 拼音:wèn jūn
充军。古代刑罚之一。《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问军发配在 镇江府 ,成其恩爱,夫妻二人开药店。”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大光禄牌坊》:“时有口号曰:‘大中丞完子就问军,大光禄烧得光秃秃。’问军之謡已验。”词语解释:问卦 拼音:wèn guà
占卦象以问吉凶。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诗:“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徵。”词语解释:问业 拼音:wèn yè
请问学业。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於何考德而问业焉。” 清 侯方域 《书〈周仲驭集〉后》:“ 仲驭 与余交最善。余尝见其负盛名时,执贄问业者满天下。”词语解释:问齿 拼音:wèn chǐ
询问年龄。 明 唐顺之 《赠陈佥事约之生日》诗:“问齿方知散骑后,论才已是 洛阳 前。”词语解释:问理 拼音:wèn lǐ
审理。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哥哥,这人命的事,你是好人家的孩儿,怎么到的官府中问理去。”词语解释:问辨 拼音:wèn biàn
询问辨识。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词语解释:问恤 拼音:wèn xù
慰抚。《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 颐正 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上命坐,问恤甚至,赐器币,听以本官致仕。”词语解释:问缣游 拼音:wèn jiān yóu
据《后汉书·王丹传》载: 丹 同郡 河南 太守 陈遵 友人丧亲, 遵 赙助甚丰。 丹 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 丹 此縑,出自机杼。” 遵 闻而有惭色。 丹 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 丹 不许,令寄缣以祠。人问其故, 丹 举古人交游之例说明交道之难。后因用“问縑游”指笃实而又谨慎的交游。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縑游。”词语解释:问结 拼音:wèn jié
(1).指经过审问并结案。《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官司也问结了,却説这般鬼话来图赖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这是问结了的文书。”《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却説 晁源 自从问结了官司,除了天是王大,他做王二的傲性,依然又是万丈高了。”
(2). 清 代称判决纳金赎罪的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杂徒罪以下,纳赎者称问结。”词语解释:问索 拼音:wèn suǒ
求讨。《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周庸祐 听罢,也没得可答,心中只是纳闷。次日又向各侍妾问索,都称并无私积。”词语解释:问状 拼音:wèn zhuàng
查明案件的情状。《汉书·匡衡传》:“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词语解释:问宁 拼音:wèn níng
问安。《宋史·外国传五·占城国》:“每岁拜遣下臣,问寧上国。”词语解释:问课 拼音:wèn kè
谓请教课业。 五代 齐己 《喜彬上人见访》诗:“高吟欲继 沃州 师,千里相寻问课虚。”词语解释:问询 拼音:wèn xún
询问。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一:“你把饭端来吧!我还想问询问询别的事。” 巴金 《军长的心》二:“我想起了那个少妇的话,便说了这样一句,也含有问询的意思。” 郭小川 《十月的诗》:“回答我这个年青人的问询吧,以你水兵的幻想和浪漫主义。”词语解释:问题 拼音:wèn tí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其实就因为问题符号只在飞,可见还不知道怎样设问,怎样摆这符号,何况答案!”
(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将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为问题的情事,由几个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给一般人观看。”
(3).关键;重要之点。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4).事故或意外。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词语解释:问诸水滨 拼音:wèn zhū shuǐ bīn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 齐侯 以诸侯之师侵 蔡 。 蔡 溃,遂伐 楚 。 楚子 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 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 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 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若夫 昭王 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 问水滨 ”。 元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之二:“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词语解释:问长问短 拼音:wèn cháng wèn duǎn
问这问那。多形容关切。《红楼梦》第三五回:“﹝ 宝玉 ﹞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湍制臺 问长问短,异常关切。”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谁的矛盾》:“他本不是百科全书,偏要当他百科全书,问长问短,问天问地。”词语解释:问遣 拼音:wèn qiǎn
问罪发配。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掩父亲因拿姦夫,杀了淫妇,被官司问遣迭配 沙门岛 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苟能搜访侵收之人,籍没其家产,从重问遣,则钱粮逐年起总矣。”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西乡富民 马可观 扛打生员 刘致和 ,此以强暴凌孤寒,诸生声之有司,从重问遣。”词语解释:问谏 拼音:wèn jiàn
谓参与谋议。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近侧者不足以问諫,而由朝假不足以考度,故政谓此国无人也。”词语解释:问号 拼音:wèn hào
(1).标点符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
(2).疑问。 孙犁 《〈从维熙小说选〉序》:“不久,她带着一连串问号,安息了。” 郭小川 《昆仑行》诗:“可是我的心中,仍然有个问号:我们的人哪,为什么都是如此的英豪?”词语解释:问听 拼音:wèn tīng
犹传闻。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书》之二:“去年得邑海上,涂当出 越 ,而问听之谬,谓执事在焉。”词语解释:问事杖 拼音:wèn shì zhàng
刑杖。《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 ,使从者斫问事杖三十枚,繫著马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 孚 斫问事杖,繫著马边。” 胡三省 注:“问事杖,问事所执杖也。”词语解释:问事帘 拼音:wèn shì lián
古时官吏往往坐在帘子内问案,这帘子叫做“问事帘”。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你将坐位整好了,放下问事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