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元(半)[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1][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2]泿[tún][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2: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3: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4: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5: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韵 去声 名誉

拼音:wén 繁体或异体字:文韵,另见

聞 wén
〈动〉
  •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 同本义
  • 闻,知声也。——《说文》
  •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 夜闻军四面皆歌。——《史记·项羽本纪》
  •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 听说;知道
  •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 其闻道也。——·韩愈《师说》
  • 闻道有先后。
  • 不可得闻。——·黄宗羲《柳敬亭传》
  •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 接受 。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 传布,传扬
  •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 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 趁,乘 。如:闻早(趁早,赶早)
  • 闻名,出名
  •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 以义闻于东南。——·高启《书博鸡者事》
  • 嗅;嗅到
  •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 又如:自不可闻
  • 通“问”。询问;问候
  •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名〉
  • 知识;见闻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闻见(见闻)
  •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 声望;威望
  •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 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 草野之无闻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康熙字典古文:𦕁䎽䎹𦖫𥹢

  • 《唐韻》《集韻》𠀤無分切,音文。 (文韵)
  • 《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 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 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𧲂,見則天下大風。
  • 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𠀤音問。 (问韵)
  • 《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𠛬》𠛬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 又《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 又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 又《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 (先韵)
  • 《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