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分阃 拼音:fēn kǔn
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分閫推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 愬 当分閫之际终无内顾之忧者,由此妇也。” 宋 张先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书生愧请缨,大将膺分閫。”《明史·刘宁传》:“吾佩印分閫,分已足,独未尝大破敌,抱恨入地矣。”词语解释:帅阃 拼音:shuài kǔn
(1).镇抚一方的军事首长。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
(2).指帅府。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行行渐欣临帅閫,且把征车顿,忙参上将营。”词语解释:制阃 拼音:zhì kǔn
(1).谓统领一方军事。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制閫 成都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 正德 则有 太原 之 王晋溪 ,行边制閫,俱著劳绩。”
(2).指统兵在外的将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我不参制閫,则曲在我。”词语解释:戎阃 拼音:róng kǔn
犹帅府。 唐 白居易 《与师道诏》:“卿业重相门,位崇戎閫。” 唐 薛能 《冬日写怀》诗:“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閫间。” 宋 陆游 《范参政挽词》之一:“屡出专戎閫,遄归上政途。”词语解释:外阃 拼音:wài kǔn
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 晋 陆机 《至洛与成都王颖笺》:“ 机 以駑闇,文武寡施,猥蒙横授,委任外閫,輒承严教。”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时 贞元 十年已后, 德宗皇帝 春秋高,理务因人,最不欲文法吏生天下罪过。外閫节将动十餘年不许朝覲,死於其地不易者十八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外閫朝绅,多出门下。”词语解释:闺阃 拼音:guī kǔn
(1).宫院或后宫;内室。亦特指妇女居住的地方。 汉 班固 《白虎通·嫁聚》:“妇事夫有四礼焉……闺閫之内,袵席之上,朋友之道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帝王之子,生长富厚;朝出闺閫,暮司方岳,防骄翦逸,积代常典。” 明 方孝孺 《题陈节妇传后》:“方其自脩於闺閫之内,寧知节义之名为足慕哉!”
(2).借指妇女。《新唐书·唐绍传》:“ 韦庶人 请妃、公主,命妇以上葬给鼓吹,詔可。 绍 曰:‘鼓吹本军容, 黄帝 战 涿鹿 以为警衞……惟功臣詔葬,得兼用之。男子有四方功,所以加宠。虽郊祀天地,不参设,容得接闺閫哉?’” 明 王錂 《春芜记·闺语》:“他倾心属意怜闺閫,我自合谢伊情。”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倚屏美人图》:“ 秦淮 某妓丽而才,本大家闺閫。”
(3).家庭;家族。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考操业於闺閫,校始终於信効。” 唐 白居易 《判》之四二:“闺閫垂训,长幼虽合有伦;朝廷正名,等列岂宜无别?”
(4).借指闺房隐私。《镜花缘》第五八回:“有唆人不和的强盗,有説人闺閫的强盗……诸如此类,一时何能説得许多。” 清 林则徐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近因讼师播弄,动輒揑架大题……或加人恶名,或詆人闺閫。” 聂绀弩 《蛇与塔》:“本来,你出家人,管人闺阃则甚?”词语解释:出阃 拼音:chū kǔn
(1).《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后以“出閫”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后汉书·皇后纪序》:“ 明帝 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内无出閫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
(2).犹出门。《韩诗外传》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舄,视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贤左右也。”不出阃,谓不出宫门之外。词语解释:专阃 拼音:zhuān kǔn
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清 吴伟业 《赠冯子渊总戎》诗:“令公专閫拥旌旄,雕鶚秋风赐锦袍。”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武殿试》:“緑营人员应略晓文案,至专閫大员,尤宜明晓。”词语解释:藩阃 拼音:fān kǔn
(1).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并列藩閫,齐居台衡。”《旧唐书·崔昭纬传》:“内结中人,外连藩閫,属朝廷微弱,每託援以凌人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今之藩镇,即古之诸侯;在其地,则于衙门;及罢,守藩閫,虽爵位崇高,亦不许列于私第。”参见“ 藩垣 ”。
(2). 明 清 时布政司之别称。 明 于谦 《高金宪挽诗序》:“ 山西 僉宪 高君 ,以疾卒于官,同寅暨藩閫诸公与 晋阳 士大夫咸为诗以哀挽之。” 明 凤尹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价人藩閫寄旬宣, 五岭 南行远著鞭。”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藩阃》:“玉堂遗范,制受幢之荣,分藩閫之寄。”自注:“布政司。”
词语解释:藩垣 拼音:fān yuán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毛 传:“藩,屏也,垣,墻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公( 郑玄 )久游南 夏 ,今艰难稍平,儻有归来之思,无寓人於室,毁伤其藩垣林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 清 许承钦 《吕梁洪》诗:“乃知天工存地险,千里一曲当藩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迨 粤中 大府遣兵隳之, 澳 夷不敢言,而实不便於藩垣之弛也。”
(2).比喻卫国的重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3).比喻藩国、藩镇。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 王承宗 效顺著明,復其官爵;所献二郡,别置藩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甲子,詔曰:‘ 周 建侯邦,四国有藩垣之助; 唐 分藩镇,北边无强敌之虞。’” 明 张居正 《苑田纪》:“夫以宗国藩垣之重, 荆楚 饶沃之区,加以当时礼越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咸乐於子来。”词语解释:奥阃 拼音:ào kǔn
内室。比喻奥旨。 元 曹之谦 《送梁仲文》诗:“探道得奥閫,辩説如河悬。”词语解释:将阃 拼音:jiāng kǔn
指在京城外担负军事重任的将帅。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身居将閫,功无补於涓埃;口诵詔书,面有惭於军情。”词语解释:宫阃 拼音:gōng kǔn
帝王后宫。亦指后妃。《宋书·周朗传》:“宫中朝制一衣,庶家晚已裁学。侈丽之原,实先宫閫。” 南朝 梁元帝 《答晋安王叙南康简王薨书》:“分违易久,嘉会难逢。绸繆宫閫,不过紈綺之事;离羣作镇,动迴星纪之厤。” 宋 苏轼 《高密郡王宗晟建安郡王宗绰所生母孙氏封康国太夫人制》:“岂惟擢秀於闺门,固已流芳於宫閫。”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古之宫閫里巷之语,颇关政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杨妃 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 温公 《通鑑》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説,乃委巷谰言……何足为典要,乃据以污 唐 家宫閫耶?”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李世民 和 王夫人 以‘嫂叔’相称,夫人的德性化及于宫阃。”词语解释:门阃 拼音:mén kǔn
亦作“ 门梱 ”。 门槛。《诗·郑风·丰》“俟我乎堂兮” 汉 郑玄 笺:“堂当为棖。棖,门梱上木近边者。”《宋书·礼志二》:“今朝士诣三公,尚书丞、郎诣令、僕射、尚书,并门外下车,履,度门閫乃纳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足履门閫,火坑成池,清澜澄鉴,莲花弥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因是走得路多了,觉得肢体倦怠,暂歇在门閫石上坐着。”词语解释:边阃 拼音:biān kǔn
犹边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太祖 採听明远,每边閫之事,纤悉必知。” 元 刘元 《丞相史天泽赠谥制》:“方就佚于尊罍,復遗忧于边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列营举炮》:“二公皆著勋边閫,品无可议。”词语解释:移阃 拼音:yí kǔn
迁调在外军职人员。 明 归有光 《谕祭山西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毛鹏文》:“方申移閫之命,亟上养痾之章。”词语解释:中阃 拼音:zhōng kǔn
(1).内室,内宫。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孙翰林》:“遽呼左右逐之,出中閫,即不见。” 明 张居正 《恭颂母德》诗:“圣化基中閫,坤仪贞万方。”
(2).犹中军。《元史·伯颜传》:“乃命 阿剌罕 取道 独松 , 董文炳 进师於海渚,臣与 阿塔海 忝司中閫,直指伪都。”词语解释:开阃 拼音:kāi kǔn
古时指将领开置府署,掌管一方的军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赵忠肃公 方 ,开閫 荆 襄 日久,军民知其威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瑯琊就镇》:“孤家钦承朝命,渡 淮 开閫,顓候到来,商议起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时斋提督》:“国家昇平日久,提、镇皆由武科积劳以致开閫,初未嫺於武略者居多。”词语解释:天阃 拼音:tiān kǔn
犹言天门。 汉 扬雄 《甘泉赋》:“天閫决兮地垠开,八方协兮万国谐。” 唐 李白 《明堂赋》:“巃嵸頽沓,若嵬若嶪,似天閫地门之开闔。” 清 魏源 《关中览古·南山龙湫》诗:“自非奥天閫,奚以专地轴。”词语解释:玄阃 拼音:xuán kǔn
黑石做的门限。《逸周书·作雒》:“应门、库臺,玄閫。” 孔晁 注:“以黑石为门限也。”词语解释:城阃 拼音:chéng kǔn
犹城门。代指城市。阃,门坎。 元 张养浩 《寨儿令·春》曲:“爱 庞公 不入城閫,喜 陈摶 高卧烟云。”词语解释:贤阃 拼音:xián kǔn
对人妻子的尊称。 明 《杀狗记·孝友褒封》:“世间难得惟兄弟,贤閫调和更罕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拙夫因贪贤閫,故有此话。”词语解释:令阃 拼音:lìng kǔn
古代称妇女所居内室为阃。后因以“令閫”敬称他人的妻室。 鲁迅 《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试看 王尔德 遗照,盘花钮扣,镶牙手杖,何等漂亮,人见犹怜,而况令閫。可惜他的太太不行,以至滥交顽童,穷死异国。”词语解释:关阃 拼音:guān kǔn
指靠近京畿的要地。《南齐书·刘悛传》:“ 三吴 国之关閫,比岁被水潦而糴不贵,是天下钱少,非穀穰贱,此不可不察也。”词语解释:主阃 拼音:zhǔ kǔn
指主妇,正妻。《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君昨所荐,只主閫 张氏 何又有 郑氏 等三人焉?”词语解释:颛阃 拼音:zhuān kǔn
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顓,通“ 专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归自乘軺,公议浩然而归重,畀之顓閫,天心昭若以可知。”词语解释:都阃 拼音:dōu kǔn
指统兵在外的将帅。 清 方还 《旧边诗·大同》:“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閫辖西东。”自注:“ 明 初设 山西 行都司,管辖东西二路一十五卫。”词语解释:桂阃 拼音:guì kǔn
对女子居室的美称。 唐 王勃 《七夕赋》:“凭紫都而受历,按 玄丘 而命纪;凤毛钟桂閫之祥,麟角灿椒庭之祉。”词语解释:椒阃 拼音:jiāo kǔn
(1).后妃所居住的宫室。《梁书·皇后传序》:“ 太宗 、 世祖 出自储藩,而妃并先殂,又不建椒閫。”《南史·后妃传序》:“及 简文 、 元帝 出自储藩,或迫在拘縶,或逼於寇乱,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閫。”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未几, 丁谓 奏章称扬后德,当正椒閫,未半岁,及参大政。”
(2).代指后妃。 宋 陶穀 《清异录·高密侯》:“ 江 南 周则 少贱,以造雨伞为业,其后戚连椒閫。”词语解释:闱阃 拼音:wéi kǔn
宫室的门户。借喻学术的门径。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涉观宪法,契阔文学,睹 皋陶 之闈閫,探 孔子 之房奥。”词语解释:俗阃 拼音:sú kǔn
尘世。阃,内室,比喻世间,意在谓其狭小。 唐 高彦休 《阙史·丁约剑解》:“某非碌碌求食者,尚縈俗閫耳。”词语解释:幽阃 拼音:yōu kǔn
犹幽闺。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灯前修本》:“良人素秉忠,封事频频上。清夜谩劳神,幽閫添悲愴。”参见“ 幽闺 ”。
词语解释:幽闺 拼音:yōu guī
深闺。多指女子的卧室。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燕语彫梁,状对幽闺之语。” 唐 崔曙 《古意》诗:“独自幽闺里,夜夜苦更长。”《红楼梦》第九十回:“致使幽闺弱质,弄得这般凄凉寂寞!”词语解释:尊阃 拼音:zūn kǔn
对人妻室的敬称。阃,闺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县宰道:‘尊閫夫人,几时亡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尊閫薄相,恐不能佐君成业。”词语解释:文阃 拼音:wén kǔn
文章世家,书香门第。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足下出文閫,生学世,业精前古,言高当今。”词语解释:总阃 拼音:zǒng kǔn
清 代总督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总督》:“ 晋 置大都统, 后周 改为总管, 隋 遣刺史巡察诸郡, 唐 初復有总管,加持节号为节度使, 贞观 时,边州别置经略,其总督所由昉乎?今称总制,或称总閫,亦称大枢臺。”词语解释:禁阃 拼音:jìn kǔn
指内宫;后宫。《新唐书·唐休璟传》:“时 中宗 为皇太子, 休璟 将行,进啟曰:‘ 易之 兄弟恩宠过幸,数入禁閫,非人臣所宜,愿加防察。’”词语解释:前阃 拼音:qián kǔn
指原先的军区将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全》:“时 全 已为 保寧军 节度使,前閫皆与抗礼。至是,幕府 宋恭 、 荀梦玉 等惧变,遂调停。”词语解释:司阃 拼音:sī kǔn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 惺村 司閫 江寧 ,多善政,而雅歌投壶,不改儒素。”词语解释:灵阃 拼音:líng kǔn
内廷。借指帝王。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皇太子侍宴饯衡阳南平二王应诏诗》:“神行景騖,发由灵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