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阐化 拼音:chǎn huà
阐扬教化。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结绳阐化,八象成文。”《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上穆三能,下敷五典,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李周翰 注:“言开政道之门,以阐扬天子化也。” 宋 王禹偁 《乡老献贤能书赋》:“我国家茂育羣材,躋攀太古,任贤克举於二八,阐化自齐於三五。”词语解释:阐提 拼音:chǎn tí
佛教语。“一阐提”的略称。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云: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止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乃喝阐提之人,皆得成佛。” 唐 司空图 《与伏牛长老偈》之一:“不筭菩提与阐提,惟应执着便生迷。” 宋 张商英 《护法论》:“须臾老之将至,为虚生浪死之人,自可悲痛,何暇更从无明业识,造端倡始,诱引后世阐提之党。”参见“ 一阐提 ”。
词语解释:一阐提 拼音:yī chǎn tí
佛教名词。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迦”,略称“阐提”。意为“不具信”,或称“断善根”。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 东晋 竺道生 则谓一阐提也可成佛。《涅槃经·梵行品》:“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 宋 史尧弼 《戏中书岩宝印师方丈》诗:“放形漫浪 蜀 山西,只是人间一阐提。”词语解释:阐扬 拼音:chǎn yáng
阐明发扬;宣扬。《晋书·孙楚传》:“制礼作乐,阐扬道化。”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军官如此言语,却便是诸佛种子,久后我之法律,仗你阐扬。真乃是禪林中大宝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伏惟褒録遗忠,阐扬大节,亟修废坠,广励风猷。” 聂绀弩 《读〈野叟曝言〉》:“这一思想也是全书都贯串着,到处都阐扬着。”词语解释:阐教 拼音:chǎn jiào
(1).见“ 阐校 ”。
(2).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宗教名。兼包佛道二教。以助 周 灭 殷 为己任。《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兄,你乃阐教 玉虚 门下之士;我乃截教门人。你师,我师,总是一师秘授,了道成仙,共为教主。”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此后多説战争,神佛错出,助 周 者为阐教即道释,助 殷 者为截教。”
词语解释:阐校 拼音:chǎn xiào
阐扬教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制规作训,阐校修经。”一本作“ 阐教 ”。词语解释:阐幽 拼音:chǎn yōu
使幽深隐藏的显露出来。《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韩康伯 注:“阐,明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燿。”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曩欲撰録国朝词若干家为《蕙风簃词选》,专録孤行冷集,以阐幽为宗旨,而著人弗与焉。”词语解释:阐发 拼音:chǎn fā
(1).阐明并发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关尹》九篇,而每篇章次,少者六七,多者十餘,更互阐发,以竟一篇之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春秋楼》:“某所见古今碑记,无非颂扬忠义,千百如出一口,求一另成机轴,以阐发所以为圣为神之道者,未之一睹。” 王西彦 《病人》:“从他这种善于阐发自己的论点的能力,可以想像到他在讲坛上优异的成功。”
(2).显扬表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先生阐发幽潜,表扬先德,诚得乞灵片檄,特製 张君 之主,配享祠中。”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小神 贞妃 娄氏 ,昔蒙 籛公 表復遗邱,今感 季公 廓清塋域,虽承两方伯阐发幽光,难释薄命人万千隐恨。”词语解释:阐绎 拼音:chǎn yì
(1).发展延续。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者,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2).阐述演绎。 清 许旭 《闽中记略》:“法至详密,余惊叹不已,阐绎十日夜,而朱黄鉤贯始就。制府览竟,大喜。”《清史稿·礼志一》:“ 圣祖 岁御经筵,纂成《日讲礼记解义》,敷陈虽出羣工,阐绎悉遵圣训。”
(3).宽舒从容。《新唐书·文艺传序》:“若君子则不然,自能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有如不得试,固且阐绎优游,异不及排,怨不及诽,而不忘纳君於善,故可贵也。”词语解释:阐辟 拼音:chǎn pì
开辟,发展。 宋 叶适 《觉斋记》:“障固其公共者使之狭小,阐闢其专私者而更自以为广大也。”词语解释:阐导 拼音:chǎn dǎo
阐扬并引导。 李大钊 《宗教与自由平等博爱》:“宗教的教义,多有以神为介而阐导博爱的精神的。”词语解释:阐述 拼音:chǎn shù
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沙汀 《闯关》七:“那个 皖北 人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讲完了。于是他又开始阐述队部刚才作出的最后决定。”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 恩格斯 有一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词语解释:阐士 拼音:chǎn shì
僧人。 唐 李白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 衡岳 有阐士,五峰秀真骨。”一本作“ 开士 ”。 明 杨慎 《艺林伐山·阐士》:“阐士、开士,皆僧之称也。”词语解释:阐谐 拼音:chǎn xié
宽舒和谐。《汉书·礼乐志》:“是以纤微癄瘁之音作,而民思忧;阐谐嫚易之音作,而民康乐。” 颜师古 注:“阐,广也。谐,和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何衡阳〈达性论〉》:“徒恐琴瑟专一,更失阐谐,故略广数条,取尽后报。”词语解释:阐证 拼音:chǎn zhèng
阐述证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德孚閭閈,望重学林者,会长延请賁院,阐证圣宗,为后学标準。”词语解释:阐衍 拼音:chǎn yǎn
开扩伸展。 宋 沉括 《江州揽秀亭记》:“ 大江 之阐衍,翕为二三,敷为八九。”词语解释:阐究 拼音:chǎn jiū
谓深入研究并阐扬之。《宋史·律历志十四》:“ 蔡元定 著《律吕新书》, 朱熹 称其超然远览,奋其独见,爬梳剔抉,参互考寻,推原本根,比次条理,管括机要,阐究精微。”词语解释:阐校 拼音:chǎn xiào
阐扬教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制规作训,阐校修经。”一本作“ 阐教 ”。词语解释:阐曜 拼音:chǎn yào
发扬显示。《宋书·武帝纪中》:“公命世抚运,阐曜威灵,内研诸侯之虑,外致上天之罚。”《魏书·崔鸿传》:“ 世祖 雄才叡略,阐曜威灵,农战兼修,扫清氛秽。”词语解释:阐悟 拼音:chǎn wù
透彻领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祖善禅机》:“ 章皇帝 冲龄践祚,博览书史,无不贯通,其於禪语,尤为阐悟。”词语解释:阐弘 拼音:chǎn hóng
阐扬光大。《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德量绩谋,有 伊 、 吕 、 管 、 晏 之任;阐弘道奥,同 史苏 、 京房 之伦。”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今令大儒为吏,不必切事,肆之山林,则能陶冶童蒙,阐弘礼教。”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皈依法,愿悟着顽空与色空,浄住 迦维 教阐弘。”词语解释:阐缓 拼音:chǎn huǎn
宽舒和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 注:“安翔駘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时场屋之文,竞学浮丽,争为阐缓。”词语解释:阐综 拼音:chǎn zōng
阐明综述。 汉 荀悦 《〈汉纪〉后序》:“惟祖宗之洪业,思光启于万嗣,阐综大猷,命立国典,以及羣籍,於是乃作考旧,通连体要,以述《汉纪》。”词语解释:阐着 拼音:chǎn zhe
显著。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臣伏见护羌校尉 皇甫规 ,少明经术,道为儒宗,修身力行,忠亮阐著。”词语解释:阐择 拼音:chǎn zé
阐明辨别。 清 魏源 《〈太学古本〉序》:“即以今本之説注古本之书,天造地设,不约同符,又自以己意每章别加阐择,取明大意而止。”词语解释:阐拓 拼音:chǎn tuò
犹开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于时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 秦皇 、 汉武 ,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词语解释:阐抉 拼音:chǎn jué
犹阐发。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之一:“而 景濂 独谓诸儒后先相继,推明阐抉,疏闢扶持,理无不章,事无不格,虽圣贤復生于后世,无以加矣。”词语解释:阐蛙 拼音:chǎn wā
宽舒和缓。《后汉书·马融传》:“若乃《阳阿》衰斐之 晋 制,阐鼃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李贤 注:“《礼记》曰:‘嘽谐慢易之音作而人康乐。’”词语解释:阐释 拼音:chǎn shì
阐述并解释。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幽赞太极,阐释元本。”《人民日报》1991.4.6:“在此基础上,对 马克思 这20个问题的答覆逐一作出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阐释。”词语解释:阐明 拼音:chǎn míng
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用周凡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梁主 以此奉佛益专,屡詔寻访高僧礼拜,阐明其教,未得其人。” 柯灵 《香雪海·散文--文学的轻骑队》:“即使是为了阐明一种哲理,通过感情的过滤,它会更发人深省。”词语解释:阐示 拼音:chǎn shì
阐明并显示。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集外·批评--欣赏--检察》:“他要解释其丑之所以丑而阐示于群众。”词语解释:阐幽抉微 拼音:chǎn yōu jué wēi
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秦牧 《艺海拾贝·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词语解释:阐济 拼音:chǎn jì
谓为国创立并完成(治国大道)。《晋书·文帝纪》:“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穡劝分,九野康乂。”词语解释:阐敷 拼音:chǎn fū
阐扬传播。《晋书·长沙王乂传》:“吾之与卿,友于十人,同产皇室,受封外都,各不能阐敷王教,经济远略。” 明 李东阳 《丰年颂》:“臣诚材识卑譾,不足以铺叙德美,阐敷瑞祥,至於推本陛下敬天勤民之意,昭於上下,用供能祈天永命之实,则不敢缺也。”词语解释:阐扬光大 拼音:chǎn yáng guāng dà
发扬光大。谓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词语解释:阐幽明微 拼音:chǎn yōu míng wēi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赖兹芻蕘。”词语解释:阐幽探赜 拼音:chǎn yōu tàn zé
阐明和探讨深奥精微的道理。 明 唐顺之 《吴孺人挽诗》序:“岂史主于纪大而畧小,诗主于阐幽探賾,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