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首字词组
队仗队乐队员队部队日队歌队礼 
队伍队命队友队长队徽队率  
队子队列队副队帅队形队旗  
队舞队典队主队官队失队正  

词语解释:队仗  拼音:duì zhàng
(1).仪仗队。《宋书·恩倖传·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队仗在 乐游苑 前,弃之而去。”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 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参政》:“行数日,队仗整肃如行军焉。”
(2).排偶对仗。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降自 齐 梁 ,专攻队仗,边幅復狭。令閲者白日欲卧。”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顿税》:“ 叔养 古诗微嫌冗长, 竹垞 所评良然。至五律高亮,队仗鲜明;七言律絶,亦復翩翩振响。”
词语解释:队伍  拼音:duì wǔ
(1).军队;部队。《宋书·何承天传》:“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復队伍,坐食廩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三折:“摩旗帜忙收队伍,击金鉦聚点兵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山炮连长知道,队伍找不到群众,是多么困难啊。”
(2).有组织的行列。《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道:‘既然服我,便要听我号令。’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双双成对,摆个队伍,不许混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兵丁技艺既疏,队伍紊乱,竟操,喧譁不絶。”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二章:“人群先奔山坡下早熟的麦地里去。在田间的小路上,形成了长长的、一串串的队伍。”
(3).借指统率部队。《宋史·礼志二四》:“ 涇原 经略 蔡挺 肄习诸将军马,点閲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
词语解释:队子  拼音:duì zǐ
队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但是神机营每出起队子来,是五百人一营的,他却足足有一千人。”
词语解释:队舞  拼音:duì wǔ
宋 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綵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
词语解释:队乐  拼音:duì lè
乐队。《辽史·乐志》:“ 圣宗 统和 元年,册 承天皇太后 ,童子弟子队乐引太后輦至 金鑾门 。”
词语解释:队命  拼音:duì mìng
丧君。谓君主丧亡。《左传·襄公十一年》:“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杨伯峻 注:“队同坠,失落也。坠命犹言死其君主。”
词语解释:队列  拼音:duì liè
(1).队伍。 沙汀 《记贺龙》三七:“群众的进步也大呀!尤其北边、西边,现在都有了武装的队列,经常配合部队搞侦察工作。”
(2).队伍的行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六场:“不少妇女纷纷参加娘子军,一个接一个站到队列中去。”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倒不哭了,仰起头,站到队列里去了。”
(3).军事术语。指队形及步伐变换。《解放日报》1984.6.13:“武警战士首先表演了刺杀和队列。战士们的刺杀和队列动作做得准确有力,整个方队步伐整齐,英姿勃勃。”
词语解释:队典  拼音:duì diǎn
废亡的典章制度。《艺文类聚》卷三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侍皇太子释奠》诗:“队典必从,闕祀咸荐。”
词语解释:队员  拼音:duì yuán
(1).小型集体组织的成员。《解放日报》1992.4.24:“所有的 中国 运动员,喝的都是一种饮料,赛前喝,赛后喝,女排队员甚至在 袁伟民 面授机宜时也在喝。”
(2).特指游击队战士。 陈毅 《赣南游击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词语解释:队友  拼音:duì yǒu
同一个体育运动队、考察队等队员之间的互称。如:队友之间应配合默契。
词语解释:队副  拼音:duì fù
队长的副手。 沙汀 《还乡记》二:“‘再喊大声点吧!’他说,想象到那个正在山下吆喝他的队副。”
词语解释:队主  拼音:duì zhǔ
一队之主。犹队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公 欲深箸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深造,厚相逊谢。”
词语解释:队部  拼音:duì bù
一个队的行政机构。 管桦 《清风店》一:“睡在队部办公室里的 常四起 ,半夜里被暴风雨和劈雷声惊醒了。”
词语解释:队长  拼音:duì zhǎng
一队的首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道士曰:‘此洞间石,速抱一块去。’卒持而出,石合,无从而入。明日视石,黄金也。凿而贷之,衣食顿富。为队长所察,执之,以为盗也。” 袁鹰 《篝火燃烧的时候》诗:“这张照片由指导员保存,他受伤了,就交给队长。”
词语解释:队帅  拼音:duì shuài
即队率。《汉书·袁盎传》:“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帅。”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队帅,军中小官。”《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 枢 至 虞城 ,分质子使与土人合队共守城。贼稍近,质子有叛者, 枢 斩其队帅。”参见“ 队率 ”。
词语解释:队率  拼音:duì lǜ
古代军中小官名。为一队兵卒的首领。《史记·张丞相列传》:“从 高帝 击 项籍 ,迁为队率。”
词语解释:队官  拼音:duì guān
武官名。 清 代军制,一队之长官称为队官。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山东第五镇之联络》:“本军到境,能率百人以上投降者为管带,能率三十人以上投降者为队官,枪支照价发银。”
词语解释:队日  拼音:duì rì
中国少年先锋队举行集体活动的日子。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诗:“忘不了啊,那火红的队日。”
词语解释:队徽  拼音:duì huī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它由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
词语解释:队形  拼音:duì xíng
队伍按一定要求摆成的行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队形散开,连长 黄威 走到台前。”
词语解释:队失  拼音:duì shī
丧失。《汉书·王莽传上》:“ 周公 权而居摄,则 周 道成,王室安;不居摄,则恐 周 队失天命。”
词语解释:队歌  拼音:duì gē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周郁辉词,寄明曲。歌曲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任务,表达了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和理想。
词语解释:队率  拼音:duì lǜ
古代军中小官名。为一队兵卒的首领。《史记·张丞相列传》:“从 高帝 击 项籍 ,迁为队率。”
词语解释:队旗  拼音:duì qí
(1).标志某支军队名目或数量的旗帜。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张文宝》:“ 建康 游弈军将 李进 ,健勇有力,为队旗头。”
(2).一个团体组织的旗帜。如:球队队旗。
(3).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五:“我们的队旗: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词语解释:队正  拼音:duì zhèng
犹队长。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 白布会 ﹞以五人为伍,有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二偏为队,有队正,二队为哨,有哨官,是曰百夫长。”
词语解释:队礼  拼音:duì lǐ
中国少年先锋队员行的礼。右手五指并紧,手掌向前,高举头上,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