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机阱 拼音:jī jǐng
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近若曾祖暨先人三世,非其道不妄言,以视平地如履机阱,审而后发,安而后为。”《明史·舒化传》:“今命之刺访,将必开罗织之门,逞机阱之术,祸貽善类,使人人重足累息,何以为治。”词语解释:陷阱 拼音:xiàn jǐng
为捕捉野兽或为擒敌而挖的坑穴,上面浮盖伪装物,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常比喻陷害人的罗网、圈套。《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孔颖达 疏:“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陷阱。” 颜师古 注:“阱,穿地以陷兽也。” 宋 陆游 《初归杂咏》:“平地本知多陷阱,羣儿随处觅梯媒。”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卒蹈於网罗入於陷阱者,往往而是。” 周而复 《印第安人》:“ 比萨罗 的军队却是全副武装,事先设好陷阱。”词语解释:槛阱 拼音:kǎn jǐng
亦作“ 槛阱 ”。
(1).捕捉野兽的机具和陷坑。《后汉书·宋均传》:“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穽而犹多伤害。” 李贤 注:“槛,为机以捕兽。穽谓穿地陷之。”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彼以孤军入重地,正犹虎豹自投於槛穽中。”《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勤自励 ﹞行至中途,地名 大树坡 ,见一黄斑老虎,误陷于槛穽之中。” 清 心青 《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茶会》:“如果一个女子,虽是十分文明,却只家庭中与男子相见,不能出外交游,仍是束缚其自由之权,与槛阱中牛马无异。”
(2).喻人世间的陷阱、牢笼。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自兹遭槛穽,一落谁引汲?” 宋 曾巩 《书阁》诗:“世路因仍忧槛穽,他乡衰暮傍风尘。”《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今 延寿 方坠槛穽,吾何忍更害 匡赞 乎?”词语解释:坑阱 拼音:kēng jǐng
(1).泛指深坑。 晋 潘岳 《西征赋》:“儒林填於坑穽,《诗》《书》煬而为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苟自古著述其昏若此也,则知 李斯 之设坑穽, 董卓 之成帷盖,虽其所行多滥,终亦有可取焉。”
(2).用以捕兽或擒敌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穽殊深,疮痏未復,纵得免死,莫不破家。” 宋 苏舜钦 《舟至崔桥》诗:“余少在仕宦,接纳多交游,失足落坑穽,所向逢戈矛。”《明史·叶旺传》:“布针板沙中,旁设坑穽,伏兵以伺。”词语解释:语阱 拼音:yǔ jǐng
语言的陷坑。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詰屈避语穽,冥茫触心兵。” 钱仲联 集释:“《一切经音义》:‘《苍頡篇》曰:埳坑,曰穽。’” 宋 陈与义 《同家弟用前韵谢判府惠酒》之二:“日饮知非贫士宜,要逃语穽税心鞿。” 清 袁昶 《漫兴》诗:“薄俗乃不然,语穽藏隐嶙。”词语解释:虎阱 拼音:hǔ jǐng
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唐 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诗:“六百 商於 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词语解释:设阱 拼音:shè jǐng
亦作“ 设阱 ”。 设置陷阱。《孔子家语·五刑》:“不豫塞其源而輙绳之以刑,是谓为民设穽而陷之。”比喻用计谋坑害人。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迨夫士也色荒,女兮情倦,忽裘敝而金尽,亦遂欢寡而愁殷,虽设阱者之恆情,实冶游者所深戒也。” 清 唐孙华 《赠夏重》诗:“对谭语设穽,默坐心藏械。”词语解释:坎阱 拼音:kǎn jǐng
亦作“ 坎阱 ”。 犹陷阱。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於悬门之下。”《金史·宣宗纪上》:“詔京师具防城器械,多凿坎穽,筑垣墻于隙地。” 清 王韬 《宜索归澳门议》:“此实设坎阱于境中,有心世道者所当极为禁絶也。”词语解释:阨阱 拼音:è jǐng
陷阱。喻困厄的境地。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者祀》:“有斯世之责者,方将搔其芽而揠其心,窒其源而障其溃,岂可随俗接踵,陷於阨阱哉!”词语解释:乱阱 拼音:luàn jǐng
关押乱捕人犯的坑阱。《汉书·谷永传》:“以掖庭狱大为乱阱。” 颜师古 注:“穿地为坑阱以拘繫人也。乱者,言其非正而又多也。”词语解释:路阱 拼音:lù jǐng
设置在路上的陷坑。比喻害人的圈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乃艺林之根蟊,学人之路阱矣。”词语解释:阬阱
深坑词语解释:隍阱 拼音:huáng jǐng
城壕、陷坑。引申为危难。 章炳麟 《魏武帝颂》:“出车而 玁狁 襄,戎衣而 关 洛 定。登黎献乎衽席,拯旄倪乎隍阱。”词语解释:造谋布阱 拼音:zào móu bù jǐng
谓设计陷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其戕害 杨 左 诸人,造谋布穽,实由外延线索,歷歷有据。”词语解释:囚阱
押进地牢词语解释:中阱 拼音:zhōng jǐng
阱穴之中。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中穽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词语解释:擭阱 拼音:huò jǐng
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擭穽,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词语解释:毒阱 拼音:dú jǐng
指陷阱。比喻害人的圈套。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一句莫须有的罪状,‘ 非 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 韩 也为重于 韩 也’,便被陷入了他自己所最得意的‘行饮食’的毒穽。”词语解释:机阱 拼音:jī jǐng
(1).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罼网加上,机穽在下。” 李贤 注:“机,捕兽机槛也。穽,穿地陷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逸麟逍遥大荒之表,故无机穽之祸。” 宋 秦观 《盗贼上》:“故捕虎之术,必先设机穽,旁置网罟。”
(2).比喻险境或坑害人的圈套。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世间机穽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 明 杨珽 《龙膏记·修郄》:“生平笑里藏机穽,么么小辈敢相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夫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穽万端,由斯隐伏。”词语解释:崖阱 拼音:yá jǐng
深险的陷阱。多形容心机阴毒奸险。《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面柔令,初若可亲,既而崖穽深阻,卒不可得也。”《宋史·奸臣传三·秦桧》:“ 檜 阴险如崖穽,深阻竟叵测。”词语解释:窞阱 拼音:dàn jǐng
即陷阱。 唐 韩愈 《守戒》:“今人有宅於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楥而外施窞穽以待之。”词语解释:势阱 拼音:shì jǐng
力场中势(位)能最小明显确定的区域词语解释:硎阱 拼音:xíng jǐng
见“ 硎谷 ”。
词语解释:硎谷 拼音:xíng gǔ
坑谷。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尚书序》“及 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孔颖达 疏引 汉 卫宏 《古文奇字序》:“ 秦 改古文以为篆隶,国人多诽谤。 秦 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种瓜於 驪山 硎谷 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詔天下博士诸生説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按,《后汉书·陈蕃传》 李贤 注引作“阮谷”。词语解释:田阱 拼音:tián jǐng
田间洼地。 殷夫 《给茂》诗:“记否呀,那郊外的田阱,丛丛密密地长着毛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