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阻修 拼音:zǔ xiū
亦作“ 阻脩 ”。 谓路途阻隔遥远。 晋 张载 《拟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营州 ,欲往从之路阻脩。” 宋 梅尧臣 《送许璋监簿归泰州》诗:“我非鱼鸟情,贫缚路阻修。” 清 黄遵宪 《九月初三夜》诗:“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词语解释:阻风 拼音:zǔ fēng
被风所阻。 唐 韩偓 《阻风》诗:“肥鱖香秔小艛艓,断肠滋味阻风时。”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二十九日,阻风 马当港 中,风雨凄冷,初御裌衣。”词语解释:阻长 拼音:zǔ cháng
《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后因以“阻长”形容道路艰险而遥远。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总歌》:“湌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词语解释:阻隔 拼音:zǔ gé
阻挡隔绝。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答王卫军问》:“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八无,果无阻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今 东京 阻隔,而 临安 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復也。” 明 刘基 《二鬼》诗:“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她的心通向小伙子 杨明山 的那条肉眼看不到的线,不受任何暴风雨和炮火的阻隔。”词语解释:阻兵 拼音:zǔ bīng
仗恃军队。《左传·隐公四年》:“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周书·异域传上·宕昌羌》:“﹝ 羌 酋﹞与 渭州 民 郑五丑 扇动诸 羌 ,阻兵逆命。”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代戴郑伯伐取之》:“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词语解释:阻绝 拼音:zǔ jué
(1).隔断;隔绝。《汉书·贾捐之传》:“其民暴恶,自以阻絶,数犯吏禁。” 唐 杜甫 《恨别》诗:“草木变衰行 剑 外,兵戈阻絶老 江 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冷孝子》:“父 植元 ,好远游, 崇禎 己卯岁适 岭 表,鼎革后,兵戈阻絶三十年。”
(2).拒绝。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有妾 柳氏 ,阻絶凶寇,依止名尼。”词语解释:阻艰 拼音:zǔ jiān
险阻艰难。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君乃羈旅,离此阻艰。” 唐 钱起 《渔潭值雨》诗:“客意念留滞,川途忽阻艰。” 宋 曾巩 《洪范传》:“无党无偏也,其为道也夷易而无阻艰。”词语解释:阻陪 拼音:zǔ péi
古时贺启中的套语。犹言僻守遐荒,不获随例拜贺。 宋 苏轼 《贺兴龙节表》:“臣久尘法从,出领郡符。奉万年之觴,虽阻陪於下列;接千岁之统,犹及见於昇平。草木之情,日月所照。” 宋 陆游 《会庆贺表》之二:“嵩呼上千万寿之时,独阻陪於簪笏。”词语解释:阻饥 拼音:zǔ jī
亦作“ 阻饥 ”。 《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 后稷 ,播时百穀。’” 孔 传:“阻,难;播,布也。众人之难在於饥。”后以“阻飢”指饥饿。《隋书·薛道衡传》:“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民乃力穡,岁无阻饥。” 明 文徵明 《乡里祭沉都宪文》:“东人阻饥,公时在疚。”
见“ 阻飢 ”。词语解释:阻深 拼音:zǔ shēn
险阻幽深。《尚书大传》卷四:“道路悠远,山川阻深。”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山川阻深兮魂魄流行,祀祭则及兮勿谓不通。” 清 钱谦益 《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张国栋授文林郎制》:“阻深僻壤,越在数千里外,犹吾堦户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察其本都,奥区阻深,以丽王公,西方之人歟?”词语解释:阻山 拼音:zǔ shān
谓凭借高山的险阻。词语解释:阻心 拼音:zǔ xīn
谓使两心相隔。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自尔欲继往,阻心如壅泉。”词语解释:阻寻 拼音:zǔ xún
排除险阻寻访。 唐 温庭筠 《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诗:“寂寞寒塘路,怜君独阻寻。”词语解释:阻脩 拼音:zǔ xiū
见“ 阻修 ”。
词语解释:阻修 拼音:zǔ xiū
亦作“ 阻脩 ”。 谓路途阻隔遥远。 晋 张载 《拟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营州 ,欲往从之路阻脩。” 宋 梅尧臣 《送许璋监簿归泰州》诗:“我非鱼鸟情,贫缚路阻修。” 清 黄遵宪 《九月初三夜》诗:“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词语解释:阻雨 拼音:zǔ yǔ
遇雨受阻,无法行进词语解释:阻阔 拼音:zǔ kuò
(1).阻隔遥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山川阻阔,并无沿注之理。” 宋 王安石 《回文太尉书》:“山川阻阔,久旷驰问。”
(2).阔别;久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魏肇师 举酒劝 陈昭 曰:‘此席以后,便与卿少时阻阔,念此甚以悽眷。’” 宋 王安石 《与宣徽书》之一:“阻阔门墙,浸弥年月,惓惓乡往,岂可胜言!”词语解释:阻间 拼音:zǔ jiān
阻隔。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仙凡阻间原非远,真假和同熟可亲。”词语解释:阻碍 拼音:zǔ ài
(1).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 汉水 又东,谓之 涝滩 ……又东为 浄滩 ,夏水急盛,川多湍洑,行旅苦之,故谚曰:‘冬 涝 夏 浄 ,断官使命。’言二滩阻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津济阻碍,人畜数有溺死者。” 茅盾 《昙》:“父亲不是不钟爱她,但父亲薄待她的母亲,而况又阻碍了她的光明热烈的前程。”
(2).起阻碍作用的事物。《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 顾全武 打了 越州 兵旗号,一路并无阻碍,直到 越州 城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近日已经有了机缘,可惜还有一点点小阻碍。”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这当儿,队伍的头阵似乎碰了阻碍。”词语解释:阻滞 拼音:zǔ zhì
阻碍滞留。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七:“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絶敧倾。”《西游记》第三八回:“径至 后宰门 首,见几个太监在那里把守。--见太子来,不敢阻滞,让他进去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此行沿途都有阻滞,也真焦闷。”词语解释:阻难 拼音:zǔ nàn
险阻艰难;艰难困苦。《六韬·武锋》:“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宋 陆游 《贺叶提刑启》:“窃惟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必使备歷於阻难,所以终成其器业。”
(1).阻挠留难。 茅盾 《尚未成功》四:“咱们的恋爱是一帆风顺的;既没闹三角,也没有家庭的阻难。”
(2).阻隔。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按,谓在梦中相见。词语解释:阻阨 拼音:zǔ è
亦作“ 阻阸 ”。
(1).据守险要。《史记·律书》:“ 南越 、 朝鲜 自全 秦 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
(2).阻拦;扼断。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南嚮而望,迅 河 大 淮 ,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阨。”词语解释:阻塞 拼音:zǔ sè
(1).水流、交通等因被某物堵塞而不能通过。 明 陈子龙 《募练水师疏》:“风尘阻塞,未达中朝。”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行人无阻塞,寄遗岁不虚。”
(2).闭塞不通。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往几千年,这一带山岭阻塞,十分荒寒。”
(3).使堵塞不通。用于抽象事物。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泽 ( 彭泽 )阻塞言路。”《清史稿·高宗纪一》:“八月丙子,御史 张湄 劾诸大臣阻塞言路。”词语解释:阻越 拼音:zǔ yuè
阻隔。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音尘莫及於宾阶,书问不通於记室。” 清 黄景仁 《得稚存渊如书却寄》诗:“河关阻越两年别,展翰披缄转愁絶。”词语解释:阻折 拼音:zǔ shé
险阻曲折。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词语解释:阻浅 拼音:zǔ qiǎn
搁浅。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徽宗 笑曰‘中官与卿戏耳。’遂召入舟中。是夕阻浅,船不得进, 徽宗 患之,夜出堤上。”《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晚潮遇西风尤小,仅过船十隻,前途段段阻浅,舟乃停塞。”词语解释:阻积 拼音:zǔ jī
谓险阻众多。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千巖盛阻积,万壑势迴縈。”词语解释:阻路 拼音:zǔ lù
阻塞要道。《周礼·夏官·司险》:“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 郑玄 注:“闭絶要害之道,备姦寇也。”词语解释:阻远 拼音:zǔ yuǎn
险阻而遥远。《后汉书·张霸传》:“今 蜀 道阻远,不宜归塋,可止此葬,只藏髮齿而已。”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山川阻远,行李时通。”《周书·李迁哲传》:“ 迁哲 将讨之,诸将以途路阻远,竝不欲行。”词语解释:阻颠 拼音:zǔ diān
殂落颠蹶。死的婉称。《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兹愿不遂,中路阻颠,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李善 注:“阻颠,谓 諶 父为 刘粲 所害也。”词语解释:阻并 拼音:zǔ bìng
犹阻抑,克制。《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高四嫂 ﹞説着,起来,又拜了两拜,説道‘阻并阻并’。去了。”词语解释:阻情 拼音:zǔ qíng
碍着情面;难为情。 李文元 《婚事》:“﹝ 莲妞 妈﹞当着兄弟脸上没说闺女闹了自由恋爱,有些红面阻情的,不好意思。”词语解释:阻泥 拼音:zǔ ní
阻止。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间是非,輒与赞和。”词语解释:阻固 拼音:zǔ gù
(1).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唐 孔颖达 疏:“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2).险要和坚固。 明 陈子龙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气劲土深,山川阻固。”词语解释:阻丧 拼音:zǔ sàng
沮丧失色。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阻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一本作“ 沮丧 ”。 清 黄景仁 《舟发西安至东岩夜泊》诗:“舟行苦相持,帆势忽阻丧。”词语解释:阻隘 拼音:zǔ ài
险要之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杜预 注:“不因阻隘以求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马陵 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后汉书·南蛮传》:“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词语解释:阻险 拼音:zǔ xiǎn
亦作“ 阻嶮 ”。 险阻。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 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闔,长戟不刺,彊弩不射。”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零陵县》:“ 兰陵山 ,其路阻嶮,絶人行跡。”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遡 鸣弦泉 而上,地皆阻险,行者如鼯鼠之穿林。”词语解释:阻障 拼音:zǔ zhàng
阻碍;障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李大钊 《我与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国家、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障,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郭沫若 《女神·黄浦江口》:“我倚着船栏远望,平坦的大地如像海洋,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全没有山崖阻障。”词语解释:阻锐 拼音:zǔ ruì
高而危险。 南朝 宋 谢惠连 《前缓声歌》:“处山勿居峯,在行勿为公。居峯太阻鋭,为公遇谗蔽。”词语解释:阻遏 拼音:zǔ è
阻挡;阻止。《东周列国志》第九回:“阻遏不住,大败而走。”《明史·外国传五·三佛齐》:“由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 清 朝官府中的个别开明的人士也已感到革命潮流是不可阻遏的了。”词语解释:阻期 拼音:zǔ qī
因受阻而耽误约期。 五代 齐己 《次韵酬郑谷郎中》诗:“每许题成晚,多嫌雪阻期。”词语解释:阻留 拼音:zǔ liú
(1).受阻而留下。 巴金 《灭亡》第八章:“到了婶母家,没有见着她,我很觉扫兴,以为她被雨阻留在学校中了。”
(2).指劝阻挽留。 邹忠新 黄伯亨 《断头山》:“ 罗昌秀 不言不语回身走,二人上前忙阻留。”词语解释:阻睽 拼音:zǔ kuí
阻隔分离。 唐 钱起 《山下别杜少府》诗:“寸晷恋言笑,佳期欲阻睽。”词语解释:阻拦 拼音:zǔ lán
阻挡;阻止。《英烈传》第三四回:“一齐击杀,任他奔走,不得阻拦,都在后边追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史恩涛》:“以臣严催赶放,无从阻拦,因即放出。”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潘永福 同志对他们的技术都不太相信,虽然也未加阻拦,可是总有点不放心。”词语解释:阻挠 拼音:zǔ náo
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各该文武职官,敢有偏拗怠玩,阻挠军务,不行一心平贼者,尔即指名具实,参奏治罪。”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各处地方官以为不利於己,从而阻挠之。” 杨朔 《木棉花》:“ 广九路 被炸了,我的当天去 香港 的计划因而受到阻挠,这使我烦躁。”词语解释:阻战 拼音:zǔ zhàn
拒战,抵御抗击。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奋心盛气,阻战为强。”词语解释:阻抑 拼音:zǔ yì
阻止抑制。《旧唐书·裴延龄传》:“今希旨自默,浸以成风,奬之使言,犹惧不既,若又阻抑,谁当贡诚。” 清 王韬 《睦邻》:“勿外示以覊縻,勿内行以阻抑。”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不过另有一种不愿意详说的心情阻抑着他,使他只能概括地回答。”词语解释:阻疾 拼音:zǔ jí
久病,被疾病所困。《史记·鲁周公世家》:“惟尔元孙 王发 ,勤劳阻疾。”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阻,一作‘淹’。”词语解释:阻拗 拼音:zǔ niù
阻挡违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筠 已疑之,不许往。太太独以为可。 筠 不能阻拗,惟嘱早还。”词语解释:阻拒 拼音:zǔ jù
推却;拒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将我书前去投他,料无阻拒,可多多拜上 刘伯父 ,説我生前不及相见了。”词语解释:阻甲 拼音:zǔ jiǎ
犹拥兵。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宋韩徽》:“ 昇明 元年, 荆州 刺史 沉攸之 举兵东下, 湘 府长史 庾佩玉 阻甲自守,未知所赴。”词语解释:阻恃 拼音:zǔ shì
凭借;仗恃。《左传·隐公四年》“夫 州吁 阻兵而安忍” 唐 孔颖达 疏:“阻恃诸国之兵以求胜而征伐不已,安忍行虐事刑杀过度也。”词语解释:阻御 拼音:zǔ yù
阻止。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小姐是主, 春英 是下人,因此上难行阻御。”词语解释:阻窒 拼音:zǔ zhì
受到阻碍而窒息。《大马扁》第十三回:“ 刘光第 先説道:‘现这几天,新政之机又阻窒了,因知老兄高才,特邀来请教。’”词语解释:阻疑 拼音:zǔ yí
疑虑,疑惑。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击 都 ……何意足下苞藏祸心邪!” 戴明扬 校注:“《广雅》:‘阻,疑也。’”词语解释:阻带 拼音:zǔ dài
谓似带环绕而与周围阻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锺水》:“ 晋 太康 元年,改曰 晋寧县 ,在 桂阳郡 东百二十里;县南西二面,阻带清溪。”词语解释:阻异 拼音:zǔ yì
谓意见不和,产生嫌隙。《北史·冯子琮传》:“ 何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中虽阻异,其后还相弥缝。”词语解释:阻节 拼音:zǔ jié
阻塞不通。《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九·节》:‘説以行险’, 伊川 之説是也。説则欲进,而有险在前,进去不得,故有止节之义。又曰:‘节,便是阻节之意。’”《文献通考·国用三》:“一则以备中都缓急,二则以防漕渠阻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粮道阻节,现开路摺运,乞朝廷指挥,讨除后患。”词语解释:阻山带河 拼音:zǔ shān dài hé
靠山环河。谓形势险要。《汉书·项籍传》:“ 秦 民失望,於是 韩生 説 羽 曰:‘ 关中 阻山带 河 ,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词语解释:阻挡 拼音:zǔ dǎng
阻擋:阻止;拦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是的,为人类的艺术,别的力量是阻挡不住的。”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在这样的人民面前,山也得低头,河也得让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
阻攩:1.阻止。《西游记》第三二回:“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能 却怕兄弟阻攩他这番稳善的生意,心中嘿嘿不喜。”
(2).抵挡。 清 李玉 《清忠谱·书闹》:“ 孙总兵 待要阻攩,早被 兀术 劈头一斧,翻身落马。”词语解释:阻扰 拼音:zǔ rǎo
阻挠扰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宣宗 任 王瑞章 为册立 回鹘 可汗使,八五七年,被 黑车子室韦 阻扰,半路退回。”词语解释:阻崄 拼音:zǔ xiǎn
见“ 阻险 ”。
词语解释:阻险 拼音:zǔ xiǎn
亦作“ 阻嶮 ”。 险阻。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 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闔,长戟不刺,彊弩不射。”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零陵县》:“ 兰陵山 ,其路阻嶮,絶人行跡。”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遡 鸣弦泉 而上,地皆阻险,行者如鼯鼠之穿林。”词语解释:阻峻 拼音:zǔ jùn
险要高峻。 宋 曾巩 《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霣坠之害。”词语解释:阻峭 拼音:zǔ qiào
(1).谓凭借陡峭的高山。《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赞》:“ 百蛮 蠢居,仞彼方徼。鏤体卉衣,凭深阻峭。”
(2).指险峻的高山。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鬱,寥廓悠长,则於旷宜。”词语解释:阻挫 拼音:zǔ cuò
阻挡挫折。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仁者必有勇》:“造次颠沛不肯与仁相舍,则遇事而前,必达其欲,不可阻挫也。”词语解释:阻当 拼音:zǔ dāng
阻止;拦住。《元典章·朝纲一·政纪》:“其间怎生不题説的,频烦上位,更阻当了先的言语。”《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他做了这般勾当,恐夫人来时,随从众多,看出破绽,故此阻当。”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这羞涩教人怎当!那窥覻如何阻当。”词语解释:阻弃 拼音:zǔ qì
荒废。《管子·臣乘马》:“今君立扶臺,五衢之众皆作。君过春而不止,民失其二十五日,则五衢之内,阻弃之地也。” 马非百 新诠:“ 何如璋 云:‘言君筑臺,必役五衢之众。过春不止,则五衢之地皆阻弃不耕矣。’案:何释阻弃为不耕,甚是。”词语解释:阻阂 拼音:zǔ hé
阻隔。《宋书·武帝纪中》:“ 譙纵 怙乱,寇窃一隅,王化阻阂, 三巴 沦溺。”词语解释:阻郁 拼音:zǔ yù
心怀郁结,中焦阻塞。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初,执 星海 府君之丧,一哀即成阻鬱之疾,迁延数载。”词语解释:阻辽 拼音:zǔ liáo
犹阻远,辽隔。 南朝 宋 傅亮 《登陵嚣馆赋》:“眇天末以遥瞪,怨故乡之阻辽。”词语解释:阻迟 拼音:zǔ chí
推延,拖延。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四讲:“心里便很奇怪,便非常恨那个车夫,以为车夫和我捣乱,是故意的走弯曲路阻迟时候。”词语解释:阻命 拼音:zǔ mìng
抗拒王命。谓造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贼 稹 阻命之时, 临洛 市中百姓有推磨盲骡无故死,因卖之。”词语解释:阻卜 拼音:zǔ bǔ
辽 金 对 鞑靼 的称呼。《辽史·太祖纪下》:“是日,大举征 吐浑 、 党项 、 阻卜 等部。”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鞑靼考》。词语解释:阻众 拼音:zǔ zhòng
仗恃众多。 晋 潘岳 《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词语解释:阻害 拼音:zǔ hài
阻碍妨害。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 满洲 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邹鲁 《中国同盟会》:“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词语解释:阻奥 拼音:zǔ ào
(1).深奥难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及 魏 氏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 汉 作,翻成阻奥。”
(2).谓道途阻隔遥远。《新唐书·李愬传》:“ 张柴 之东,陂泽阻奥,众未尝蹈也,皆谓投不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 南山 起 陇西 ,尾 商 郧 ,阻奥千餘里,据 川 、 陕 、 湖 之腹。”词语解释:阻坏 拼音:zǔ huài
从中阻挠而使遭破坏。《元典章新集·户部·茶课》:“诸衙门及应管官事人等,不得阻坏拘夺运茶船隻,妨碍办课。” 清 林则徐 《咨复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而该国人久沾 广东 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若被 义律 一人猝然阻坏,该国主岂肯姑容?”词语解释:阻值 拼音:zǔ zhí
电阻元件的电阻数值词语解释:阻击战 拼音:zǔ jī zhàn
防御战斗的一种。目的是阻止敌人的增援或逃跑,以保障主力歼灭敌人;或阻止敌人进攻,掩护主力展开或转移。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章:“在 双堆集 阻击战中,他又以神速的战术,英勇的行动,单枪匹马,冲入敌人的师部。”词语解释:阻击 拼音:zǔ jī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 小志勇 ﹞一面指挥着……一面抡开他那两支匣枪沉着地阻击尾追的敌人。”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同时派了野战军的一部和 绥德 分区警备四、六两团,在 横山 以西阻击 靖边 东北的三十六师。”词语解释:阻力 拼音:zǔ lì
(1).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如:空气阻力;水的阻力。
(2).泛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天下一切事悉有阻力,阻力悉去,百事毕举矣。” 艾青 《光的赞歌》:“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