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险阻暌阻乖阻崄阻受阻耽阻辞阻挠阻
间阻遐阻负阻林阻艰难险阻陉阻违阻拦阻
山阻顿阻猜阻延阻依阻意阻七推八阻恶阻
艰阻伊阻石阻留阻僻阻邪阻隘阻截阻
修阻疑阻邀阻淹阻辽阻驳阻梗阻歧阻
深阻积阻闲阻禁阻阪阻陵阻抑阻崇阻
重阻睽阻断阻分压电阻附阻酬阻推阻沈阻
离阻天阻曲阻语吃气阻颠阻东拦西阻消阻尼阻
幽阻岩阻困阻谏阻风雨无阻遏阻掯阻声阻
难阻城阻峻阻分流电阻肠梗阻倾阻拗阻喝阻

词语解释:险阻  拼音:xiǎn zǔ
(1).险要阻塞之地。《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 《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2).险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3).喻艰难困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词语解释:间阻  拼音:jiàn zǔ
阻隔;间隔。例如:山川间阻。
词语解释:山阻  拼音:shān zǔ
险要的山地。《六韬·王翼》:“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三国志·魏志·郑浑传》:“ 兴 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敦煌曲子词·献忠心》:“直至如今,涉歷山阻,意难任。” 元 张雨 《天王寺》诗:“深寺隐桃花,幽幽在山阻。”
词语解释:艰阻  拼音:jiān zǔ
(1).艰难险阻。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寻思涉歷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度 葱岭 已入北 天竺 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絶。” 唐 皎然 《送颜处士还长沙觐省》诗:“归人忘艰阻,别恨独何任。”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十餘年来,重以艰阻,一兄一弟,俱已亡逝,独侍老母,身任俯仰之计。”
(2).阻难。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 方彫云 为 白太傅 所知,后游 涪州 ,累为閽人艰阻。为诗以献 卢尚书 , 范阳公 怒閽者而礼 方生 焉。”
词语解释:修阻  拼音:xiū zǔ
路途遥远而阻隔。 唐 钱起 《淮上别范大》诗:“游宦且未达,前途各修阻。” 明 夏完淳 《九哀·结玉芝》:“纷总总兮陆翽,路漫漫兮修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参见“ 阻修 ”。
词语解释:阻修  拼音:zǔ xiū
亦作“ 阻脩 ”。 谓路途阻隔遥远。 晋 张载 《拟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营州 ,欲往从之路阻脩。” 宋 梅尧臣 《送许璋监簿归泰州》诗:“我非鱼鸟情,贫缚路阻修。” 清 黄遵宪 《九月初三夜》诗:“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词语解释:深阻  拼音:shēn zǔ
(1).谓路途偏远险阻。 唐 吕温 《代李侍郎论伐剑南更发兵表》:“若更务济师,屡闻动众,山嶮深阻,暑湿为沴,北人南役,谁不惮行?” 唐 元稹 《青州道渤海授金吾将军等放还蕃制》:“冒越深阻,和会于庭。”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其树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尘世。”
(2).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宣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清 梅曾亮 《晁错论》:“彼知非雄猜深阻之人,不能行吾术而不怍其能。”
词语解释:重阻  拼音:zhòng zǔ
重重险阻。 汉 祢衡 《鹦鹉赋》:“流飘万里,崎嶇重阻。”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 沂州 山谷重阻,为逋逃渊藪,盗贼每入 徐州 界中。”
词语解释:离阻  拼音:lí zǔ
分离,阻隔。《宋书·萧思话传》:“ 顺则 既失据,众稍离阻。”《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元顥 入 洛 ,人情离阻。” 宋 史达祖 《齐天乐·湖上即席分赋得羽字》词:“问因甚参差,暂成离阻?”
词语解释:幽阻  拼音:yōu zǔ
(1).奥深险阻。亦指奥深险阻之地。 汉 傅毅 《雅琴赋》:“歷嵩岑而将降,睹鸿梧於幽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 浙 东山海幽阻,可以计取,难以力攻。”
(2).幽深偏僻。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山涧幽阻,音尘阔絶,忽见诸讚,叹慰良多。” 宋 叶适 《奉赋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誓言违市朝,卜宅近幽阻。”
词语解释:难阻  拼音:nán zǔ
不能遏止。 唐 薛存诚 《东部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犹阻难,留难。 宋 文天祥 《集杜诗·〈福安宰相〉诗序》:“余至 通州 ,地分官以制置司文移为説,甚作难阻。”
词语解释:暌阻  拼音:kuí zǔ
阻隔;分离。 唐 喻凫 《送武瑴之邠宁》诗:“悠然一暌阻,山叠虏云重。” 唐 无可 《晚秋酬姚合见寄》诗:“萧条人外寺,暌阻又经年。” 宋 秦观 《夜游宫》词:“况是伤心绪,念个人又成暌阻。”
词语解释:遐阻  拼音:xiá zǔ
(1).遥相间隔。 晋 张协 《七命》:“絶景乎大荒之遐阻,吞响乎幽山之穷奥。” 唐 姚係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诗:“往復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序》:“冯其遐阻,肆乃狙贼。”
(2).疏远;疏于音问。 唐 罗衮 《至襄州寄江陵启》:“倏尔辞违,渐成遐阻。”
词语解释:顿阻  拼音:dùn zǔ
停滞阻塞。 章土钊 《王船山史说申义》:“彼视之其气顿阻,其性抑又为之潜移也。”
词语解释:伊阻  拼音:yī zǔ
艰险,阻隔。语出《诗·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詒伊阻。” 毛 传:“伊,维;阻,难也。” 明 何景明 《祭李默庵先生文》:“山川伊阻,不能弃官赴公丧,执紖道軛,我怀之悲,惟公有灵鉴之已矣。”
词语解释:疑阻  拼音:yí zǔ
(1).疑惑隔阂。《晋书·文帝纪》:“ 孙壹 构隙,自相疑阻。”《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意陛下不照愚臣款诚,忽生疑阻。” 唐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诗之二:“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由此互相疑阻,遂使差除之政废不时举。”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纵竭力筹集,而 中国 人情向多疑阻,邇来集股亏折,闻者咸有戒心。”
(2).指惑乱。《晋书·忠义传·王豹》:“上诬圣朝鉴御之威,下长妖惑,疑阻众心。”
词语解释:积阻  拼音:jī zǔ
谓山峦连绵成阻。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诗:“白云消散尽, 陇 塞儼然秋。积阻 关 河 固,绵联烽戍稠。”
词语解释:睽阻  拼音:kuí zǔ
离别阻隔。 宋 叶适 《祭高知录文》:“我婿门下,奔走睽阻;今焉长辞,来对清酤。”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而文报之往返,犹脉络之贯通也,不有邮政以联之,则跬步之间,无殊千里,偶有睽阻,声息不通。”
词语解释:天阻  拼音:tiān zǔ
(1).高远,如天之阻隔。《后汉书·苏不韦传》:“强讎豪援,据位九卿,城闕天阻,宫府幽絶。”
(2).犹天险。《晋书·刘元海载记》:“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晋书·苻生载记》:“据天阻之固,策 三秦 之鋭。”《宋书·自序传》:“且 潼关 天阻,所谓形胜之地。”
(3).高山。《文选·曹植〈朔风诗〉》:“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李善 注:“天阻,山也。”
词语解释:岩阻  拼音:yán zǔ
亦作“嵓阻”。 指险阻之处。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美遐圻之伟鸟,生 太行 之嵓阻。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一本作“ 巖阻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跨有 荆 益 ,保其巖阻。”《新唐书·苑君璋传》:“ 太原 西南多巖阻。”
词语解释:城阻  拼音:chéng zǔ
城池险要之地。
词语解释:乖阻  拼音:guāi zǔ
(1).犹乖违。《晋书·桓玄传》:“ 玄 不从,欲出 汉川 ,投 梁州 刺史 桓希 ,而人情乖阻,制令不行。”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陛下循守旧模,而欲驱一世之人以报君仇,则形势乖阻,诚无展力之地。”
(2).违隔;隔绝。 南朝 梁 吴均 《赠摇郎诗》:“宿昔暂乖阻,何异远分离。”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呜呼!昔我与君,自少而欢,中暂乖阻,周荆眇绵。” 清 黄景仁 《怀方仲介闽中》诗:“欢爱復乖阻,抚景怀百忧。”
词语解释:负阻  拼音:fù zǔ
依恃险阻。 汉 张衡 《东京赋》:“ 秦 负阻於二 关 ,卒开 项 而受 沛 。”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 夏首 凭固, 庸岷 负阻。” 明 罗日褧 《咸宾录·南夷志一·安南》:“ 桓 ( 黎桓 )志愈骄,负阻山河,屡为寇害,渐失藩臣之礼矣。”
词语解释:猜阻  拼音:cāi zǔ
因猜忌而有隔阂。《北齐书·李元忠传》:“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旧唐书·突厥传下》:“百姓又分为 黄姓 、 黑姓 两种,互相猜阻。”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之四:“大度寧猜阻,羣言自中伤。”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自三代之衰,礼乐崩坏,皆废古忘本;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而况於疎远之属乎?”
词语解释:石阻  拼音:shí zǔ
因多石而形成险阻。亦指多石险阻之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川 石阻,水急行难,倾波委注六十餘里。”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当此之时,后妃之於内助,又知臣下之勤劳,其忧思之深,至於山脊、石阻、僕马之间;而志意之一,至於虽采卷耳而心不在焉。”
词语解释:邀阻  拼音:yāo zǔ
拦挡阻截。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虏既入塞, 河北 居民惊犇渡 河 ,欲避於 京东 者日数千人,舟人邀阻不得济。”《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其关津渡口桥梁妄行事故邀阻者,取问得实,杖一百。”《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 文公 乃各发回书,听其復归故国,諭 郤步扬 不必领兵邀阻。”
词语解释:闲阻  拼音:xián zǔ
亦作“间阻”。 阻隔。《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芸辉堂》:“ 载 肃宗 、 代宗 两朝宰相,贵盛无比,广葺亭臺,交游贵族,客候其门,或多间阻。”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几遍家待相通,当间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亡出三年,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膺汗背。”
词语解释:断阻  拼音:duàn zǔ
阻隔。《水浒传》第七一回:“众皆同声共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词语解释:曲阻  拼音:qǔ zǔ
曲折险阻。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迴谿縈曲阻,峻阪路威夷。”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寻歷曲阻,则沉思紆结。”
词语解释:困阻  拼音:kùn zǔ
围困阻隔。 钱钢 《唐山大地震》:“八百多名旅客在荒野中被困阻了三天。”
词语解释:峻阻  拼音:jùn zǔ
亦作“ 峻岨 ”。 险阻。 汉 刘歆 《甘泉宫赋》:“高峦峻阻,临洮广衍。” 晋 左思 《蜀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 长城 ,豁险吞若巨防。”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一:“此山多灵异,峻岨实非恒。” 清 吴敏树 《杂说》:“然余所过阪非峻阻,雨骤未泞,而驘以死拒不行。”
词语解释:崄阻  拼音:xiǎn zǔ
险阻。道路险恶而有阻碍。 南朝 宋 王僧达 《解职表》:“山川嶮阻,吉凶路塞,悠远之思谁能勿劳。”《通典·边防四》:“ 番禺 负山嶮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为国。”
词语解释:林阻  拼音:lín zǔ
山林险阻之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公沙穆 ﹞居 建成山 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 三国 魏 曹植 《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词语解释:延阻  拼音:yán zǔ
拖延耽搁。 邹鲁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那知因去始平书院拿军火,延阻过久,及抵城外, 黄克强 先生等已在城内发难。”
词语解释:留阻  拼音:liú zǔ
犹阻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临卯私逃,在比人不行留阻,一体甘罪。”
词语解释:淹阻  拼音:yān zǔ
因受阻遏而停留。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豹仙》:“功名虽显,不免淹阻,或至迁謫。” 清 陈寿祺 《再与总督汪尚书书》:“舳艫淹阻,愁苦无门。”
词语解释:禁阻  拼音:jìn zǔ
禁止阻遏。 南朝 梁 何逊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敬》诗:“伊余忝摄官,含毫亦禁阻。”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自后有传教者……地方官不得刻待禁阻。”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乡下人要拆桥,靠我一个老头子,哪里就能禁阻得住。”
词语解释:分压电阻  拼音:fēn yā diàn zǔ
与某一电路串联的导体的电阻。在总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电路上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将能起分压的作用,一部分电压将降在分压电阻上,使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减小。分压电阻的阻值越大,分压作用越明显。在电流计线圈上串联一个高阻值的分压电阻,就能把电流计改装成伏特表,量度较大的电压。
词语解释:语吃气阻  拼音:yǔ chī qì zǔ
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 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词语解释:谏阻  拼音:jiàn zǔ
劝阻。《红楼梦》第十六回:“这样很好,若老爷们再要改时,全仗大爷諫阻。”《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他老婆同儿子再三諫阻,不容他起身,他只得罢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谏官多上书谏阻,以为非久安之道。”
词语解释:分流电阻  拼音:fēn liú diàn zǔ
与某一电路并联的导体的电阻。在总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电路上并联一个分路将能起到分流作用,部分电流由分路通过,使通过该部分电路的电流变小。分流电阻的阻值越小,分流作用越明显。在电流计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低阻值的分流电阻,就能使电流计的量程扩大,改装成安培表,可量度较大的电流。
词语解释:受阻  拼音:shòu zǔ
用阻挠和障碍使别人受挫
被阻止。例如:再往前航行,他们在檀香山受阻。
词语解释:艰难险阻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原作“险阻艰难”。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周书·梁御若干惠等传论》:“ 梁御 等负将率之材,藴驍鋭之气,遭逢丧乱,驰騖干戈,艰难险阻备尝,而功名未立。”《朱子语类》卷三十三:“其间须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词语解释:依阻  拼音:yī zǔ
凭借;仗恃。《汉书·王莽传下》:“ 荆 扬 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后汉书·蔡邕传下》:“续以 永乐门 史 霍玉 依阻城社,又为姦邪。”《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曰:‘ 獠 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
词语解释:僻阻  拼音:pì zǔ
偏远阻塞。 元 刘壎 《隐居通义·水心论佛学》:“夫西戎僻阻,无有忠信礼义之教。”
词语解释:辽阻  拼音:liáo zǔ
辽远阻隔。 清 丘逢甲 《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之二:“天间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词语解释:阪阻  拼音:bǎn zǔ
险阻。《韩非子·奸劫弑臣》:“託於犀车良马之上,则可以陆犯阪阻之患;乘舟之安,持檝之利,则可以水絶江河之难。”
词语解释:附阻  拼音:fù zǔ
凭恃,依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 蛮 夷 虽附阻巖谷,而类有土居,连涉 荆 交 之区,布护 巴 庸 之外,不可量极。”
词语解释:颠阻  拼音:diān zǔ
颠仆阻塞。 明 张居正 《中宪大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霁寰吴公墓志铭》:“然性高简,不能当世取容,颇为庸众人所嫉,屡致颠阻。”
词语解释:风雨无阻  拼音:fēng yǔ wú zǔ
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泛指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均按原定计划照常进行。《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黄秀才 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红楼梦》第三七回:“ 宝釵 説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
词语解释:肠梗阻  拼音:cháng gěng zǔ
病名。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
词语解释:耽阻  拼音:dān zǔ
犹延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行营规矩》:“七:令不许在途中舖户堆煷睏睡,躭阻行程。”
词语解释:陉阻
断崖险碍的地方
词语解释:意阻
意志消沉沮丧
词语解释:邪阻  拼音:xié zǔ
曲折环绕。《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薛综 注:“阻,依也……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词语解释:驳阻  拼音:bó zǔ
亦作“駮阻”。 驳斥阻止。 清 薛福成 《通筹南阳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凡在他国通商之口,必设领事,以保护商人。遇有苛例,随时駮阻,所以旅居乐业。”
词语解释:陵阻  拼音:líng zǔ
欺凌阻难。 唐 温庭筠 《上裴相公启》:“守土者以忘情积恶,当权者以承意中伤。直视孤危,横相陵阻。”
词语解释:酬阻
因报复而加阻止
词语解释:东拦西阻  拼音:dōng lán xī zǔ
谓极力阻拦。《雪岩外传》第十回:“众家人听説,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
词语解释:遏阻  拼音:è zǔ
亦作“ 遏岨 ”。 阻止;拦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吕梁 在 离石县 西,今于县西歷山寻 河 ,并无遏岨。”《宛署杂记·志遗一》引 明 李时 《敕建永济桥记》:“每届夏秋,则众水漫流故道,运军遏阻,固不但褰裳濡轨而已。”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六:“虽他们的具有‘千方百计’本领的‘父亲’,也难于遏阻这个狂澜了。”
词语解释:倾阻  拼音:qīng zǔ
犹险阻。《后汉书·庞参传》:“遂乃千里转粮,远给 武都 西郡,涂路倾阻,难劳百端。”
词语解释:辞阻  拼音:cí zǔ
犹推辞。《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君但请行,毋用辞阻。”
词语解释:违阻  拼音:wéi zǔ
拒绝。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或有相干作碑誌,由某不受润笔引惹故也。或是相知,不能违阻。”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多谢学士幸不违阻,是必明日早来。”《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那 李瓶儿 又不敢违阻了 月娘 ,拿起钟儿来,咽了一口儿又放下了,强打着精神儿与众人坐的。”
词语解释:七推八阻  拼音:qī tuī bā zǔ
以各种借口推托。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閭,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説话。”
词语解释:隘阻  拼音:ài zǔ
险要阻塞。《荀子·议兵》:“然而 秦 师至而 鄢 郢 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
词语解释:梗阻  拼音:gěng zǔ
(1).阻塞;断绝。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 江 北今岁收功克捷,陵寝免於震惊,运道不致梗阻。”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然时已梗阻, 厦门 值 林爽文 之变,留滞年餘,始得归里。”《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还有缓缓行进的挂着风帆的架车,造成多少次磨蹭,停滞,梗阻!”
(2).阻拦,阻挡。 清 薛福成 《审机》:“今乘 永福 归诚於我,抚而用之,彼当惟命是听,即 保胜 设关,必无梗阻。”
词语解释:抑阻  拼音:yì zǔ
阻挠;阻止。 孙中山 《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当此新文化倡导正盛之时,乃受该书馆所抑阻。”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五节:“广开言路,不论官民一律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抑阻。”
词语解释:推阻  拼音:tuī zǔ
推辞,拒绝。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二折:“今日您儿初进门来,备了一盃酒,请奶奶和大姐喫,休要推阻。”《三国演义》第八回:“太师亲临,老夫焉敢推阻。”《西湖二集·徐君宝节义双圆》:“这亲事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在下怎敢推阻?”
词语解释:消阻  拼音:xiāo zǔ
(1).沮丧。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惨然消阻泪如梭,怎生样方便赦殊科,这拘拏飞不出巧张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予在 秣陵 见佛手柑初至,一老年客市数枚,疾驰 李姬 丽贞 ……少顷入 李 室,则宣盘中层迭数十,鲜妍硕大,逾客赠者十倍,客乃不胜消阻。”
(2).消释;消失。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来书云: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 李大钊 《现代文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智力的老成,并于奋勇冒险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进。”
词语解释:掯阻  拼音:kèn zǔ
阻碍;阻止或关闭;设置障碍物,或堆满障碍物或辎重不让通过。例如:大街上交通掯阻。
词语解释:拗阻  拼音:niù zǔ
反对阻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女曰:‘此处不可为家。审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归除一舍,行将自至耳。’”
词语解释:挠阻  拼音:náo zǔ
阻挠。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其寳税之权,操诸本国。虽至大之国,不能制小国之重轻;虽至小之国,不致受大国之挠阻。盖通行之公法使然也。”
词语解释:拦阻  拼音:lán zǔ
阻挡。《元典章新集·刑部·戏杀》:“ 李高三 、 余兴二 与 李杞一 作戏,二次拦阻不容本人起身小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又曾经拦阻我给电信与伯父。”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 杨英 虽然不同意,却也不便拦阻。”
词语解释:恶阻  拼音:è zǔ
(1).谓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宋诗纪事》卷九六引 宋 陈郁 《话腴》:“朝来不喜餐,必恶阻也。”
(2).中医病名。特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等。《医宗金鉴·诸气·四七汤》:“妇人有孕喜吐者,名曰恶阻。”
词语解释:截阻  拼音:jié zǔ
拦阻。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四:“我们这一方面有第八军派了一部分队伍由 白沙洲 绕道渡 江 ,已经取得 汉阳 早迟要向 武胜关 进军,以截阻北洋军队的来援。”
词语解释:歧阻  拼音:qí zǔ
谓道路阻塞。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或毁败於谗讥。”
词语解释:崇阻  拼音:chóng zǔ
高峻险阻。 三国 魏 曹丕 《浮淮赋》:“仰嵓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
词语解释:沈阻  拼音:shěn zǔ
犹阻深。阻隔至甚。《后汉书·郭太传论》:“ 庄周 有言:‘人情险於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沉阻难徵。” 李贤 注:“沉,深也。”
词语解释:尼阻  拼音:ní zǔ
阻止,阻碍。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 英国 亦以 扬子江 铁路问题相为尼阻,乃得置为悬案。”
词语解释:声阻  拼音:shēng zǔ
提出抗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十八日电,遵向外务部声阻,答言报纸不足信,语极含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近又欲将招商局押借巨款,徒恃口舌声阻,定无济事。”
词语解释:喝阻  拼音:hē zǔ
大声阻止。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我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就大声喝阻他这样做。”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