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末字词组
坡陁弥陁峭陁那烂陁迦兰陁岩陁盘陁 
陂陁曼陁首陁隤陁潭陁补陁  
头陁臊陁颓陁倾陁崩陁婆陁  

词语解释:坡陁  拼音:pō tuó
亦作“ 坡陀 ”。
(1).山势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诗:“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没。” 宋 苏轼 《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
(2).不平坦。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词语解释:陂陁  拼音:pō tuó
亦作“ 陂阤 ”。亦作“ 陂陀 ”。
1.阶陛。《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王逸 注:“陂陁,长陛也。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陁,一作陀。” 洪兴祖 补注:“陂,音颇。陀,音駞。不平也。《文选》陂,音波。”《文选》作“陂陀”。
2.倾斜不平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嶬。” 司马贞 索隐:“登陂陁。陂音普何反。陁音徒何反。” 唐 李华 《含元殿赋》:“靡迆 秦 山,陂陀 汉 陵。” 明 张羽 《清口》诗:“陂陀陇亩间,一二羸老翁。” 茅盾 《虹》一:“依旧是两岸高崖,只不过没有先前的那样峭拔,稍微呈现了陂陁的形态。”
3.(云层)参差峥嵘貌。 唐 温庭筠 《七夕》诗:“弯桥销尽奈愁何,天气駘荡云陂陀。”
词语解释:陂陀  拼音:pō tuó
见“ 陂陁 ”。
词语解释:陂陁  拼音:pō tuó
亦作“ 陂阤 ”。亦作“ 陂陀 ”。
1.阶陛。《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王逸 注:“陂陁,长陛也。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陁,一作陀。” 洪兴祖 补注:“陂,音颇。陀,音駞。不平也。《文选》陂,音波。”《文选》作“陂陀”。
2.倾斜不平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登陂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嶬。” 司马贞 索隐:“登陂陁。陂音普何反。陁音徒何反。” 唐 李华 《含元殿赋》:“靡迆 秦 山,陂陀 汉 陵。” 明 张羽 《清口》诗:“陂陀陇亩间,一二羸老翁。” 茅盾 《虹》一:“依旧是两岸高崖,只不过没有先前的那样峭拔,稍微呈现了陂陁的形态。”
3.(云层)参差峥嵘貌。 唐 温庭筠 《七夕》诗:“弯桥销尽奈愁何,天气駘荡云陂陀。”
词语解释:头陁  拼音:tóu tuó
见“ 头陀 ”。
词语解释:头陀  拼音:tóu tuó
亦作“ 头陁 ”。 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 大迦叶 ,故以头陀为称首。”《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祕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説 孙行者 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 观音院 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清 郑燮 《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鐘;兔葵燕麦閒斋供。”
词语解释:弥陁  拼音:mí tuó
见“ 弥陀 ”。
词语解释:弥陀  拼音:mí tuó
亦作“ 弥陁 ”。 阿弥陀佛 的省称。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与 释迦 、 药师 并称三尊。 北齐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愿西遇 弥陀 ,上征 兜率 。” 宋 苏轼 《绝句》之一:“市区收罢豚鱼税,来与 弥陀 共一龕。”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断迷习,消尘障, 弥陁 本性原无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其实呢,罪过并不在‘老’,而在于‘卖’的,假使他在叉麻酱,念 弥陀 ,一字不写,就决不会惹青年作家的口诛笔伐。”
词语解释:曼陁  拼音:màn tuó
见“ 曼陀 ”。
词语解释:曼陀  拼音:màn tuó
亦作“ 曼陁 ”。 指曼陀罗花。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迦陵欲语,曼陁未落。” 宋 苏轼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诗:“醉中眼纈自斕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清 赵翼 《牡丹》诗之三:“轻寒轻暖几番过,酿出花天散曼陀。”参见“ 曼陀罗 ”。
词语解释:曼陀罗  拼音:màn tuó luó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 印度 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法华经·序品》:“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杜杞 字 伟长 ,为 湖南 转运副使。 五溪蛮 反, 杞 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惟 翠香 面目如曼陀罗,指掌如兜罗绵。”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
词语解释:臊陁  拼音:sào tuó
见“ 臊陀 ”。
词语解释:臊陀  拼音:sào tuó
亦作“ 臊陁 ”。 梵语鹦鹉的音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九:“臊陀,梵言鸚鵡,鸟名。”《翻译名义集·畜生》:“臊陁,或叔迦婆嘻,此云鸚鵡。”
词语解释:峭陁  拼音:qiào tuó
见“ 陗阤 ”。
词语解释:峭陀  拼音:qiào yǐ
高陡的崖坡。
词语解释:首陁  拼音:shǒu tuó
见“ 首陀 ”。
词语解释:首陀  拼音:shǒu tuó
亦作“ 首陁 ”。 即首陀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穡”原注:“旧曰首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唯四夷则全以氏族为贵贱,如 天竺 以刹利、媻罗门二姓为贵种;自餘皆为庶姓,如毗舍、首陁是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戍陀罗,旧云首陀,为农民及奴身勤稼穡者。首陀内分贱族七十餘。”参见“ 首陀罗 ”。
词语解释:首陀罗  拼音:shǒu tuó luó
古 印度 四种姓中的最低等级。无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
词语解释:颓陁  拼音:tuí tuó
崩坏。《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陁。”
词语解释:那烂陁  拼音:nà làn tuó
见“ 那烂陀 ”。
词语解释:那烂陀  拼音:nà làn tuó
亦作“ 那烂陁 ”。 梵语音译。古代 印度 摩揭陀国 的佛寺名。 唐 玄奘 、 义净 等入 天竺 求佛经,皆曾停居此寺。 那烂陀寺 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 印度 的最高学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从此北行三十餘里,至 那烂陀 , 唐 言 施无厌 僧伽蓝。闻之耆旧曰:此伽蓝南菴没罗林中有池,其龙名 那烂陀 ,傍建伽蓝,因取为称。从其实议,是 如来 在昔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悲愍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 施无厌 。由是伽蓝因以为称。”《翻译名义集》卷七引作“那烂陁”。
词语解释:隤陁  拼音:tuí tuó
崩塌;毁败。 清 钱谦益 《重修维扬书院记》:“夫其禁之严也,钩党促数,文网鍥急,犹足以耸剔天下精悍之气而作其隤陁。”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顷者,人才隤陁,国事劻勷。”
词语解释:倾陁  拼音:qīng tuó
倾覆毁坏。 汉 张衡 《西京赋》:“既定且寧,焉知倾陁。” 薛综 注:“陁,音雉。”
词语解释:迦兰陁  拼音:jiā lán tuó
见“ 迦兰陀 ”。
词语解释:迦兰陀  拼音:jiā lán tuó
亦作“ 迦兰陁 ”。 梵语kalandaka的音译。(1)本为古 印度 人名。佛说法于 王舍城 , 迦兰陀 以其所有竹园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称该僧园。 晋 法显 《佛国记》:“出旧城北,行三百餘步,道西 迦兰陀 竹园精舍,今现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王请佛於 迦兰陁 竹林,敷演於甚深密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山城北门行一里餘,至 迦兰陁 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甎室,东闢其户。”(2)山鼠名。佛书谓昔有 毘舍离王 入山,眠于树下。有毒蛇出欲害王,山鼠鸣叫,使王觉醒,王感其恩,因号山旁之村为 迦兰陀 。一说,为鸟名。据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九,救王者为迦兰陀鸟,其形似鹊,多栖竹林。参阅 南朝 梁 僧旻 宝唱 《经律异相·鼠》
词语解释:潭陁  拼音:tán tuó
同“ 潭沱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杜子美 《醉歌行》云:‘春光淡沲 秦东亭 。’淡沲当是潭陁。见 富嘉謨 《明水篇》曰:‘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陁度千门。’”
词语解释:崩陁  拼音:bēng tuó
见“ 崩阤 ”。
词语解释:崩陀  拼音:bēng yǐ
亦作“ 崩陁 ”。
(1).塌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沿栽纠草,用防崩阤。”
(2).引申指败坏。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词语解释:岩陁  拼音:yán tuó
亦作“岩陁”。 倾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摧崣崛崎。” 吕向 注:“巖陁、甗錡,倾欹貌。” 元 揭傒斯 《重建济州会源牐碑》:“隆其防而广其阯,修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其壤之疏恶者,延袤赢七百里。”
词语解释:补陁  拼音:bǔ tuó
见“ 补陁落迦 ”。
词语解释:补陁落迦  拼音:bǔ tuó luò jiā
即 普陀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补陁落迦山 自 明州 定海县 招宝山 泛海东南行,两潮至 昌国县 ,自 昌国县 泛海到 沉家门 ,过 鹿狮山 ,亦两潮至山下。”亦省作“ 补落迦 ”、“ 补陁 ”、“ 补陀 ”。 宋 陆游 《海山》诗:“ 补落迦山 访旧游,菴摩勒果隘中州。” 钱仲联 校注:“《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普陀洛迦山 ,在 浙江 定海县 治东百里许海中,为《华严经》 善财 第二十八参 观世音菩萨 説法处。’” 金 元好问 《云岩》诗:“世外元无 种香国 ,海内真有 补陁巖 。” 清 黄宗羲 《苍水张公墓志铭》:“公之小校降,欲生致公以为功,与其徒数十人,走 补陀 ,伪为行脚僧。”参见“ 普陀 ”。参阅《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词语解释:婆陁  拼音:pó tuó
见“ 婆陀 ”。
词语解释:婆陀  拼音:pó tuó
亦作“ 婆陁 ”。 倾斜不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还作尖堆,勿令婆陀。”
词语解释:盘陁  拼音:pán tuó
见“ 盘陀 ”。
词语解释:盘陀  拼音:pán tuó
亦作“ 盘陁 ”。
(1).石不平貌。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六:“盘陀石上坐,谿涧冷凄凄。” 宋 苏轼 《游金山寺》诗:“ 中泠 南畔石盘陁,古来出没随涛波。” 清 汤右曾 《放舟至下锺山》诗:“前临巨石纷盘陀,仰看絶壁青嵯峨。”
(2).指不平的石块。 宋 陆游 《小园》诗:“倦就盘陀坐,閒拈楖栗行。” 清 曹寅 《题姚后陶比丘小像》诗之一:“香海横流事特奇,盘陀安稳胜 须弥 。”
(3).曲折回旋貌。《水浒传》第四七回:“好个 祝家庄 ,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愁云百里填城河,帐中银烛然盘陀。”
(4).鞍垫。 唐 杜甫 《魏将军歌》:“星缠寳校金盘陀,夜骑天駟超天河。” 元 杨允孚 《泺京杂咏》:“翎赤王侯部落多,香风簇簇锦盘陀。”
(5).谓冶炼破铜。《新唐书·食货志四》:“先是诸鑪铸钱窳薄,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