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庭院 拼音:tíng yuàn
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 清 龚自珍 《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词语解释:小院 拼音:xiǎo yuàn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词:“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这时 二秃子 和 长青 老伴已走进了小院。”词语解释:竹院 拼音:zhú yuàn
栽竹的庭院。 唐 张籍 《寻徐道士》诗:“寻师远到 暉天观 ,竹院森森闭药房。” 唐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不是偷闲来竹院,如何此地也逢僧?”词语解释:道院 拼音:dào yuàn
(1).道士居住的地方。 五代 王周 《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 冯至 《蝉与晚祷》:“在他仅有的两间大的小屋内,将屋门关闭,把自己禁锢起来,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
(2).指修道院。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欧洲 中世,文章学问,都在道院里。”词语解释:花院 拼音:huā yuàn
(1).旧指妓院。《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未识花院行藏,先习 孔 门规矩。”
(2).培育花木以备出售的花圃。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近年 梅花岭 、 傍花村 ……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於市。”词语解释:别院 拼音:bié yuàn
正宅之外的宅院。 明 高启 《咏苑中秦吉了》诗:“驾来别院未知迎,先听遥呼万岁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是夜特开别院,叫两个养娘伏侍 王氏 与 崔县尉 在内安歇。” 郭沫若 《广寒宫》:“地:月里 广寒宫 嫦娥 们读书之别院。”词语解释:火院 拼音:huǒ yuàn
(1).苦海;苦恼的境界。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今年不了,又待来年,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我奈家贫也那亲老,穷火院怎生熬。”《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一怕火院锁牢缠,二怕家眷受熬煎。”
(2).指妓院。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偌来大穷坑火院,只央我一身填。”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自火院深沉向未彻,怎管的閒花风月自冤业。”词语解释:书院 拼音:shū yuàn
(1). 唐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 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宋朝四书院》、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词语解释:春院 拼音:chūn yuàn
(1).春日的院落。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元 萨都剌 《题美人织锦图》诗:“日长春院机声动,梭影穿花飞小凤。”
(2).指妓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公子辞了 王匠 夫妇,径至春院门首。”词语解释:后院 拼音:hòu yuàn
(1).屋后的院子。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簷。”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老舍 《茶馆》第一幕:“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
(2).比喻内部。《新民晚报》1988.5.4:“但 名古屋 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院’会起火。 名古屋 的市民激烈反对承办奥运会,集会示威。”词语解释:僧院 拼音:sēng yuàn
寺院。 唐 白居易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诗:“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词语解释:松院 拼音:sōng yuàn
植松的庭院。 唐 德宗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诗:“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唐 杜牧 《秋日》诗:“烟起药厨晚,杵声松院深。”词语解释:幽院 拼音:yōu yuàn
幽静的庭院。 南唐 李煜 《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末后春风,才緑到幽院。”词语解释:住院 拼音:zhù yuàn
病人住进医院治疗。 孙斐君 《〈川岛选集〉后记》:“不料我短于乳儿知识,忽患乳腺炎,住院开刀。”词语解释:内院 拼音:nèi yuàn
(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詔赐斋钱。”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绣花坡》:“《墨餘録》云: 顾 绣出自 上海 露香园 , 明 尚宝司丞 顾应夫 后人所为。其法得自内院,故选色配丝,独臻精妙。”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 善法堂 , 弥勒菩萨 常居此说法。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一:“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原注:“大师行高德广,必生 弥勒 内院。”
(3).里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里算是内院,差不多的人难得进来。”
(4).指内三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满 蒙 诸王、贝勒、贝子、公、内院大学士和学士、六部从政等都进入大清门,在大政殿前排班肃立。”参见“ 内三院 ”。
词语解释:内三院 拼音:nèi sān yuàn
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 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起。”参阅《清通典·职官一》。词语解释:仙院 拼音:xiān yuàn
指 唐 代的 集贤殿 书院。 唐 开元 十三年,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书院,故有“仙院”之称。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诗:“仙院文房隔旧宫,当时盛事尽成空。”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词语解释:南院 拼音:nán yuàn
(1). 唐代 官署名,属吏部,负责选拔人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开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县长名,以定留放。”
(2).指 契丹 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辽史·百官志一》:“ 契丹 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 元好问 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词语解释:旧院 拼音:jiù yuàn
在今之 南京 , 明 朝为妓女丛聚之所。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 旧院 ,人称 曲中 ,前门对 武定桥 ,后门在 钞库街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那长桥 旧院 ,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词语解释:出院 拼音:chū yuàn
住院的病人离开医院。 冰心 《山中杂记》六:“出院之期不远,女伴戏对我说:‘出去到了车水马龙的 波士顿 街上,千万不要惊倒。’” 邹志安 《棉酚中毒》十三:“﹝ 冯兰兰 ﹞满脸通红,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催姐姐快去办出院手续。”词语解释:空院 拼音:kōng yuàn
荒芜冷寂的庭院。 唐 岑参 《故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之二:“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唐 张祜 《题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蘚涩,空院落花深。”词语解释:亭院 拼音:tíng yuàn
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 唐 郭良 《题李将军山亭》诗:“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 明 钱希良 《辽邸记闻》:“ 辽王 好营宫室,置亭院二十餘区。”词语解释:宫院 拼音:gōng yuàn
(1).帝王后妃居住的房屋、庭院。 元 袁桷 《宫女度曲图》诗:“翠竹凉深宫院密,新声那得过宫墙。”评剧《密建游宫》第三场:“时光快进宫院七日已过,怎不见行大礼拜堂成亲。”
(2).仙家的宫阙庭院。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海光悠容天地长,春风玉女开宫院。”
(3).古代世俗对王子住处的称呼。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皇子之居谓之某王宫;王子则分院,世俗谓之宫院。”词语解释:入院 拼音:rù yuàn
需要住在医院里治疗的人进入医院词语解释:山院 拼音:shān yuàn
山间庭院。 唐 王勃 《仲春郊外》诗:“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明 贝琼 《赠王廷威》诗:“插架书多须可读,日长山院杏花红。”词语解释:退院 拼音:tuì yuàn
(1).指僧人脱离寺院。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长老遂退院而去。” 宋 陆游 《初夜》诗:“身似游边客,心如退院僧。” 清 赵翼 《归田即事》诗:“署门客散无投刺,退院僧高自掩关。” 郁达夫 《沉沦》六:“他近来只同退院的闲僧一样,除了怨人骂己之外,更没有别的事了。”
(2).离院;出院。 鲁迅 《书信集·致谢敦南》:“本人大约两三星期后即可退院。”词语解释:三院 拼音:sān yuàn
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 仍 唐 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 清 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 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词语解释:宅院 拼音:zhái yuàn
带院落的宅子。亦泛指住宅。 宋 张先 《蝶恋花》词:“临水人家深宅院,堦下残花,门外斜阳岸。”《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却説 葛令公 姬妾众多,嫌宅院狭窄,教人相了地形,在东南角旺地上另创个衙门,极其宏丽。”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六章:“﹝ 古佩雄 ﹞跳过隔壁院里,飕,飕,飕,眨眼间跳过三四个宅院。”词语解释:曲院
亦作“麯院”。
1.酒坊,制曲的场所。《宋史·食货志下七》:“在京麴院酒户鬻酒亏额,原於麴数多则酒亦多,多则价贱,贱则人户损其利。”
2. 杭州 西湖 十景之一。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忆西湖》曲:“ 苏隄 万柳春残, 麯院 风荷番雨。”《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七月之望,於 麴院 赏莲。”词语解释:独院 拼音:dú yuàn
独家住的院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居停宜清静梵宇,或独院閒房。毋近闺声,以撩旅思。” 巴金 《家》二九:“忽然从独院里送出来一阵笛声,吹的是相思的小调。”词语解释:经院 拼音:jīng yuàn
(1).佛寺中庋藏、讲论佛经之处。 宋 陆游 《晨过天庆》诗:“孤灯经院晓,残雪醮坛寒。” 叶圣陶 《登雁塔》:“佛殿只是整个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像 杭州 的 灵隐寺 那样,一进门只见回廊、大殿、经院、僧房,虽然并不逼仄,总叫人感觉不太舒畅。”
(2).指基督教教会学院。词语解释:禅院 拼音:chán yuàn
寺院;佛教的庙宇。《西游记》第五九回:“﹝ 孙行者 ﹞正踌躇间,又听得鐘声响亮,急下山坡,径至禪院。”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游石公山记》:“石壁尽处,復登山路, 石公 禪院在焉。” 萧乾 《矮檐》:“于是,每走过那禅院,他必得伫立瞪着那只狮子,弄得妇人以为他发了疯。”词语解释:两院 拼音:liǎng yuàn
议会的上、下院。各国两院名称不同。如 美国 国会叫参议院、众议院; 英国 叫贵族院、平民院; 法国 叫共和国参议院、国民议会。词语解释:家院 拼音:jiā yuàn
旧指富豪人家的男仆。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问介]家院![杂扮僕人上介]侍候。”京剧《将相和》第四场:“ 缪贤 原场回府,家院暗上。”词语解释:贡院 拼音:gòng yuàn
(1).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二十四年,考功郎中 李昂 ,为士子所轻詆。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明史·选举志二》:“试士之所,谓之贡院。” 叶圣陶 《线下·马铃瓜》:“从我家到贡院前,不过一里光景的路,是几条冷落的胡同。”
(2). 日本 接待 汉 人的客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近见 梁孝廉 处素 《题汪亦沧〈日本国神海编〉》云:‘贡院繁华繫客情,朝朝应办几番更……’‘贡院’者,馆 唐 人处也。”词语解释:高院 拼音:gāo yuàn
深深的庭院。 唐 高适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诗:“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词语解释:锁院 拼音:suǒ yuàn
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1).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 粤 江风雨舟共繫。”
(3).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文献通考·选举五》:“詔: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 福建 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 川 广 尤远,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广 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4).指科举考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於是为帖括,诗赋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检,而糊名,而誊録,而迴避。”
(5).指科举考场。 清 钱谦益 《孙鋡妻王氏墓志》:“ 鋡 欲以文墨自奋,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屡困锁院。” 清 钱谦益 《云间沉长公七十序》:“ 沉长公 少为硕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罢去。”词语解释:塔院 拼音:tǎ yuàn
建有佛塔的院子。《法苑珠林》卷五十:“佛塔高显处作,不得塔院内浣染晒衣唾地。” 唐 贾岛 《哭柏岩禅师》诗:“塔院关松雪,经房鏁隙尘。”《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却是他与朋儕作戏,取来掛在 慈恩寺 塔院相轮上面。”词语解释:禁院 拼音:jìn yuàn
(1).宫中庭院。 唐 李贺 《堂堂》诗:“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己未朝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余欲刻画‘想’字,有句云:‘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
(2).指宫廷官署。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西涯待友》:“ 西涯 身处禁院,不能厚待一友。”词语解释:试院 拼音:shì yuàn
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宋史·选举志二》:“自今乡贡,前一岁,州军属县长吏籍定合应举人,以次年春县上之州,州下之学,覈实引保,赴乡饮酒,然后送试院。”《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来朝吾入试院,你有何见识教我?”《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词语解释:庙院 拼音:miào yuàn
(1).指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 郑侍郎 薰 主文,误谓 颜标 乃 鲁公 之后,时 徐 方未寧,志在激劝忠烈,即以 标 为状元。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 标 寒畯也,未尝有庙院。 薰 始大悟,塞默而已。”
(2).寺院。 唐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诗:“吟聒暮鶯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词语解释:寺院 拼音:sì yuàn
(1).佛寺的总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其地是 曹爽 故宅,经始之日,於寺院西南隅得 爽 窟室,下入土可丈许。”《西游记》第八回:“久闻 金山寺 好个寺院,我就往 金山寺 去。” 孙犁 《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佛号,她们也跟着念。”
(2).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最壮观的寺院,当然是嘉鲁因大学。”词语解释:集贤院
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词语解释:村院 拼音:cūn yuàn
农家庭院。 元 冯子振 《鹦鹉曲·荣华梦短》曲:“朱门空宅无人住,村院快活煞耕父。”词语解释:监院 拼音:jiān yuàn
(1).即监寺。《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厮做小师。” 清 汪琬 《广福院藐庵谷禅师塔铭》:“一日忽示微疾,即豫尅化期,且諭监院某俾主院事。”《人民日报》1982.2.12:“在 玉佛寺 的客堂里,住持和监院介绍了 玉佛寺 的变化。”参见“ 监寺 ”。
(2).书院的主持者。《野叟曝言》第一三七回:“屡经劝导,并戒飭数次, 坚行 总称‘宁蹈 东海 而死不愿归儒’,主讲、监院实在没法,故请公相钧示。”
唐 代监管盐业的官署。《新唐书·食货志四》:“ 乾元 元年,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傜。”
词语解释:监寺 拼音:jiān sì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诸童,九岁投 玉涧寺 监寺 神皎 出家。”《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监寺见长老发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参阅《释氏要览》卷下。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唐 常衮 《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 杨洪 、 公孙贺 ,皆以儒术居于少府、国朝监寺之列,亦称通显,贰于其长,所任匪轻。”词语解释:悲田院 拼音:bēi tián yuàn
唐 开元 时置病坊,收容乞丐; 武宗 时改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俗讹作“卑田院”。 宋 曾慥 《类说·事始》:“ 开元 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廩食,近代改为悲田院,或曰养病院。”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哎哟天哪,只俺两口儿叫化在这悲田院。”《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又有一个 李亚仙 ,他是 长安 名妓,有 郑元和 公子闝他,吊了梢,在悲田院做乞儿,大雪中唱《莲花落》。”词语解释:六院 拼音:liù yuàn
(1). 唐 山南道 之精兵。《新唐书·李愬传》:“ 愬 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六院者, 隋 唐 兵也,凡三千人,皆 山南 奇材鋭士,故委 祐 统之。”
(2). 宋 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宋史·职官志一》:“中兴后,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谓之六院。例以京官知县有政绩者充;亦有自郡守除者,继即除郎。”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六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
(3).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 明 初 南京 妓院著名者有 来宾 、 重译 、 轻烟 、 淡粉 、 梅妍 、 柳翠 六院,后遂以为妓院的代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 明 屠隆 《綵毫记·散财结客》:“昨日取醉平康,六院诸姬齐来相见。”
(4).犹六宫。 明 清 时后妃所居之地。皇宫之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东六宫是: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六宫是: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此即旧时民间流传所谓“六院”。词语解释:谏院 拼音:jiàn yuàn
(1).御史台的别称。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诗:“相门才子 高阳 族,学者清资五品官。諫院过时荣棣萼, 谢 庭归去蹋芝兰。”按, 令狐博士 指 令狐楚 ,尝为 河南 尹兼御史大夫。 开成 元年四月,检校左仆射、 兴元 尹。
(2).谏官官署。 宋 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 宋 司马光 有《諫院题名记》。《文献通考·职官四》:“ 明道 初, 陈执中 为諫官,屡请置院,於是以门下省为諫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旧自理官,召居諫院,避人焚草,儘怀匡主之心。”词语解释:坊院 拼音:fāng yuàn
南宋 临安 富家建于水上的货房。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坊院》:“富家於水次起迭塌坊十数所,每所为屋千餘间,小者亦数百间,以寄藏都城店铺及客旅物货。四维皆水,亦可避风烛,又免盗贼,甚为都城富室之便。其他州郡无此。虽 荆南 、 沙市 、 太平州 、 黄池 ,皆客商所聚,亦无此等坊院。”词语解释:棋院 拼音:qí yuàn
(1).弈棋的院落。 宋 陆游 《西村晚归》诗:“子响闻棋院,舟横傍钓溪。”
(2).弈棋的专门机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这边棋院待詔 顾思让 也是第一手,假称第二手与他对局。”词语解释:节院 拼音:jié yuàn
唐 代节度使官衙的庭院。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四:“节院收衙队,毬场簇看车;广筵歌舞散,书号夕阳斜。”词语解释:净院 拼音:jìng yuàn
寺院。 唐 姚合 《寄灵一律师》诗:“焚书钞律千餘纸,浄院焚香独受持。” 明 唐顺之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诗之二:“浄院早凉生,佳宾四座倾。”词语解释:学院 拼音:xué yuàn
(1).犹学校。 唐 王建 《赠田将军》诗:“初从学院别先生,便领偏师得战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学院诸生偕往,见石一截,黄色,用木牌标记曰‘万年松化石’。”
(2).书房。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
(3).高等学校的一种,以某一专业教育为主。如工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
(4).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二回:“眼见得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5).指学院衙门。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下官 汪仲襄 ,昨日学院下马,优劣文册,俱已亲投。”《老残游记》第二回:“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参见“ 学政 ”。
词语解释:学政 拼音:xué zhèng
(1).教育工作。《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崇寧 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士人入辟雍,皆给券,一日不可缓,缓则谓之害学政,议罸不少贷。”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未踰旬而天子使督理 江 南学政。”
(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 清 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书》:“着各省督抚学政,留心採访,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翰林院里的人都是清贵之品,将来放了外任,不是主考,就是学政。”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他们派人到书院门口迎接钦差学政 张之洞 。”词语解释:医院 拼音:yī yuàn
(1).即太医院。掌医药的官署。 隋 置太医署, 宋 改太医局, 元 改太医院, 明 清 因之。《再生缘》第二一回:“又召那,医院诸人跪奉觴。”
(2).以治疗病人为主要任务并设有病房的医疗机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英吉利考》:“城外为大医院,国中就医者以千计。”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不信!’ 石得富 直到这里还不想进医院。”词语解释:棘院 拼音:jí yuàn
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牓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元 刘詵 《中秋留故居兄弟对月分韵得多字》:“棘院功名风雨过,柴门兄弟月偏多。” 清 赵翼 《分校杂咏·封门》:“关锁中分棘院深,外帘信息总沉沉。”词语解释:翰院 拼音:hàn yuàn
翰苑。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偶同金碧,暂照词场。 巴 汉 英灵,潜光翰院。”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下官 瀛洲 夺锦,翰院谈经,得接丰仪,自知欣幸。”词语解释:斋院 拼音:zhāi yuàn
供斋戒用的院子。《新唐书·礼乐志三》:“增建神厨於庙东之少南,斋院於东门之外少北。”也指寺庙的院落。 清 陈维崧 《宴清都·咏杨妃山茶》词:“几朵僧房吐。东风里,胭脂浅淡偷注。空王斋院,艷阳天气,红香盈树。”词语解释:律院 拼音:lǜ yuàn
僧徒讲解戒律的房舍。泛指寺院。 唐 欧阳詹 有《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张文懿公》:“ 张文懿公 时为 广东路 都曹,请曰:‘臣所部皆穷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词语解释:五院 拼音:wǔ yuàn
(1). 唐 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官之署为五院。后代沿用其称。 唐 李绰 《尚书故实》:“臺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践歷五院者共三人,为 李商隐 、 张魏公 延赏 、 温僕射 造 也。”按, 李商隐 未尝为御史,当为 李尚隐 之误。 尚隐 曾任御史中丞。见《旧唐书·李尚隐传》。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自 唐 初来,歷五院惟三人……五院谓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
(2). 民国 时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词语解释:殿院 拼音:diàn yuàn
(1).宫内的殿与院。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2). 唐 宋 两代有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管官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后用以称殿中侍御史。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谏不相见》:“ 韩公 摄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陈洙 监祭,公问 洙 :‘闻殿院与 司马舍人 甚熟。’ 洙 答以‘顷年曾同为直讲’。”词语解释:回心院 拼音:huí xīn yuàn
(1). 唐 宫院名。 高宗 王皇后 及 萧良娣 被囚之所。《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王皇后 ﹞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復见日月,乞署此为 回心院 。’”按,《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作“ 迴心院 ”。
(2).词牌名, 辽 萧后 作。 清 叶申芗 《本事词》:“ 辽 萧后 小字 观音 ,工书,能歌词,善弹筝琶。 天祐帝 甚宠之……后疎之,后乃作《回心院》词十首,寓望幸之意也。”词语解释:四院 拼音:sì yuàn
唐 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廩及诸器官奴婢。见《新唐书·百官志三》。词语解释:待漏院 拼音:dài lòu yuàn
百官晨集准备朝拜之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旧百官早朝,必立马于 望仙 建福门 外,宰相于 光宅车坊 ,以避风雨。 元和 初,始制待漏院。”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许公知许州》:“明日早, 张公 令院子尽般閤子内物色归家,更不趋待漏院,只就审官东院待漏。”《水浒传》第一回:“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亦省称“ 待漏 ”。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时 微仲 为山陵使,行有日矣, 辙 见之待漏,语及 河 事。”词语解释:尼院 拼音:ní yuàn
尼庵。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寺门勑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餘。”词语解释:鼓院 拼音:gǔ yuàn
宋 代官署名。登闻鼓院的略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登闻检院、鼓院,始建于 和寧 ,继移于 丽正 左右闕庭之南,左检院,右鼓院。”《宋史·职官志一》:“登闻检院,隶諫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寃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参见“ 鼓司 ”。
词语解释:鼓司 拼音:gǔ sī
宋 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 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 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词语解释:州院 拼音:zhōu yuàn
南宋 时州的刑狱官。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 乾隆 戊戌岁, 瓜州 浚河,得 南宋 官印,文曰:‘ 宿州 州院 朱 记。’初不解州院为何职,后读 罗端良 《新安志》,乃知每州有州院与司理院,皆刑狱之称。”词语解释:锦院 拼音:jǐn yuàn
宋 代官方设立的织造 蜀 锦的作坊。 元 费著 《蜀锦谱》:“ 元丰 六年, 吕汲公 大防 始建锦院於府治之东,募军匠五百人织造,置官以涖之。”词语解释:宜春院 拼音:yí chūn yuàn
唐 长安 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 开元 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 东京 ( 洛阳 )也有 宜春院 , 宝应 元年毁于兵火。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妓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楼下戏出队, 宜春院 人少,即以 云韶 添之。 云韶 谓之宫人,盖贱隶也。”参阅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三。词语解释:规院 拼音:guī yuàn
守戒静修之所。指禅院。 唐 王湾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浄林新霽入,规院小凉通。”词语解释:行院 拼音:xíng yuàn
(1).妓院。亦借指妓女。 宋 马庄父 《孤鸾》词:“陌上叫声,好是卖花行院。” 元 张可久 《普天乐·收心》曲:“姨夫暗攒,行院鬭侃,子弟先赸。”《水浒传》第二十回:“我这女儿长得好模样,又会唱曲儿,省得诸般耍笑;从小儿在 东京 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
(2).同行,行帮。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刘漫塘 云:‘向在 金陵 ,亲见小民有行院之説,且如有卖炊饼者自别处来,未有其地与资,而一城卖饼诸家便与借市,某送炊具,某贷麵料,百需皆裕,谓之护引行院,无一忌心。’”
(3). 元 明 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亦借称戏班。 明 刘兑 《锺玉女娇红记》:“你到这裡没甚么管待。叫了几个行院,动些乐器,饮数杯酒咱。”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更以行院姣女,饰之绣縚画茧,緑絁红兜,扮演故事,谓之抬阁。”词语解释:讲院 拼音:jiǎng yuàn
(1).讲经的寺院。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僧照》:“及抵 洛阳 ,有命开《法华经》讲,止 法林院 ……以 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
(2).指儒学书院。 清 吴伟业 《国学》诗:“松柏曾垂讲院阴, 后湖 烟雨记登临。” 清 焦循 《〈钞双虹堂文集〉序》:“集中有《西湖讲院记》,言尝构讲院於 西湖 陆宣公祠 侧。”词语解释:前院 拼音:qián yuàn
在前面的庭院
一座或一组房屋的外院或前面的院子词语解释:上院 拼音:shàng yuàn
(1).对寺院的敬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静真 ﹞问了 缘道 :‘此间师兄上院何处?怎么不曾相会?’”
(2).上议院的简称。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而下院议定之案,上院犹得以可否之。”
(3).相当于大学。 邹韬奋 《经历》二:“当时的 南洋公学 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工程学校,由附属小学毕业可直接升中院,中院毕业可真接升上院。”词语解释:南菁书院 拼音:nán jīng shū yuàn
原址在 江苏省 江阴县 城内。 清 光绪 九年 江苏 学政 黄体芳 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 王先谦 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 南菁 学校。词语解释:博物院 拼音:bó wù yuàn
即博物馆。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观新》:“西人凡都会之地,皆有博物院、比较场,聚国中之物产器用,陈於一院,以供众览,而相与衡校其巧拙优劣。凡有新製一奇器,新得一异物,亦令送入院,扬其姓名,以示表异,而兼以延其声誉,广其销路。” 徐迟 《火中的凤凰》:“这跟 故宫博物院 的几万件古物书画不知下落, 汉 代竹简和北京人头盖骨杳无踪迹,几乎是同样的严重。”词语解释:象山书院 拼音:xiàng shān shū yuàn
古代书院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贵溪县 西南 象山 。为 南宋 陆九渊 讲学之所。词语解释:印经院 拼音:yìn jīng yuàn
印造佛经的机构。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印经院》:“ 太平兴国 八年,置印经院。 神宗 熙寧 末,废其院,以所印板赐 显圣寺 。”词语解释:参议院 拼音:cān yì yuàn
一些国家两院制议会的上议院的名称之一。词语解释:资政院 拼音:zī zhèng yuàn
清 末所设的中央谘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谘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 袁世凯 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郑观应 《上摄政王请速行立宪书》:“惟议员虽出自公举,而人才必须由资政院选定。”词语解释:译经院 拼音:yì jīng yuàn
宋 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太平兴国 中,始置译经院於 太平兴国寺 ,延梵学僧,翻译新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词语解释:作院 拼音:zuò yuàn
指作坊,工场。《宋史·职官志三》:“ 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