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扫除 拼音:sǎo chú
(1).打扫,清除尘秽。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 唐 李栖筠 《张公洞》诗:“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三国演义》第六回:“ 坚 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三章:“这图书馆真该扫除一下。”
(2).表示虔诚迎宾。《史记·魏公子列传》:“ 赵王 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3).廓清,荡涤。《后汉书·陈蕃传》:“﹝ 薛勤 ﹞谓 蕃 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 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 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扫除寇难,靖匡王室。” 宋 秦观 《进策·治势下》:“臣闻祖宗之时,天下新脱割据战伐之祸,天厌久乱,俱欲无为,而又扫除烦苛之患。”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扫除之。”
(4).祭扫。《国语·齐语》:“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新唐书·王琚传》:“母居 洛阳 ,来京师,让 琚 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諂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復扫除也。’”
(5).指妾。语本《礼记·曲礼下》:“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於国君曰备酒浆,於大夫曰备埽洒。” 宋 黄庭坚 《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知公家亦闕扫除,但有 文君 对 相如 。” 任渊 注:“扫除谓箕帚妾。”词语解释:庭除 拼音:tíng chú
(1).庭阶。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唐 刘兼 《对镜》诗:“风送竹声侵枕簟,月移花影过庭除。”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搦管下庭除,书作相思字。”
(2).庭院。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时夜将传,辕门已闭。杖策庭除,唯 红綫 从行。” 宋 陆游 《大雨》诗:“几席乱鼃黽,庭除泳鹅鸭。”词语解释:乘除 拼音:chéng chú
(1).算术里的乘法和除法。《周髀算经》卷上“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汉 赵君卿 注:“推圆方之率,通广长之数,当须乘除以计之;九九者,乘除之原也。”
(2).计算;算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宋书·律历志下》:“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矣。”《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谁知天老爷他自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抵消。 唐 韩愈 《三星行》:“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餘。”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飢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明 唐寅 《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福不可虚享也……掩袭而享之,必被乘除,使得此者必失彼。”
(4).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 宋 陆游 《遣兴》诗:“寄语鶯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我从今见盈虚,识乘除。”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词语解释:破除 拼音:pò chú
(1).除去;消除。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之一:“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 梅尧臣 《四月十三日唐店寄钱推官》诗:“昨夜月如水,君能携酒来。破除愁闷去,洗荡肺肠开。”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你道是万事无过酒破除,你不曾读《大禹謨》,进来的美酒禁入皇都。” 清 江昱 《念奴娇·为黎耕书题秦川女子素芳遗像》词:“一襟芳恨,破除忍付杯酒。” 梁斌 《播火记》二二:“ 朱老忠 破除了寂寞,笑咧咧地说:‘嗯?怎么谁也不吭声了?’”
(2).花费;用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公子道:‘我们客边的人,但得元物不失罢了,还要寻那贼人怎的?’就将出千钱,送与 嬾龙 等一伙报事的人,众人收受,俱到酒店里破除了。”
(3).败坏;摧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颜真卿 ﹞怒而前曰:‘用舍在相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 宋 范成大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词语解释:阶除 拼音:jiē chú
台阶。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唐 杜甫 《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疑送客时遗落途间,执灯细照阶除,都復乌有,意頊頊不自得。”词语解释:玉除 拼音:yù chú
(1).玉阶,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用作石阶的美称。《文选·曹植〈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李善 注:“玉除,阶也。” 南朝 梁简文帝 《看摘蔷薇》诗:“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 清 纳兰性德 《西苑杂咏和荪友韵》:“香引轻颸散玉除,下帘声彻退朝初。”
(2).借指朝廷。 唐 白居易 《答马侍御见赠》诗:“谬入金门侍玉除,烦君问我意何如?”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紬绎资金匱,规模出玉除。”词语解释:驱除 拼音:qū chú
驱除:1.排除;赶走。《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 秦 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司马贞 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元 萨都剌 《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 远筑 阿房 起,黔首驱除若螻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
(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 魏 之驱除。” 宋 李纲 《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 秦 隋 者,其 汉 唐 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词语解释:消除 拼音:xiāo chú
(1).除去,使不存在。《魏书·世祖太武纪上》:“顷者寇逆消除,方表渐晏。” 宋 陆游 《雨夜》诗:“少年乐事消除尽,雨夜焚香诵道经。”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此辈不消除,我辈难安放。” 浩然 《艳阳天》第一○四章:“他心里边的那片阴云,并没有完全消除。”
(2).犹消遣;消受。 元 薛昂夫 《阳春曲》:“清债苦,樽有酒且消除。”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若是我合受苦,强寻一个荣贵处,也只怕无福消除。”词语解释:岁除 拼音:suì chú
(1).年终。旧俗于腊岁(冬至后三戌之后)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故谓。 唐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白髮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2).谓一年的最后一天。《新五代史·杂传九·皇甫遇》:“是时岁除, 出帝 与近臣饮酒过量,得疾。”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故园南望渺鸿鱼, 京洛 飘零感岁除。”词语解释:新除 拼音:xīn chú
谓新拜官职。《旧唐书·文宗纪下》:“丙午,以新除 兴元 节度使 李德裕 为兵部尚书。” 明 文徵明 《张夏山挽词》:“扁舟北上又新除,别我 吴门 意有餘。”词语解释:前除 拼音:qián chú
(1).上次的任命。《南史·刘瓛传》:“ 戢 谓 瓛 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所授。’”
(2).屋前台阶。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頽华临曲蹬,倾影赴前除。” 前蜀 韦庄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诗:“积雪满前除,寒光夜皎如。”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张隐君卿子》引 孙宇 台治 《题张卿子隐居》诗:“ 东城 何逶迤,树木纷扶疏。中有贤人室,緑水绕前除。”词语解释:屏除 拼音:bǐng chú
(1).排除;除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县令以牛繫刹柱,屏除形象,铺设牀坐,於堂上接宾。” 唐 白居易 《宿灵岩寺上院》诗:“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秪留琴。”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
(2).指放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四兇碎首于王阶, 三苗 屏除于天外。”
(3). 南朝 齐 东昏侯 出游时,所经之处,屏逐百姓,家室皆空,巷陌悬幔为高障,置仗人防守,谓之“屏除”。见《南齐书·东昏侯纪》。词语解释:剪除 拼音:jiǎn chú
(1).消灭。《后汉书·张玄传》:“﹝明公﹞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则 边 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其 回鶻 既已破灭,义在翦除,宜令诸道兵马,并同进讨。”《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用兵御寇,寇虽已尽翦除了,犹恐林谷草莽间有小小隐伏者,或能间出为害,更当搜过始得。”
(2).排斥。 清 龚自珍 《与徽州府志局纂修诸子书》:“蒙知二三君子,必不忍重翦除埋没忠清、文学、幽贞、郁烈之士女,以自试其文章。”词语解释:涤除 拼音:dí chú
洗去;清除。《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唐 杜甫 《北风》诗:“涤除贪破浪,愁絶付摧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街道》:“古之王者,於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 续范亭 《绝命诗》:“涤除尘垢洁,为世作牺牲。”词语解释:诏除 拼音:zhào chú
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 宋 刘攽 《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组,治任戒道,怀謁诣辞。”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读书入中祕,父子被詔除。”词语解释:祓除 拼音:fú chú
(1).除灾去邪之祭。《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 郑玄 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贾公彦 疏:“一月有三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刘昭 注:“《韩诗》曰:‘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 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古之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过弔。”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 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费用由 阿Q 负担。”
(2).清除;消除。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
(3).使纯洁。《国语·周语上》:“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 韦昭 注:“祓,犹拂也。”《国语·周语上》:“祓除其心,精也。” 韦昭 注:“精,洁也。”词语解释:蠲除 拼音:juān chú
(1).废除;免除。《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 太宗 。”《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充 有才识,明达治体,加善刑法,由此与散骑常侍 裴楷 共定科令,蠲除密网,以为 晋 律。”《南史·齐纪上·武帝》:“ 吴兴 、 义兴 遭水县,蠲除租调。”《花月痕》第十四回:“ 謖如 要送酒安席, 荷生 道:‘方説甚么套,都已蠲除,你又来犯令了。’”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现今苛捐尽数蠲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
(2).清除。《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我侍 张皇后 十二年,每伺后将入厕,为之洒扫,为之揭裙捧匜,蠲除粪溺。”词语解释:芟除 拼音:shān chú
(1).除草;刈除。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蒿莱芜秽之地,必先力加垦闢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偶见关房前草深数尺,久不芟除,乃唤小沙弥将锄去草。” 清 张锡祚 《编篱》诗:“枯朽既芟除,柯条尽青葱。”
(2).斩伐;消灭。《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復有纲纪。” 明 张居正 《与殷石汀经略广贼》:“今当申严将令,调益生兵,大事芟除,见贼即杀,勿復问其向背。”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托辣斯立,则谓之竞争悉已芟除。”
(3).删削。词语解释:断除 拼音:duàn chú
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赵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词语解释:洗除 拼音:xǐ chú
清除。《宋书·明帝纪》:“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并悉洗除。”词语解释:埽除 拼音:sào chú
(1).打扫;去除。《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
(2).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 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词语解释:屋除 拼音:wū chú
屋前的台阶。 宋 王安石 《悟真院》诗:“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宋 陆游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鹅儿草緑侵行路,帔子花明照屋除。”词语解释:折除 拼音:shé chú
犹减损。 宋 陆游 《小饮房园》诗:“疏索故人缘病酒,折除厚禄为看花。”《明史·食货志二》:“其科则最重与最轻者,稍以耗损为推移。重者不能尽损,惟减耗米,派轻賫折除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玉魫生言志》:“不才如僕,以此折除半生福禄。”词语解释:迁除 拼音:qiān chú
谓官职之升迁除授。《晋书·文苑传·王沉》:“高会曲宴,惟言迁除消息,官无大小,问是谁力。”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饌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明史·程启充传》:“邇臣贪浊,频有迁除;边帅僨师,不闻谴斥。” 易宗夔 《新世说·简傲》:“吾与廉吏同列白简,荣於迁除矣。”词语解释:荡除 拼音:dàng chú
扫荡灭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精卒数万人,宿恶盪除,所过肃清。”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制变以奇,盪除以杀。”
肃清,彻底消除。《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缩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 唐 陆龟蒙 《彼农》诗之一:“世路巇险,淳风荡除。”《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愿兴弔伐之师,隆继絶之义,荡除奸凶。”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倘非天纵之圣,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词语解释:拂除 拼音:fú chú
犹祓除。古代迷信习俗,举行仪式以除灾去邪。《太平御览》卷五九引《韩诗外传》:“ 溱 与 洧 ,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拂除。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拂除不祥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拂除不祥。”拂,一本作“ 祓 ”。词语解释:去除 拼音:qù chú
好像用渗析移除
除掉词语解释:灭除 拼音:miè chú
消除,使不存在。《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唐 白居易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诗:“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为亡灵灭除灾障,佛座前虔诚供养。”词语解释:辟除 拼音:pì chú
(1).开辟。指打开通路。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兑》:“道路辟除,南至 东辽 , 卫子 善辞,使国无忧。”
(2).特指开道。《明史·陈选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3).谓开垦荒地。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农人说是在为国辟除草莱,工人说是在为国殖产兴邦。”
(1).打扫;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
(2).引申为驱除。《荀子·成相》:“ 禹 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 共工 。”
(3).祛除;禳除。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杀狗磔邑四门》:“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三国 魏 曹植 《大墙上蒿行》:“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4).征聘授官。《周礼·地官·胥》:“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后汉书·百官志一》:“ 汉 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谓百石云。” 宋 陆游 《蜡弹省札》:“七品以下听便宜辟除。”
(5).芟除(杂草)。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辟除去荒秽,雍土培污洼。”
(1).开垦。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平原博敞,中田闢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
(2).开发。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就优胜劣败天演之理论之,则我 中国 之南,旧为 三苗 之地,而为我 黄帝 种神明之裔所闢除。”词语解释:销除 拼音:xiāo chú
(1).消灭去除。《汉书·韩延寿传》:“乃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唐 刘禹锡 《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销除容纳,皆如圣意。”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然后竭生平之力,归心正法,其意识之障积渐销除。”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大量的鸡蛋未曾冷藏,一个月后全坏了,不但本钱蚀光,还须再凑一笔钱来销除它。”
(2).谓消解灾难。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酬神销除,每岁春香火不絶。”词语解释:拜除 拼音:bài chú
拜授官职。《后汉书·第五伦传》:“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 洛阳 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东观汉记·邓禹传》:“追至 鄴 ,謁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寧欲仕邪?’”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奉公砥节,谢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时,絶传遽拜除之竇。”词语解释:恩除 拼音:ēn chú
指朝廷除授官职。 唐 李洞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诗:“从知 东甸 尉,銓注似恩除。”词语解释:皆除 拼音:jiē chú
在一个林区内采伐全部木材词语解释:减除 拼音:jiǎn chú
减少或除去。例如:减除疲劳。词语解释:上除 拼音:shàng chú
即上巳。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上巳日,往水边以斋戒沐浴等法去灾求福,故称。 汉 徐干 《齐都赋》:“青春季月,上除之良,无大无小,祓於水阳。”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秋祓濯流,春禊浮醴。初吉云献,上除方启。” 唐 崔知贤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影媚元巳,和风上除。”
升迁,升官。 南朝 宋 鲍照 《谢上除启》:“冒乞停止上除。伏愿重许,干秽悚息。”词语解释:剿除 拼音:jiǎo chú
除灭。《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若彼无叛情,要他亲到府中分辨。他若不来,剿除未晚。” 清 龙启瑞 《粤西团练辑略序》:“又得文武大吏督兵壮剿除,然后地方寇盗几於荡平。” 茅盾 《子夜》十四:“他们三个,一齐都跳出来了,跺着脚大喊:‘开枪!剿除这些混蛋。’”
勦除:消灭,铲除。《南史·文学传·祖皓》:“意欲奉戴府君,勦除兇逆,远近义徒,自当投赴。”《元典章·刑部三·谋叛》:“自来草贼发生处,节次勦除。”《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大叫道:‘俺是 汴京 赵大郎 ,自与贼人 张广儿 周进 有仇,今日都已勦除了,并不干众人之事。’” 词语解释:复除 拼音:fù chú
谓免除赋役。《韩非子·备内》:“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復除重。” 梁启雄 解:“谓贵人的权势起,就优宽和免除民众的徭役增多。”《汉书·元帝纪》:“以用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唐 李峤 《汾阴行》:“家家復除户牛酒,声名动天乐无有。”词语解释:解除 拼音:jiě chú
(1).去掉,消除。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咸》:“忧祸解除,喜至庆来。”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辅佐 成汤 ,伐 桀 救民,解除苍生倒悬之苦。”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
(2). 汉 代阴阳家称禳除凶恶为解除,后来迷信的人也沿用此名。 汉 王充 《论衡·解除》:“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太平广记》卷二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师舒礼》:“ 太山 府君问 礼 :‘卿在世间,皆何所为?’ 礼 曰:‘事三万六千神,为人解除祠祀,或杀牛犊猪羊鷄鸭。’” 清 袁启旭 《〈燕九竹枝词〉序》:“古时都会之地,元日至月晦,士女悉集水湄,湔裙酹酒,以为解除。”词语解释:中除 拼音:zhōng chú
庭除之中。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中除不洒扫,积雨莓苔生。”词语解释:半除 拼音:bàn chú
(1). 隋 代内官衣服名。《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 《事始·半除》:“ 隋 大业 中内官多服半除,即今长袖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引作“半涂”。
(2).半阶。 唐 元稹 《酬乐天早夏见怀》诗:“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词语解释:刬除 拼音:chǎn chú
铲除;废除。《南史·萧惠开传》:“寺内所住斋前,嚮种花草甚美, 惠开 悉剗除别种白杨。”《新唐书·虞世南传》:“ 秦始皇 剗除六国, 隋煬帝 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清史稿·选举志二》:“遂詔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於是沿袭千餘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剗除。”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人道的运动,应该倍加的努力,以图刬除人类在前史中所受的恶习染,所养的恶性质,不可单靠物质的变更。” 词语解释:削除 拼音:xuē chú
(1).撤消;革除。《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及后论功行封,以 范 为 都亭侯 。詔临当出, 权 恚其爱道於己也,削除其名。”《南史·文学传·锺嵘》:“臣愚谓 永元 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专一削除滥官污吏,禁治顽鲁愚民。”
(2).删掉。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斯,藉为鉴戒者尔。”
(3).消除。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如果声音还没有全被削除的时候,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还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词语解释:降除 拼音:jiàng chú
降授,贬职。《金史·侯挚传》:“ 挚 上章论本路财用不实,至是降除焉。”参见“ 降授 ”。
词语解释:降授 拼音:jiàng shòu
(1).赏赐。 南朝 齐 王融 《谢敕赐御裘等启》:“云衣降授,仙裾曲委。”
(2).贬官,贬职。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凡降官与职,并称降授。”词语解释:豁除 拼音:huō chú
免除。 宋 范成大 《新岁书怀》诗:“豁除身外事,未是苦衰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其土田为水衝沙塞、江海坍淤者,节有豁除。” 清 方苞 《圣主躬耕籍田颂》:“ 江 南积逋赐免者数百万, 江西 额徵豁除者百餘万。”词语解释:刊除 拼音:kān chú
削除。《南史·周弘正传》:“学中有 宋 元凶 讲《孝经》碑,歷代不改, 弘正 始到官,即表刊除。”词语解释:待除 拼音:dài chú
谓官吏等候调任新职。《汉书·王莽传中》:“诸 刘 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於家。” 颜师古 注:“罢黜其职,各使退归,而言在家待迁除。”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缺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仕进》:“称呼待差曰待除。”词语解释:差除 拼音:chà chú
官职任命。 宋 欧阳修 《论按察官吏札子》:“审官三班吏部等处,又只主差除月日,人之能否,都不可知。”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泪展银屏》:“俺归到中途闻圣旨,别有差除疾和迟,少不得荣归故里。”词语解释:轩除 拼音:xuān chú
(1).指房室。 唐 岑参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诗:“酒香薰枕席,炉气暖轩除。”
(2).谓圈养。 宋 苏辙 《次韵沉立少卿白鹿》:“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词语解释:忏除 拼音:chàn chú
忏悔以去除(恶业)。《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復次善男子,言懺除业障者。”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碧瀣词·齐天乐序》云:‘……綺语文人,懺除休更待。’”词语解释:遣除 拼音:qiǎn chú
犹排除。《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婆罗门人我如山,﹝我﹞悉遣除慢易。”词语解释:根除 拼音:gēn chú
彻底铲除。 康濯 《东方红》第三章:“但如果不根除水患,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是不可能大见功效的。”词语解释:诛除 拼音:zhū chú
诛灭。《后汉书·臧洪传》:“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唱义,不亦宜乎!”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 第五公 诛除妖道,而既寿且贵。” 郭沫若 《残春》:“你想死,你就死罢!上天叫我来诛除你这无赖之徒!”词语解释:建除 拼音:jiàn chú
古代术数家以为天文中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种情况。后因以“建除”指根据天象占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方法。《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 清 钱塘 《淮南天文训补注》:“此建除法也……建除有二法,《越絶书》从岁数,《淮南书》及《汉书》从月数,后人惟用月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夫不事前识,则卜筮废,图讖断,建除、堪舆、相人之道黜矣。”词语解释:谢除 拼音:xiè chú
流逝;过去。 唐 韩愈 《别赵子》诗:“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词语解释:赦除 拼音:shè chú
犹赦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自殊死以下,皆赦除之。”《陈书·高祖纪下》:“夫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在今昧爽以前,皆赦除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罪无轻重,咸赦除之。”词语解释:祛除 拼音:qū chú
驱除;除去。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去岁, 嗢没斯 特勤已至近界,边将愤激,便请祛除。朕念其无主可归,且令安抚。”《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洪大工 ﹞看见了 小二 尸首道:‘祛除了这害最好!’”《水浒传》第四十回:“ 黄文炳 道:‘眼见得这人也结连 梁山泊 ,通同造意,谋叛为党,若不祛除,必为后患。’”词语解释:外除 拼音:wài chú
(1).谓服父母之丧,丧服虽渐除而内心仍存悲哀。《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亲丧外除者,谓父母之丧。外,谓服也。服犹外随日月渐除而深心哀未忘。”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 孟 之深友太子舍人 樊宗师 ,比持服在东都,今已外除,经营 孟 家事,不啻如己。”参见“ 内除 ”。
(2).京官出任地方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五:“其所出与外除,及不使入朝者,皆贤士。”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王介甫 诡诈不通,外除,自 金陵 过 扬州 , 刘原父 作守,以州郡礼邀之,遂留。”
词语解释:内除 拼音:nèi chú
谓服兄弟之丧,丧服未除而内心悲哀已渐减。《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兄弟之丧内除者,兄弟谓期服以下及小功,緦也。内,心也。服制未释而心哀先杀,由轻故也。”词语解释:摘除 拼音:zhāi chú
切除体内某一腺体、肿瘤等。《人民日报》1983.4.26:“在改编名著时,可得……区别精华与糟粕。最精华之处,即一戏之胆,不必摘除胆囊。”词语解释:开除 拼音:kāi chú
(1).廓清。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省牲之夕,载暘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 宋 曾巩 《诸庙祈晴文》:“百姓之困甚矣,惟神得无念乎?尚其开除山川,相导出日,俾岁无害,为民之休。”
(2).去除;免除。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则我这身上罪何日开除,腹中寃向谁诉与?”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不脱俗》:“着尔速将诗内俗字,一一开除,庶望有成。”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上问扈蹕守备 牛斗 云:‘ 太湖 广狭若干?’奏云:‘八百里。’上云:‘何以《具区志》止称五百里?’奏云:‘积年风潮衝坍隄岸,故今有八百里。’上云:‘去了许多地方,何不奏闻开除粮税乎?’”
(3).指勾销。 明 汤显祖 吕硕园 《还魂记·冥判》:“叫掌案的,这簿上开除,都也明白,还有几宗人犯,应该发落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逃亡老絶,许里递公举,以定开除。”
(4).谓开辟清除。 郭沫若 《前进曲》:“前进!前进!前进!挥起我们的镰刀,开除路上的荒荆!”
(5).解除。《元典章·户部四·军民婚》:“内有各军駈掳收拾为妻,及媒下财求娶为妻,若令开除,从便改嫁。”
(6).杀死。《水浒后传》第二回:“我一时性起,开除了他。思量近处躲避不得,闻得 邹润 在 登云山 脚下住,还僻远些,要投奔他那里去。”
(7).将成员除名。 元 孛罗御史 《一枝花·辞官》套曲:“御史臺开除我,《尧民图》添上咱。”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不满于校长者倘非公意,则开除之后,全校何至哗然?”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六章:“﹝ 张书记 ﹞最后宣布开除了 李能 的党籍。”
(8).抛撇。 元 王晔 《水仙子·驳》曲:“明明的退佃 丽春园 ,暗暗的开除了双解元。惨可可説下神仙愿,却原来都是諞。” 元 王晔 《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休强支吾,这样恩情,便好开除。”
(9).支出。 元 孔齐 《至正直记·出纳财货》:“人家出纳财货者谓之掌事……计算私籍,其式有四:一曰旧管;二曰新收;三曰开除;四曰见在。”词语解释:服除 拼音:fú chú
守丧期满。《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癸卯, 南康 文简公 褚渊 卒,世子侍中 賁 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词语解释:真除 拼音:zhēn chú
《汉书·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时诸官有试守者,特加非常之恩,令如真耳。”后因称实授官职为“真除”。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盖大人乞禄养亲,怀冰服政,十年之久,未得真除。”词语解释:铲除 拼音:chǎn chú
根除;消灭。《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滥官污吏,豪横之家……等把持官府,现任官员洁己者尚不能铲除,一有交通赃贿,亦皆俛首禀命,惟其所使。” 朱德 《战局时局》诗:“四万万人争解放,铲除封建建神州。”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认定了本镇腐败势力的中心,一股脑儿把它铲除,才是合理的办法。”
清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予生无他癖,惟好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剷除。”《天地会诗歌选·乔老苗杀富救贫歌》:“情不移,心不软,剷除那班狗强盗。”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我们”是谁?》:“这种病根必须完全剷除。”词语解释:斩除 拼音:zhǎn chú
(1).斩断去除。《六韬·林战》:“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 沙汀 《呼嚎》:“他还毫无怨意地回答了她一大堆渣渣草草的问题,也即是说,斩除尽一切足以引起任何疑惑的藤葛。”
(2).砍杀消灭。 宋 岳飞 《题青泥市寺壁》诗:“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词语解释:剔除 拼音:tī chú
削除;除去。《南史·齐纪下》:“三月壬午,詔车府乘舆有金银校饰者,皆剔除之。”《明史·忠义传三·乔若雯》:“出为 兗州 知府,剔除积弊,豪猾歛手。”《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説 余藎臣 总办釐金,非但出卖釐差,并且以剔除中饱为名,私向属员需索陋规。” 巴金 《家》十:“他说着并不管她答应不答应,就从她的手里拿过花枝来,端详了一下,又剔除了两三根小枝。”词语解释:免除 拼音:miǎn chú
消除;免掉。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四》:“次数虽煨得多,却不定是要吃,这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刮风天为免除烦恼的养气法子。”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八日》:“这样的人的确是少有的,只有他才能够免除矛盾。”词语解释:清除 拼音:qīng chú
扫除干净;全部去掉。《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清除羣秽,广举贤士。”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为清除旧社会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污秽而斗争。”词语解释:丹除 拼音:dān chú
宫殿的台阶。 唐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窗明宜縹带,地肃近丹除。”参见“ 丹墀 ”。
词语解释:丹墀 拼音:dān chí
(1).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汉 张衡 《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丹墀,赤地也。”《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说唐》第五七回:“ 叔宝 来到丹墀,山呼万岁。”
(2).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说岳全传》第七回:“旗牌官领命,将五人传入,到丹墀跪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泰伯祠 ﹞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着从祀歷代先贤神位。中间是五间大殿,殿上 泰伯 神位,面前供桌,香炉、烛臺。殿后又一个丹墀,五间大楼。”词语解释:小除 拼音:xiǎo chú
见“ 小除夕 ”。
词语解释:小除夕 拼音:xiǎo chú xī
指除夕前一日。 清 顾禄 《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 徐珂 《北京指南·礼俗》:“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亦省称“ 小除 ”。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爆竹》:“俗名‘炮张’。小除通夕焚之,名‘逐祟’。”词语解释:粪除 拼音:fèn chú
打扫;清除。《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曰:‘子其将来。’”《后汉书·第五伦传》:“载盐往来 太原 、 上党 ,所过輒为粪除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魈》:“命僕粪除,至晚始觉清爽可坐。”词语解释:籍除 拼音:jí chú
于簿籍中除名。《 陈衍 《元诗纪事》卷三九引 徐氏 《座上题诗》》:“不得籍除今义死,天教娼妇愧降臣。”词语解释:删除 拼音:shān chú
删去。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仅就篇帙,删除烦复,搜补闕遗。”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或有训解未莹者,增收数语,支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词语解释:峻除 拼音:jùn chú
升迁。词语解释:荣除 拼音:róng chú
谓荣授官职。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得真》:“谢吾皇手詔荣除,岂料光生腐草餘,才疎任重心惭愧,惟赤胆贯虹霓。”词语解释:飞除 拼音:fēi chú
高陛。《文选·曹植〈七启〉》:“践飞除,即闲房。” 吕延济 注:“飞除,高陛也。”《文选·曹植〈游观赋〉》:“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词语解释:捐除 拼音:juān chú
废除;消除。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纔是好哩。” 陈独秀 《反动政局与各党派》:“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九:“人总还是人啊!他们的悲哀与不幸,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词语解释:所除 拼音:suǒ chú
除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谢圣恩可怜,所除 长安 府尹之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自从到的帝都闕下,一举及第,所除 会稽郡 太守。”词语解释:天除 拼音:tiān chú
天帝殿前的阶级。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工成玉杼,机丝巧殊,呈锦过天除。”词语解释:堂除 拼音:táng chú
(1).堂下的台阶。《文选·潘岳〈怀旧赋〉》:“陈荄被于堂除,旧圃化而为薪。” 李善 注引《说文》:“除,殿堦也。”
(2). 宋 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堂除》:“《续事始》曰:旧制,内外皆吏部授。自 隋 以来,五品以上官中书、门下访择闻奏,然后下制。 肃宗 復令中书,以功除官。今谓堂除也。” 宋 陈亮 《吏部侍郎公德文行状》:“至於荫补初出官者法当銓试,今有堂除免试者。”参见“ 堂选 ”。
词语解释:堂选 拼音:táng xuǎn
宋 时宰相选拔任命官吏叫堂选。《宋史·选举志四》:“祖宗以来,中书有堂选,百司、郡县有奏举,虽小大殊科,然皆不隶于有司。”词语解释:内除 拼音:nèi chú
谓服兄弟之丧,丧服未除而内心悲哀已渐减。《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兄弟之丧内除者,兄弟谓期服以下及小功,緦也。内,心也。服制未释而心哀先杀,由轻故也。”词语解释:优除 拼音:yōu chú
授予美官。《剪灯馀话·泰山御史簿》:“显荣常在於身后,优除真拜於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