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càn shǎn][音豏。怒声。][lián][详注1][详注2]


注1:阚 虎槛切。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注2:滥 《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户黤切,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
[hān][dàn][详注1][dàn,憺畏,动词][音憺。《广韵》狂也。][《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详注2][zǎn][音糁。杂也。《韵会》与糁同。][详注3]


注1:澹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滥切,音啖。水摇动貌。《宋玉·高唐赋》水澹澹而盘纡。
注2:赣 《集韵》古暗切,音绀。《前汉·地理志》琅邪郡赣榆。《注》师古曰:赣,音绀。
注3:篸 《廣韻》《集韻》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zhàn,占据][详注1][详注2][《集韵》力验切,音潋。爁焱火延。][详注3]


注1:沾 音店。亦水名。又县名,在乐平。《汉志》属上党郡。《广舆记》太原府乐平县,本汉沾县。
注2:盐 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注3:胁 《广韵》许欠切《集韵》虚欠切,音搚。妨也。
[仕忏切。镵土具。][张帆行驶,动词][qiàn qian][同陷][详注1][xiàn]


注1:阚 《广韵》《集韵》许鉴切《韵会》胡忏切《正韵》胡监切。《广韵》犬声。《集韵》兽怒声。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xiǎn 繁体或异体字:嶮險俭韵

險、嶮 xiǎn
〈形〉
  •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 同本义
  • 险,阻难也。——《说文》
  •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 险以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常石险远。
  •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 地势险峻、危险
  •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 道险,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 地势不平
  •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 邪恶
  •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 艰难;困难
  •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 奇特,怪异
  •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 阴险,难以揣测
  • [潘夫人]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 心计险极。——·梁启超《谭嗣同传》
  •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 危险
  •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
  •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險 xiǎn
〈名〉
  • 要隘,险要的地带
  •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 益州险塞。
  •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 道路
  •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 防御工事
  •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
  •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 差一点
  •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虛檢切,音獫。 (俭韵)
  • 《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 又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
  • 又《玉篇》邪也,惡也。《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
  • 又《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
  •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
  • 又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前漢·地理志》遼東郡險瀆。《註》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名。又《地理志》中山國安險。
  • 又《爾雅·釋魚》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
  • 又《集韻》所斬切,音摻。 (豏韵)
  • 艱難也。
  • 又希埯切,薟上聲。 (俭韵)
  • 峻也。
  • 又巨險切,音芡。 (俭韵)
  • 與儉同。
  • 又居奄切,音檢。 (俭韵)
  • 《字林》山形似重甑。
  • 按:此乃隒字之音義。類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韻隒闕此一音,乃隒譌作險耳。
  • 又《集韻》魚銜切,音𡆑。 (咸韵)
  • 本作巖。《史記·殷本紀》得說於傅險中。《註》險,亦作巖。
  • 《集韻》或作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