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步障 拼音:bù zhàng
亦作“ 步鄣 ”。 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华灯步障舒光,晈若日出扶桑。”障,一本作“ 帐 ”。《晋书·石崇传》:“﹝ 崇 ﹞举贵戚 王愷 、 羊琇 之徒,以奢靡相尚…… 愷 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谢道韞 ﹞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 献之 前议,客不能屈。”《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塲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鄣,皆袷以緑红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壁》:“天下万物,以少为贵,步障非不佳,所贵在偶尔一见。”词语解释:屏障 拼音:píng zhàng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词语解释:屏风 拼音:píng fēng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词语解释:锦障 拼音:jǐn zhàng
亦作“ 锦鄣 ”。 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赋》:“锦障縈山,罗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诗:“黼帐三云清晓别,锦鄣千骑上头迎。”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春天,堤上花如锦障。”参见“ 锦步障 ”。
词语解释:锦步障 拼音:jǐn bù zhàng
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君夫 作紫丝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 石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唐 李商隐 《朱槿花》诗之一:“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蜀 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词语解释:亭障 拼音:tíng zhàng
亦作“ 亭鄣 ”。 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尉缭子·守权》:“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史记·大宛列传》:“於是 酒泉 列亭鄣至 玉门 矣。”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萧条亭障远,悽愴风尘多。”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宗元 尝出入 岐周 、 邠斄 间,过 真定 ,北上 马岭 ,歷亭鄣堡戍。”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词语解释:保障 拼音:bǎo zhàng
(1).起保护防卫作用的事物。《左传·定公十二年》:“且 成 , 孟氏 之保障也;无 成 ,是无 孟氏 也。”《三国志·吴志·孙静传》:“ 坚 始举事, 静 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八号》:“可是我又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义的保障了。”
(2).特指供防御戍守的军事建筑物。《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主患之,敕缘边脩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 武威 阴寿 镇 幽州 。”
(3).保护,保卫。 宋 叶适 《守御录》:“不惟郡人当安不忘危,且使无寓人,修墙屋,犹知任拒守之责,而况於保障扞御之臣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金形势》:“然 建炎 之初, 河北 尚为 宋 守, 河南 淮 右坚城数十,自相保障。”
(4).保证。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词语解释:业障 拼音:yè zhàng
(1).佛教语。谓妨碍修行证果的罪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昙无谶》:“ 进 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法苑珠林》卷七五:“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能受持者,业障消除。”《西游记》第十五回:“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2).詈词。指责他人他物为恶果、祸患的根源。《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婆子道:‘奶奶,你看丢下这两个业障在屋里,谁看他?’”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要急抛离这乌纱业障。”《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在坑里偷眼看老虎走过几里……自心里想:‘这业障虽然去了,必定是还要回来吃我,如何了得?’”词语解释:画障 拼音:huà zhàng
亦作“ 画鄣 ”。
(1).画屏。 唐 王勃 《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唐 张鷟 《游仙窟》:“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
(2).指如画的自然景色。 前蜀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 闽 山画障中。”词语解释:乘障 拼音:chéng zhàng
同“ 乘鄣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 戎 。” 唐 王维 《出塞作》诗:“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 辽 。” 明 杨慎 《出关》诗:“飞将殊勛犹下吏,书生乘障敢辞艰。” 清 谈迁 《北游录·纪咏下》:“停舟烦夜柝,乘障斥譙楼。”词语解释:遮障 拼音:zhē zhàng
(1).遮挡;遮蔽。 宋 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上忧 襄 汉 间, 吴 楚 欠遮障。” 明 冯梦龙 《人兽关·园中掘藏》:“且从容看详,呀,原来是石皮遮障。” 郁达夫 《沉沦》四:“并且因N市的附近是一大平原,所以望眼连天,四面并无遮障之处。”
(2).指用来遮挡的东西。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初, 裕谦 奏江海情形,有‘ 长江 无遮障,潮来甚溜,甚难防守’之语。”词语解释:叠障 拼音:dié zhàng
见“ 叠嶂 ”。
词语解释:叠嶂 拼音:dié zhàng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词语解释:锦步障 拼音:jǐn bù zhàng
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君夫 作紫丝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 石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唐 李商隐 《朱槿花》诗之一:“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蜀 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词语解释:云障 拼音:yún zhàng
云翳,大片的云。《南齐书·祥瑞志》:“ 中兴 二年,山上云障四塞。” 南朝 梁 吴均 《春咏》:“云障青琐闥,风吹承露臺。” 唐 项斯 《彭蠡湖春望》诗:“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 宋 魏了翁 《鹧鸪天·管待李眉州劝酒》词:“云障晚日供秋思,风递荷书作晚阴。”词语解释:魔障 拼音:mó zhàng
(1).亦作“ 魔瘴 ”。佛教语。为梵文的音义双译词。修身的障碍。泛指成事的障碍、磨难。 宋 董嗣杲 《近苦多故坐病乏药》诗:“魔障在前无妄想,飢寒随处肯言贫。”《全元散曲·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受坎坷,遭魔障,则为这板障娘娘,两箇怎生成双!”《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天安门诗抄·热血涌心潮二》:“雄心除鬼蜮,壮志扫魔瘴。”
(2).谓为人设置障碍,使其无法修行成道。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六贼上云]奉师父法旨,魔障 任屠 ,走一遭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我一路上与你説的前庙那和尚便是,你如今魔障此人,还了俗,娶了你,他若为官,你就是一位夫人县君也。”
(3).引申为极力纠缠,诱使背离正道。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哎,你一箇鬼精灵会魔障这生人意。可知我这个酒糟头不识你这拖刀计。”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三折:“今有 佛印禪师 密遣花间四友,前去 玉春堂 魔障 东坡学士 。”
(4).指隔阂不通。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张正夫 以‘气’论 李易安 《声声慢》词)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雋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词语解释:图障 拼音:tú zhàng
指绘有图画的屏风,软障。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李益 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敕下后,人置被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逢花即饮。” 宋 张先 《河满子》词:“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 瀟 湘 。”词语解释:欲障 拼音:yù zhàng
亦作“ 慾鄣 ”。 色欲,嗜欲。以其为修行的障碍,故云。《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忽下高坐,谓 兴 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慾鄣须妇人。’ 兴 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 清 赵翼 《习静》诗:“慾障邪魔絶外缘,祗将习静养衰年。”词语解释:烟障 拼音:yān zhàng
亦作“烟障”。 见“ 烟瘴 ”。
词语解释:烟瘴 拼音:yān zhàng
亦作“烟瘴”。亦作“烟障”。
(1).瘴气。深山丛林间蒸发出来的湿热雾气,人触之辄病疟。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得存性命。”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 赛卢医 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障地面永远充军。”《三国志平话》卷下:“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 蜈蚣巴蛇,乃蛮地毒物?”
(2).烟瘴地面。旧指西南边远地区。古代常作为发配重犯之所。《明史·刑法志一》:“充军者, 明 初唯边方屯种。后定制,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清史稿·刑法志二》:“ 清 初裁撤边卫,而仍沿充军之名……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烟瘴,俱四千里。”词语解释:枕障 拼音:zhěn zhàng
犹枕屏。 前蜀 张泌 《浣溪沙》词:“枕障燻鑪隔绣幃。”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清 龚自珍 《说京师翠微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词语解释:行障 拼音:xíng zhàng
亦作“ 行鄣 ”。
(1).围屏之属,因其可以移动,故称。置于室中,以为屏障。 南朝 梁 阴铿 《秋闺怨》诗:“火笼恆煖脚,行障镇牀头。” 北周 庾信 《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南史·隐逸传上·宗测》:“ 测 善画,自图 阮籍 遇 苏门 於行鄣上,坐卧对之。” 唐 刘方平 《栖乌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2).围屏之属,因其可以移动,故称。用作仪仗。《宋史·仪卫志五》:“行障四,坐障二。”《宋史·礼志二七》:“偏扇、方扇各十六,行鄣三,坐鄣二。”词语解释:堤障 拼音:dī zhàng
堤。 宋 苏辙 《寄孔武仲》诗:“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参见“ 堤 ”。
隄障:堤坝。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朝过 宜春口 ,极北缺隄障。”《宋史·滕元发传》:“瘞死食饥,除田租,修隄障。”《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盐官州 海水溢,屡坏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与有司视形势所便。” 词语解释:花障 拼音:huā zhàng
(1).有彩饰的屏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隔障歌》:“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 宠姐 於障后歌之。’” 唐 白居易 《春老》诗:“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2).有花草攀附的篱笆。《红楼梦》第十七回:“説着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緑柳周垂。”《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来。”词语解释:山障 拼音:shān zhàng
(1).犹屏障。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
(2).屏风。因画有山形图案,故名。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3).阻隔;阻挡。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山障了‘隔墙花影动’,緑惨了‘待月西厢下’。”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妓怨》曲:“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词语解释:金障 拼音:jīn zhàng
金色的障扇。帝王临朝或出巡的仪仗。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郊祀曲》:“鎗鎗玉鑾动,溶溶金障旋。” 唐 卢照邻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诗:“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词语解释:孤障 拼音:gū zhàng
孤立的屏障。 元 尹廷高 《钱塘怀古》诗之一:“江上怒涛空拍岸,海门孤障自横秋。” 明 高启 《赠马冠军》诗:“壮志忽蹉跎,秋风卧孤障。”词语解释:烦恼障 拼音:fán nǎo zhàng
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二障之一。与所知障相对。 隋 智顗 《六妙法门》:“烦恼障,即三毒、十使等诸烦恼也。” 宋 方岳 《田头》诗:“勘破世间烦恼障,醉而已矣不吟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以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牵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获福,此其宗教则烦恼障实驱使之。”词语解释:堡障 拼音:bǎo zhàng
(1).用于战守的小土城。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 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 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 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
(2).犹屏障。 唐 元稹 《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词语解释:边障 拼音:biān zhàng
亦作“ 边鄣 ”。亦作“邉障”。 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 ,将遂封 泰山 , 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 ,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 思摩 ( 李思摩 )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 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 宋 韩琦 《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词语解释:碧障 拼音:bì zhàng
产碧玉的山。《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碧障长周流,金潭恒澄澈。” 李善 注:“碧障,出碧之障,即玉山也。”障,一本作“ 鄣 ”。词语解释:尘障 拼音:chén zhàng
(1).亦作“ 尘涨 ”。指飞扬障目的尘土。 宋 秦观 《晚出左掖》诗:“出门尘障如黄雾,如觉身从天上归。” 金 元好问 《永宁南原秋望》诗:“洗开尘涨雨纔定,老尽物华秋不知。”
(2).尘世的烦恼。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神仙二》引《高道传》:“ 光庭 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然不揆愚昧,而匍匐门下,冀一拜光灵,以消尘障。”《花月痕》第十一回:“偶有烦闷,便邀 心印 煮茗清谈,禪语诗心,一空尘障。”
(3).犹尘世、人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落眢井,入洞天, 柴 之分合为仙矣。乃以贩羊之故,即时脱仙籍而还尘障。”词语解释:三障 拼音:sān zhàng
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大智度论》卷五:“三障中,业力最大故,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词语解释:幽障 拼音:yōu zhàng
指边塞上的小城堡。《后汉书·祭肜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唐 张九龄 《贺诛奚贼可突干状》:“背恩之贼,既已诛锄,幽障廓清,华夷俱静。” 金 元好问 《邓州相公命赋喜雨》:“烽零带湿闲幽障,麦陇分清入废田。”词语解释:沓障 拼音:tà zhàng
亦作“ 沓嶂 ”。 重重迭迭的山峰。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鱼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唐 宋之问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诗:“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香炉 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宋 欧阳修 《将至淮安马上早行学谢灵运体六韵》:“曙河兼斗没,沓嶂隐云深。”词语解释:理障 拼音:lǐ zhàng
佛教语。谓由邪见等理惑障碍真知、真见。《圆常经》卷上:“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尊生》:“思索文字忘其寝食,禪家谓之理障。”后指诗作中陷于说理而少情趣的现象。 清 胥绳武 《读〈小仓山房文集〉》诗:“扫除理障言皆物,游戏文心唾亦珠。” 朱自清 《〈燕知草〉序》:“这种‘夹叙夹议’的体制,却并没有堕入理障中去。”词语解释:蔽障 拼音:bì zhàng
亦作“ 蔽鄣 ”。
(1).阻隔;阻碍。《楚辞·卜居》:“ 屈原 既放三年,不得復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汉书·李寻传》:“忠直进,不蔽障。” 清 曹国榘 《顾梁汾纂〈张太岳书札奏疏〉小引》:“其功尽在社稷,乃不能取悦群情,芥蔕於同时者,遂蔽障於谗。” 严复 《论八股存亡之关系》:“徒以八股未去,挟进士以为重,横塞宇内,蔽障聪明。”
(2).遮蔽;护卫。 汉 王充 《论衡·率性》:“起屋筑墻,以自蔽障。” 宋 李纲 《条具防冬利害事件状》:“臣所管 江西 一路,实为上流,辅翼 建康 驻蹕之所,蔽障 闽 广 。”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公侯干城》:“扞者,櫓也。雉堞可以蔽障城,是扞城也。”词语解释:盖障 拼音:gài zhàng
(1).遮盖,遮挡。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又当祀时,海常多大风……而委事於其副,其来已久,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2).指作遮盖用之物,如帐篷之类。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词语解释:灾障 拼音:zāi zhàng
灾难。《隋书·艺术传·来和》:“陛下问臣曰:‘我无灾障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西游记》第九六回:“发了文书,拜了佛像,谈一部《孔雀经》,句句消灾障。”词语解释:故障 拼音:gù zhàng
(1).指机械、仪表等发生的不能顺利运转的情况。 徐迟 《入峡记》:“又一次,调速器出了故障,机匠在黑板上写了‘调速器跳舞’五个字。”
(2).泛指毛病。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故障,他从不具体说明。”词语解释:百障 拼音:bǎi zhàng
重重障碍。 宋 王令 《寄满居中衡父》诗:“想见目与眉,百障千籓篱。”词语解释:邪障 拼音:xié zhàng
佛教语。邪恶的业障。《金屋梦》第四一回:“母亲见 金桂 梦中啼哭,忙来推醒,原来灯暗空床闻蟋蟀,那里有月明金屋列笙歌,道家谓之色魔,禪家谓之邪障。”词语解释:连障 拼音:lián zhàng
亦作“ 连鄣 ”。
(1).连绵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2).指峰峦相接。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金荆》:“ 江 南之山,连障连天。”词语解释:软障 拼音:ruǎn zhàng
即幛子。古代用作画轴。 唐 杜荀鹤 《松窗杂录》:“ 唐 进士 赵颜 於画工处得一软障,图妇人甚丽。”词语解释:篱障 拼音:lí zhàng
指篱笆一类蔽护物。 唐 刘商 《裴十六厅即事》诗:“每到夕阳嵐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二封:“这正是农民们忙过一天吃夜饭的时候,木头篱障后面,一家家玻璃窗上都露出灯光。”词语解释:掩障 拼音:yǎn zhàng
(1).掩盖遮蔽。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今察日之食,西崖光缺,其復也,西崖光復,过掩东崖復西崖,谓之合袭相掩障,如何?”
(2).指影壁之类的建筑。《太平广记》卷二一一引《唐画断》:“ 天寳 中, 玄宗 召 思训 画 大同殿 壁兼掩障。”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有笔工善画水,召使画便厅掩障。”词语解释:雾障 拼音:wù zhàng
浓雾。浓雾如屏障一样,遮住人的视线,故称。 元 王恽 《白峰岭》诗:“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 元 刘因 《横翠楼赋》:“开岫幌,闢巖扃,收雾障,列云屏。”词语解释:停障 拼音:tíng zhàng
古代边塞的堡垒。停,通“ 亭 ”。 宋 陆游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诗:“ 苜蓿峯 前尽停障,平安火在 交河 上。”词语解释:岩障 拼音:yán zhàng
见“ 巖嶂 ”。
词语解释:岩嶂 拼音:yán zhàng
亦作“ 巖鄣 ”。亦作“ 巖障 ”。 直如屏障的高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今 汝水 西出 鲁阳县 之 大盂山 黄栢谷 ,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南齐书·州郡志》:“夷獠丛居,隐伏巖障。”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诗:“巖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西望群山靡迤,巖嶂深秀,宛如吾庐。”词语解释:内障 拼音:nèi zhàng
中医学名词。主要指发生于眼珠内部的疾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见疮痘》:“既而次女疮后餘毒上攻,遂成内障,目不辨人。”《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障初患久变五风歌》:“内障初患如好眼,生花视物雾烟中,隐隐似翳瞳失彩,久变黄緑黑乌青。”词语解释:遐障 拼音:xiá zhàng
谓使君臣遥相隔阂。指障碍。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当今富教化,元后得贤相。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词语解释:陂障 拼音:bēi zhàng
亦作“ 陂鄣 ”。
(1).堤岸。《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
(2).阻遏,防护。《国语·周语下》:“决汩九川,陂鄣九泽。” 韦昭 注:“鄣,防也。”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惟是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於陂障。”词语解释:阻障 拼音:zǔ zhàng
阻碍;障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李大钊 《我与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国家、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障,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郭沫若 《女神·黄浦江口》:“我倚着船栏远望,平坦的大地如像海洋,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全没有山崖阻障。”词语解释:宿障 拼音:sù zhàng
谓前世的罪孽。《云笈七籤》卷十七:“若时有人知是经意,行住坐卧若能志心念诵,深心受持,则能灭除无量一切宿障,诸恶寃家,皆得和合,无受苦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自惭败坏前修,因此托身后世,清一胎投琴操,红莲舍夺朝云。当完再世之姻缘,爰示三生之契合,共消宿障,復隶玄臺。”词语解释:风障 拼音:fēng zhàng
(1).置于农田畦侧,用来挡风的屏障。用芦苇、高粱或玉米秆等材料编成。又名“防风障”、“围篱”。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六:“从开畦下种搭上风障,这套活儿就紧攻手儿地忙起来了。”
(2).控制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巷道中风流的临时设施。词语解释:臂障 拼音:bì zhàng
像墙壁的障碍物,多用于比喻:消除双方之间的思想~。词语解释:腐障 拼音:fǔ zhàng
指迂腐的精神束缚。 清 陈守诒 《蒋士铨〈香祖楼〉后序》:“説理者落于腐障,掩耳思逃;醒世者堕入狐禪,游谈惹厌。”《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道:‘大凡我辈读书,诚不得不详看 朱 註,却不可过信 朱 註……过信 朱 註则入腐障日深,就未免离情理日远。’”词语解释:仙障 拼音:xiān zhàng
道教谓人成仙的障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陶弘景 云:‘仙障有九,名居其一。使吾不白日昇天,盖三朝有浮名乎?’”词语解释:冰障 拼音:bīng zhàng
即“陆缘冰”。词语解释:音障 拼音:yīn zhàng
高速飞行的物体(如飞机、火箭)速度增加到接近音速时,物体前方的空气因来不及散开而受到压缩,密度、温度突然增加,阻碍该物体向前飞行,这种现象叫做音障。词语解释:路障 拼音:lù zhàng
路上设置的障碍物。 童小鹏 《追思周总理在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方面的丰功伟绩》:“城内到处戒严,街上筑起路障,架起机枪。”词语解释:青绫步障
用青绫做的屏障词语解释:越障 拼音:yuè zhàng
军事训练中穿过各种障碍物词语解释:倚障 拼音:yǐ zhàng
障子。用芦苇或秫秸等编成,靠在物体上以作屏障。亦比喻推托或遮掩的借口。 刘绍棠 《青枝绿叶》:“ 满囤 拧着脖子喊:‘你是想躲懒,拿孩子当倚障。’”词语解释:雨霾风障 拼音:yǔ mái fēng zhàng
指狂恶的风雨。 宋 吴潜 《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沉云暝。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於镜。”词语解释:云遮雾障 拼音:yún zhē wù zhàng
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词语解释:悬崖峭障
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词语解释:小孽障
小孩子词语解释:版障
木板制的屏风词语解释:遏障 拼音:è zhàng
阻挡;阻止。《淮南子·缪称训》:“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遏障之於邪,开道之於善,而民乡方矣。”词语解释:帷障 拼音:wéi zhàng
指遮蔽之物。《西游补》第三回:“不知是嫌天旧了,凿去旧天要换新天,还是天生帷障,凿去假天要换真天?”词语解释:庭障 拼音:tíng zhàng
亭障。边塞的堡垒。庭,通“ 亭 ”。《旧唐书·杜希全传》:“乃者城池失守,制备无据,千里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词语解释:杀害障 拼音:shā hài zhàng
佛教语。指杀害生灵的罪业。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既不食众生,无復杀害障。”词语解释:迭障 拼音:dié zhàng
见"迭嶂"。词语解释:迷空步障 拼音:mí kōng bù zhàng
雾的别名。《清异录·天文》引《博学记》:“迷空步障,雾。”亦作“ 迷天步障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象纬》:“雾为迷天步障。”词语解释:迷天步障 拼音:mí tiān bù zhàng
见“ 迷空步障 ”。
词语解释:迷空步障 拼音:mí kōng bù zhàng
雾的别名。《清异录·天文》引《博学记》:“迷空步障,雾。”亦作“ 迷天步障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象纬》:“雾为迷天步障。”词语解释:黑障障 拼音:hēi zhàng zhàng
浓黑遮闭貌。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一眼望不到边,黑障障的深山,里边一满是大森林。”词语解释:梅花障 拼音:méi huā zhàng
梅花障扇。古代帝王仪仗的一种。 叶楚伧 《庚戌纪事》诗之六:“御街十里梅花障,几辈青娥肃驾来。”词语解释:金鸡障 拼音:jīn jī zhàng
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唐 白居易 《胡旋女》诗:“中有 太真 外 禄山 ,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天宝 中, 安禄山 每来朝,上特异待之,每为致殊礼。殿西偏张金鸡障,其来輒赐坐。”《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六载》:“上尝宴 勤政楼 ,百官列坐楼下,独为 禄山 於御座东间设金鸡障,置榻使坐其前。” 胡三省 注:“障,坐障也,画金鸡为饰。”亦作“ 金鸡宝帐 ”、“ 金鸡步帐 ”。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有一个设金鸡宝帐。[众]这是 安禄山 了。”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万岁爷十分宠爱他,把御座的金鸡步帐都赐与他坐过。”词语解释:扳障 拼音:bān zhàng
犹阻碍。《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回:“及至该是姻缘的,虽是被人扳障,受人离间,却又散的弄出合来,死的弄出活来。”词语解释:界障 拼音:jiè zhàng
界隔的屏障。《淮南子·览冥训》:“上天之诛也,虽在壙虚幽閒,辽远隐慝,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词语解释:板障 拼音:bǎn zhàng
(1).亦作“ 板鄣 ”。木板屏障。《南史·梁纪下·简文帝》:“帝自幽縶之后……无復纸,乃书壁及板鄣为文。”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今之板障,屏墙也。天子有外屏,人臣将见,至此復思其对敭,去就避忌也。”
(2).阻拦,从中作梗。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那 周舍 亲事,不是我百般板障,祇怕你久后自家受苦。”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小生 荆楚臣 ……与上厅行首 顾玉香 作伴二年,被虔婆板障,将小生气成疾病。”
(3).比喻威风,有势力。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为官只是赌身强,板障。文书批点不成行,混帐。”
(4).操练场上的设备,用木板做成,类似板壁。用于练习越过障碍物。词语解释:所知障 拼音:suǒ zhī zhàng
佛教语。又称智障。谓以法执为主的烦恼障碍。为二障(另一为烦恼障)之一。《成唯识论》卷九:“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参见“ 法执 ”。
词语解释:法执 拼音:fǎ zhí
佛教语。两种“我执”之一。对于“人我执”而言。也称为“法我执”。谓不知诸法由因缘而生,以为外界有独立自存的客观实体的“妄执”。见《成唯识论》卷一。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五:“我执断矣,然犹有天命之见存,法执犹未断也。”词语解释:拦障 拼音:lán zhàng
犹拦阻。《元典章·刑部四·误杀》:“军户 李在 与 张二 家作送,女家有人拦障相争,用石头误将夫子 王大 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