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多难 拼音:duō nàn
众多难成之事;很多困难。《诗·周颂·访落》:“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郑玄 笺:“多,众也。我小子耳,未任统理国家众难成之事……难成之事,谓诸政有业未平者。”《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犹多故;多患难。《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 郑玄 笺:“我又会於辛苦,遇三监及 淮 夷之难也。”《左传·昭公四年》:“ 晋 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 齐 楚 多难。” 杜预 注:“多篡弑之难。”《礼记·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孔颖达 疏:“国家多有危难。”《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繇 长子 基 ,字 敬舆 ,年十四,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基 遭多难,婴丁困苦,潜处味道,不以为戚。” 唐 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先鞭争跃马,多难患张鴟。”词语解释:苦难 拼音:kǔ nàn
(1).苦痛、灾难;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水浒传》第五三回:“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 清 唐甄 《潜书·劝学》:“道者,其中无苦难之事,有便安之利。”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词语解释:非难 拼音:fēi nàn
(1).批评和指责。《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其根据可谓全破,而论者亦将无他説以非难革命也。”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她母亲抚育了一个异姓的螟蛉,因此便遭受了她们同族的非难。”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七:“ 沪 上报纸,颇有非难。”
(2).不以为然。 沙汀 《范老老师》:“‘可是,有些人倒还笑我说错了呢!……’非难地一笑,老老师踌躇满志地退回躺椅上去。”词语解释:急难 拼音:jí nàn
(1).解救危难。《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唐 杜甫 《义鹘行》:“兹实鷙鸟最,急难心炯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 清 唐孙华 《恺功侍读用余赠忧重原韵有诗寄怀次韵答之》:“感君急难心,已矣勿长喟。”
(2).犹危难。《管子·问》:“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足以为朋友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如今我又把我交给谁去?眼前可以急难相告的只有 邓 褚 两家父女翁婿三个人。” 马金凤 《我演穆桂英》:“我觉得国家有急难,人人都有保卫祖国的责任。”词语解释:患难 拼音:huàn nàn
谓艰险困苦的处境。《墨子·贵义》:“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於前,数百於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 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前后斥家财、排患难於朋友者数四。”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朱德 《和董必武同志》:“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拚热血固 神州 。”词语解释:大难 拼音:dà nàn
巨大的灾难、祸变。《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吕氏春秋·执一》:“﹝ 吴起 ﹞倾造大难,身不得死焉。” 高诱 注:“大难,车裂之难。”《后汉书·荀彧传》:“ 密 虽小固,不足以扞大难,宜亟避之。” 周恩来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王若飞 等﹞四月八日飞回 延安 ……不幸竟遭大难。”
异常艰难。《乐府诗集·瑟调曲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大傩。《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词语解释:留难 拼音:liú nàn
指流连颠沛的艰难。 汉 焦赣 《易林·观之震》:“盘迂九迴,行道留难。”
无端阻留;故意刁难。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法苑珠林》卷三一:“智者若见有人欲出家,应勤方便,勿作留难。”《明史·邹缉传》:“前岁买办颜料……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因为 伦敦 美 领署的公文已到,所以略谈几句便算了事,未曾受到什么留难。”词语解释:国难 拼音:guó nàn
国傩。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又名方相氏。难,通“ 儺 ”。《礼记·月令》:“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郑玄 注:“此难,难阴气也。”按,傩,驱逐疫鬼谓之傩。
国家的危难。《汉书·翟方进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闻国难,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 元帝 以为 秦州 刺史,加都督,授以东讨之略。”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明 王猷定 《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诗:“国难轻妻子,时危重甲兵。”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 中山先生 鱼日乘兵舰归 粤 ,整军经武,以靖国难。”词语解释:临难 拼音:lín nàn
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李元胤有国士风》:“予既壮其节,又以其临难数语,真有国士之风,故録之。”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枪声、同志们突围的呐喊声,和临难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 万岁!’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词语解释:逃难 拼音:táo nàn
亦作“迯难”。 逃避灾难、祸害。《国语·鲁语下》:“ 子服惠伯 曰:‘ 椒 既言之矣,敢逃难乎? 椒 请从。’”《后汉书·赵岐传》:“ 岐 遂逃难四方, 江 、 淮 、 海 、 岱 ,靡所不歷。” 宋 王十朋 《万府君挽词》:“吾母昔迯难,携孥依舅舡。” 明 刘基 《有感》诗之二:“焚书千古讶 嬴 秦 ,迯难茫茫走縉绅。”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这一家人从 南京 逃难出来,到 贵阳 已经精疲力尽了。”词语解释:避难 拼音:bì nàn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韩非子·说林上》:“ 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 ,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谓避开困难。《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 天璋 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词语解释:排难 拼音:pái nàn
(1).排除危难。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 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 唐 柳宗元 《为崔中正贺平李怀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难,不省其由,列为上公,命作元帅。” 宋 苏轼 《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
(2).指调解纠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力为排难,请另命佳题。”参见“ 排难解纷 ”。
词语解释:排难解纷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战国 时, 秦 围 赵 邯郸 急, 魏 使 辛垣衍 劝 赵 尊 秦 为帝。 鲁仲连 以大义责 衍 。 秦 将闻之,为之退兵五十里。适 魏 兵救 赵 , 邯郸 围解。 赵 欲封 仲连 , 仲连 辞曰:“所贵於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见《战国策·赵策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以“排难解纷”指为人排除危难或调解纠纷。《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盗贼,迎奉鑾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明 杨仪 《李姬传》:“﹝ 李嘉謨 ﹞能谦恭下士,排难解纷,以全善类。” 清 李渔 《意中缘·设计》:“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 蒋如冰 出任乡董已有四年,忙的是给人家排难解纷,到城里开会,访问某人某人那些事。”亦作“ 排患解纷 ”。 唐 崔知贤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 明 孙慎行 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清 吴伟业 《柳敬亭传》:“其善用权譎,为人排患解纷率类此。”词语解释:死难 拼音:sǐ nàn
(1).为国家的危难或正义事业而付出生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周书·韦孝宽传》:“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唐 柳宗元 《南霁云睢阳庙碑》:“ 柱厉 不知而死难, 狼瞫 见黜而奔师。”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这能对得住许多死难的同志吗?”
(2).遇难而死。如:抚恤失事死难者的家属。词语解释:木难 拼音:mù nàn
宝珠名。又写作“莫难”。《文选·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李善 注引《南越志》:“木难,金翅鸟沫所成碧色珠也。”《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 明 夏完淳 《送客游闽》诗:“南海风清藏瑰奇,火齐木难珊瑚枝。” 清 钱谦益 《〈杜弢武全集〉序》:“櫝而列之,皆珠也,则未知其孰为琅玕?孰为木难也?”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火齐、木难、水晶之珍,人犹寳之。”词语解释:赴难 拼音:fù nàn
(1).就戮;就义。《韩非子·忠孝》:“ 许由 让天下,赏不足以劝; 盗跖 犯刑赴难,罚不足以禁。”《说唐》第八回:“当初父亲赴难时节,就将金装鐧托付母亲,潜身避难,以存 秦氏 一脉。”
(2).往救危难。《后汉书·郑玄传》:“ 玄 唯有一子 益恩 , 孔融 在 北海 ,举为孝廉;及 融 为 黄巾 所围, 益恩 赴难陨身。”《旧唐书·李晟传》:“京城变起, 德宗 在 奉天 ,詔 晟 赴难。”《杨家府演义》第六回:“我即日起兵赴难,汝賫表入京奏知。” 鲁迅 《花边文学·读几本书》:“因为有些人物,是即使不读书,也不过玩着,并不去赴难的。”词语解释:磨难 拼音:mó nàn
(1).困难;阻碍。 宋 欧阳修 《答黎宗孟书》:“某性自少容,老年磨难多,渐能忍事。” 邹韬奋 《不相干的帽子》:“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茅盾 《尚未成功》二:“一切外界的障碍都排除了,然而从他心里却生出一个新的磨难。”
(2).折磨;苦难。 宋 周邦彦 《归去难·期约》词:“坚心更守,未死终相见。多少闲磨难。”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你个 彭大公 纔得消磨难,倒着我 桃花女 平白地遭摧挫。”《水浒传》第七五回:“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如今三房妻妾都已娶过了,他的磨难也都受过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旧社会,好人磨难多。”词语解释:发难 拼音:fā nàn
(1).发动某种政治斗争,多指反抗或革命。《左传·定公十四年》:“ 梁婴父 恶 董安于 ,谓 智文子 曰:‘不杀 安于 ,使终为政於 赵氏 , 赵氏 必得 晋国 。盍以其先发难也,讨於 赵氏 ?’”《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发难。”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一切革命运动当初发难时,常有对于环境估计不足的机会主义。”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三:“暴动的中心是在 新津 ,这儿是先发难的地方。”
(2).指发动暴乱或叛乱。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奸民乘机煽惑,於是发难於 荆 襄 达州,駸淫於 陕西 ,而乱作也。” 清 严如熤 《〈洋防辑要〉序》:“迨后纪纲日驰,卫所虚存,内地奸民勾结 倭 夷,乘间发难。”
(3).指带头提出反对意见进行责难。 沙汀 《困兽记》二一:“首先发难的是 田畴 。他是那么大声的骂出一句粗话,而且,那么乖戾的一下跳起来了。”
(4).问难,提出质问责难。《东观汉记·桓荣传》:“ 荣 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輒谦曰:‘太师在是。’”《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诸生或避位发难。” 胡三省 注:“发难,发疑难也。”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 清 管同 《范增论下》:“ 酈生 説 汉王 立六国后以挠 楚 权,赖 张良 发难而止。”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愈 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寧。”
(5).犹言发生变乱。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齐丘 少梦乘龙上天,至垂老犹抱狂妄;及国家发难,尚欲因其衅以窥覬,时已年七十三矣。”词语解释:危难 拼音:wēi nàn
危险和灾难。《战国策·楚策一》:“ 秦 兵之攻 楚 也,危难在三月之内。” 唐 韩愈 《鄠人对》:“或陷于危难,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乱,以是死者,乃旌表门閭。”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作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词语解释:八难 拼音:bā nàn
(1).指 汉 张良 向 刘邦 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 楚 汉 战争期间, 郦食其 说 刘邦 立六国后以树党, 张良 为陈八难,乃止:一、难以制 项籍 之死命,二、难以得 项籍 之头,三、难以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四、难以散府库以赐贫穷,五、难以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难以休马无所用,七、难以放牛不复输积,八、难以不使天下游士离去。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高帝纪》:“﹝ 汉王 ﹞以问 张良 , 良 发八难。”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 留侯 之发八难, 曲逆 之吐六奇。”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 北拘卢洲 (亦作 郁单越 )、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 北拘卢洲 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 北拘卢洲 ,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三途长乖,八难永灭。”《西游记》第八回:“解八难,度群生。”词语解释:首难 拼音:shǒu nàn
首先发难起事。《国语·晋语九》:“ 段规 反,首难,而杀 知伯 于师。” 韦昭 注:“言 段规 首为策作难。”《史记·项羽本纪论》:“夫 秦 失其政, 陈涉 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邹鲁 《四川光复》:“ 重庆 自闻 武昌 首难, 九江 、 长沙 、 安庆 、 昆明 、 贵阳 先后起义,人心已浮动。”词语解释:海难 拼音:hǎi nàn
指在海上航行时因遭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灾害。如触礁、碰撞、沉没等。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政能》:“﹝ 姜师度 ﹞尝於 蓟 北约 魏帝 旧渠,傍海新创号曰‘平虏渠’,以避海难,餽运利焉。”《人民日报》1981.1.19:“每到渔汛季节,接待站的工作人员不但热情接待遭到海难事故,或来港口避风、求医的 台湾 渔民,还千方百计帮助 台湾 渔民寻找在大陆的亲人。”词语解释:问难 拼音:wèn nàn
诘问驳辩。《东观汉记·贾宗传》:“上美 宗 既有武节,又兼经术,每晏会,令与当世大儒司徒 丁鸿 问难经传。”《晋书·苻坚载记上》:“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清 冯桂芬 《重儒官议》:“诸生百许人列屋而居,书声彻户外,皋比之坐问难无虚日,可谓盛矣。”词语解释:遇难 拼音:yù nàn
(1).遭遇灾难。《史记·孔子世家》:“﹝ 公良孺 ﹞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於 匡 ,今又遇难於此,命也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然则遇难不死有由矣。” 丁玲 《水》:“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2).谓因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兴平 元年,从 袁术 。 术 甚奇之,以 坚 部曲还 策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径到 寿春 见 袁术 ,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 长沙 入讨 董卓 ,与明使君会於 南阳 ,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陈卧子》:“﹝ 陈子龙 ﹞於 顺治 丁亥,筮得《明夷》,五月遂遇难。” 冰心 《晚晴集·追念振铎》:“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不要难过。 振铎同志 的飞机出事,十八号在 喀山 遇难了。”词语解释:遭难 拼音:zāo nàn
遭遇灾难;遇难。《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 句道兴 本《搜神记》:“ 齐 人空车, 鲁 人负父。 齐 今遭难, 鲁 在何处?”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假使他不离开,恐怕连他自己也会遭难。”
遭遇困难;为难。《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前日这些小事,乃我见你父亲一时遭难无偿,我自出心赠他的。” 梁斌 《红旗谱》五:“咱就是缺少念书人哪!几辈子看个文书借帖都遭难。” 梁斌 《播火记》四三:“当他走到河边,摇摇头又遭难了:他不知河水深浅,趟不过河水,又怎样回到家乡?”词语解释:空难 拼音:kōng nàn
指飞机等在飞行中发生故障、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灾难。例如:266号民航客机空难善后工作基本结束。词语解释:责难 拼音:zé nàn
勉励人做难为之事。《孟子·离娄上》:“责难於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赵岐 注:“人臣之道,当进君於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责难之忠,爱莫助之。”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衡 在朝二十餘岁,进退不恒,一代度制,略出其议,奏事亦数以古义责难。”
指责,非难。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掉了 梁启超 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词语解释:落难 拼音:luò nàn
遭受灾难,陷于困境。《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听説如此落难,连声叫道:‘苦恼!苦恼!’”《三侠五义》第四回:“ 李大人 闻听原来是个落难的书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二:“我们现在落难了,手头拮据,请他帮个忙。”词语解释:灾难 拼音:zāi nàn
亦作“灾难”。 灾祸造成的苦难;灾祸。《晋书·刘乔传》:“灾难延於宗子,权柄隆於朝廷。”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往劫将谢,灾难孔多。”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一:“为我远来休悵望,折君灾难是 通州 。”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进步文化所以遭到空前的灾难,根本原因也就在此。”词语解释:纾难 拼音:shū nàn
解除危难。《后汉书·庞参传》:“ 季子 来归, 鲁 人喜其紓难。”《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兵士在道不肯进,曰:‘得 文杰 乃进。’ 鏻 惜之不与,其子 继鹏 请与之以紓难。” 宋 陈郁 《话腴》:“妾即盛饰以待,家人骇之,然犹谓其往可紓难。”词语解释:劫难 拼音:jié nàn
(1).佛教语。谓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
(2).泛指灾难。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乡民们把他们看作凶神,看作劫难。”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一场:“昨夜晚 黑龙沟 又遭劫难, 座山雕 心狠手辣罪恶滔天。”词语解释:魔难 拼音:mó nàn
遭受的折磨、苦难。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十载驱驰逃窜,虎狼丛里经魔难,居处不能安。”《白雪遗音·马头调·西游记》:“ 唐僧 取经……登山越岭,渴饮飢湌,受尽了魔难。”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眼前的男女老少都是心地最干净的人,可是一个个的都无缘无故的受到魔难。”词语解释:阻难 拼音:zǔ nàn
险阻艰难;艰难困苦。《六韬·武锋》:“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宋 陆游 《贺叶提刑启》:“窃惟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必使备歷於阻难,所以终成其器业。”
(1).阻挠留难。 茅盾 《尚未成功》四:“咱们的恋爱是一帆风顺的;既没闹三角,也没有家庭的阻难。”
(2).阻隔。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按,谓在梦中相见。词语解释:罹难 拼音:lí nàn
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或因意外事故而死亡。《史记·孔子世家》:“吾与夫子再罹难,寧鬭而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吾祖父之跟从之者,罹难自縊者不知凡几。” 咏簪 《武昌两日记》:“将罹难而逃于死者,则 翊武 与 张 君 廷辅 等也。”如:他因飞机失事而罹难。词语解释:济难 拼音:jì nàn
解救危难。《后汉书·左雄传》:“ 大汉 受命,虽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隽》:“此马见异先朝,孤尝仗之济难,今不欲出者,盖先君之旨也。”词语解释:殉难 拼音:xùn nàn
(1).赴难;靖难。《南齐书·高帝纪上》:“公投袂殉难,超然奋发。”
(2).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明史·忠义传序》:“ 神熹 两朝,边陲多故,沉身殉难者,未易更僕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 顺治 二年,王师下 江 浙 。 江阴 典史 阎应元 起兵守城,自六月至八月凡八十日,城陷殉难。”《六部成语·兵部》“殉难”:“身死於贼,为国尽忠。”词语解释:论难 拼音:lùn nàn
辩论诘难。《诗·大雅·公刘》“于时语语” 毛 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陈奂 传疏:“论难者,理有难明,必辨论之不已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於上前,反覆论难,甚苦。” 郭沫若 《七请》:“因为《杂文》三期的标题是《关于诗》,论难的人便把它限制在诗的问题上去了。”词语解释:蒙难 拼音:méng nàn
遭受灾难。语出《易·明夷》:“内文明而处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 孔颖达 疏:“以此蒙犯大难,身得保全,惟 文王 能用之。”《新唐书·蒋清传》:“初, 清 蒙难,以秩卑不及謚。”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 中山 在 伦敦 蒙难,得到 英国 朋友的保护。”词语解释:躲难 拼音:duǒ nàn
躲避灾难词语解释:辩难 拼音:biàn nàn
辩驳问难。《后汉书·范升传》:“互相辩难,日中乃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引》:“诵读之暇,徧取前人銓择辩难之旧……会为一编。”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十:“我们知道他的脑袋里所积蓄的毒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时和他也讲不明白,所以在那个时候不想对他有所辩难。”词语解释:受难 拼音:shòu nàn
(1).谓受责难。《汉书·霍光传》:“九卿责 光 是也。天下匈匈不安, 光 当受难。” 颜师古 注:“受其忧责也。”
(2).遭受磨难。《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 李俊 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不想又遇着哥哥在此受难。”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现在全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地在受难,各人有各人的苦处。”词语解释:攻难 拼音:gōng nàn
(1).犹作难,发动祸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2).质疑诘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裴成公 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鸠摩罗什》:“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
(3).攻击责难。 梁启超 《论支那宗教改革》:“当时厌世主义一派颇盛,如 楚狂 、 长沮 ……之徒,皆攻难 孔子 。”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伶俐人实在伶俐,所以,决不攻难古人,摇动古例的。”词语解释:九难 拼音:jiǔ nàn
犹言异常艰难,重重困难。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冤屈復冤屈,果然龙蛇蟠我喉舌间,使我説天九难,説地九难,踉蹌入中门。”词语解释:厄难 拼音:è nàn
祸难。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臣初与官属三十六人在 疎勒 更遭厄难,今已五岁矣。”《周书·周惠达传》:“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此儿在家,恐不能育,故借归寧,解儿厄难。” 沙汀 《困兽记》十:“现在整个民族都在受厄难哩,可是大家总得打起精神来活下去!”词语解释:造难 拼音:zào nàn
制造祸难。《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营 沔 北 阳平 石马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诸葛亮 《诸葛亮集》:“ 董卓 造难,震荡京畿。”词语解释:被难 拼音:bèi nàn
(1).遭逢灾难。《周书·韦祐传》:“ 正光 末,四方云扰。王公被难者或依之,多得全济。” 清 钮琇 《觚賸·今乐府》:“我邑 潘 吴 二子分类作《明史记》成,各撰《今乐府》,咏 有明 一代之事,復辑《解题》三卷,俱於被难时散軼。”《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却説 何玉凤 本是世家千金闺秀,只因含寃被难,弄得孤苦伶仃。”
(2).遇难,死难。《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未曾开言,两眼泪珠先下,乃将父亲官爵籍贯,并被难始末,一一细説。”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杨硕甫事陆顾二公论辨》:“庚寅冬,王师下 桂林 , 瞿公 不屈被难。”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中国文学的道路》:“但是就在被难的前几个月,他还在和我说要写一部唯物史观的 中国 文学史。”词语解释:刁难 拼音:diāo nàn
故意使人为难。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难道要刁难几刻,好索他的润笔不成?”《清史稿·世宗纪》:“丙子,敕八旗人员有为本旗都统、本管王公刁难苛索者,许其控诉。”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又说我白天不给他们在学校开会是刁难。”词语解释:质疑问难 拼音:zhì yí wèn nàn
谓心存疑问向人提出以求得解答。 清 徐枋 《与曾青藜书》:“则吾之再质之 止山 ,正欲 止山 之再有以教我,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顾陈垿四书别解》:“留心著述,教授生徒,质疑问难者满座。” 郭沫若 《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他对于质疑问难的人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词语解释:十魔九难 拼音:shí mó jiǔ nàn
指不断遭受的磨难词语解释:蹈难 拼音:dǎo nàn
经受危难。《荀子·儒效》:“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词语解释:逃灾避难 拼音:táo zāi bì nàn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例如: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元·无名氏《盆儿鬼》词语解释:三灾八难 拼音:sān zāi bā nàn
(1).犹言多灾多难。《红楼梦》第六一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2).意外灾难。 王愿坚 《后代·妈妈》:“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灾八难的,费心你请大夫给治治。”亦作“ 三灾六难 ”。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四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词语解释:执经问难 拼音:zhí jīng wèn nàn
手持经书反复质问,以求解惑。《后汉书·儒林传序》:“饗射礼毕,帝( 明帝 )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於前,冠带縉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词语解释:来日大难 拼音:lái rì dà nàn
本指往日艰难。《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李云夔 《送李晦盦之燕》诗:“来日大难居不易,痴聋须效阿家翁。”词语解释:毁家纾难 拼音:huǐ jiā shū nàn
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 鬭穀於菟 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紓 楚国 之难。” 杜预 注:“毁,灭;紓,缓也。”后以“毁家紓难”称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宋史·度宗纪》:“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毁家紓难,以赎门户之愆。”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昔 卜式 输财助边, 子文 毁家紓难,卒达其望治之目的。”亦作“ 毁家紓国 ”。《晋书·石苞传》:“今司徒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紓国,乾乾匪躬之志。” 清 钱谦益 《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制》:“夫毁家紓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词语解释:政治避难 拼音:zhèng zhì bì nàn
亦称“ 政治庇护 ”。 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亡他国,请求该国准予居留的行为。一国接受上述逃亡者的请求,不予引渡,准予居留的权利叫“庇护权”。词语解释:无可非难 拼音:wú kě fēi nàn
无可指责地。例如:他的行事无可非难。词语解释:救苦救难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 刘高 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何典》第七回:“ 赶茶娘 便将自己如何生了怪症, 臭花娘 如何去烧财香, 活死人 如何救苦救难,细细告诉一遍。” 郭小川 《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亦省作“ 救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词语解释:徇难 拼音:xùn nàn
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徇,通“ 殉 ”。《晋书·温峤传》:“ 嶠 闇弱不武,不能徇难,哀恨自咎,五情摧陨,惭负先帝託寄之重。”《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投袂徇难,超然奋发。”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 叔绩 当 道光 初,则已有述作之志,其后名盛,未几而徇难。”词语解释:解纷排难 拼音:jiě fēn pái nàn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坐獖其牙,是以土酋睦而惧。”参见“ 排难解纷 ”。
词语解释:排难解纷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战国 时, 秦 围 赵 邯郸 急, 魏 使 辛垣衍 劝 赵 尊 秦 为帝。 鲁仲连 以大义责 衍 。 秦 将闻之,为之退兵五十里。适 魏 兵救 赵 , 邯郸 围解。 赵 欲封 仲连 , 仲连 辞曰:“所贵於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见《战国策·赵策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以“排难解纷”指为人排除危难或调解纠纷。《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盗贼,迎奉鑾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明 杨仪 《李姬传》:“﹝ 李嘉謨 ﹞能谦恭下士,排难解纷,以全善类。” 清 李渔 《意中缘·设计》:“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 蒋如冰 出任乡董已有四年,忙的是给人家排难解纷,到城里开会,访问某人某人那些事。”亦作“ 排患解纷 ”。 唐 崔知贤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 明 孙慎行 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清 吴伟业 《柳敬亭传》:“其善用权譎,为人排患解纷率类此。”词语解释:老大难 拼音:lǎo dà nàn
(1).指存在已久,至今仍难解决的问题。《解放日报》1981.1.11:“这已是一件老大难了,不提亦罢!”
(2).形容问题等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人民日报》1984.1.17:“我们教研室是全校闻名的一个老大难单位。”词语解释:土木之难 拼音:tǔ mù zhī nàn
见“ 土木之变 ”。
词语解释:土木之变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亦称“ 土木之难 ”。亦作“ 土木之祸 ”。 指 明英宗 被 瓦剌 军俘虏的事件。 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 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军攻 明 。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率军亲征,在 土木堡 (今 河北 怀来县 东) 英宗 被敌人俘虏, 王振 为部下所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郑公孙申》:“国朝土木之变, 也先 挟王皇为名,邀求叵测。”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岁己巳,虏人 也先 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 明 马愈 《马氏日抄·井气》:“时 王振 擅权,将有土木之祸,水为异,以示象也。”词语解释:多灾多难 拼音:duō zāi duō nàn
谓灾难深重。 郭沫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许地山 《东野先生》:“因为他们以为人吃了那果子,便能使社会多灾多难,所以凡是吃那果子的人,都得受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