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21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雨露雨滴雨痕雨水雨鸠雨信雨烟雨星
雨后雨点雨云雨泪雨集雨霰雨淋淋雨注
雨脚雨昏雨凉雨晦雨珠雨燕雨日雨线
雨足雨前雨势雨绝雨工雨面雨花台雨铃
雨湿雨润雨濛雨华雨别雨堕雨霖铃雨暝
雨意雨丝雨旸雨带雨立雨濡雨淋铃雨涕
雨花雨师雨泣雨暮雨汗雨情雨屐雨篷
雨气雨色雨泽雨蓑雨候雨盖雨衣雨木冰
雨散雨笠雨骤雨阵雨雾雨龙雨条雨冻
雨暗雨蒙雨施雨耕雨帘雨堂雨影雨瀑

词语解释:雨露  拼音:yǔ lù
(1).雨和露。亦偏指雨水。《管子·度地》:“当秋三月,山川百泉涌,降雨下,山水出,海路距,雨露属。”《后汉书·马融传》:“今年五月以来,雨露时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暇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2).比喻恩泽。 唐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蒙君惠患难周,春风雨露沾枯朽。” 清 李渔 《意中缘·会真》:“年来搅扰,未结姻亲,雨露先叨。”
(3).谓沐浴恩泽。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 李林甫 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
词语解释:雨后  拼音: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词语解释:雨脚  拼音:yǔ jiǎo
(1).密集落地的雨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原注:“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宋 陈三聘 《南柯子·七夕》词:“月傍云头吐,风将雨脚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西南天上起了乌云,密雨下黑了天地,老远望去,雨脚织成的帘子从天到地,悬在西南,真有些像传说里的龙须。”
(2).茶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词语解释:雨足  拼音:yǔ zú
(1).雨量充足。《书·洪范》“曰雨、曰暘” 唐 孔颖达 疏:“雨足则思暘,暘久则思雨。”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
(2).雨脚。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隋书·长孙晟传》:“﹝ 长孙晟 ﹞夜登城楼,望见磧北有赤气,长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点绛唇》词:“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参见“ 雨脚 ”。
词语解释:雨脚  拼音:yǔ jiǎo
(1).密集落地的雨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原注:“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宋 陈三聘 《南柯子·七夕》词:“月傍云头吐,风将雨脚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西南天上起了乌云,密雨下黑了天地,老远望去,雨脚织成的帘子从天到地,悬在西南,真有些像传说里的龙须。”
(2).茶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词语解释:雨湿  拼音:yǔ shī
亦作“ 雨溼 ”。指阴雨天。 晋 王羲之 《杂帖四》:“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溼,体气各何如?”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寃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仇兆鳌 注:“ 后汉 陈宠 为太守, 洛阳城 每阴雨常有哭声。”一本作“ 雨溼 ”。
词语解释:雨意  拼音:yǔ yì
将要下雨的景象。例如:天低云暗,雨意浓密。
词语解释:雨花  拼音:yǔ huā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迺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词语解释:雨气  拼音:yǔ qì
潮湿的空气;水气。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溼天香。” 宋 苏舜钦 《杭州巽亭》诗:“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夏》诗:“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词语解释:雨散  拼音:yǔ sàn
(1).雨水普降。 晋 曹毗 《晋江左宗庙歌·歌中宗元皇帝》:“化若风行,泽犹雨散。”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迴流映流,则十仞洞底;肤寸云合,必千里雨散。”
(2).如雨布散。众多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云动风偃,雾集雨散。” 李善 注:“言众瑞之多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骆驛纵横,烟霏雨散。” 李周翰 注:“烟霏雨散,众多貌。”
(3).比喻朋友离散。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中书絵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一:“亲知雨散,益復无聊。”
(4).指男女欢会已毕。 宋 程垓 《意难忘》词:“似云收 楚 峡,雨散 巫 阳。”参见“ 雨散云收 ”。
(5).谓雨过天晴。 唐 皇甫曾 《张芬见访郊居作》诗:“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 唐 张乔 《题湖上友人居》诗:“野白梅繁后,山明雨散初。”
词语解释:雨散云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指雨后转晴。《说岳全传》第十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推出一轮红日,顷刻 黄河 解冻。”
(2).比喻亲朋离散。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 唐 慎氏 《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餉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3).指男女欢会已毕。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堂前巧辩》:“ 阳臺 雨散云收。春意徘徊。”
词语解释:雨暗  拼音:yǔ àn
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元 赵孟頫 《次韵观复表兄见简》之二:“泥深妨步屟,雨暗只空村。”
词语解释:雨滴  拼音:yǔ dī
以滴的形式下落的水,特别是指从云中下落的
雨点
词语解释:雨点  拼音:yǔ diǎn
形成雨的小水滴。 唐 李益 《江南曲》:“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风雨相催,雨点儿何时住。”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画屏无睡,雨点惊风碎。” 老舍 《蜕》第一:“忽然一阵怪风,斜着吹来大小不匀的雨点。”
词语解释:雨昏  拼音:yǔ hūn
阴雨时昏暗的天色。 唐 郑谷 《鹧鸪》诗:“雨昏 青草湖 边过,花落 黄陵庙 里啼。” 宋 张耒 《效李商隐》诗:“昨夜雨昏今朝朗,一番风雨一番愁。” 宋 陆游 《过修觉山不果登览》诗:“前日泛江时,雨昏失南色。”
词语解释:雨前  拼音:yǔ qián
绿茶的一种。用谷雨前采摘的细嫩芽尖制成,故名。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 浮石 已乾霜后水, 焦坑 闲试雨前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清 孙枝蔚 《思归》诗:“忍渴 潜江 今两月, 扬州 痛喫雨前茶。”
词语解释:雨润  拼音:yǔ rùn
(1).语出《易·说卦》:“雨以润之。”后因以“雨润”指雨水。《后汉书·李固传》:“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鬱泱。”
(2).指滋润。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3).谓细雨蒙蒙。 金 元好问 《楚山清晓图》诗:“雨润烟浓十二峰,云间合有 楚王 宫。”
词语解释:雨丝  拼音:yǔ sī
如丝的细雨。 唐 皮日休 陆龟蒙 《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筠簟临杉穗,纱巾透雨丝。” 元 马祖常 《古乐府》:“天上云片谁剪裁,空中雨丝谁织来。” 清 陈维崧 《河渎神·题秦邮露筋祠》词:“漠漠雨丝飘碧瓦,人在女郎祠下。” 巴金 《发的故事·雨》:“我的眼光透过玻璃望出去,只看见模糊的一片雨丝。”
词语解释:雨师  拼音:yǔ shī
(1).古代传说中司雨的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唐 白居易 《和微之三月三十日》:“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清 阎尔梅 《戊申禊日诗》:“畚鍤平治紫陌新,雨师先为我清尘。”
(2).柽柳的别称。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柽其椐》:“檉,河柳,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师,枝叶似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柽柳》:“按 罗愿 《尔雅翼》云:天之将雨,檉先知之,起气以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从圣,又名雨师。”
词语解释:雨色  拼音:yǔ sè
(1).雨中的景色。 南朝 陈 萧铨 《巫山高》诗:“猿声不辨处,雨色詎分空。”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宋 吴文英 《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词:“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
(2).天欲下雨的景象。 唐 张旭 《山行留客》诗:“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 李白 《宿巫山下》诗:“雨色风吹去,南行拂 楚王 。高丘怀 宋玉 ,访古一霑裳。”
犹落红。落花。 宋 毛滂 《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词:“雨色流香绕坐中,映堦疏竹一丛丛。”
词语解释:雨笠  拼音:yǔ lì
遮雨的笠帽。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之二:“静窗悬雨笠,閒壁挂烟匏。”
词语解释:雨蒙  拼音:yǔ méng
1.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郑玄笺:"我往之东山,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蒙蒙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词语解释:雨痕  拼音:yǔ hén
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词语解释:雨云  拼音:yǔ yún
(1).降雨的云。《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明 杨维桢 《香奁八咏·金钱卜欢》:“星斗未分牛女会,阴阳先判雨云生。”
(2).比喻男女欢会。 唐 方干 《赠美人》诗之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投崖》:“我似 楚襄王 ,体貌多才俊。暮暮朝朝,与你会雨云。” 清 孙枝蔚 《有忆》诗:“小池立处客皆去,绣被薰时宵最长。何事雨云易分散,每看星月只凄凉。”
词语解释:雨凉  拼音:yǔ liáng
雨后的凉快天气。 唐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诗:“自説小池栽苇后,雨凉频见鷺鶿飞。”
词语解释:雨势  拼音:yǔ shì
雨降下时的大小、速度。 唐 无可 《送杜司马再游蜀中》诗:“日光低峡口,雨势出蛾眉。” 宋 陆游 《卯饮醉卧枕上有赋》:“雨势平吞野,风声倒卷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云气深如倒悬着东大海,雨势大似翻合了 洞庭湖 。” 清 厉鹗 《秋雨杂述》诗之二:“秋气衣裳单,雨势暮尤急。”
词语解释:雨濛  拼音:yǔ méng
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郑玄 笺:“我往之 东山 ,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宋 苏轼 《周公庙后润德泉》诗:“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
词语解释:雨旸  拼音:yǔ yáng
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词语解释:雨泣  拼音:yǔ qì
(1).泪下如雨。语本《诗·邶风·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唐 张说 《为河内王作祭陆冀州文》:“救兵适来,涉血犹湿,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三:“支离妨执紼,雨泣望楸行。”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
(2).犹雨淋。 宋 陆游 《秋景》诗:“雨泣苹花老,风摇稗穗长。”
词语解释:雨泽  拼音:yǔ zé
雨水。《礼记·礼器》:“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昼晦》:“戊寅春,雨泽稀少,狂风日起。”
词语解释:雨骤  拼音:yǔ zhòu
(1).雨势迅猛。 南朝 梁 王湜 《赠情人》诗:“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南史·孝义传上·庾道愍》:“﹝ 庾道愍 ﹞尝入村,日暮雨骤,乃寄止一家。” 宋 赵师侠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词:“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
(2).比喻来势迅猛。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回:“途中闻 清 兵三路入犯……风驰雨骤。”
(3).群聚貌。 唐 武三思 《大周封祀坛碑序》:“天子……者雾集,叫龙围者雨骤。” 唐 吕令则 《义井赋》:“川流雨骤,车马於焉往来;风举云摇,帝王由兹行幸。”
词语解释:雨施  拼音:yǔ shī
比喻施泽广泛而平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孰多》:“故圣王在上位,天覆地载,风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风令者,言令直也。”《宋书·良吏传·陆徽》:“敢缘天泽云行,时德雨施,每甄外州,荣加远国。”《宋史·乐志十三》:“六师方雨施,孤垒自冰消。”
词语解释:雨水  拼音:yǔ shuǐ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二月十九日前后。《逸周书·时训》:“雨水之日獭祭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郑玄 注:“ 汉 始以雨水为二月节。”
(2).雨。《汉书·王莽传下》:“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靚无尘。” 五代 齐己 《野步》诗:“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相公稳登前路,等雨水晴时节,可来取俺老小每也。”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秋季雨水勤,飘飘洒洒的,净连阴天,下的人浑身又湿又涩。”
词语解释:雨泪  拼音:yǔ lèi
谓泪如雨下。 晋 陆云 《吊陈永长书》之四:“东望贵舍,雨泪沾襟。”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二:“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由我哭哭啼啼,思量起雨泪沾衣。”
词语解释:雨晦  拼音:yǔ huì
语本《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 隋 岑德润 《鸡鸣篇》:“雨晦思君子,关开脱 孟尝 。” 唐 白居易 《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雨晦识鷄鸣之信,风高见隼击之威。” 唐 杜牧 《醉后题僧院》诗:“离心忽忽復悽悽,雨晦倾瓶取醉泥。”
词语解释:雨绝  拼音:yǔ jué
(1).谓如雨水落地,不可能再回到云层。比喻事情之不可挽回。《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又诸将校, 孙权 婚亲,皆我国家良宝利器,而并见驱迮,雨绝於天。” 吕延济 注:“雨絶谓雨下於地,无还云之期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述哀〉》:“雨絶无还云,华落岂留英。”
(2).被雨摧残净尽。 清 谭嗣同 《江行感旧诗》引:“芳时宛谢,雨絶霜凋,子女十餘辈皆前殁。”
词语解释:雨华  拼音:yǔ huá
见“ 雨花 ”。
词语解释:雨花  拼音:yǔ huā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迺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词语解释:雨带  拼音:yǔ dài
冷暖空气交会时,锋面上产生大范围的雨区,在地图上表现为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带状,称为“雨带”。随冷暖空气中较强一方的移动而推移。
词语解释:雨暮  拼音:yǔ mù
指男女欢会之时。用 巫山 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好梦狂随飞絮,閒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宋 黄庭坚 《昼夜乐》词:“其奈寃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
词语解释:雨蓑  拼音:yǔ suō
用蓑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 宋 陆游 《重九后风雨不止遂作小寒》诗:“射虎南山无復梦,雨蓑烟艇伴渔翁。”
词语解释:雨阵  拼音:yǔ zhèn
指来势猛烈的雨。 唐 李山甫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晚天吟望秋光重,雨阵横空蔽断霓。” 宋 李觏 《雨中作》诗:“羣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呵,我们将看见这个决口,红的血与白的脓汹涌奔流,大的风暴和急的雨阵,污秽的墙上涂满新油。”
词语解释:雨耕  拼音:yǔ gēng
谓趁雨时耕耘。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雨耕稗频耨,月斸石或搏。”
词语解释:雨鸠  拼音:yǔ jiū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宛彼鸣鸠》:“鵓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鳩逐妇’是也。”因其将雨时鸣声急,即用以卜晴雨,故呼为“雨鳩”。 宋 黄庭坚 《自巴陵无日不雨至黄龙晚晴呈道纯》诗:“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鳩却唤雨鳩归。” 宋 陆游 《倚楼》诗:“东陂未插青秧遍,且与邻翁卜雨鳩。” 元 金涓 《春晓偶成》诗:“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鳩寒。”
词语解释:雨集  拼音:yǔ jí
(1).奔趋貌。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
(2).如雨一样密集。极言其多。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少游 读之,泪涕雨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京中匿名文书,纷纷雨集。”
词语解释:雨珠  拼音:yǔ zhū
雨点儿。 戴望舒 《残叶之歌》:“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严阵 《牡丹园记》:“身上的红褂,已经被雨点崩湿了,额前的短发上,也挂着几颗雨珠。”
词语解释:雨工  拼音:yǔ gōng
雨师。行雨之神。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柳毅 ﹞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元 杨维桢 《湖龙姑曲》:“雨工骑羊鞭迅雷,红旗白盖蚩尤开。” 清 吴兆骞 《念奴娇·家信至有感》词:“牧羝沙磧,待风鬟唤作雨工行雨。”
词语解释:雨别  拼音:yǔ bié
谓离散。 唐 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诗:“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元 陈樵 《垂丝海棠赋》:“方梅蘤之雨别,属杏艷之云乖。” 清 孤 《指南梦·计脱》:“诸君皆雨别,一士独星言。”
词语解释:雨立  拼音:yǔ lì
《史记·滑稽列传》:“ 秦始皇 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优旃 见而哀之……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於是 始皇 使陛楯者得半相代。”后以“雨立”为侍从之典。 金 刘迎 《梁忠信平远山水》诗:“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雨立随诸郎。”
词语解释:雨汗  拼音:yǔ hàn
汗流如雨。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 峡 江饶暗石,水状日千变……篙师瞪褫魄,滩户呀雨汗。”
词语解释:雨候  拼音:yǔ hòu
下雨的征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苏州 贞元 中,有义师状如风狂……垢面不洗,洗之輒雨, 吴中 以为雨候。”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占雨石》:“学士 苏頲 有锦纹花石,鏤为笔架,尝置於砚席閒,每天欲雨,即此石架津出如汗,逡巡而雨。 頲 以此常为雨候。”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海州 朐山 ,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广成祠 在山麓,其巔有洞穴如盎,每将风雨,则一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雨候。”
词语解释:雨雾  拼音:yǔ wù
雨水和雾气。有时也指很细的雨。《西京杂记》卷三:“嘘吸为寒暑,喷嗽为雨雾。” 唐 无可 《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诗:“雨雾蒸秋岸,浪涛震夜城。” 王愿坚 《七根火柴》:“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
词语解释:雨帘  拼音:yǔ lián
(1).挡雨的帘子。 唐 李商隐 《燕台·夏》诗:“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宋 范成大 《嘲蚊四十韵》:“雨帘绣浪卷,风烛泪珠泣。” 元 虞集 《题致爽楼》诗:“客至每留风燕外,诗成多在雨帘间。”
(2).像垂帘一样稠密的雨线。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雨》:“雨又下起来了。四处的屋檐都垂起了雨帘。” 茅盾 《子夜》七:“此时一道太阳光忽然从云块的罅隙中间射出来,通过了那些密密麻麻的雨帘,直落到小客厅里。”
词语解释:雨信  拼音:yǔ xìn
降雨的消息。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某当为公至主者之所,密候雨信,必先期奉报。”
词语解释:雨霰  拼音:yǔ xiàn
细雨和雪珠。 唐 苏颋 《长乐花赋》:“衝雨霰之飞薄,任云山之险艰。” 宋 苏轼 《蝶恋花·微雪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鶯燕。” 清 陈维崧 《岁暮客居自述仿渭南体柬知我数公》诗之九:“朝来雨霰復侵寻,乾雀簷前空好音。”
词语解释:雨燕  拼音:yǔ yàn
(1).雨中的飞燕。 唐 杜甫 《朝雨》诗:“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前蜀 韦庄 《村居书事》诗:“风鶯移树囀,雨燕入楼飞。”
(2).鸟纲。雨燕科大部分种类的通称。飞翔力强而且快。筑巢于峭壁缝隙中、高大屋檐下或树洞中。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林有益。 邵燕祥 《献诗--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绕着纪念堂四围的廊柱,飞旋在 正阳门 北,英雄碑南。”
词语解释:雨面  拼音:yǔ miàn
泪流满面。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晋 陆机 《班婕妤》诗:“黄昏履綦絶,愁来空雨面。” 东魏 《元显墓志》:“宾御濡衣,亲知雨面。”
词语解释:雨堕  拼音:yǔ duò
形容人性情急暴,喜怒无常。《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三年》:“ 新丰侯 单超 卒……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雨堕。’” 胡三省 注:“按雨堕者,谓其性急暴如雨之堕,无有常处也。”按,《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作“两堕”, 李贤 注:“两堕,谓随意所为不定也。今人谓持两端而任意为两堕。”
词语解释:雨濡  拼音:yǔ rú
雨水浸渍。语出《易·夬》:“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引申为教化润泽。《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雨濡,化流风散。”
词语解释:雨情  拼音:yǔ qíng
某个地区降雨的情况。
词语解释:雨盖  拼音:yǔ gài
(1).旧称雨伞。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窶人﹞曰: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
(2).喻指荷叶。 宋 叶梦得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词:“小雨初收报夕阳。归云欲渡转横塘,空回雨盖翻新影,不见琼肌洗暗香。”
词语解释:雨龙  拼音:yǔ lóng
传说中行雨之龙。《南齐书·乐志》:“惟此夏德德恢台,雨龙既御炎精来。” 唐 许浑 《晚自东郭回留一二游侣》诗:“林下草腥巢鷺宿,洞前云溼雨龙归。”
词语解释:雨堂  拼音:yǔ táng
犹客堂。 唐 周贺 《过僧竹院》诗:“高人留宿话禪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唐 贾岛 《皇甫主簿期游山不及赴》诗:“集蝉苔树僻,留客雨堂空。”
词语解释:雨烟  拼音:yǔ yān
像烟雾似的朦胧的细雨
词语解释:雨淋淋  拼音:yǔ lín lín
(1).大雨滂沱貌。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我只见雨淋淋写出 瀟湘 景,更和这云淡淡粧成水墨天。”
(2).被雨水淋湿貌。 陈炎荣 《雨过天晴》:“门一开,随着一阵冷风,二舅雨淋淋的走了进来。”
词语解释:雨日  拼音:yǔ rì
一日内降雨量达0.1毫米或0.1毫米以上的日子。
词语解释:雨花台  拼音:yǔ huā tái
江苏 名胜,在 南京市 中华门 外。平顶低丘,原称 聚宝山 。多石英质卵石,晶莹圆润,并有 雨花泉 等。相传 梁武帝 时 云光法师 在此讲经,感动诸天雨花,花坠为石,故称。解放前,国民党反动集团在此屠杀革命志士。解放后,辟为烈土陵园,建有烈土纪念碑与陈列馆。 宋 周应合 《建康志·台观》:“ 雨花臺 在城南三里,据冈阜最高处,俯瞰城闉。考证旧传 梁武帝 时有 云光法师 讲经於此,感天雨花,故赐名。” 元 赵孟頫 《金陵雨花台遂至故人刘叔亮墓》诗:“ 雨花臺 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 雨花臺 边埋断戟, 莫愁湖 里餘微波。”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雨淋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雨屐  拼音:yǔ jī
雨天所著的木屐。 唐 郑谷 《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诗:“烟舟撑晚浦,雨屐翦春蔬。” 宋 王禹偁 《赠浚仪朱学士》诗:“雨屐送僧莎逕滑,夜碁留客竹斋寒。” 宋 方岳 《酹江月·送吴丞入幕》词:“茶灶笔牀将雨屐,吟到梅花消息。”
词语解释:雨衣  拼音:yǔ yī
防雨的外衣。《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成子 衣製杖戈” 晋 杜预 注:“製,雨衣也。”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自翦青莎织雨衣,南峯烟火是柴扉。”《元史·兵志四》:“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齎文书以行。” 茅盾 《创造》一:“和这木橱对立的,在右首的沙发椅之右,是一个衣架,擎着雨衣斗篷帽子之类。”
词语解释:雨条  拼音:yǔ tiáo
连成条状的雨点。形容雨下得急下得大。 茅盾 《子夜》七:“筷子粗细的雨条密密麻麻挂满在窗前。”
词语解释:雨影  拼音:yǔ yǐng
下雨前的景色或迹象。 唐 戴叔伦 《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之三:“灯光照虚屋,雨影悬空壁。” 宋 杨万里 《晚归遇雨》诗:“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
词语解释:雨星  拼音:yǔ xīng
稀疏的雨点。 严阵 《牡丹园记》:“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碎雨星罩着,绿蒙蒙的,望不到边际。”
谓流星雨。 宋 谢翱 《后桂花引》:“月中落子如雨星,至今收拾无六丁。”
词语解释:雨注
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词语解释:雨线  拼音:yǔ xiàn
亦作“ 雨綫 ”。 看上去如线状的雨。 宋 刘过 《谒金门》词:“雨线垂垂晴又落。轻烟笼翠箔。”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八:“他俩不言不语,只是通过千万条雨线,望着工地无数红火球似的电灯,望着脚下江水滚滚翻腾。”
词语解释:雨铃  拼音:yǔ líng
谓雨中闻铃声。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雨铃製曲,空有感於宫商;龙脑呈香,不可返其魂魄。”参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雨暝  拼音:yǔ míng
下雨时天色昏暗。 元 虞集 《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渡 扬子江 ,既济,行野泽中,雨暝迷路。”
词语解释:雨涕  拼音:yǔ tì
(1).落泪。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刘允章 ﹞忽怒……举席为之惧, 日休 雨涕而已。” 明 张居正 《谢遣官郊饯疏》:“徂途日远,躬跋涉以星言;魏闕天高,望云霄而雨涕。”
(2).流涕。 南唐 谭峭 《谭子化书·珠玉》:“悲则雨泪,辛则雨涕。”
词语解释:雨篷  拼音:yǔ péng
亦作“ 雨蓬 ”。
(1).船上用以遮雨的舱篷。借指有舱篷的船。 唐 罗邺 《钓翁》诗:“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宋 陆游 《小雨舟过梅市》诗:“故故催诗衬雨篷,悠悠破梦隔云鐘。”
(2).遮雨的篷盖。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我连忙追下去,走上甲板,看见 老周 正在指挥大家利用盖仓帆布撑起了盛水的雨篷。”
词语解释:雨木冰  拼音:yǔ mù bīng
谓天气过冷,雨水降在树上随即结冻成冰。《春秋·成公十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 孔颖达 疏:“正月,今之仲冬,时犹有雨,未是盛寒,雨下即著树为冰,记寒甚之过其节度。《公羊》《穀梁》皆云雨而木冰,是冰封著树也。今世时有之,皆寒甚所致也。”《新唐书·五行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是年十一月己巳,寒甚,雨木冰,数日不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木冰》:“﹝ 至正 乙巳﹞二月十三日……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十年十月, 当涂 雨木冰。”
词语解释:雨冻  拼音:yǔ dòng
(1).指冰雹。《宋书·五行志五》:“ 元嘉 三十年正月,大风拔木,雨冻杀牛马,雷电晦冥。”
(2).指雪花。 唐 吴融 《赋雪十韵》:“雨冻轻轻下,风乾淅淅吹。”
词语解释:雨瀑  拼音:yǔ bào
雨后的瀑布。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謐。”
共21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