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霁色  拼音:jì sè
(1).晴朗的天色。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麯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泠。”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前年腊归三见白,霽色岭上班班留。” 郁达夫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之二:“归帆淼淼拥云烟,江上朝来霽色鲜。”
(2).温和的脸色。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恭纪今上瑞徵》:“然圣心俭素不尚此,勉以霽色俯纳耳。”词语解释:霁月  拼音:jì yuè
明月。 明  何景明 《答潘都谏郊坛见遗之作》诗:“璧坛流霽月,银闕动春星。”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词语解释:霁景  拼音:jì jǐng
雨后晴明的景色。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序:“山河春而霽景华,城闕丽而年光满。” 唐  唐彦谦 《蒲津河亭》诗:“宿雨清秋霽景澂,广亭高树向晨兴。” 宋  石孝友 《点绛唇》词:“霽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词语解释:霁日  拼音:jì rì
晴日。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飞鸢操》:“长空悠悠霽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明  吴承恩 《对雪忽生诗情戏用苏韵》之一:“瞥眼遥山融霽日,半痕依约露眉尖。”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则长此黯淡,浓云疾雷而不见霽日也。”词语解释:霁后
雨停后词语解释:霁云  拼音:jì yún
雨后的云彩。 宋  张先 《芳草渡》词:“山明日远霽云披,溪上月,堂下水,併春暉。”词语解释:霁天  拼音:jì tiān
晴朗的天空。 唐  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诗:“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霽天。”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城府深朱夏,江湖渺霽天。”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霽天空阔,云淡 楚 江清。”词语解释:霁雪  拼音:jì xuě
雪止放晴。 明  陈子龙 《饮徐文在山亭》诗:“霽雪峨峨照春海,轻风裊裊吹芳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冬天早晨,霁雪时在窗下作画。”词语解释:霁雨  拼音:jì yǔ
雨止。 宋  张元干 《怨王孙》词:“霽雨天迥,平林烟暝。” 刘白羽 《芳草集·昆仑山的太阳》:“霁雨初晴,西北高原阳光格外灿烂。”词语解释:霁威  拼音:jì wēi
收敛威怒。《新唐书·魏徵传》:“ 徵 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諫,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霽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此果圣王不能霽威而虚受耶?”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唐祝募缘》:“御史霽威,随命赋牛眠石诗。”词语解释:霁雾  拼音:jì wù
正在消散的云雾。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四:“明霞烂复阁,霽雾搴高牖。”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楼》诗:“霽雾供披拂,凉风助扫除。”词语解释:霁霞  拼音:jì xiá
雨后的彩霞。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易安斋梅岩亭》:“ 孝宗 时,在潜邸恭和圣作云:‘秀色环亭拥霽霞,脩筠冰艷数枝斜。’” 宋  赵汝茪 《梦江南》词:“帘不捲,细雨熟樱桃,数点霽霞天又晓。”词语解释:霁野  拼音:jì yě
晴朗的原野。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寒山敛轻靄,霽野澄初旭。”词语解释:霁氛  拼音:jì fēn
雨后清新的空气。 唐  孙逖 《宴越府陈法曹西亭》诗:“水木涵澄景,帘櫳引霽氛。”词语解释:霁朝  拼音:jì cháo
雨后晴朗的早晨。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霽朝。”词语解释:霁岫  拼音:jì xiù
雨后的峰峦。 唐  刘畋 《雨后》诗:“残阳来霽岫,独兴起沧洲。”词语解释:霁止  拼音:jì zhǐ
指雨雪停止,天气放晴。《后汉书·陈忠传》:“常雨大水,必当霽止。” 唐  沉瑱 《贺雨赋》:“玄泽优而霽止,晴光炳兮澄涣。” 宋  欧阳修 《祭苏子美文》:“须臾霽止,而回顾百里,山川草木,开发萌芽。”词语解释:霁严  拼音:jì yán
收敛威严。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霽严施惠,得以自遂,斯便家之愿也。” 唐  刘禹锡 《献权舍人书》:“繄游藩之久,覬尚旧而霽严。”词语解释:霁波  拼音:jì bō
平静的水波。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五:“丹巘堕瓌景,霽波灼虚形。”词语解释:霁山  拼音:jì shān
雨后青山。 宋  张先 《画堂春》词:“外潮莲子长参差,霽山青处鸥飞。”词语解释:霁红  拼音:jì hóng
瓷器釉色名。因其色如雨止时天空所呈现的红色,故称。以 明 代 宣德窑 所制为最精美。又称祭红、际红。亦代指这种颜色的瓷器。 清  蓝浦 《景德镇陶录》卷二:“霽红器,陶户能造霽红者少,无专家,惟好官古户倣之。”词语解释:霁青  拼音:jì qīng
瓷器釉色名。因其色如雨后的天空之色,故称。亦代指这种颜色的瓷器。 清  蓝浦 《景德镇陶录》卷二:“霽青器,亦官古户兼倣造镇陶,无专作霽青器者,得其精美,可推上品,俗与好霽红并重,今讹作济青。”词语解释:霁峰  拼音:jì fēng
晴峰。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木秀于芝,泉甘于飴,霽峯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词语解释:霁夕  拼音:jì xī
晴夜。 唐  王諲 《花萼楼赋》:“雨日而云起澄潭,霽夕而月悬高阁。”词语解释:霁泽  拼音:jì zé
太平盛世的福泽。 唐  韩偓 《金銮密记》:“遭遇清时,涵濡霽泽。”词语解释:霁颜  拼音:jì yán
(1).收敛威怒之貌。《明史·杨荣传》:“帝( 成祖 )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 荣 至,輒为霽颜,事亦遂决。”
(2).指和颜悦色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宴》:“王者霽颜命坐,即赐宴饮。” 李大钊 《青春》:“偷隙一盼,霽颜相向。” 词语解释:霁风朗月  拼音:jì fēng lǎng yuè
和风明月。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言》:“一九六二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词语解释:霁月光风  拼音:jì yuè guāng fēng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霽月光风,终然洒落。” 明  唐寅 《忆秦娥·王守谷寿词》:“春臺玉烛,霽月光风,翘首堪长啸。”参见“ 光风霽月 ”。
词语解释:光风霁月  拼音:guāng fēng jì yuè
(1).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 宋  陈亮 《贺周丞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转墨客;光风霽月,足以荡漾英游。”
(2).喻清明的政治局面。《宣和遗事》楔子:“上下三千餘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霽月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3).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 宋  黄庭坚 《濂溪诗》序:“ 舂陵  周茂叔 ,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霽月。”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胸无城府,光风霽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词语解释:霁朗  拼音:jì lǎng
晴朗,明朗。 梁启超 《记东侠》:“时会望夜,大月霽朗。”词语解释:霁鉴  拼音:jì jiàn
犹明察。为书信套语。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 湘乡 □□□上 文正 书云……敢布腹心,伏惟霽鉴。”词语解释:霁媚  拼音:jì mèi
晴朗,明媚。 唐  吕令问 《掌上莲峰赋》:“嵐气霽媚,烟光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