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雷霆 拼音:léi tíng
亦作“靁霆”。
(1).震雷,霹雳。《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靁霆”。 宋 苏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霆,其泽为雨露,皆生於动者也。”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赤歷歷那电光掣一天家火块,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赞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和轰击他的雷霆,把火盗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军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尽扫,拥雷霆之众,妖孽俱除。”
(3).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发雷霆於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直气的喒不邓邓按不住雷霆。” 吴组缃 《山洪》二:“保长大发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骂了一顿。”词语解释:风霆 拼音:fēng tíng
(1).狂风和暴雷。《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唐 韩愈 《原鬼》:“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 明 刘基 《为韩克名题石鼎联句图》诗:“不知风霆掣墙籓,江腾海跃乔岳翻。”
(2).比喻威势。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居内成大政之风霆。”词语解释:奔霆 拼音:bēn tíng
(1).暴雷。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赞·尊师》:“奔霆易骇,巨壑难游。”
(2).疾驰的闪电。 宋 苏轼 《芙蓉城》诗:“径度万里如奔霆,玉楼浮空耸亭亭。”词语解释:惊霆 拼音:jīng tíng
惊雷。《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圣君与日月齐其明,四时等其信,是以戮凶无重,赏善无轻,怒若惊霆,喜若时雨。” 宋 张耒 《苦雨》诗:“仰视天盖低,玄云送惊霆。” 元 吴澄 《〈象山陆先生文集〉序》:“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先生之语,如震雷惊霆。”词语解释:震霆 拼音:zhèn tíng
霹雳,轰雷。 汉 扬雄 《长杨赋》:“疾如奔星,击如震霆。”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穀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司茶者,雷神也。客不敬,归而震霆随之。”词语解释:迅霆 拼音:xùn tíng
犹迅雷。 清 刘青藜 《效乐天体诗》:“怒发如迅霆,白梃落如雨。”词语解释:春霆 拼音:chūn tíng
春天的雷霆。 晋 左思 《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南朝 宋 傅亮 《喜雨赋》:“春霆殷以远响,兴雨霈而载涂。”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不行而至,春霆仗天地之威;以息相吹,时雨鬱山川之兆。”词语解释:轰霆 拼音:hōng tíng
响雷。 宋 张元干 《飞泉图》:“顷在龙舒,夏六月,与客游 灊山 天休观 ,飞瀑当户,声如轰霆,落苍壁万仞下,使人毛骨竦然,几欲挟纊。”词语解释:飙霆 拼音:biāo tíng
亦作“颷霆”。 狂风迅雷。比喻威势。 明 张居正 《得道长生颂》:“赏一行,则雨露均濡;威一振,则颷霆同迅。”词语解释:大发雷霆 拼音:dà fā léi tíng
比喻大发脾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不知怎样,妓家得罪了那位师爷,师爷大发雷霆,把席面掀翻了,把船上东西打个稀烂。”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 邓主任 在大发雷霆--说要枪毙你们呢!”词语解释:疾霆 拼音:jí tíng
急遽发出的霹雳。《后汉书·仲长统传》:“暴风疾霆,不足以方其怒。” 明 宋濂 《演连珠》之十一:“盖闻旭日纔升於上元,则沉霾斯屏;疾霆或振於后土,则魑魅潜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