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虹霓 拼音:hóng ní
见“ 虹蜺 ”。
词语解释:虹蜺 拼音:hóng ní
亦作“ 虹霓 ”。
(1).即螮蝀。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2).旧时以虹蜺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顾炎武 《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词语解释:云霓 拼音:yún ní
亦作“ 云蜺 ”。
(1).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蜺;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2).借指高空。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 九华 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3).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4).指画有彩虹的旗帜。《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 元 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5).喻桥梁。 唐 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词语解释:雌霓 拼音:cí ní
(1).即雌蜺。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宋 柳永 《竹马子》词:“对雌霓掛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清 许光治 《红绣鞋·雨后》曲:“雄雷天鼓歇,雌霓帝弓弯。”参见“ 雌蜺 ”。
(2).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雌霓》:“ 沉约 製《郊居赋》,其间曰:‘驾雌霓之连蜷,泛大江之悠永。’出示 王筠 。 筠 读雌霓为雌鶂。 约 喜谓曰:‘霓字惟恐人读作平声。’ 司马温公 谓非霓字不可读为平声也,盖 约 赋协侧声故尔。”后因以“雌霓”为创作时精研声律之典。 清 姚鼐 《怀故编修程鱼门》诗:“承吟雌霓知声病,荷定鸡人润小文。”参见“ 雌霓之诵 ”。
词语解释:雌蜺 拼音:cí ní
虹有二环时,内环色彩鲜盛为雄,名虹;外环色彩暗淡为雌,名蜺,即霓,今称副虹。《楚辞·九章·悲回风》:“上高巖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 宋 秦观 《秋日》诗之三:“连卷雌蜺掛西楼,逐由追情意未休。”
词语解释:雌霓之诵 拼音:cí ní zhī sòng
谓熟知声韵。典出《梁书·王筠传》:“ 约 ( 沉约 )製《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 筠 示其草。 筠 读至‘雌霓(五激反)连踡’, 约 抚掌欣抃曰:‘僕常恐人呼为霓(五鷄反)。’…… 约 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絶,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唐 刘肃 《〈片玉集〉序》:“是知雌霓之诵方脱诸口,而见谓知音。”词语解释:白霓 拼音:bái ní
见“ 白蜺 ”。
词语解释:白蜺 拼音:bái ní
亦作“ 白霓 ”。 白色的副虹。《楚辞·天问》:“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洪兴祖 补注:“蜺,雌虹也。” 宋 杨万里 《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诗:“钓璜英气横白蜺,欬唾珠玉皆新诗。” 明 何景明 《七述》诗:“羽裳翩翻垂白蜺,金支玉节纷葳蕤。”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於是驾云螭,乘白霓, 王良 为御, 造父 前驰。”词语解释:青霓 拼音:qīng ní
亦作“ 青蜺 ”。
(1).虹。 宋 辛弃疾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璧》词:“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 丰隆 前导,叫开 閶闔 。” 清 谭嗣同 《与孙小沂书》:“於是与足下朝躡赤霞之标,暮度青霓之梁。倏星倏月,掉臂行游,是诚可以破拘挛之俗,驰域外之观矣。”
(2).喻溪水。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3).道家服装。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王琦 汇解:“青霓,谓道士所服之衣……言道士着青霓之服,叩头而呼宫神。”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同吟处,看珮摇明月,衣捲青霓。”词语解释:素霓 拼音:sù ní
见“ 素蜺 ”。
词语解释:素蜺 拼音:sù ní
亦作“ 素霓 ”。 白虹。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垂絳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之三:“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唐 李白 《杂曲歌辞·侠客行》:“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明 徐渭 《赋得清秋落叶》:“ 白帝 乘秋秉素蜺, 青蛾 挟露弄风威。”词语解释:断霓 拼音:duàn ní
亦作“ 断蜺 ”。 断虹。 唐 杜牧 《题池州弄水亭》诗:“断霓天帔垂,狂烧 汉 旗怒。”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宋 苏过 《飓风赋》:“断蜺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姜女祠》词:“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词语解释:彩霓 拼音:cǎi ní
(1).即彩虹。 唐 李商隐 《寄令狐学士》诗:“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
(2).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 沉约 《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 景仁 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 明 杨慎 《咏端溪砚廿韵示儿》:“綺思生松黛,讹音辨彩霓。”词语解释:烟霓 拼音:yān ní
云霓。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帷褰,有弹絃鼓吹者,皆神仙娥眉,被服烟霓,裙袖皆广长。”词语解释:横霓 拼音:héng ní
横空的虹霓。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词语解释:阴霓 拼音:yīn ní
雌霓,副虹。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词语解释:长霓 拼音:cháng ní
亦作“ 长蜺 ”。 指长虹。 唐 沉亚之 《上冢官书》:“伏念杰木之生,大长越伦,足谷肩山,而大谷不足以室其根,长霓不足以帷其华。” 宋 苏轼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饭豆羹藜思两鵠,饮洪噀水赖长蜺。”一本作“ 长霓 ”。参见“ 长虹 ”。
词语解释:长虹 拼音:cháng hóng
(1).指虹彩。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轩惝惘於长虹,阶侘傺於奔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
(2).喻长拱桥。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之二:“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明 王逢 《题垂虹桥亭》诗:“长虹垂絶岸,形势压 东吴 。”词语解释:氛霓 拼音:fēn ní
凶气;妖气。《后汉书·崔駰传》:“愍余生之不造兮,丁 汉氏 之中微。氛霓鬱以横厉兮, 羲和 忽以潜暉。” 李贤 注:“氛,祲也。霓,日傍之气。”词语解释:读霓 拼音:dú ní
《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忭曰:'仆尝恐人呼为霓。'"按,前"霓",五激反,后"霓",五鸡反。后以"读霓"为知音韵之典。词语解释:投霓 拼音:tóu ní
见“ 投蜺 ”。
词语解释:投蜺 拼音:tóu ní
亦作“ 投霓 ”。 谓天降虹霓,示天下将乱。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蜺者,斗之精气也。失度,投蜺见态。”《后汉书·杨赐传》:“案《春秋讖》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 李贤 注引《春秋演孔图》:“失度投霓见。”词语解释:蜃霓 拼音:shèn ní
虹霓。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蛮雷倒地生,蜃霓连天跨。”词语解释:霆霓 拼音:tíng ní
疾雷。《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霓。” 阮元 校勘记:“霆下本无霓字。”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旧篋中尚有 蒋叔起 超伯 七古一章……诗曰:‘急开君诗扫烦暑,爽若快雨驱霆霓。’”词语解释:高霓
高峻的样子词语解释:逼霓 拼音:bī ní
迫近虹霓。形容很高。 明 苏志乾 《岱山赋》:“蕣华菱彩,荫霞逼霓。”词语解释:锄霓 拼音:chú ní
见“ 鉏麑 ”。
词语解释:锄麑 拼音:chú ní
亦作“ 鉏霓 ”。
(1). 春秋 时 晋国 力士。《左传·宣公二年》:“ 宣子 骤諫,公患之,使 鉏麑 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 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唐 欧阳詹 《暗室箴》:“昔者 赵盾 ,假寐兢庄。天廻厥害, 鉏霓 以亡。”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哎,罢了罢了,都似这义负恩辜,俺索做 鉏麑 槐根一命殂。”
(2).泛指刺客。 梁启超 《新民说》七:“身毙于 鉏霓 之手而不悔者,则 荷兰 之 维廉额们 其人也。”按, 鉏麑 ,《吕氏春秋·过理》作“沮麛”, 汉 刘向 《说苑·立节》作“鉏之弥”,《汉书·古今人表》作“鉏麛”。词语解释:嵽霓 拼音:dì ní
高峻貌。 宋 吴儆 《浮丘仙赋》:“或崔嵬巃嵸以杰出,或刻削嵽霓而争衡。”词语解释:墆霓 拼音:dì ní
高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託乔基於山冈,直墆霓以高居。” 薛综 注:“墆霓,高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