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烟霞 拼音:yān xiá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词语解释:吞云吐雾 拼音:tūn yún tǔ wù
《梁书·沉约传》:“始飡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形容道家的绝谷养气。后乃以“吞云吐雾”形容吸鸦片或吸烟,多寓讥讽。《黑籍冤魂》第一回:“那富贵的人家,依旧的吞云吐雾,一些也不要着急。” 许世友 《万源保卫战》:“那些一支烟枪、一支步枪的 川 军正在吞云吐雾的时候,我们便束装出发了。”词语解释:云霞 拼音:yún xiá
(1).彩霞。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 李準 《耕耘记》二:“前年栽的桃树林,开得一片粉红,看去就像一片云霞围着村子。”
(2).借指高空。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二:“ 连圻 连不极,极望在云霞。” 宋 苏轼 《辨道歌》:“乌轮即晚蟾影斜,吾时俱覩超云霞。” 清 刘大櫆 《〈吴青然诗集〉序》:“彼其拔之於云霞之上,与其不幸而復坠於涂炭之中,岂於其人有加损哉?” 卞之琳 《黑老鸹飞上了我们的烟囱》诗:“烟囱里一蓬烟冲散了黑老鸹,红旗升上去直伸到云霞。”
(3).比喻远离尘世的地方。《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三:“行宫夜奏空名姓,悵望云霞縹眇人。”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既受了雨露九天恩,怎还想云霞三市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寄跡云霞,永联丝木。”
(4).比喻百花。 清 孙枝蔚 《百花洲》诗:“无计能邀常一笑,却来洲上种云霞。”
(5).像彩云一样艳丽的图案纹饰。 北周 庾信 《题结线袋子》诗:“交丝结龙凤,鏤彩织云霞。” 唐 韩琮 《公子行》:“带装盘水玉,鞍绣坐云霞。”《云笈七籤》卷四五:“ 太上道君 著九色云霞之帔。”
(6).喻指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明 袁宏道 《与董思白书》:“《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畧观,云霞满纸,胜於 枚生 《七发》多矣。”词语解释:流霞 拼音:liú xiá
(1).亦作“ 流瑕 ”、“ 流赮 ”。浮动的彩云。《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李善 注:“‘霞’与‘瑕’古字通。”《旧唐书·刘洎传》:“综宝思於天文,则长河韜映;摛玉字於仙札,则流霞成彩。” 明 刘基 《朱鹭》诗:“朱鷺来,赩流赮,饮赤水,食丹砂。” 刘半农 《晓》诗:“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是流霞?辨别不出。”
(2).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项曼都 ﹞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輒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安得悬虚空湌,咀流霞,而使之不居乎地,不食乎穀哉?” 唐 颜荛 《戏张道人不饮酒》诗:“吾师不饮人间酒,应待流霞即举杯。”
(3).泛指美酒。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词语解释:丹霞 拼音:dān xiá
(1).红霞。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丹霞烂成綺,素云轻若綈。” 明 夏完淳 《叙怀》诗:“丹霞照深池,清暉被嘉树。”
(2).比喻红艳的色彩。 晋 傅玄 《艳歌行》:“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唐 李商隐 《和郑愚赠筝妓二十韵》:“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红楼梦》第五八回:“﹝ 宝玉 ﹞从 沁芳桥 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词语解释:朝霞 拼音:zhāo xiá
初升太阳照映的云彩。《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 南朝 梁 王枢 《徐尚书座赋得阿怜》诗:“红莲披早露,玉貌映朝霞。”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朝霞的颜色是自浓而淡,自青紫而深红,然后一轮朝日,从松岭捧将上来,大地上一切都从梦中醒觉。”词语解释:紫霞 拼音:zǐ xiá
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选·陆机〈前缓声歌〉》:“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 刘良 注:“众仙会毕,乘霞而去。”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君后自责》:“谁知道絜带咱,享荣华,似拔宅飞昇凌紫霞。”词语解释:落霞 拼音:luò xiá
(1).晚霞。 南朝 梁简文帝 《登城》诗:“落霞乍续断,晚浪时迴復。”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 文徵明 《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之二:“即须作伴还乡去,沧海东头看落霞。” 沉从文 《菜园》:“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
(2).琴名。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握凤管之簫,抚落霞之琴。” 唐 陆龟蒙 《夜会问答》诗之三:“落霞琴,寥寥山水扬清音。”词语解释:青霞 拼音:qīng xiá
(1).犹青云。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翠壁絳霄际,丹楼青霞上。” 唐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2).喻高远。《文选·江淹〈恨赋〉》:“鬱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暘。” 李善 注:“青霞奇意,志意高也。” 清 黄景仁 《送余伯扶之太原序》:“然而抗志青霞,每塌秋风之翅。”
(3).引申指高人雅士。 宋 曾巩 《百花堤》诗:“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4).喻隐居;修道。 唐 陈子昂 《暉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朝廷子入,期富贵于崇朝。林岭吾栖,学神仙而未毕。青霞路絶,朱紱途遥。” 宋 杨万里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诗:“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5).引申为隐居、修道之所。 明 宋濂 《哭王架阁辞》:“俟君他日归休,御款段马,候君青霞白水间。”
(6).指佛家的禅房。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精进林》诗:“敷坐是何处,苍雪围青霞。”词语解释:残霞 拼音:cán xiá
残馀的晚霞。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诗:“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销。” 宋 沉与求 《石壁寺山房即事》诗之二:“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明 王贵一 《李三十六拙隐草堂》诗:“春柳移阴入,残霞带雨来。”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词语解释:余霞 拼音:yú xiá
残霞。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 嵩 峯餘霞锦綺卷, 伊水 细浪鳞甲生。” 唐 钱起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诗:“片水明断岸,餘霞入古寺。”词语解释:餐霞 拼音:cān xiá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词语解释:彩霞 拼音:cǎi xiá
色彩绚丽的云霞。 唐 温庭筠 《晓仙谣》:“碧簫曲尽彩霞动,下视九州皆悄然。” 茅盾 《子夜》十四:“雷雨的一夜过去了后,就是软软的晓风,几片彩霞,和一轮血红的刚升起来的太阳。”词语解释:晚霞 拼音:wǎn xiá
日落时出现的彩霞。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炊烟四起,晚霞烂然。”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要暗下来了。”词语解释:明霞 拼音:míng xiá
灿烂的云霞。 唐 卢照邻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明霞晓挹,终登不死之庭;甘露秋团,儻践无生之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她的两只眼睛可火亮火亮,就像早晨草原上燃起的一片明霞。”词语解释:九霞 拼音:jiǔ xiá
九天的云霞。借指天庭。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宫列奏》:“长清宫殿九霞高,玉佩羣真絳节朝。”词语解释:断霞 拼音:duàn xiá
片段的云霞。 南朝 梁简文帝 《舞赋》:“似断霞之照彩,若飞鸞之相及。” 唐 张说 《巴丘春作》诗:“日出 洞庭 水,春山掛断霞。” 宋 周邦彦 《蕙兰芳引》词:“寒莹晚空,点清镜,断霞孤鶩。”词语解释:晴霞 拼音:qíng xiá
明霞。 隋炀帝 《早渡淮》诗:“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唐 元稹 《红芍药》诗:“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织女机边云锦烂, 天台 赋里晴霞赤。”词语解释:暮霞 拼音:mù xiá
晚霞。 南朝 梁 江淹 《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虚堂起青蔼,崦嵫生暮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 清 杜濬 《茶喜》诗:“露气澂秋水,江天卷暮霞。”词语解释:绮霞 拼音:qǐ xiá
美丽的彩霞。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綺霞映水,蛾月生天。” 唐 唐彦谦 《牡丹》诗:“开日綺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綺霞散,空碧留晴向晚。” 明 何景明 《十六夜月》诗:“美人越崇京,高楼结綺霞。”词语解释:晨霞 拼音:chén xiá
朝霞。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朝日晨霞兮赩红壁,仰望泬寥兮数千尺。”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晨霞出没弄丹闕,春雨依微自 甘泉 。”词语解释:碧霞 拼音:bì xiá
(1).青色的云霞。多用以指隐士或神仙所居之处。 唐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诗:“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方士飞轩住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 宋 谢翱 《孤山》诗:“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衝碧霞。”
(2).见“ 碧霞元君祠 ”。
词语解释:碧霞元君祠 拼音:bì xiá yuán jūn cí
道观名。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泰山 极顶南面。始建于 宋 大中祥符 (公元1008-1016年)间。 清 姚鼐 《登泰山记》:“亭西有 岱祠 ,又有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 碧霞元君祠 东。”亦省作“ 碧霞祠 ”、“ 碧霞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 秦 李斯 篆书,在 泰山 顶 玉女池 上…… 明 嘉靖 间,移於 碧霞祠 东廡。” 郭沫若 《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 碧霞 铁瓦红。”词语解释:栖霞 拼音:qī xiá
寺庙名。例如:拥至栖霞禅院。——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词语解释:脸霞 拼音:liǎn xiá
指泛在脸上的红色。 宋 周邦彦 《醉桃源》词:“烧蜜炬,引莲娃,酒香薰脸霞。”词语解释:仙霞 拼音:xiān xiá
指 仙霞岭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一》:“其重险则有 仙霞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一》:“行近 仙霞 ,则高峰插天,旁临絶涧,沿坡并壑,鸟道縈紆……盖六大岭之险,止在七十餘里之中,故皆可以‘仙霞’目之也。” 清 赵翼 《芸浦中丞移节闽疆不数月复奉命来抚江南》诗之三:“ 仙霞 高岭 剑州 滩,回首今辞行路难。”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 武夷 品新茶, 仙霞 曾游击。”详“ 仙霞岭 ”。
词语解释:仙霞岭 拼音:xiān xiá lǐng
在 浙江省 西南部,绵延 浙 、 闽 、 赣 边境。西南接 武夷山 ,东北接 天台山 ,为 钱塘江 、 瓯江 及 闽江 分水岭。主峰 披云尖 在 龙泉县 南。同名山峰在 江山县 南。南端有 仙霞关 ,为 浙 、 闽 交通要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 阮大鋮 走过这 仙霞岭 ,便算第一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方才梦见 马士英 被雷击死 台州 山中, 阮大鋮 跌死 仙霞岭 上。” 朱德 《经闽西感怀》诗:“越过 仙霞岭 ,早登 天台山 。”词语解释:曙霞 拼音:shǔ xiá
朝霞。 唐 沉佺期 《苑中遇雪应制》诗:“北闕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仙家。” 唐 温庭筠 《陈宫词》:“淅沥 湘 风外,红轮映曙霞。”词语解释:翠霞 拼音:cuì xiá
青色的烟霞。 晋 郭璞 《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唐 武元衡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诗:“翠霞仙仗合,清漏掖垣深。” 明 刘基 《满庭芳·咏荷花》词:“翠霞深处,谁舞白霓裳。”词语解释:苍霞 拼音:cāng xiá
青云。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道人深 北山 为家,宴坐白露眠苍霞。”词语解释:轻霞 拼音:qīng xiá
淡霞。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山鸟羣飞,日隐轻霞。”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轻霞动兮江色赭,神之来兮风振野。”词语解释:早霞 拼音:zǎo xiá
犹朝霞。 南朝 梁 何逊 《晓发诗》:“早霞丽初日,清风消薄雾。” 唐 杜甫 《冬深》诗:“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管桦 《在妇产院里》:“脸蛋红喷喷的,像早霞一样新鲜。”词语解释:朱霞 拼音:zhū xiá
红霞。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远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八:“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唐 王勃 《九成宫颂》:“栖翠蔼於崇荣,列朱霞於复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独 青邱 如天半朱霞映照下界,至今犹光景常新,则其天分不可及也。”词语解释:瑞霞 拼音:ruì xiá
吉祥的彩霞。 唐 李商隐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初梦龙宫宝燄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唐 梁洽 《水彰五色赋》:“凝瑞霞之炫燿,发庆云之光彩。”词语解释:金霞 拼音:jīn xiá
(1).金色的霞光;彩霞。 唐 常建 《湖中晚霁》诗:“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敧影促犹频望。”
(2).额黄。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鈿深。” 华锺彦 注:“金霞,谓额黄也。古者女装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 六朝 乃兼尚黄。”词语解释:阴霞 拼音:yīn xiá
云霞。《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李善 注:“《河图》曰:‘ 崐崘山 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阴而赫然。’” 金 元好问 《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诗:“疏星淡秋明,阴霞绚朝映。” 明 徐祯卿 《学谢灵运赋华子岗赠赵建昌》诗:“阴霞绚石室,夹篠蔽清涟。”词语解释:霁霞 拼音:jì xiá
雨后的彩霞。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易安斋梅岩亭》:“ 孝宗 时,在潜邸恭和圣作云:‘秀色环亭拥霽霞,脩筠冰艷数枝斜。’” 宋 赵汝茪 《梦江南》词:“帘不捲,细雨熟樱桃,数点霽霞天又晓。”词语解释:醉霞 拼音:zuì xiá
比喻酒后脸泛红晕。 宋 苏轼 《哨遍·春词》:“顰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词语解释:冠霞 拼音:guān xiá
头戴霞冠。意谓成仙。《文选·鲍照〈升天行〉》:“冠霞登綵阁,解玉饮椒庭。” 吕向 注:“冠霞冠,谓从仙也。”词语解释:锦霞 拼音:jǐn xiá
(1).色彩鲜艳的云霞。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六:“雾縠笼綃带,云屏列锦霞。”
(2).喻灿烂似锦的繁花。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 武陵 溪畔是吾家,妖艳春深绽锦霞。”词语解释:太霞 拼音:tài xiá
高空的云霞。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一:“逍遥太霞上,真鉴靡不通。”词语解释:升霞 拼音:shēng xiá
(1).古代西方一些部族的人死后火葬,称为“昇霞”。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 秦 之西有 义渠 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燻天,谓之昇霞。”
(2).得道仙去。 唐 中寤 《赠王仙柯》诗:“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昇霞入太清。”词语解释:赪霞 拼音:chēng xiá
亦作“頳霞”。 红色的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望三湖》诗:“积水照頳霞,高臺望归翼。”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頳霞拂朝,苍烟懵夕。” 唐 储光羲 《效古》诗之二:“赬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词语解释:韬霞 拼音:tāo xiá
掩盖霞光。谓失去彩色的光芒。词语解释:泛霞 拼音:fàn xiá
亦作“泛霞”。 指饮酒。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词语解释:饮霞 拼音:yǐn xiá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曼都 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 曼都 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口饥欲食,仙人輒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饭一杯,数月不饥。’”后以“饮霞”喻饮酒。 唐 孟郊 《招文士饮》诗:“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词语解释:酌霞 拼音:zhuó xiá
犹言饮美酒。霞,流霞,喻美酒。 唐 孟浩然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诗:“酌霞復对此,宛似入 蓬壶 。”词语解释:登霞 拼音:dēng xiá
上升云表。犹言登仙远去。《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王逸 注:“抱我灵魂而上升也。” 朱熹 集注:“言以此时昇仙而去也。霞与遐通,谓远也。”词语解释:香霞 拼音:xiāng xiá
美丽的云霞。多用以比喻花。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觴献寿香霞里。” 唐 罗邺 《牡丹》诗:“门倚长衢攒绣轂,幄笼轻日护香霞。” 明 陈所闻 《懒画眉·酌桃花坞遇风》曲:“香霞千顷带溪红,始信桃源有路通。”词语解释:粉霞 拼音:fěn xiá
淡红的云霞。借指粉红色。 唐 李贺 《天上谣》:“粉霞红綬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王琦 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朝阳出来的时候,四周山中松梢的雪,都映出粉霞的颜色。”词语解释:陵霞 拼音:líng xiá
犹凌云。比喻超然物外。《晋书·谢安传论》:“ 文靖 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词语解释:梯霞 拼音:tī xiá
道教谓升天登仙。 唐 令狐楚 《赠毛仙翁》诗:“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词语解释:麻霞 拼音:má xiá
色彩斑斓。 宋 辛弃疾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词:“终须是, 邓禹 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词语解释:雕霞 拼音:diāo xiá
变幻多彩的云霞。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烁彤辉之明媚,粲雕霞之繁悦。”词语解释:饵霞 拼音:ěr xiá
指修仙学道。《宋史·聂冠卿传》:“初, 世卿 监 延豊仓 ,掘地得古砖,有隶书字,半漫灭。其可辨者云:‘公先世饵霞栖云,高尚不仕,累石於江滨。’”参见“ 餐霞 ”。
词语解释:餐霞 拼音:cān xiá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词语解释:鱼尾霞 拼音:yú wěi xiá
形容霞光如鲤鱼尾之红色。 宋 周邦彦 《蝶恋花》词:“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黏天,玉叶迎风举。”词语解释:广霞 拼音:guǎng xiá
见“ 广寒 ”。
词语解释:广寒 拼音:guǎng hán
(1).即 广寒宫 。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謁 广寒 。” 宋 杨万里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诗:“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 广寒 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万丈 广寒 难得到, 嫦娥 今夜落谁家?”
(2).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 广霞 ”。《黄庭内景经·口为》:“审能修之登 广寒 。” 梁丘子 注:“ 广寒 ,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 广霞 。《洞真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 广寒 之宫,其时育养月魄於 广寒 之池,天人採青华之林条,以拂日月光也。”词语解释:炎霞 拼音:yán xiá
红色的霞光。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丹炉飞铁驰炎焰,炎霞烁电吐明光。”词语解释:灵霞 拼音:líng xiá
云霞。《云笈七籤》卷四八:“太霞发暉,灵霞四迁,结气宛屈,五色洞天。” 明 杨慎 《黄莺儿·寿禺同山人张愈光》曲之二:“灵霞吐虹,行云舞风。”词语解释:吸霞 拼音:xī xiá
谓吸食朝霞。道家用以修炼养生。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年来已奉黄庭教,夕鍊腥魂晓吸霞。”词语解释:羞霞 拼音:xiū xiá
羞赧。 唐 范摅 《云溪友议·窥衣帷》:“於是诸亲羞赮,稍稍而辞。”词语解释:霄霞 拼音:xiāo xiá
(1).日没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气。语出《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噏浮雾,飡霄霞。”
(2).借指太空。《云笈七籤》卷五一:“上步霄霞,遨游太极。”词语解释:坚卧烟霞
隐居的意思词语解释:江左烟霞
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词语解释:骖风驷霞 拼音:cān fēng sì xiá
谓仙道者云游四方。 元 揭傒斯 《与萧维斗书》:“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徼,则为 巢 、 许 、 务 、 涓 之徒可,为 严陵 、 鲁连 之徒亦可,虽欲驂风駟霞,詼诡变眩如 偓佺 、 安期 、 羡门 、 卢敖 、 徐福 之徒亦可。”词语解释:梭霞 拼音:suō xiá
谓织锦文采如霞。 唐 黄滔 《与王雄书》:“顷 越 之苧工,游 蜀 之锦肆,锦工以之示肆人,皆哂。 越 工曰:‘诚紝雪之与梭霞异诸?’”词语解释:班霞 拼音:bān xiá
黄色桃形的僧帽。黄教的教主所戴,始于 宗喀巴 。 王辅仁 《西藏佛教史略》第七讲第一节:“大约从一三八八年开始, 宗喀巴 改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这种帽原名“班霞”,在 印度 只有获得班智达称号的人才能戴,但颜色不是黄的。”词语解释:碧云霞 拼音:bì yún xiá
见“ 碧云騢 ”。
词语解释:碧云騢 拼音:bì yún xiá
(1).亦作“ 碧云霞 ”。良马名。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太宗 朝, 府州折御卿 贡马特异,格不甚高而日行千里。口旁有碧纹如云霞,因目曰:‘碧云霞’。”
(2).书名。 宋 魏泰 作,托名 宋 梅尧臣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二:“﹝ 魏泰 ﹞有一书,讥评巨公伟人闕失,目曰《碧云騢》,取 庄献 明肃太后 垂帘时, 西域 贡名马,颈有旋毛,文如碧云,以是不得入御闲之意。嫁其名曰都官员外郎 梅尧臣 撰。”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自序》:“《碧云騢》实败友声,《黑心符》奚关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