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共18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露华露井露台露脚露牙露地牛露网露颖
露滴露布露电露骨露雨露英露水露幕
露气露珠露芽露头露房露槿露洁露坛
露草露晞露掌露风露饮露床露薤露屑
露叶露宿露堂露立露根露刃露形露蔓
露香露光露红露颗露头角露日露齿露苗
露柱露桃露点露鹤露节露处露酒露砌
露盘露地露晓露底露眼露簟露版露衣
露花露天露积露章露脸露筋露妆露尘
露白露冕露葵露门露斯露面露醑露书

词语解释:露华  拼音:lù huá
(1).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词语解释:露滴  拼音:lù dī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词语解释:露气  拼音:lù qì
水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寒露,言露气寒将欲凝结。”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凉生露气湘絃润,暗滴花梢。”
词语解释:露草  拼音:lù cǎo
(1).沾露的草。 唐 李华 《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復啼。” 宋 黄机 《六州歌头·岳总干櫽括上吴荆州启以此腔歌之因次韵》词:“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 曹 刘 事,埋露草,锁烟榛。” 清 谭嗣同 《武昌夜泊》诗之二:“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
(2).草名。即鸭跖草。
词语解释:露叶  拼音:lù yè
沾露的叶子。 唐 崔善为 《答王无功九日》诗:“露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 宋 苏轼 《菜羹赋》:“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 元 黄庚 《对竹》诗:“露叶晴犹溼,风枝夏亦寒。”
词语解释:露香  拼音:lù xiāng
在露天焚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霍山显灵》:“一舟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宋史·赵抃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 林纾 《张贞孝传》:“ 贞孝 露香告天,请减算以益母寿。”
词语解释:露柱  拼音:lù zhù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词语解释:露盘  拼音:lù pán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词语解释:露花  拼音:lù huā
(1).带露的花。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露花时溼釧,风茎乍拂鈿。”
(2).野地里的花。 唐 李商隐 《失题》诗:“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3).露水。喻短暂。 明 袁宏道 《过华清宫浴汤泉有述》诗之四:“羯鼓弄《伊》《凉》,露花石火光。”
词语解释:露白  拼音:lòu bái
(露lòu)在人前露出自己所带的钱财。白,指银子,泛指钱财。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镜乃我寺发蹟之本,岂可轻易露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失事》:“在道路失事,须问……一路曾否有歹人尾随,自家曾否何处露白。”
词语解释:露井  拼音:lù jǐng
没有覆盖的井。《宋书·乐志三》:“《鸡鸣高树颠》……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唐 陆龟蒙 《野井》诗:“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 宋 翁元龙 《齐天乐·游胡园书感》词:“便梅谢兰销,舞沉歌断,露井寒蛩,为谁清夜诉幽怨。”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风簷不动新歌扇,露井横飘旧舞衣。”
词语解释:露布  拼音:lù bù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词语解释:露珠  拼音:lù zhū
露滴如珠,故称。《洞冥记》:“满室云起,五色照人,著於草树,皆成五色露珠,甚甘。” 宋 陈楠 《鹊桥仙·赠蛰虚子沙道昭》词:“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八:“池面新荷贴小钱,荷心点点露珠圆。” 艾芜 《山中送客记》:“江风一阵阵扑来,枝间叶上,便洒落着夜来的露珠。”
词语解释:露晞  拼音:lù xī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后即用“露晞”指《诗·小雅·湛露》篇。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飞。”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树头落叶舞天衣,萧瑟风篁吟《露晞》。”
词语解释:露宿  拼音:lù sù
在室外或野外住宿。《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太子乃还走,避舍露宿三日,北面再拜,请死罪。”《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境内清夷,商人露宿於道。” 宋 梅尧臣 《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诗:“露宿勤王客,相从月下来。”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在这样的夜里,漫山遍野都露宿着从西方逃难出来的人们。”
词语解释:露光  拼音:lù guāng
(1).露水珠反射出来的光耀。 唐 元稹 《夜合》诗:“綺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五:“花儿吐出蕊,叶儿上闪着露光。”
(2).借指露水珠。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侍五明集诗》:“露光枝上宿,霞影水中轻。” 隋 江总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唐 刘禹锡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词语解释:露桃  拼音:lù táo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后因用“露桃”称桃树、桃花。 唐 顾况 《瑶草春》诗:“露桃穠李自成蹊,流水终天不向西。”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 文昌 二十四僊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黄机 《夜行船·京口南园》词:“红溅罗裙三月二。露桃开,柳眠又起。”
词语解释:露地  拼音:lù dì
佛教语。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俱尽,处于没有覆蔽的地方。《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捨弃而走,到於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法苑珠林》卷一○一:“处中六者:一、阿兰若处;二、在塚閒;三、在树下;四、在露地;五是常坐;六是随坐。”
词语解释:露天  拼音:lù tiān
指室外。 唐 赵嘏 《和杜侍郎题禅智寺南楼》:“楼畔花枝拂槛红,露天香动满帘风。”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露天不可睡卧,於是下山,投古庙中。”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大人在露天里坐衙哩。” 清 李渔 《比目鱼·定优》:“那个戏臺,原是搭在露天的。”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老太太不肯到野外去,怕露天不安全,她总躲在城墙边一个防空洞里。”
词语解释:露冕  拼音:lù miǎn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词语解释:露台  拼音:lù tái
(1).露天台榭。《史记·孝文本纪》:“ 孝文帝 从 代 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尝欲作露臺,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臺为!’”后遂以“露臺”为帝王节俭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追 有夏 之卑宫,识露臺之不果。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昭俭防奢,露臺惜中人之产,宣风布政,明堂法上帝之宫。” 唐 白居易 《致和平复雍熙策》:“鉴 汉 之盛也,则思罢露臺。”
(2).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马矜鞍轡牛服輈,露臺歌吹声不休。腰鼓百面红臂褠,先打《六幺》《梁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 宣德门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臺一所,綵结栏槛。”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着那廝拳起处,我搬踅过可叉则一拳,打下那廝班石露臺。”
(3).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 北齐 萧悫 《奉和元日》:“瑞云生宝鼎,荣光上露臺。” 明 唐寅 《焦山》诗:“日转露臺明野溆,潮随斋磬韵 江 湄。” 清 赵翼 《题琼花观图长卷》诗:“挑灯题罢露臺寒,一树冬青夜深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八卦亭 之北,就是正殿了,大大的五楹,建在一片六尺来高,全用石条砌就的大露台之上。”
(4).晒台,凉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把两件破衣裤拿到露臺上去洗了,晾了,方纔下来。” 萧殷 《桃子又熟了》:“于是我推开门,走到露台上,依着栏干,俯视着冷静的 长安街 。”
词语解释:露电  拼音:lù diàn
朝露易干,闪电瞬逝。比喻迅速逝去或消失。语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宋 苏轼 《送路都曹》诗:“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重赴鹿鸣》:“即予同年生,八九已露电。” 林学衡 《溥泉约同子超韵松游石鼓山余以事未往》诗:“清游弃堪惜,光阴逼露电。”
词语解释:露芽  拼音:lù yá
亦作“ 露牙 ”。
(1).茶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尧臣 《和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陆游 《起晚戏作》诗:“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甌浅点尝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昔贤所称,大约谓 唐 人尚茶,茶品益众,有 雅州 之蒙顶、石花、露芽、穀芽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种竹野塘春笋脆,採兰幽涧露牙肥。” 宋 苏轼 《春菜》诗:“岂知吾 蜀 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词语解释:露掌  拼音:lù zhǎng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词语解释:承露盘  拼音:chéng lù pán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词语解释:露堂  拼音:lù táng
犹露庭。《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朝房中纔卸朝服,长班禀道:‘丞相爷出朝。’ 东坡 露堂一恭。”
词语解释:露红  拼音:lù hóng
(1).鲜艳的红色。 宋 曹组 《艮岳赋》:“泛桃花之露红,浮洞天之春色。” 宋 吴文英 《汉宫春·追和尹梅津赋俞园牡丹》词:“ 洛 苑旧移仙谱,向 吴 娃深馆,曾奉君娱。猩唇露红未洗,客鬢霜铺。”
(2).显现出红色。 唐 李群玉 《叹灵鹫寺山榴》诗:“水蝶巖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宋 刘子寰 《好事近》词:“秋色到东篱,一种露红先占。应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浓染。”
词语解释:露点  拼音:lù diǎn
(1).露水滴。 唐 罗隐 《秋霁后》诗:“浄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 宋 欧阳修 《洞天春》词:“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幃清晓。”
(2).指初次露面。 黄中黄 《沉荩》第一章:“庚子南方之暴举,为 沉藎 平生之露点。”
(3).气象学名词。指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却,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词语解释:露晓  拼音:lù xiǎo
有露的早晨。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诗:“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
词语解释:露积  拼音:lù jī
露天堆积。《诗·小雅·楚茨》“我庾维亿” 毛 传:“露积日庾。” 孔颖达 疏:“露积言露地积聚之。”《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私充塞,至於露积不垣。” 清 赵翼 《乡居》诗:“露积场皆堆突兀,新篘人有醉懵腾。”
词语解释:露葵  拼音:lù kuí
(1).莼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世有 蔡朗 者讳 纯 ,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 王利器 集解:“《古文苑》载 宋玉 《讽赋》:‘烹露葵之羹。’即指水产之蓴,则 蔡朗 所呼,不无所本。”
(2).冬葵。《文选·曹植〈七启〉》:“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张铣 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於霜露之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人不復食之。” 清 方文 《题宋射陵蔬枰卷》诗:“其畦歷落如楸枰,露葵霜薤长滋荣。”
(3).向日葵。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词语解释:露脚  拼音:lù jiǎo
露滴。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宋 周邦彦 《早梅芳·牵情》词:“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 宋 张枢 《壶中天·月夕登绘幅堂》词:“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匳满。”
词语解释:露骨  拼音:lòu gǔ
(1).尸骨暴露。《晋书·成都王颖传》:“ 黄桥 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惻。”
(2).瘦骨嶙峋貌。 宋 苏轼 《见长芦天禅师三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 元 范梈 《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
(3).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 茅盾 《子夜》二:“大家一听这话太露骨,谁也不愿意多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秀苇 一看见 刘眉 的画高高挂在世界名画中间,不禁又格格笑起来,笑声公开的带着露骨的嘲讽。”
词语解释:露头  拼音:lù tóu
(1).岩石、矿脉和矿床露出地面的部分。矿床的露头是矿床存在的直接标记。也叫矿苖。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 火焰山 的外壳是很难找到菱铁矿的露头的。”《三侠五义》第四回:“我家相公虽有些神通,却不敢露头,惟恐妖言惑众。” 吴组缃 《山洪》二:“现在的将官都不行了,倒了过来了,自己躲在后面不露头,只把兵调上去望炮火里填。”
(2).(露lòu)犹露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太阳露头的时光,敌人开始了猛烈的轰击。”
(3).(露lòu)谓事物刚出现。
词语解释:露风  拼音:lòu fēng
(1).秋风。露,白露。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2).中医指风寒。《素问·生气通天论》:“因於露风,乃生寒热。” 王冰 注:“因於露体,触冒风邪,风气外侵,阳气内拒,风阳相薄,故寒热由生。”
(3).(露lòu)泄露内情,走漏消息。《红楼梦》第八九回:“ 侍书 告诉了我,又叮嘱千万不可露风,説出来只道是我多嘴。”
词语解释:露立  拼音:lù lì
谓无居处。《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陈表 ﹞家财尽於养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 登 为起屋宅。”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朱邑 祭酹无所, 汉 后是以赐金; 陈表 妻子露立, 吴王 为之开馆。”
词语解释:露颗  拼音:lù kē
(1).水灵灵的果子。 宋 杨万里 《以糟蟹洞庭柑送丁端叔端叔有诗因和其韵》:“驱使木奴供露颗,催科郭索献霜螯。”
(2).露珠。 元 马祖常 《开平事》诗:“九茎芝盖云衣合,百石铜盘露颗齐。”
词语解释:露鹤  拼音:lù hè
指鹤。因其性机警,闻露滴有声即鸣,因称。 宋 苏轼 《正辅既见和复次韵慰鼓盆劝学佛》:“由来惊露鹤,不羡撮蚤鶹。” 王十朋 集注:“﹝ 晋 ﹞ 周处 《风土记》:白鹤性警,至八月露降,流於草叶上,滴滴有声,即鸣。” 元 赵孟頫 《修竹赋》:“露鹤长啸,秋蝉独嘶。”
词语解释:露底  拼音:lòu dǐ
(1).(露lù)显露出底部。 唐 孟郊 《寒溪》诗:“潜滑不自隐,露底莹更新。”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那一次大旱,大河露底,小河迸坼。”
(2).(露lòu)泄露底细。 高晓声 《大好人江坤大》:“ 刘国光 精明,他当然晓得行情……所以就不肯露底,要让他们开价。”
词语解释:露章  拼音:lù zhāng
(1).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汉书·何武传》:“﹝ 何武 ﹞迁 扬州 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唐 权德舆 《太子太傅贞宪赵憬神道碑》:“絜矩以杜奇衺,露章而无吐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 雍正 六年,奉旨,停止科道密奏,各用露章。又奉旨,露章之外,亦准密奏。”
(2).泛指上奏章。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宪宗皇帝 不得已下诛詔。不浹日,露章自 润 曰:‘十月十二日, 錡 就擒,从乱者无遗餘。’”《新唐书·康承训传》:“﹝ 庞勛 ﹞遣伪将屯 柳子 ,屯 丰 ,屯 滕 ,屯 沛 ,屯 萧 ,以张其军,乃露章求节度使。”
(3).用指奏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今人称督抚纠参之本曰露章。”
词语解释:露门  拼音:lù mén
(1).即路门。天子五门之一,宫室最内之正门。露,通“ 路 ”。《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羣臣於露门。”《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 周公 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 胡三省 注:“露门,即古之路门。路,大也。 宇文 建国,率倣古制,故外朝曰路门。”
(2).见“ 露门学 ”。
词语解释:露门学  拼音:lù mén xué
北周 学校名。教授皇太子及贵族子弟。《周书·武帝纪上》:“﹝ 天和 二年﹞立露门学,置生七十二人。”《隋书·豆卢勣传》:“﹝ 北周 ﹞ 明帝 时,为左武伯中大夫。 勣 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勑以本官就学。”亦省称“ 露门 ”。《隋书·文学传·刘臻》:“ 周 ( 北周 )冢宰 宇文护 辟为中外府记室,军书羽檄,多成其手。后为露门学士。” 宋 李曾伯 《沁园春·代寿直院陈文昌》词:“对露门进读,鑾坡演翰,琐闈批敕,宝牒成文。” 宋 晁补之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之四:“金玉谁人咏德音,太平无象属人心。日高初散露门讲,天上五云宫殿深。”
词语解释:露牙  拼音:lù yá
见“ 露芽 ”。
词语解释:露芽  拼音:lù yá
亦作“ 露牙 ”。
(1).茶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尧臣 《和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陆游 《起晚戏作》诗:“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甌浅点尝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昔贤所称,大约谓 唐 人尚茶,茶品益众,有 雅州 之蒙顶、石花、露芽、穀芽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种竹野塘春笋脆,採兰幽涧露牙肥。” 宋 苏轼 《春菜》诗:“岂知吾 蜀 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词语解释:露雨  拼音:lù yǔ
露和雨。喻恩泽。《吕氏春秋·介立》:“ 晋文公 反国, 介子推 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於中野。’” 高诱 注:“露雨,膏泽。”《宋史·乐志十二》:“功烈在民,诞受露雨。”
词语解释:露房  拼音:lù fáng
(1).带露的花蕊。《类说》卷五七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王君玉 琪 《秋莲诗》云:蚕寒冰蠒瘦,蜂老露房空。” 宋 吴文英 《洞仙歌·方庵春日花胜宴客为得雏庆》词:“露房花曲折,鶯入新年,添箇宜男小山枕。”
(2).储存饮料酒类的库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 嘉庆 十九年八月初七日,因修理 武英殿 露房,进呈库中所藏,颁赏内廷大臣。”
词语解释:露饮  拼音:lù yǐn
(1).在露天饮食。表示刻苦修行。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灰心灭智,行拔於三乘;风禪露饮,道高於六度。”
(2).指露天饮酒、饮茶。 宋 周邦彦 《瑞龙吟·大石》词:“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閒步。” 宋 吴文英 《绕佛阁·与沉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词:“又露饮风前,凉堕轻帽。酒杯空、数星横晓。”
词语解释:露根  拼音:lù gēn
指百姓流离失所,暴露于野。根,国之根本,指人民。《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人事·露根》:“史云:国无一年之积,则有露根之渐。露,暴露也;根,民根也。国以民为本,故国无积蓄,则民渐至於流离暴露也。”
词语解释:露头角  拼音:lù tóu jiǎo
比喻初显才能,为世所知。 沉从文 《大小阮》:“这种作家和革命者尚未露头角时,大多数是在学校那两个特别组织里活动的。”
词语解释:露节  拼音:lù jié
(1).持节。意谓施令、执法。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之二:“军门初露节,步陈始分旗。”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公露节东驱,风奔羣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2).指竹。 宋 高观国 《瑞鹤仙·笻枝》词:“一枝苍玉冷。爱露节霜根,从来孤劲。”
(3).指寒秋时节。 唐 张九龄 《园中时蔬尽皆锄埋惟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之一:“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词语解释:露眼  拼音:lù yǎn
(1).眼球突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三国 吴 陆玑 疏:“瘦头朱顶则冲霄,露眼黑睛则远视。”《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2).盈盈欲泪的眼睛。比喻带露的花朵。 清 陈维崧 《绮罗香·春日咏兰》词:“露眼如啼,掩冉溪庄水榭。”
词语解释:露脸  拼音:lòu liǎn
(1).如露般莹润的面孔。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辞·正月》:“锦牀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宋 叶梦得 《浣溪沙》词:“睡粉轻消露脸新,醉红初破玉肌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不知是甚么事,所以不敢叫他露脸。” 茅盾 《子夜》十六:“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这时不能露脸。”
(2).(露lòu)犹露面。《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这个手諭贴了出来,就有些妒忌那位知府的,又有些当场拿人的,各人有各人的主意,有的是洩愤,有的想露脸。” 叶圣陶 《四三集·招魂》:“其中有好几个人是常常在报上露脸的。”
(3).(露lòu)比喻显示才能。 鲁迅 《且介亭杂文·说“面子”》:“这‘脸’有一条界线……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 萧红 《生死场》十三:“革命就不怕死,那是露脸的死啊。”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二:“ 老田 ,你今天扮的这个角色可不够露脸。”
(4).(露lòu)指因获得荣誉或受到赞扬、脸上有光彩。
词语解释:露斯  拼音:lù sī
《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后即用“露斯”指《诗·小雅·湛露》篇诗旨,表示友情深重。《文选·曹摅〈感旧诗〉》:“对宾颂‘有客’,举觴咏‘露斯’。” 吕向 注:“诗云有客宿,宿则为颂,美客也。‘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今乡人情重,皆颂咏此时。”
词语解释:露地牛  拼音:lù dì niú
见“ 露白地牛 ”。
词语解释:露白地牛  拼音:lòu bái dì niú
驯养日久听人役使的耕牛。佛教用以比喻皈依佛法者。《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 安 在 潙山 ,三十年来,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入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箇露白地牛,常在人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趂亦不去也。”亦作“ 露地白牛 ”。 宋 黄庭坚 《作浩然词赠何造诚》:“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亦省作“ 露地牛 ”。 宋 朱熹 《借韵呈府判张文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鵠,纯熟须参露地牛。”
词语解释:露英  拼音:lù yīng
(1).露水,露珠。《汉书·扬雄传上》:“噏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颜师古 注:“露英,言其英华之露。” 唐 元稹 《蔷薇架》诗:“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
(2).花卉。喻美女。 宋 张先 《少年游》词:“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露英千样,粉香无尽,驀地酒初醒。”
词语解释:露槿  拼音:lù jǐn
即木槿。其花朝开暮落,如朝露易干,故称。 唐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 唐 皮日休 《新秋即事》诗之三:“露槿风杉满曲除,高秋无事似云庐。” 宋 苏轼 《问渊明》诗:“八百要有终, 彭祖 非永年。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王文诰 辑注:“《毛诗·郑风注疏》:‘木槿,其华朝生暮落。’”
词语解释:露床
指铺设竹席的凉床。《史记·滑稽列传》:“ 楚庄王 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枣脯。马病肥死。” 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露牀青篾簟,风架白蕉衣。” 宋 楼采 《二郎神》词:“露牀转玉,唤睡醒、緑云梳晓。”
词语解释:露刃
刀剑出鞘
词语解释:露日  拼音:lù rì
露出云层的太阳。 唐 戴叔伦 《江行》诗:“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
词语解释:露处  拼音:lù chǔ
露天住宿。 汉 蔡邕 《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溼。” 宋 曾巩 《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元史·忠义传二·褚不华》:“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词语解释:露簟  拼音:lù diàn
竹席。因其清凉如沾露,故称。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五:“露簟有微润,清香时暗焚。” 唐 白居易 《池上夜境》诗:“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瀟洒先秋凉。”
词语解释:露筋  拼音:lù jīn
(1).肌肉消尽,血管突出貌。 宋 米芾 《露筋之碑》:“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幃之子。”
(2).地名。在 江苏省 高邮县 南三十里。
词语解释:露面  拼音:lòu miàn
露出脸面。指人物出现,为人们所看到。《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也不知是那 燕北闲人 因 张金凤 从第七回出名,直到第二十五回,虽是逐回的露面登场,总不曾作到他的正传文章,写得出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姪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婆婆终于没有露面。”
词语解释:露网  拼音:lù wǎng
(1).蜘蛛在露天所结的网。 唐 元稹 《含风夕》诗:“露网裊风珠,轻河泛遥碧。” 宋 贺铸 《拟温飞卿》诗:“露网朱甍上,风帘翠锁前。” 元 贡师泰 吴子彦 等《剪灯联句》:“带转银幡小,轮廻宝盖高。蜘蛛围露网,顾兔堕秋毫。”
(2).即露网车。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长安 厩吏来到门,朱文露网动行轩。” 赵殿成 笺注:“《后汉书·王龚传》:‘柱下无朱文之軫也。’ 章怀太子 注:‘朱文,画车为文也。’”参见“ 露网车 ”。
词语解释:露网车  拼音:lù wǎng chē
犹华毂。车毂彩绘的车子,古代贵官所乘。网,花纹。 唐 李嘉祐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诗:“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词语解释:露水  拼音:lù shuǐ
(1).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气遇冷凝结于物体上的水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洗以 三危 之露水,调以 大夏 之香盐。”《朱子语类》卷七三:“如菖蒲叶每晨叶叶皆有水如珠颗,虽藏之密室亦然,非露水也。” 郁达夫 《迟桂花》:“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有干。”
(2).“露水夫妻”的略语。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凭説,便和伊青春才貌恰争些,怎做的露水相看仳别!”《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今日欢,明日歇,无非露水;暂时有,霎时空,所谓烟花。”
词语解释:露洁  拼音:lù jié
像露水一样洁净。《文选·张协〈七命〉》:“霜鍔水凝,冰刃露洁。” 吕延济 注:“洁,清也,气色凛凛若霜之清洁。”
词语解释:露薤  拼音:lù xiè
《薤露歌》。 唐 李咸用 《哭所知》诗:“风灯无定度,《露薤》亦逡巡。”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归途十里尽风荷,清唱一声闻《露薤》。”自注:“是日,乐工有作此声者。”参见“ 薤露 ”。
词语解释:薤露  拼音:xiè lù
(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 三泖 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词语解释:露形  拼音:lù xíng
犹言裸露身体。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或无服露形,或草板掩体。”
词语解释:露齿  拼音:lù chǐ
龀牙咧嘴的脸部表情;尤指咧开大嘴的笑
词语解释:露酒  拼音:lù jiǔ
用果类发酵制成的酒。 明 徐榜 《济南纪政·却酒》:“ 章邱 有能酿羊膏酒者,饮者评之,居露酒上,称佳酿也。”
词语解释:露版  拼音:lù bǎn
见“ 露板 ”。
词语解释:露板  拼音:lù bǎn
亦作“ 露版 ”。
(1).指奏章。因其不缄封,故称。《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未立太子, 临菑侯 植 有才而爱。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 琰 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以五官将( 曹丕 )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晋书·齐王冏传》:“ 南阳 处士 郑方 露版极諫,主簿 王豹 屡有箴规, 冏 并不能用。”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赵督察 元实 ﹞旧著《感知》云:‘伐海督都戎,露板荐 胡公 。’”
(2).檄文或告捷文书。 晋 王羲之 《杂帖》:“寻得 彭祖 送 万 九日露版,再破贼,有所获。”《魏书·傅永传》:“ 义阳 既平, 英 ( 中山王 英 )使司马 陆希道 为露板,意谓不可,令 永 改之。”参见“ 露布 ”。
词语解释:露妆  拼音:lù zhuāng
比喻带着露水的花枝。 唐 王建 《春来曲》:“ 青帝 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溼。”
词语解释:露醑  拼音:lù xǔ
美酒。 宋 赵彦端 《月中桂·送杜仲微赴阙》词:“露醑无情,送长歌未终,已醉离别。” 清 曹寅 《金缕曲·寿郭汝霖八十初度》词:“满尊前、云耳盈怀抱。倾露醑,醉瑶草。”
词语解释:露颖  拼音:lù yǐng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 胜 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胜 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遂以“露颖”为显露才能之典。《三国演义》第一回:“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词语解释:露幕  拼音:lù mù
营帐,幕府。军旅行无常处,所在为营,故称。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露幕拥簪裾,台庭饯 伯鱼 。”
词语解释:露坛  拼音:lù tán
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供检阅军队和祭祀之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巨闕初成之时,吾( 越王 )坐於露坛之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国有守御,乃坐露坛之上,列鼓而鸣之。”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东林露坛畔,旧对白莲房。”参见“ 露臺 ”。
词语解释:露台  拼音:lù tái
(1).露天台榭。《史记·孝文本纪》:“ 孝文帝 从 代 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尝欲作露臺,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臺为!’”后遂以“露臺”为帝王节俭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追 有夏 之卑宫,识露臺之不果。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昭俭防奢,露臺惜中人之产,宣风布政,明堂法上帝之宫。” 唐 白居易 《致和平复雍熙策》:“鉴 汉 之盛也,则思罢露臺。”
(2).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马矜鞍轡牛服輈,露臺歌吹声不休。腰鼓百面红臂褠,先打《六幺》《梁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 宣德门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臺一所,綵结栏槛。”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着那廝拳起处,我搬踅过可叉则一拳,打下那廝班石露臺。”
(3).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 北齐 萧悫 《奉和元日》:“瑞云生宝鼎,荣光上露臺。” 明 唐寅 《焦山》诗:“日转露臺明野溆,潮随斋磬韵 江 湄。” 清 赵翼 《题琼花观图长卷》诗:“挑灯题罢露臺寒,一树冬青夜深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八卦亭 之北,就是正殿了,大大的五楹,建在一片六尺来高,全用石条砌就的大露台之上。”
(4).晒台,凉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把两件破衣裤拿到露臺上去洗了,晾了,方纔下来。” 萧殷 《桃子又熟了》:“于是我推开门,走到露台上,依着栏干,俯视着冷静的 长安街 。”
词语解释:露屑  拼音:lù xiè
露水和玉屑。语本《史记·孝武本纪》“承露僊人掌”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 建章宫 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宋 尹焕 《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词:“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 元 萨都剌 《九华山石潭驿》诗:“仙掌九秋倾露屑,天河半夜碍星槎。”
词语解释:露蔓  拼音:lù màn
带露的蔓草。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宋 贺铸 《丛台歌》:“招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宋 陆游 《六月晦日作》诗:“露蔓晨犹泫,风蝉暮更遒。”
词语解释:露苗  拼音:lòu miáo
(1).带露水的草木幼苗。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最爱 葛洪 寻药处,露苗烟蕊满山春。”
(2).(露lòu)种子萌发后,幼苗露出土地表面。也叫出苗。
词语解释:露砌  拼音:lù qì
露水沾湿的台阶。《红楼梦》第三七回:“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词语解释:露衣  拼音:lù yī
饱含露水的地衣。 唐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诗:“露衣凉且鲜,云策高復轻。”
词语解释:露尘  拼音:lù chén
雨露与风尘。喻艰难的世途。 明 高启 《答陈校书客怀》诗:“游远荒家业,交疎困露尘。”
词语解释:露书  拼音:lù shū
明白清楚的文字记载。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沉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於事也。”
共18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