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笑靥玉靥杏靥靥靥辅靥欢靥柳靥 
宝靥翠靥秀靥开靥凤靥黄星靥眉靥 
双靥媚靥星靥榴靥倒靥酒靥  
金靥花靥小靥颐靥面靥收靥  

词语解释:笑靥  拼音:xiào yè
(1).笑容,笑颜。 南朝 梁 萧统 《拟古》诗:“眼语笑靨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于时莫展歌嚬,全沉笑靨。郊天路口,愁攀夹渡之柳条;採蕨山前,忍看解维之桂檝。”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靨。” 巴金 《秋》八:“ 芸 也常常保持着她的笑靥。”
(2).古代妇女脸上的妆饰品。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3).笑窝。 郁达夫 《沉沦》:“笑起来的时候,面上有两颗笑靥。” 王西彦 《夜宴》四:“她的脸圆圆的,眼睛很大,笑起来左颊上还隐约地浮现出一个笑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 李娥英 的笑靥越来越深。”
(4).见“ 笑靨儿 ”。
词语解释:笑靥儿  拼音:xiào yè ér
果食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为笑靨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亦省作“ 笑靨 ”。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食置肉笑靥》:“ 汾 就逮,自分必死,因嘱其家曰:此行无全理,脱幸有恩言,当於餽食中置肉笑靨一,以为信,毋忘。”
词语解释:宝靥  拼音:bǎo yè
花钿。古代妇女首饰。 唐 杜甫 《琴台》诗:“野花留宝靨,蔓草见罗裙。” 仇兆鳌 注:“ 赵 曰:宝靨,花鈿也…… 朱 注: 唐 时妇女多贴花鈿於面,谓之靨饰。” 唐 杨炯 《浮沤赋》:“细而察之,若美人临镜开宝靨;大而望也,若 冯夷 剖蚌列明珠。”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生长在繁华庭院,香奩珠翠满。厌修眉蝉鬢,宝靨花鈿。”
词语解释:双靥  拼音:shuāng yè
两颊的酒涡。 唐 温庭筠 《牡丹》诗之一:“欲绽似含双靨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月如眉,浅笑含双靨。”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丽容矢志》:“自将风月担儿担,莫把閒愁锁双靨。”
词语解释:金靥  拼音:jīn yè
(1). 唐 五代 妇女在颊上点染的一种金黄色妆饰。 后蜀 毛熙震 《后庭花》词:“时将纤手匀红脸,笑拈金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腻粉半粘金靨子,残香犹暖绣薰笼。”
(2).比喻菊花。 宋 苏舜钦 《和圣俞庭菊》:“类妆翠羽枝,已喜金靨小。”
词语解释:玉靥  拼音:yù yè
(1).美丽的面容。 元 杨立斋 《哨遍》套曲:“啼玉靨,咽冰弦, 五牛 身后更无传。”
(2).喻花朵。 金 元好问 《喜春来·春宴》曲:“梅残玉靨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词语解释:翠靥  拼音:cuì yè
古代贵族妇女的面饰。用绿色“花子”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地方。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迟迟少转腰身裊,翠靨眉心小。” 宋 梅尧臣 《水次藓花》诗:“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靨。”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轻拈翠靨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
词语解释:媚靥  拼音:mèi yè
谓女子两颊讨人喜欢的酒窝。 唐 元稹 《春》诗:“醉圆双媚靨,波溢两明瞳。” 宋 曾觌 《鹊桥仙》词:“娇波媚靨,尊前席上,只是寻常梳裹。”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全身》:“是以容晕双颐,笑生媚靨;梅飘五出,艷发含章。”
词语解释:花靥  拼音:huā yè
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粉心黄蕊花靨,黛眉山两点。”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腰綵唇朱,浑粧就、腐儒花靨。”
词语解释:杏靥  拼音:xìng yè
指杏花。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黄寻远莲须,红閲邻杏靨。” 宋 苏轼 《哨徧·春词》词:“方杏靨匀酥,花鬚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词语解释:秀靥  拼音:xiù yè
美丽的面颊妆饰。 唐 李贺 《恼公》诗:“晓奩粧秀靨,夜帐减香筒。” 王琦 汇解:“靨,音叶,妇人面颊上之饰,始自 孙吴 邓夫人 ,以琥珀屑傅颊伤,及差,而有赤点如朱,视之更益其妍。宫人欲要宠者以丹脂点颊效之。尔后相沿至 唐 益盛,或朱,或黄,或黑,其色不一,随逐时好所尚。大抵面有痕痣多借此掩之,其无痕痣者,亦倣作此粧,以为妖艷。” 宋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词:“想东园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
词语解释:星靥  拼音:xīng yè
明媚的酒窝。 唐 杜审言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歛泪开星靨,微步动云衣。” 唐 许敬宗 《七夕赋咏成篇》:“情催巧笑开星靨,不惜呈露解云衣。”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星靨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
词语解释:小靥  拼音:xiǎo yè
(1).古代妇女颊上的小样装饰。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黄。”
(2).借指美女。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自从小靨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小靨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顰。”
词语解释:靥靥  拼音:yè yè
(1).星光隐现貌。 唐 温庭筠 《晓仙谣》:“银河欲转星靨靨,碧浪叠山埋早红。” 宋 范成大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诗:“晶晶浪皆舞,靨靨星欲避。”
(2).指酒窝。 明 汤式 《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星靨靨花鈿簇翠圆,黑鬒鬒云髻盘鸦小。”
词语解释:开靥  拼音:kāi yè
犹开颜。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三:“愁生半额不开靨,只为多情团扇郎。”
词语解释:榴靥  拼音:liú yè
指石榴花。 元 方回 《次韵志归》之三:“苔纹深翠毯,榴靨竞红妆。”
词语解释:颐靥  拼音:yí yè
即腮颊。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 玉川 七椀兴,令人解颐靨。”参见“ 颐頷 ”。
词语解释:颐颔  拼音:yí hàn
(1).腮颊。 汉 无名氏 《杂事祕辛》:“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靨颐頷,位置均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王大笑曰:‘駙马竟未能忘情於小女颐頷间乎?’”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易·颐卦》曰:‘舍我灵龟,观尔朶颐,凶。’灵龟,心也。颐頷肥拥如朵下垂也。从事口腹而失其良心,故凶也。” 清 沉宗骞 《芥舟学画编·相势》:“又将耳根一笔,细细对定,落準其颐頷相接之处。”参见“ 腮颊 ”。
(2).谓点头。表示同意。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远知 ( 王远知 )战悸对曰:‘ 青邱元老 ,以臣不逮,故传授焉。’老人颐頷。”
词语解释:辅靥  拼音:fǔ yè
颊上酒涡。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明眸善睞,辅靨承权。”
词语解释:凤靥  拼音:fèng yè
犹言美丽的面饰。 南朝 梁 刘遵 《四时行生回》诗:“凤靨蛾眉粧玉面,朱帘绣户映新粧。”
词语解释:倒靥  拼音:dǎo yè
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其孙方三岁,发热七日,疮出而倒靨色黑,脣口冰冷。”《医宗金鉴·面部吉凶论·倒靥》:“倒靨浆清陷不红,痘壳皮皱痂不成。”
词语解释:面靥  拼音:miàn yè
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鹤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緑花緑叶。南人云是媚草,採之曝乾,以代面靨。”
词语解释:欢靥  拼音:huān yè
笑窝。 晋 张华 《情诗》:“巧笑媚欢靨,联娟眸与眉。” 晋 傅玄 《有女篇》:“巧笑露欢靨,众媚不可详。”
词语解释:黄星靥  拼音:huáng xīng yè
古代妇女以丹点颊,形似酒窝状的妆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近代粧尚靨,如射月曰黄星靨。靨鈿之名,盖自 吴 孙和 邓夫人 也。 和 宠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 邓 颊,血流,娇婉弥苦,命太医合药,医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痕。 和 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视之,更益甚妍也。诸嬖欲要宠者,皆以丹点颊,而后进幸焉。”
词语解释:酒靥  拼音:jiǔ yè
酒窝。 明 袁中道 《沮漳道中》诗:“桨后圆涡如酒靨,舟头沸水似茶声。”
词语解释:收靥  拼音:shōu yè
中医术语。谓使痘疹的疱块收敛结痂。《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收靥顺证》:“十朝浆足应收靨,先蜡后栗似螺形。”
词语解释:柳靥  拼音:liǔ yè
指柳叶。因其形如面颊,故称。 清 陈维崧 《庆春泽·春阴》词:“年时恰是鶯花候,正黄归柳靨,红入桃心。”
词语解释:眉靥  拼音:méi yè
泛指女子的容貌。 清 曹寅 《疏影·墨梅》词:“一去陇书,磨灭緇尘,那辨旧时眉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