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草靸 拼音:cǎo sǎ
用蒲草等编制的拖鞋。 唐 杜荀鹤 《山寺老僧》诗:“草靸无尘心地閒,静随猿鸟过寒暄。”词语解释:弃靸 拼音:qì sǎ
被丢弃的鞋子。喻轻微之物。靸,鞋的一种。 唐 皮日休 《二游诗》之二:“歘尔解其綬,遗之如弃靸。”参见“ 弃若敝屣 ”。
词语解释:弃若敝屣 拼音:qì ruò bì xǐ
亦作“ 弃之敝屣 ”。 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明 赵弼 《三贤传》:“子食 汉 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世俗相交,犹重然诺;国际宣言,弃若敝屣,是不信也。”参见“ 弃屣 ”。词语解释:阘靸 拼音:tà sǎ
拖沓,委靡不振。《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有人后生气盛时,説尽万千道理,晚年只恁地闒靸底。”《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文字奇而稳方好。不奇而稳,只是闒靸。”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诧异等字》:“诧异,差(去声)异、闒靸、衰颯、録续等字,非必古有所出,亦迁就彷彿耳。”词语解释:马靸 拼音:mǎ sǎ
一种可以折迭的皮面凳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码头上却一字儿站了一队兵,一个蓝顶花翎,一个晶顶蓝翎的官,相对坐在马靸上。”词语解释:棕靸 拼音:zōng sǎ
棕丝编制的靸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椶靸,巾帽局製造……冰雪穿之,以便趋走不滑跌也。”词语解释:履靸 拼音:lǚ sǎ
指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翊圣敬刘海蟾》:“自庙百里间,有食牛肉及著牛皮履靸过者,必加殃咎。” 清 黄景仁 《初夏命仆刈阶草》诗:“绕砌生茅茨,丛杂碍履靸。”词语解释:罨靸 拼音:yǎn sǎ
淤积。《朱子语类》卷九五:“譬如沟中水被沙土罨靸壅塞了,故水不流;若能担去沙土罨靸,水便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