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鞍马 拼音:ān mǎ
亦作“鞌马”。
(1).马和鞍子。《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其后有詔募择 卫将军 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古乐府《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 殷尧藩 《上巳日赠都上人》诗:“鞍马皆争丽,笙歌尽鬭奢。”《水浒传》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采段金银,你如何赖得过?”
(2).指骑马。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四:“假乘 汧 渭 间,鞍马去行游。”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得荒林。”《水浒传》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初到此间,且省烦恼。”
(3).借指战斗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马之间,炊纫於锋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原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5).体操器械的一种,有点像马的形状。背部有两个环,是木马的一种。
(6).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双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词语解释:鞍鞯 拼音:ān jiān
鞍子和托鞍的垫子。古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韉。”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马塞防失道,雪没锦鞍韉。”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词语解释:鞍辔 拼音:ān pèi
鞍子和驾驭牲口的嚼子、缰绳。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轡。”《水浒传》第四七回:“后槽牵过一匹快马,备上鞍轡。”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后槽刷洗了高头骏马,备上鞍辔,马头马身也披红挂绿。”词语解释:鞍鞿 拼音:ān jī
马鞍和缰绳。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腾蹋众骏事鞍鞿,佩服上色紫与緋。”词语解释:鞍驮 拼音:ān tuó
指负载的马和所负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鞍驮已失,遂返前店。”词语解释:鞍桥 拼音:ān qiáo
亦作“ 鞍鞽 ”。 马鞍。其拱起处形似桥,故称。《魏书·傅永传》:“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宋史·兵志十一》:“军器监欲下 河东 等路采市曲木为鞍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紧掿着铁棒,牢坐着鞍鞽。”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词语解释:鞍帕 拼音:ān pà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唐 李馀 《寒食》诗:“剪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嫩鹅儿。” 唐 张祜 《公子行》:“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鹅儿。”词语解释:鞍甲 拼音:ān jiǎ
马鞍和铠甲。借指征战生涯。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近岁 彭都 之役,得备戎行,鞍甲之劳,庶酬天宠。” 唐 杨炯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鞍甲成劳,晦明为疾。”词语解释:鞍衔 拼音:ān xián
鞍勒。 唐 韩愈 《进王用碑文状》:“其 王用 男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臣并未敢受领。” 宋 秦观 《题騕褭图》诗:“鞍衔不施韁復脱,旁无驭者气腾越。”词语解释:鞍勒 拼音:ān lè
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汉书·匈奴传下》:“安车一乘,鞍勒一具。”《宋史·仪卫志六》:“先是,御马以织成帊覆鞍勒,今后以 广 绢代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其状真骡真马也,惟被以鞍勒,则伏不能起。”词语解释:鞍韂 拼音:ān chàn
鞍上小障泥。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走兽》:“踶胸搭頦加银錽,横鉈鞍韂用皮镶。”乐亭大鼓《双锁山》:“八宝花的鞍韂上绣万年花的松。”词语解释:鞍马劳倦 拼音:ān mǎ láo juàn
策马奔驰,劳累疲倦。《水浒传·第二回》:“实不敢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疼病发。’”亦作“鞍马劳顿”、“鞍马劳神”。词语解释:鞍鞴 拼音:ān bèi
马鞍和车马上的饰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子春 ﹞就去买了一匹骏马,一付鞍鞴,又做几件时新衣服。”词语解释:鞍鞒 拼音:ān qiáo
见“ 鞍桥 ”。
词语解释:鞍桥 拼音:ān qiáo
亦作“ 鞍鞽 ”。 马鞍。其拱起处形似桥,故称。《魏书·傅永传》:“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宋史·兵志十一》:“军器监欲下 河东 等路采市曲木为鞍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紧掿着铁棒,牢坐着鞍鞽。”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词语解释:鞍座 拼音:ān zuò
(1).鞍子。用以乘坐,故称。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毡匠》:“氆氌毧堪为鞍座,多罗呢可冒风寒。”
(2).自行车上供人骑座的部件。如:自行车鞍座。词语解释:鞍车 拼音:ān chē
马车。词语解释:鞍子 拼音:ān zǐ
鞍具。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乘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水浒传》第五十回:“这骑马号乌騅马,鞴上鞍子,扣了三条肚带。”《儒林外史》第二回:“ 夏总甲 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道:‘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马夫们立刻搬出来镶着银饰的白鞍子,白色的锦缎垫褥,配着闪光的白铜镫子。”词语解释:鞍子局 拼音:ān zǐ jú
元 代制造鞍具的官办作坊。《元史·百官志五》:“鞍子局,大使一员。”《元史·百官志五》:“ 上都 隆兴 等路杂造鞍子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词语解释:鞍马劳神 拼音:ān mǎ láo shén
策马奔驰,疲累伤神。《水浒传·第五十回》:“祝龙答道:‘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亦作“鞍马劳顿”、“鞍马劳倦”。词语解释:鞍马劳顿 拼音:ān mǎ láo dùn
策马奔驰,疲劳困顿。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精忠岳传·第四十二回》:“恐王侄一路速来,鞍马劳顿,故令王侄回营安歇。”亦作“鞍马劳倦”、“鞍马劳神”。词语解释:鞍鼻 拼音:ān bí
鼻部畸形的一种,鼻梁中间凹陷,由鼻部外伤、梅毒、结核等引起。词语解释:鞍铠 拼音:ān kǎi
犹鞍甲。《新唐书·李愬传》:“敕士少休,益治鞍鎧。”词语解释:鞍笼 拼音:ān lóng
马鞍和笼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部科》:“凡部曹一拜副郎,马前即得用鞍笼……京师因为之曰:‘礼科不带鞍笼,求同吏部。’”《红楼梦》第十五回:“ 秦钟 远看着 寳玉 所骑的马,搭着鞍笼,随着 凤姐 的车往北而去。”词语解释:鞍花 拼音:ān huā
骡马背上被鞍具磨伤后长出的毛作白色,谓之“鞍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野骡野马﹞其状真骡真马也。惟被以鞍勒,则伏不能起。然时有背带鞍花者。”自注:“鞍所磨伤之处,创愈则毛作白色,谓之鞍花。”词语解释:鞍山铁矿 拼音:ān shān tiě kuàng
在辽宁鞍山市。中国最大的铁矿,储量达数十亿吨。矿体大而集中,埋藏浅,易开采。为鞍山钢铁公司的矿山基地。词语解释:鞍屉 拼音:ān tì
亦作“ 鞍屉 ”。 马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拨马》:“重者几百数十斤,益以背夫鞍屉,不啻二百之外矣。” 浩然 《艳阳天》第九九章:“ 萧长春 照着老人的吩咐,给毛驴卸了鞍屉,又把它拉到一块空地方。”词语解释:鞍前马后 拼音:ān qián mǎ hòu
犹言马前马后。谓追随左右。京剧《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南方周末》1991.9.27:“丈夫终日为首长们鞍前马后奔走劳累,在那些永无穷尽的材料堆里研究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