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末字词组
征鞍银鞍尘鞍肉鞍跨马鞍金镂鞍一马一鞍 
据鞍跨鞍驻鞍从鞍鞁鞍流苏金镂鞍一马不鞁两鞍 
雕鞍玉鞍卸鞍发鞍衔环背鞍有钱买马,没钱置鞍一马不被两鞍 
解鞍歇鞍回鞍发鞍衔橛背鞍暖玉鞍一马不跨双鞍 
归鞍驴鞍云鞍马不解鞍马援据鞍税鞍备鞍 
马鞍狨鞍杏叶鞍鞚鞍释鞍被甲据鞍  

词语解释:征鞍  拼音:zhēng ān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词语解释:据鞍  拼音:jù ān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词语解释:雕鞍  拼音:diāo ān
(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唐 骆宾王 《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西游记》第二十回:“慌得那 三藏 坐不稳雕鞍,翻根头跌下白马。”《红楼梦》第五二回:“笼着一匹雕鞍彩轡的白马。”
(2).借指宝马。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轂雕鞍骤。”
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宋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鵰鞍须是著鞭催。”
词语解释:解鞍  拼音:jiě ān
解下马鞍。表示停驻。《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令诸骑曰:‘前!’前未到 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之三:“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唐 虞世南 《饮马长城窟行》:“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词语解释:归鞍  拼音:guī ān
犹归骑。回家所乘的马。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之三:“ 洛 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 宋 姜夔 《一萼红》词:“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词语解释:马鞍  拼音:mǎ ān
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唐 杜甫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诗:“自愧无鮭菜,空烦卸马鞍。” 艾青 《马头琴》诗:“王爷跨上马鞍,两腿在马肚上一夹。”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通讯员们,把几匹马拉来,那位旅长扳住马鞍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 俞文芊 磨镰刀﹞三年工夫,就把一条五寸厚的青石磨得像一只马鞍子。”
词语解释:银鞍  拼音:yín ān
(1).银饰的马鞍。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花月痕》第五一回:“这几家银鞍骏马,绣繖锦衣,奕奕往来。”
(2).代指骏马。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醉帽插花归,银鞍万人看。”
词语解释:跨鞍  拼音:kuà ān
(1).骑马。 宋 戴复古 《题蔡仲卿青在堂》诗之二:“几人富贵不能闲,夜运牙筹日跨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巧逅》:“休羈绊,快拂衣跨鞍。”
(2).古代婚娶时俗礼之一。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唯妇下舆以马鞍令步,曰跨鞍。” 明 郑文康 《跨鞍》诗:“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礼纷纷奚足道。”参见“ 跨马鞍 ”。
词语解释:跨马鞍  拼音:kuà mǎ ān
古时婚俗,置马鞍于男家门口,待新人入门时跨过。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婚姻之礼,坐女於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酉阳杂俎》云:‘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 北朝 之餘风也。’今娶妇家,新人入门跨马鞍,此盖其始也。”
词语解释:玉鞍  拼音:yù ān
(1).形容华丽的马鞍。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迺饰金羈之昭晰,加以玉鞍之辉煌。”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红缨紫韁珊瑚鞭,玉鞍锦韉黄金勒。”
(2).喻优厚的待遇。 谢觉哉 《知己难》:“有的人不‘自知’,他愤慨世无 伯乐 ,不给他以玉鞍锦鞯。”
词语解释:歇鞍  拼音:xiē ān
方言。歇工;休息。
词语解释:驴鞍  拼音:lǘ ān
放在驴背上供骑坐的器具。 清 张问陶 《题画遣怀》诗之三:“牛屋宽留客,驴鞍稳赋诗。”
词语解释:狨鞍  拼音:róng ān
有狨鞯的马鞍。以指重臣。 宋 侯寘 《阮郎归·为张丞寿》词:“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鬢青。”
词语解释:尘鞍  拼音:chén ān
落满尘土的马鞍。亦代指车马。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迷復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宋 沉遘 《彭州使君郎中寄示怀旧之篇辄次韵奉酬》:“当日清谈羞俗士,归来白髮困尘鞍。”
词语解释:驻鞍  拼音:zhù ān
驻马。 宋 孙觌 《栖霞观观在麻岭之下》诗:“云表朝飞屐,松残晚驻鞍。” 元 郭钰 《控郎马酬别萧茂才》诗:“控郎马,郎驻鞍;郎饮莫须尽,酒醒郎衣寒。”
词语解释:卸鞍  拼音:xiè ān
解下马鞍。谓下马。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严驾越风寒,卸鞍犯霜露。”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卸鞍引羸蹄,解袜事芒屩。”
词语解释:回鞍  拼音:huí ān
犹回马。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锦城遥可望,迴鞍念此时。”
词语解释:云鞍  拼音:yún ān
指马。 唐 上官仪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薰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参见“ 云轡 ”。
词语解释:云辔  拼音:yún pèi
(1).指骏马。《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将戢繁荣於常衢,控云轡而高驤。”《宋书·邓琬传》:“高皇受歷,时乘云轡,顿於促路。”
(2).指飞驶着的云。 唐 韦应物 《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道中先归寄示》诗:“一操临流袂,上耸干云轡。”
词语解释:杏叶鞍  拼音:xìng yè ān
指马鞍。以其形如杏叶,故称。 唐 白居易 《出使在途所骑马死改乘肩舆将归长安偶咏旅怀寄太原李相公》:“驛路崎嶇泥雪寒,欲登篮舆一长叹。风光不见桃花骑,尘土空留杏叶鞍。”
词语解释:肉鞍  拼音:ròu ān
谓驼峰。其状如鞍,故称。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槖驼》:“驼惟奇畜,肉鞍是被。” 元 王逢 《叹病驼》诗:“紫毛无復好容色,肉鞍尚耸双坡陀。”
词语解释:从鞍  拼音:cóng ān
随从的鞍马。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聊取夸儿女,榆条繫从鞍。”
词语解释:发鞍  拼音:fā ān
见“ 发鞍 ”。
词语解释:发鞍  拼音:fā ān
亦作“ 发鞌 ”。 卸下马鞍。指停止打仗。《后汉书·袁绍传》:“ 绍 在后十数里,闻 瓚 已破,发鞌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 晋 刘琨 《扶风歌》:“繫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词语解释:马不解鞍  拼音:mǎ bù jiě ān
同“ 马不停蹄 ”。 郭小川 《长江组歌·百万雄狮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 江 南。”
词语解释:鞚鞍  拼音:kòng ān
马笼头和马鞍。泛指马具。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南城》:“ 黄居中 杂咏禁中……《景德殿》:‘玉楼绣阁锁鸳鸯,下有官家閲射场。 景德殿 前调御马,黄金鞚鞍紫丝韁。’”
词语解释:跨马鞍  拼音:kuà mǎ ān
古时婚俗,置马鞍于男家门口,待新人入门时跨过。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婚姻之礼,坐女於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酉阳杂俎》云:‘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 北朝 之餘风也。’今娶妇家,新人入门跨马鞍,此盖其始也。”
词语解释:鞁鞍  拼音:bèi ān
鞍辔等马具的统称。
词语解释:衔环背鞍
当牛作马,力图报答
词语解释:衔橛背鞍
橛:马口衔的横木。指当中作马,效劳报恩
词语解释:马援据鞍  拼音:mǎ yuán jù ān
《后汉书·马援传》载, 建武 二十四年, 援 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 武陵 五溪蛮夷 , 光武帝 念其老,未允。“ 援 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 援 。后因以“马援据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昔 廉颇 彊食, 马援 据鞍。”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復 廉颇 强饭, 马援 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词语解释:释鞍  拼音:shì ān
亦作“ 释鞌 ”。
(1).谓舍马不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释鞍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路逶迆,劣通单步。”
(2).引申为解除武备。《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述佐》:“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 凉 雍 不解甲,中国不释鞌,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词语解释:金镂鞍  拼音:jīn lòu ān
用金属雕花为装饰的马鞍。例如:流苏金镂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词语解释:流苏金镂鞍  拼音:liú sū jīn lòu ān
马鞍周围垂着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的
词语解释: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拼音:yǒu qián mǎi mǎ , méi qián zhì ān
喻指大处用钱,小处吝啬。《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的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词语解释:暖玉鞍  拼音:nuǎn yù ān
传说 唐 岐王 李范 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温暖之气。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暖玉鞍》:“ 岐王 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则在此鞍上坐,如温火之气。”
词语解释:税鞍  拼音:shuì ān
解去马鞍。税,通“ 捝 ”、“ 脱 ”。 明 文徵明 《下缥缈峰下憩西湖寺》诗:“迴岭悬藤稍倦攀,税鞍中路得禪关。”
词语解释:被甲据鞍  拼音:pī jiǎ jù ān
汉 马援 年六十二,请出征, 光武帝 以其老,未许。“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事见《后汉书·马援传》。后因以“披甲据鞍”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明 刘基 《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赵国 廉将军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据鞍走若云。”
词语解释:一马一鞍  拼音:yī mǎ yī ān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词语解释:一马不鞁两鞍  拼音: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同“ 一马不被两鞍 ”。
词语解释:一马不被两鞍  拼音: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喻一女不嫁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是夕, 衣氏 具鷄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邻里及同居 王媪 ,曰:‘吾闻一马不被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父丧之后,母到悔亲,这箇道理那里有?”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我一马不鞁两鞍,双轮不碾四辙,守着 福童 孩儿,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词语解释:一马不被两鞍  拼音: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喻一女不嫁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是夕, 衣氏 具鷄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邻里及同居 王媪 ,曰:‘吾闻一马不被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父丧之后,母到悔亲,这箇道理那里有?”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我一马不鞁两鞍,双轮不碾四辙,守着 福童 孩儿,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词语解释:一马不跨双鞍  拼音:yī mǎ bù kuà shuāng ān
同“ 一马不被两鞍 ”。
词语解释:一马不被两鞍  拼音: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
喻一女不嫁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是夕, 衣氏 具鷄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邻里及同居 王媪 ,曰:‘吾闻一马不被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父丧之后,母到悔亲,这箇道理那里有?”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我一马不鞁两鞍,双轮不碾四辙,守着 福童 孩儿,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词语解释:备鞍  拼音:bèi ān
给马等装设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