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鞑靼 拼音:dá dá
古代部族名。也写作 达靼 、 达旦 、 达怛 。又称 达达 、 塔塔儿 。本 靺鞨 别部。 唐 末始见记载。为 突厥 统治下的一个部落, 突厥 衰亡后, 鞑靼 逐渐成为强大部落。两 宋 、 辽 、 金 时代,又把漠北的 蒙古 部称为 黑鞑靼 ,漠南的 汪古 部称 白鞑靼 。 蒙古 兴起, 鞑靼 为 蒙古 所灭,但仍泛称 蒙古 为 鞑靼 。 元 亡,其宗族走漠北, 明 时又把东部 蒙古 成吉思汗 后裔各部称为 鞑靼 。广义的应用上, 鞑靼 为 中国 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总称。参阅《明史·外国传八·鞑靼》。词语解释:鞑虏 拼音:dá lǔ
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清 末特指 清 朝统治者。《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其时 东京 一路百姓,惧怕韃虏,都跟随车驾南渡。”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同盟会的成立》:“以 孙中山 先生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词语解释:鞑鞑里 拼音:dá dá lǐ
旧指西北方 回 部诸部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鄂罗斯 近日直攻至 韃韃里 之 机洼 。”自注:“ 韃韃里 谓游牧 回 部,如 哈萨克 、 布鲁特 之类。东起 葱岭 西至 里海 ,南界 印度 ,北界 俄罗斯 皆是也。 机洼 乃 韃韃里 南方部落。”词语解释:鞑子 拼音:dá zǐ
旧时 汉 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清 末特指 清 朝统治者。《水浒传》第一○八回:“ 宋 先锋是朝廷良将,杀韃子,擒 田虎 ,到处莫敢攖其锋。”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康熙 暗令韃子一人管十家。”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三讲:“但是下流社会虽然知道要杀鞑子,只知道当然,不知道所以然。”词语解释:鞑妖 拼音:dá yāo
太平天囯 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 太平天囯 林凤祥 李开芳 等《报告北伐战况禀》:“卑职 林凤祥 、 李开芳 二位带五军兵将……有韃妖对江把守,仍在 河 边小村扎驻一夜。”词语解释:鞑夷 拼音:dá yí
指 清 朝统治者。《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大明国统理政教天下招讨大元帅刘示》:“韃夷当灭, 明 復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