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剪韭 拼音:jiǎn jiǔ
见“ 翦春韭 ”。
词语解释:剪春韭 拼音:jiǎn chūn jiǔ
古人以春初早韭为美味,故以“翦春韭”为召饮的谦辞。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亦省作“ 翦韭 ”。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今年尚未与阁下举盃,春寒宜饮,乞於明日未刻过敝斋翦韭小集。”参阅《南史·周颙传》。词语解释:三韭 拼音:sān jiǔ
南朝 齐 庾杲之 家贫,食唯韭菹、生韭,谓之三韭。见《南齐书·庾杲之传》。后泛指蔬菜。 宋 黄庭坚 《大雷口阻风》诗:“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 元 方回 《喜刘元辉再至用前韵》之二:“未厌庖三韭,终难和八梅。”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自吃 庾郎 三韭饭,不尝 楼护 五侯鯖。”词语解释:剪春韭 拼音:jiǎn chūn jiǔ
古人以春初早韭为美味,故以“翦春韭”为召饮的谦辞。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亦省作“ 翦韭 ”。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今年尚未与阁下举盃,春寒宜饮,乞於明日未刻过敝斋翦韭小集。”参阅《南史·周颙传》。词语解释:二韭 拼音:èr jiǔ
指 浙江省 象山县 东南一百里海中的 韭山列岛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远东则 天台 、 桐栢 , 方石 、 太平 , 二韭 、 四明 , 五奥 、 三菁 。”词语解释:祭韭 拼音:jì jiǔ
古代以韭祭献。《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孔颖达 疏:“四之日其早,朝献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开之所以御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备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辛酉,令有司以二月开冰,献羔祭韭。”词语解释:黄韭 拼音:huáng jiǔ
蔬菜名。即韭黄。 宋 苏轼 《送范德孺》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参见“ 韭黄 ”。
词语解释:韭黄 拼音:jiǔ huáng
冬季培育的韭菜,颜色浅黄,嫩而味美。 宋 黄庭坚 《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 宋 王千秋 《点绛唇·春日》词:“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词语解释:乌韭 拼音:wū jiǔ
一种苔藓类植物,多生于潮湿的地方。又名昔邪、垣衣等。《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於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郭璞 注:“乌韭,在屋者曰昔邪,在墙者曰垣衣。”《广雅·释草》:“昔邪,乌韭也。” 王念孙 疏证:“皆苔属也。” 唐 杨炯 《青苔赋》:“乌韭兮緑钱,金苔兮石髮。” 唐 崔融 《瓦松赋》:“慙 魏 宫之乌韭,恧 汉 宫之红莲。”词语解释:鹿韭 拼音:lù jiǔ
牡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词语解释:臊子韭
即肉末炒韭菜词语解释:根韭 拼音:gēn jiǔ
黄环草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三附 三国 吴 吴普 《本草》:“ 蜀 黄环,一名生芻,一名根韭。”词语解释:鼠韭 拼音:shǔ jiǔ
垣衣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垣衣》。词语解释:禹韭 拼音:yǔ jiǔ
麦门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词语解释:温韭 拼音:wēn jiǔ
温室中培育出的韭菜。俗称韭黄。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春鹅秋鶵,冬葵温韭。”词语解释:盖韭 拼音:gài jiǔ
冬天种在阳畦里的韭菜,夜间盖上马粪、麦糠等,白天扒掉。